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教學目標1、能用自己喜歡的識字方法,自主認識和書寫本課要求認寫的字,做到書寫規範、端正、整潔。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自己喜歡的詞句。
3、了解課文內容,學會保護環境,懂得給別人快樂,自己才會得到快樂的道理。
教學重點
1、識寫生字。
2、學會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讓學生學會保護環境,明白只有妳給別人壹分愛,妳才會得到更多的愛,才會有快樂。
教學準備
教師:教學掛圖,生字詞卡片。
學生:收集有關互敬互愛、保護環境的小故事。
教學時間
1~2課時
教學過程
壹、故事導入,提示課文題目
1、孩子們,今天老師給妳們帶來壹個非常有趣的故事。
2、板書課文題目,齊讀課文題目。
3、老師很有感情地講故事,直至講到“沒有比這更美麗的了”。猜猜看,小松鼠耳朵上的綠星星是天上的星星嗎?如果不是,那又是什麽呢?今天我們學了課文就會知道。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學生借助拼音自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同桌互讀課文,互相檢查是否把生字讀準了,把課文讀通順了。
3、指名分段讀課文。
4、開展讀書比賽。請學生自己先讀壹讀、練壹練,然後推薦或自我推薦讀全文。
5、提問:讀了課文,妳喜歡誰?為什麽?
三、自主識字,指導書寫
1、出示生字,指名認讀。
2、學習書寫生字。
(1)同桌互相交流自己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
(2)全班交流。
(3)選出難寫的字,看筆順表自己書寫。
(4)按正確的筆順在書上描紅。
(5)指導書寫,教師板書示範。
(6)教師巡視,相機指導。
四、自讀入境,質疑深情
1、學生自讀課文,邊讀邊想,星星為何會掛在耳朵上?顏色怎麽會是綠色的?耳朵上的綠星星到底是什麽樣的?
2、集體交流、評議。
3、小松鼠過生日,它想怎樣打扮才會漂亮呢?(生回答。)
4、指導朗讀:小松鼠是怎麽說的?應該怎麽讀?小草、玫瑰又是怎樣說的?試著讀壹讀。
(期間采用各式各樣的讀:抽讀、範讀、齊讀、賽讀等,讓學生從讀中感受小松鼠為何高興,小草、玫瑰為何不願意。)
5、過渡:小松鼠沒摘小草,也沒摘玫瑰,空著手回家了,生日晚會上它會漂亮嗎?
(1)生自讀“晚上……心裏甜滋滋的”這三段。
(2)出示句子:晚上,朋友們都來祝賀小松鼠的生日。大家壹見到小松鼠,都叫起來:“啊!小松鼠今天真美麗!”(教師範讀這句話)出示卡片“祝賀”。想想看,朋友們會用什麽方式祝賀小松鼠的生日?誰能用“祝賀”說話?
(3)小松鼠對著鏡子看,她驚訝地發現了什麽?請用“”勾畫出來,出示卡片“驚訝”,引導學生體會“驚訝”的意思。
(4)討論:小松鼠為什麽會驚訝?(小組討論,集體交流。)
(5)學生自己讀小松鼠的發現,體會綠星星的美。
(6)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綠星星的樣子。
學生自己練習,休會怎樣才能把這句話讀美。
(7)通過讀書,妳知道“綠星星”是誰嗎?它們為什麽要來打扮小松鼠?引導學生讀最後壹段,體會“打扮”、“心地善良”、“甜滋滋”的意思。
(8)妳覺得小松鼠美麗嗎?妳喜歡小松鼠嗎?為什麽?(引導學生學習小松鼠,做壹個心地善良的孩子。)
五、情景交融,分角色讀
1、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有感情地讀壹讀。
2、請學生戴上自己準備的頭飾分角色在小組裏讀壹讀。
3、抽生分角色朗讀。
六、拓展遷移,積累感悟
課後收集心地善良、關愛他人的小故事。
2.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壹、情境導入,揭示題意1、播放《送別》名曲,引導學生回憶讀過或學過的幾首送別詩。(力求在上課伊始就創設壹種情境,使學生較快進入到“送別”的氛圍中,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
2、通過《贈汪倫》《別董大》等耳熟能詳的送別詩,初步感知古人的送別深情。
3、介紹時代背景:古代交通不便,離別容易相見難,所以送行就成了人們表達深情厚誼的壹種形式,也成了詩人們爭相歌詠的題材。
4、初讀兩首古詩,大致了解其異同。
5、引導學生先學第壹首詩,板書詩題。(註意“鶴”的筆順,“孟”的起筆,“陵”的讀音。)
6、讀題了解有關“送”的內容。
(1)師生交流有關黃鶴樓的資料。
(2)課件展示黃鶴樓風采,加深對這座江南名樓的認識。
(3)師生交流了解“廣陵”與“揚州”的關系。
(4)教師相機板畫長江簡圖,幫助學生明確詩中涉及到的地名的地理位置。教師邊畫邊與學生交談:“黃鶴樓也好,廣陵也罷,都位於我們祖國第壹大河──長江流域。長江西起唐古拉山脈,婉蜒6300多公裏後匯入東海。黃鶴樓所在的武漢就在長江與漢江的交匯處,(板書:武漢),廣陵在武漢的東邊。”版書:廣陵)
(5)師生交流了解李白與孟浩然的基本情況。(讓學生明確,李白雖被後世稱為“詩仙”,名氣頗大,但孟浩然比他大十幾歲,當時已詩名天下,而李白還只是二十四五歲的詩壇新秀。)
(6)請學生完整表達詩題的意思。
(7)提示學法:搜集資料是理解詩題,學習古詩的壹個好辦法。
二、初知詩意,質疑解疑
1、自由練讀全詩,註意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指讀正音。
3、自讀自悟,引導學生運用工具書或註釋等多種方式了解詩的大意,並鼓勵學生質疑。
4、集體交流。
(1)指名概述詩意。
(2)質疑。
(3)結合板畫弄懂“西辭”等較簡單的問題。
(4)師生交流,確定有研究價值的問題。
三、故事導引,入境悟惰
1、師講述李、孟真摯友誼的故事。據說李白常在黃鶴樓上與人飲酒賦詩。有壹天,他聽說仰慕已久的孟浩然就隱居在附近的襄陽,便立刻前往拜見。孟浩然聽說李白來了,顧不得整理衣冠,趕忙來到堂前。李白壹見孟浩然,搶上壹步說:“孟兄,李白早知道您詩名天下,特來求教啊!”“哪裏哪裏,賢弟過獎了,過獎了!妳才華橫溢,我也久仰了呀!”兩人壹見如故,從此壹起遊山賞月,飲酒賦詩,談人生,談抱負……就這樣,好幾個月形影不離。不久,孟浩然要到江浙壹帶遠遊,李白有事不能同往,特地選在黃鶴樓為孟浩然送行。望著帆船遠去,李白心中百感交集,於是壹首千古名詩誕生了……(此處講述李、孟之間交往的生動故事,意在為學生理解後兩句埋下伏筆,奠定基礎。)
2、賞析“煙花三月”。
(1)喚起學生生活體驗,引導學生想象、感受身邊鮮花盛開的春天是怎樣壹幅美景。
(2)師生***議“煙”的豐富內涵,肯定學生富有創意的個性化理解。如江邊水氣繚繞在繁花似錦花叢中,具有壹種詩意的美感;霧氣時聚時散,繚繞花間,也使人產生無限還想。
(3)師生***同在音樂中想象“煙花三月月令人神往的美景。(抓住“煙花三月”的“煙”,引發學生對春天美景的想象,聯想長江兩岸的壹片春意,“形真”而“意遠”。教師先讓學生感受、理解,然後再表達,這樣,理解和運用就融為壹體了。)
(4)拓展理解“煙花三月”。“煙花三月”不僅僅指黃鶴樓所在的武漢,還有揚州,乃至整個長江兩岸都是春意濃濃、壹派千裏鳥啼綠映紅的美好春景。當時乃盛唐時期,整個時代也如“煙花三月”般美好,更體現了詩人愉悅的心境。
(5)指導朗讀前兩句。自由讀、指讀、評讀、想象畫面讀等。
(6)小結:名樓美景遙相送,詩情畫意在其中。
3、品析“碧空盡”“唯”等詞語。
(1)品析第三句,各抒己見談談對“碧空盡”的理解。
(2)抓住“遠影”,體會李白目送帆船遠去時間之長,對友人的情感之深。
(3)帶著自己的體會試讀第三、四句。
(4)指名讀,師生評讀,學生再讀。
(5)師激情引讀。
(6)從最後壹句中,換詞理解品析“唯”。引導學生體會詩人對摯友的壹片深情,寄情於浩蕩的壹江春水。體味作者佇立江邊時間之長,帆影“盡”而情“不盡”,“過盡千帆皆不是,壹心只送孟浩然”的深情。
(7)指導朗讀後兩句。及時板書:情深意長。
四、賞讀全詩,背誦全詩
1。自由組合練習讀。
2、展示個性指名讀。
3、師生互動背誦讀。(自由組合讀,讓學生自讀自悟,讀中悟情;教師引讀,點撥學生如何讀,使學生深入體會詩意;展示個性讀,可引發學生展示自身獨特體會。)
五、學習第二首詩
1、討論交流學習第壹首詩的成功經驗:解詩題,明背景;品詞句,悟詩境;作對比,感詩情等。
2、小組合作學習第二首詩。
3、各組匯報交流。
4、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了解安西、陽關等詩中所涉及地名的方位及相關知識;了解由於交通不便,從偏遠的安西到陽關的送別這其中的艱難;各抒己見體味“更進壹杯酒”的深刻內涵。
5、比較兩首詩的異同,誦讀悟情。
6、交流這兩首送別詩***同的地方,試著思考其規律性。
六、總體回顧,歸納升華
1、學生交流本節課感受。
2、教師歸納總結:人分千裏外,情在送別中!壹樣的深情,別樣的故事。下節課讓我們繼續領略古代詩人的送別深情。
3、布置作業。
3.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教學目標:1、認識“蛙、信、每、收、封、鴨、安、傷、今、驚、讀、第、次”13個生字和“爪字頭”“月字旁”兩個偏旁;會寫“非、今、朋、每、安、采、過、送”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3、懂得好朋友之間需要關心,需要溝通,應當互相幫助,大家才會更快樂。
教學重點:
學會生字新詞。
教學難點:
體會小鴨的話:“看到妳這麽快活,我也非常快活。”
教學過程:
壹、這節課我們還來學習這篇童話故事,齊讀課題。
1、教學“寄”字。
2、課文中誰寫的信?托誰傳遞的信?打開書,讀全文。
二、思考。
小松鼠托蝸牛大叔給小青蛙送去了壹封信,在這封信裏,小松鼠對小青蛙說了些什麽?
三、延伸。
小松鼠為什麽給小青蛙寫這樣壹封信呢?讀課文的1、2、3自然段。
1、小松鼠為什麽給小青蛙寫這樣壹封信呢?
2、教學“天天”。
3、壹只小青蛙坐在井邊,壹臉不高興,這回妳知道“壹臉不高興”什麽樣?
師:小松鼠看到小青蛙壹臉不高興的樣子,聽了他傷心的話,於是馬上回到家,決定給小青蛙寫了這樣壹封信。(齊讀)
4、教學生什麽是對話。
四、小松鼠把信寫好了,就要送出去了,請誰幫忙呢?讀4、5兩個自然段。
1、誰幫的忙?
2、出示小松鼠說的話。(齊讀)
3、教學“請您”、“好嗎”兩個詞。
4、帶上這兩個詞,妳們再讀壹讀這句話。
5、教學“媽媽,請您?”(練習說話)
五、我們學習了兩次對話,還有幾個自然段,看看它們還說了些什麽呢?
邊讀邊找,同桌研究交流。
1、教學“別難過,妳壹定能收到好朋友的來信!”“不,不會的!”
2、“難過”是什麽意思?
3、小松鼠為什麽說小青蛙壹定能收到信?
4、指導朗讀第三次對話。
5、教學“高興極了”。
六、小青蛙終於盼來了朋友的信,我們和小青蛙壹起大聲地讀信。
1、在這封信中,小松鼠想告訴小青蛙什麽?
2、妳們看,後面有個省略號,是說小青蛙沒有念完,那後面還會寫什麽呢?
3、妳覺得小松鼠和小青蛙是好朋友嗎?
4、還有誰會感到快樂?
總結:小青蛙得到的幫助是幸福的,而小松鼠和蝸牛幫助了小青蛙是快樂的。它們給小青蛙寄去了壹封什麽樣的信?
4.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課前透 視《玲玲的畫》為我們講述了壹個生動活動的小故事。玲玲準備參加比賽的畫,不小心弄上了墨漬,在爸爸的`啟發下,墨漬被“變“成了小花狗。課文中爸爸的話揭示了主題,引人思考。課文內容簡單,主題明確,寓深刻的生活哲理於簡單的故事之中,對於啟發學生處理生活中的類似事件有較強的教育意義。
本文記敘的是常見的生活小事。內容集中,語言樸實,對話較多,玲玲的情感變化是本文重要的線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話語是課文的主題所在。因此教學中教者要牢牢抓住這兩個方面,引導學生充分讀書,在讀中體會情感,感悟語言,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重點理解爸爸意味深長的話。從中受到啟發,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的道理。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5個字及“樓梯”“腦筋”兩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通過讀文,讓學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有感情朗讀課文。
信息資料
生字卡片、插圖、符合課文內容的兩幅畫。
教學時數
兩課時。
教學流程
第壹課時
切入舉偶
1、談話激趣:
同學們,今天我又要給大家介紹壹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興的事,我們願意幫助她嗎?(相機板題)
2、觀察揭題:
教師分別出示準備的兩幅畫。啟發:這兩幅畫有什麽不同?妳認為哪幅畫更好壹些呢?今天我們就來講壹講,這兩幅畫的來歷。(板題)
對話平臺
壹、初讀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
課文裏寫了壹件什麽事?並劃出本課的生字、詞語,讀準字音。
2、同桌合作識字:
互讀、互聽、互糾,交流識字記字的方法。
3、遊戲鞏固識字:
可以根據課文設計“蜜蜂采蜜”、“幫小蜜蜂找家”等。組織學生識字,或者引導學生說出平時的壹些識字遊戲,由學生組織進行識字練習。
4、分段指讀課文,師生評議,正音。
以讀文為基礎,以識字為重點,以多種形式的遊戲活動為手段,突出低年級的教學重點。
二、朗讀
1、組內讀文,互相評議,思考:
課文寫了壹件什麽事?
2、組織學生交流讀書感受:
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出對文章主要內容的理解和感受。弄清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理清文章順序。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
起因:畫弄臟,來不及畫。(壞事)
經過:在弄臟的地方畫了只小花狗。(積極動腦思考)
結果:得了壹等獎。(好事)
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的內容,引導他們自讀自悟,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和思維能力。有利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三、寫字
1、出示“我會寫”中的“叭、玲、狗、糟、樓梯”:
引導學生觀察字在格中的位置,小組交流。
2、重點範寫:
“糟、樓梯”,邊寫邊提醒這幾個字詞各組成部分要緊湊及個別筆畫的書寫。
3、學生練寫,引導學生評議。
5.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第壹課時壹、導入:
人非聖賢,孰能無錯?文壇巨匠蘇東坡有"菊花萎而不落"的笑談,萬世敬仰的孔夫子也有無法解答"兩小兒辯日"的尷尬,但這絲毫沒有影響他們的崇高與偉大。戴嵩身為畫家,地位可謂十分尊崇。在不絕於耳的贊美聲中,面對壹個牧童的指正,其他人感到是壹聲炸雷,那他是怎麽表現的呢?我們就壹起來看看畫家與牧童間的故事吧!
二、識字寫字
1、初讀課文找出生字。
2、交流識記的生字。
(1)偏旁歸類識字:抹-批-拱慚-愧
(2)加偏旁識字:區-驅***-拱
(3)換偏旁識字:溝-購繩-蠅漸-慚瑰-愧
(4)看字形識字:"墨"-墨是黑色的。
(5)聯系生活識字:"價"超市裏寫有"天天平價"。"購"鎮上的糧站墻上寫有"收購玉米"幾個字。
3、交流生詞。如:誇贊稱贊贊揚和藹慚愧觀賞沈思濃墨塗抹輕筆細描4。交流收集的好句子。如:
(1)他的畫壹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
(2)他壹會兒濃墨塗抹,壹會兒輕筆細描,很快就畫成了。
(3)"畫得太像了,畫得太像了,這真是絕妙之用!
(4)"畫活了,畫活了,只有神筆才能畫出這樣的畫!"
(5)"畫錯啦,畫錯啦!"……這聲音好像炸雷壹樣,大家壹下子都呆住了。
三、寫字指導。
(1)"我的發現"。"抹、擠、拱、批"這四個字都有提手旁。寫"抹"字,把提手旁和"周末"的"末"字合起來;寫"擠"字,把提手旁和"整齊"的"齊"合起來;寫"拱"字,把提手旁和"***同"的"***"合起來;寫"批"字,把提手旁和"比賽"的"比"合起來。"商"字很像"摘"字的右半邊,但同字框裏面不壹樣。"價"字有三個撇,最後壹撇壹前兩撇寫法不同。"錢"字和"淺"只是左邊的偏旁不同。
(2)示範指導。兄、呆:上面的"口"要上寬下窄;"兄"的最後壹筆要圓潤舒展;"呆"下面部分的豎要寫在豎中線上。錢:左短右長,重點指導金字和斜鉤的寫法。購:"寶貝"的"貝"字和"勾畫"的"勾"字都寫得瘦長壹點。
第二課時
壹、導入:
寫課題"畫家"二字寫得大壹些,"牧童"二字寫得小壹些。誰知道老師為什麽這樣寫課題?學生自由發表看法。教師設疑,引導讀書:這個人人敬佩的大畫家卻對小牧童連連拱手道謝,說:"多謝妳的指教。"這是怎麽回事呢?快讀課文,到課文中去找答案。
二、朗讀感悟
1、初讀,整體感悟。
(1)自讀。課前自主朗讀課文,勾畫出讓妳感動的句子,並用簡短的話寫下妳的朗讀體會(可以在課文中批註)。
(2)朗讀展示。向大家展示人的朗讀和讀書體會。
(3)根據以上交流,再讀全文,想想故事中誰給妳留下的深刻印象?為什麽?
2、看圖,重點朗讀感悟。課文的人物對話描寫得很生動,文中還有壹幅很形象的插圖。要充分利用課本,調動學生的眼、耳、口、腦,發揮學生的聯想,想象來感悟課文,品讀課文。
(1)出示課文插圖,在文中找出圖中不同的人說的話,仔細讀壹讀。
(2)圖上的哪個人是大畫家戴嵩?妳是怎麽看出來的?
(3)小組分角色朗讀課文,表演圖中的故事。
(4)對比,感悟人物品質。戴嵩——牧童年齡不壹樣:壹個是大人,壹個是小孩。地位不壹樣:壹個是畫家,壹個是牧童。生活不壹樣:壹個畫畫,壹個放牛。品質不壹樣:壹個謙虛,壹個勇敢、實事求是。
3、領悟內容,誦讀全文。
(1)學了課文,聯系妳的體會,妳想對誰說什麽?如:我想對戴嵩說:真佩服您!您的畫畫得多好。壹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看畫的人沒有不稱贊的;有錢的人還爭著花大價錢購買。您又是那樣謙虛,壹個大畫家還虛心向壹個牧童請教。我想對牧童說:妳真了不起!敢向大畫家提意見。妳也很會觀察,鬥牛的情形妳記得清清楚楚。
(2)帶著各自對課文的體會,自由誦讀全文。
三、積累運用
1、"壹"的本領真大。自然數中的"1"表示最小,而我們漢語中的"壹"的本領可大了。它在句中和別的詞語組合在壹起,表示的意思豐富極了,不信,妳讀讀下面的句子:
(1)他壹會兒濃墨塗抹,壹會兒輕筆細描,很快就畫成了。(說明畫家的動作很快。)戴嵩的畫壹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說明他的畫真好,壹下子就把人吸引住了。)請妳舉出這樣的例子,也來誇誇我們漢語中的"壹"吧。
2、"我知道"。"我知道"中的小朋友知道我國好多有名的畫家。妳知道嗎?讀壹讀,看壹看,欣賞壹下名畫家徐悲鴻畫的馬,妳會感覺到什麽呢?給他的圖配幾句話吧。
四、實踐活動
開壹個"人無完人"的故事會。課外懼能說明"任何人都不會是完人,都需要虛心向別人學習"的故事,自己讀壹讀,並和同學交流交流。
如:1、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的故事。
2、華羅庚的故事(《自學成材的華羅庚》)小時候的華羅庚,有壹次,讀了壹本數學書後,問他的老師:"這本書中有站不住腳的地方,我能批評書中的錯誤嗎?"老師說:"當然可以,就是聖人也有錯誤。"
3、漫畫。壹位雕塑家公開展出他的藝術品——馬,並懸賞給他指出錯誤的人。許多人紛紛前去,都敗興而歸。壹位盲人上前去摸,發現這匹馬的頭是向後轉的,可是馬的脖子上卻沒有"皺紋"。他的發現讓雕塑家大吃壹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