配料:瘦肉3500克,肥肉1500克,精鹽100克,白糖250克,醬油250克,山西汾酒150克,硝酸鹽2克,清水750克。
生產方法:
腌制:制作這種香腸,有兩個步驟。先將肥肉用開水浸泡,摻入少量山西汾酒,埋入白糖中(此法因肥肉經腌制熟後呈透明狀,故名如冰,此法可使肥肉不肥不膩)即可。腌制1天左右,用刀切成比黃豆略大的肉粒。第二步,將瘦肉(最好是去皮的豬肘)切成和黃豆差不多大小的塊,加入精鹽、白糖、醬油、山西汾酒、硝酸鹽,拌勻,腌制至少8小時。
風臘:將上述兩種肉粒分別腌制後(如果臘肉爽口,可先將瘦肉攪打),放入同壹個鋼盆中,加入清水,借助漏鬥將肉壓入軟腸衣中,然後將兩端腸衣紮至九成滿,再用針耙緊緊插在香腸上,以利於空氣排出,再用麻繩每隔30厘米壹段壹段紮好。
註:廣東東莞的“香腸”也是有備而來,區別在於腸衣和段的長短。有“東莞香腸粗而短”的說法。
四川香腸的制作工藝;
材料:豬肉(屁股去皮後)、豬小腸、鹽、味精、胡椒粉、胡椒面、花椒面、白酒、糖。
生產流程:
1:將去皮的豬肉用溫水洗凈,瀝幹肉表面的水分,將肥肉和瘦肉分開,換成1CM的肉丁,放入不同的瓷缸中。
2.根據個人口味加入鹽、味精、胡椒粉、辣椒面、辣椒面、白酒、糖等配料,攪拌均勻,加蓋腌制8-10小時。因為瘦肉易入味,肥肉油膩,所以肥肉往往先腌制1-2小時。
3.在固化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制作腸衣。用溫水和少量的鹽或堿洗小腸,但不宜放太多的鹽和堿,這樣會使小腸變脆,容易在我們刮腸時被破壞。清洗後,將小腸放在平坦堅硬的地方,用不銹鋼尺或小刀從上到下均勻用力刮小腸,直到看起來透明為止。壹開始用清水沖壹下再對沖水,這樣腸道就幹凈了。
4.將腌制好的肥肉和瘦肉混合攪拌均勻,用腸衣的壹端蓋住漏鬥,將攪拌好的肉倒入腸衣中,填滿整塊後,先用細繩將腸衣底部紮緊,再用手揉捏腸衣,使罐頭的腸衣厚度均勻。切記不要填的太滿,這樣在以後的烘幹過程中會比較暴力,也不能太松或者留有空氣,這樣香腸成型的時候就太難看了。不好看。將填好的香腸用細繩在10-20 cm的距離處紮成壹小段,用針在每段底部紮壹個小孔,將多余的水和空氣留出來。然後拿出來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暴曬3-4天,掛在通風處。壹般需要15天左右在屋檐下曬幹,才能做成香腸。
壹種香腸的制作方法
主要原料有瘦豬膀胱、糖、鹽、精鹽、五香粉、味精等。
設備和器具圓筒。
制作方法選用新鮮的豬膀胱,去除附著的肌腱、血管、脂肪等。每10斤肚鹽1斤,鹽搓兩次。第壹次是把70%的鹽均勻地塗在肚子的內外,然後放在罐子裏密封保存。8 ~ 10天後,第二次用剩余的鹽擦,然後放入缸中保存。腌制3個月後,從鹽中取出,用少量幹鹽揉搓,放入麻袋中懸掛。
香肚肉餡配料:取瘦豬肉35公斤,肥肉15公斤,白糖2.5公斤,醬油0.5公斤,精鹽2公斤,酒1.5公斤,五香粉200克,味精200克,硝酸鈉10克。將瘦肉切成細長條,肥肉切成小肉丁,然後將糖、酒、鹽、硝酸鈉等調料撒入肉中,攪拌均勻,靜置30分鐘左右。所有食材充分混合後,將肉餡放入肚中,壹般每個肚中可放入200-250克肉餡,用手捏住肚口,揉揉肚,用竹簽捅捅肚,約10。用剪刀把嘴的長頭剪掉,放在通風幹燥的倉庫裏掛起來發酵,40天左右就可以出成品了。然後刷掉胃外發酵的黴菌,在胃外均勻抹上香油。食用時用清水洗凈,放入鍋中煮1小時。冷卻後即可食用。
成品肉緊密,紅白相間,吃起來很甜。
工藝流程包括選肚→搓鹽→腌制→掛餡→歪揉→紮口→晾曬→入庫發酵→上油→成品。
大蒜香腸的制作方法
材料:臺灣省香腸(雙匯和玉清牌子味道不錯)4塊,芝士片1塊,紫蒜1塊。炸油500克(實際食用50克左右),炸粉適量,胡椒粉少許。
做法:香腸對半切成橫截面為半圓形的兩條,芝士片切成四片。將大蒜搗成蒜泥。
按說明將炒好的粉調成糊狀,加入蒜泥拌勻。將奶酪片夾入香腸中,用牙簽固定。炒鍋加入油,加熱至七成熱。將香腸裹上蒜泥,放入油鍋炸至表面金黃,取出後均勻撒上胡椒粉。
香腸的做法
原料:豬肉10斤,瘦肉與肥肉比例為9: 1。因為瘦肉風幹後的收縮比肥肉更厲害,壹點肥肉就夠了。
精鹽:110g,白酒:350ml,糖:300g,生姜粉:10g,陳皮粉(橘皮粉):20g,味精:50g,辣椒粉:20g(壹般辣,喜歡辣的可以加。
做法:瘦肉切成蠶豆大小的塊,肥肉切成花生大小的塊。這是因為肥肉的總量比較少,風幹後體積不會縮小很多。最好能保證每根香腸都有壹定的肥肉,這樣做出來的香腸就不會太物質。切肉是壹項非常累人的工作。切好後放入大碗中,然後將上述食材放入大碗中,在碗肉中攪拌均勻後再倒入碗肉中。這樣做的目的是因為粉狀的調料比較多,如果直接放在肉裏,容易形成小塊,所以味道會不壹致。放入調料後,最好再攪拌壹會兒。
下壹步是填充。妳可以用漏鬥或者礦泉水瓶,於是妳找了壹個瓶子,切掉壹半,倒過來就是壹個非常有用的漏鬥替代品(而且比漏鬥好用)。把所有洗好的腸衣壹點壹點放在瓶口上,用筷子把肉夾進去,找壹個直徑比礦泉水瓶略小的杯子,拿壹個食品袋蓋在杯子上,用瓶底壓入礦泉水中。肉可以很容易地倒入腸衣中。這時候最好兩個人壹起配合,壹個按壓,壹個用手把腸衣裏的肉擠壓到合適的長度,用棉線打結。香腸做好了,針要在有空氣的地方適當的刺壹下,把空氣排出去。
把香腸掛在陰涼通風處,壹周就可以吃了。可以蒸,也可以煮。如果妳想更硬,讓它再涼兩天。如果家裏有老人,就不要對香腸進行過多的風吹雨打。把它存放在冰箱裏。
還有壹些註意事項:
1,把鮮姜去皮切成粉就行了。如果搓成粉末,會有長長的姜纖維。如果用幹姜粉,就要減少用量。
2、陳皮粉:用陳皮研細。
3、辣椒粉:如果想吃的特別辣,在辣椒粉的基礎上加點幹辣椒絲。先把辣椒絲用開水充分浸泡,控制清水再加入,這樣成品會特別辣!
廣味香腸
材料:肉5斤,豬肉粉絲1斤(粉絲是肉末)
方法:先將三七的豬肉(三分肥肉,七分瘦肉)偷切成小塊肉,拌上調料,靜置三小時。用漏鬥把肉(加半碗涼開水)放進洗好的豬肉香腸裏。把它紮成小塊。然後放入60度左右的溫水中浸泡半分鐘,撈起。用小針刺多處腸道,讓氣體排出,也方便降溫。
因為是第壹次在家做廣式香腸,所以問鄰居。鄰居給了調料配方:
三分肥七分瘦肉的五斤豬肉;
鹽壹個半;
白糖428元;
取二兩;
米酒或汾酒壹份半。
四川香腸
配料:鮮豬肉、碘鹽、花椒粉、辣椒粉等。(成分簡單,特定比例,無防腐劑)
存放方法:存放在室溫20度以下幹燥陰涼處,也可放在通風處。冷藏更好。
壹、制作方法
香腸的主要原料:豬肉(肥瘦比為3: 7)是農民自己飼養的瘦肉型豬的後臀肉(本地豬肉,從不餵飼料或激素類食物的豬)。
輔料有辣椒面、花椒粉、優質白酒、糖、精鹽、腸衣等。
將豬肉切片,將輔料按壹定比例攪拌均勻,腌制2-3小時,腸衣洗凈備用,將腌制好的肉放入其中,將肉充分壓實,填滿後每隔20厘米左右用細繩栓住,最後用竹簽在腸外側等距離打孔,釋放腸內空氣。將香腸放在通風處晾幹2-3天,晾幹多余的水分。
準備鋸末面,將柏樹點燃,用鋸末面壓出,最後將香腸掛在預先做好的支架上,在密封的環境中熏制。時間大概是壹天。
二、吃法
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飲食習慣,用調料蒸、炒、烤。
原味:將香腸浸泡在米飯中,然後蒸或煮。冷卻後斜切成片,不加任何調料。真正的味道是滿滿的香味。如果妳嘗過之後還想買,它壹定會成為妳招待親朋好友,與人分享的美味!這種慢熏臘肉產品味道最正宗,可以算是正宗的土家臘肉。壹種廣式香腸制作方法
配料:瘦肉3500克,肥肉1500克,精鹽100克,白糖250克,醬油250克,山西汾酒150克,硝酸鹽2克,清水750克。
生產方法:
腌制:制作這種香腸,有兩個步驟。先將肥肉用開水浸泡,摻入少量山西汾酒,埋入白糖中(此法因肥肉經腌制熟後呈透明狀,故名如冰,此法可使肥肉不肥不膩)即可。腌制1天左右,用刀切成比黃豆略大的肉粒。第二步,將瘦肉(最好是去皮的豬肘)切成和黃豆差不多大小的塊,加入精鹽、白糖、醬油、山西汾酒、硝酸鹽,拌勻,腌制至少8小時。
風臘:將上述兩種肉粒分別腌制後(如果臘肉爽口,可先將瘦肉攪打),放入同壹個鋼盆中,加入清水,借助漏鬥將肉壓入軟腸衣中,使其九成滿,然後將腸衣兩端紮緊,用針耙緊密插在香腸上,以利於空氣排出,再用麻繩每隔30厘米分段紮緊。
註:廣東東莞的“香腸”也是有備而來,區別在於腸衣和段的長短。有“東莞香腸粗而短”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