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小石潭知識點

小石潭知識點

1. 《小石潭記》知識梳理

1.“伐竹取道”說明小石潭是壹個什麽樣的地方?

是壹個人跡罕至的地方,以前沒有人來過,還沒有道路,所以作者發現後才會“心樂之”。

2.小石潭的水有什麽特點?作者怎樣描寫的?

清澈。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

3.文中在描寫水中的魚時,采用動靜結合的寫法,突出了魚的活躍。這樣寫魚的目的是什麽?

是側面寫水清。魚兒就像在空中浮遊,寫出了水的清;陽光下,魚兒的影子落在潭底的石頭上,更顯出了水的清。同時,作者把自己快樂的心情滲透到魚兒身上,好像魚兒也像人那樣感到快樂。

4.作者筆下的小石潭的整體面貌是怎樣的?

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5.作者開頭說“心樂之”,為什麽在第四段又寫了“悄愴幽邃”?

作者極力描寫小石潭的幽靜,把景物跟心情結合起來,透露出作者貶居生活孤淒悲涼的心境,這是作者被排擠的身世遭遇的反映。

柳宗元政治改革失敗後被貶,心中憤懣,寄情山水只是為了擺脫這種淒苦抑郁的心情;小石潭景美卻人跡罕至,與作者政治改革熱情卻遭貶很相似;暫時的歡樂壹經淒清環境的觸發,憂傷悲涼的心情又會流露出來。

2. 小石潭記常識

《小石潭記》,唐朝詩人柳宗元作品。

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記敘了作者遊玩的整個過程,以優美的語言描寫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發了作者被貶後無法排遣的憂傷淒苦的感情。

本文抒情上偏向於濃墨重彩,情感強烈,或撫今追昔,或傷時感懷,或心憂家國,或思親念舊,以極強的藝術感染力打動壹代又壹代的讀者。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聞水聲,如鳴佩(pèi)環,心樂(lè)之。

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liè)。全石以為底,近岸,卷(quán)石底以出,為坻(chí),為嶼(yǔ),為嵁(kān),為巖。

青樹翠蔓(wàn),蒙絡(luò)搖綴(zhuì),參(cēn)差(cī)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動,俶(chù)爾遠逝,往來翕(xī)忽。

似與遊者相樂(lè)。 潭西南而望,鬥(dǒu)折蛇行,明滅可見。

其岸勢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liáo)無人,淒神寒骨,悄(qiǎo)愴(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同遊者:吳武陵,龔(gōng)古,余弟宗玄。

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編輯本段註釋譯文字詞註釋[1]小丘:小山。

在小石潭東面。[2]篁竹:竹林。

[3]如鳴[2]環: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環相碰發出的聲音。鳴:發出的聲音。

佩、環,都是玉制的裝飾品。[4]水尤清冽:水格外清澈涼爽。

尤,格外。清冽,清涼。

清,清澈。冽,涼。

[5]全石以為底:(潭)以整塊石頭為底。以為:把。

當做。[6]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邊,石底向上彎曲露出水面。

以:相當於“而”,不譯[7]為坻,為嶼,為嵁,為巖:成為坻、嶼、嵁、巖各種不同的形狀。坻,水中高地。

嶼,小島。嵁,高低不平的巖石。

巖,崖岸。[8]翠蔓:翠綠的藤蔓。

[9]蒙絡搖綴,參差披拂:(樹枝藤蔓)遮掩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拂。[10]可百許頭:大約有壹百來條。

可,大約。許,用在數詞後表示約數,相當於同樣用法的“來”。

[11]皆若空遊無所依:(魚)都好像在空中遊動,什麽依靠都沒有。[1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陽光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石頭上。

[13]佁然不動:(魚影)呆呆地壹動不動。佁然,呆呆的樣子。

[14]俶爾遠逝:忽然間向遠處遊去了。俶爾,忽然。

[15]往來翕忽:來來往往輕快敏捷。翕忽;輕快敏捷的樣子。

[16]鬥折蛇行,明滅可見:看到溪水像北鬥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鬥折,像北鬥七星的排列那樣曲折。

蛇行,像蛇爬行那樣蜿蜒。明滅,或隱或現。

[17]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齒那樣交錯著。犬牙:像狗的牙齒壹樣。

差互,交相錯雜。[18]淒神寒骨,悄愴幽邃:使人感到心情淒涼,寒氣透骨,幽靜深遠,彌漫著憂傷的氣息。

淒、涼:使動用法,使……淒涼 ,使……。寒冷悄愴,寂靜得使人感到憂傷。

邃,深。[19]以其境過清:因為那裏環境太冷清了。

以,因為。清,淒清。

[20]吳武陵:作者的朋友,也被貶在永州。[21]龔古:作者的朋友。

[22]宗玄:作者的堂弟。[23]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跟著我壹同去的,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

隸:隨從。而:表修飾。

崔氏,指柳宗元姐夫崔簡。二小生,指崔簡的兩個兒子。

[24]西:向西。[25]行:走。

[26]樂:以。為樂,感到快樂。

[27]伐:砍。[28]尤:格外。

[29]冽:清涼,冷,涼。[30]近:靠近。

[40]青樹翠蔓:青樹:青青的樹木,翠蔓:翠綠的藤蔓。[41]披拂:隨風飄拂。

[42]澈:投射。[43]佁然:呆呆的樣子。

[44]翕忽:輕快敏捷的樣子。[45]樂:取樂、逗樂,嬉戲。

[46]鬥:像北鬥星那樣曲折。[47]蛇:像蛇那樣蜿蜒前行。

[48]明滅:時隱時現。[49]差互:交相錯雜。

[50]環合:環抱。[51]淒:淒清。

[52]以:因為。[53]以其境過清:認為這裏的環境過於淒清。

以,因為。清,淒清。

[54]居:停留。之:代遊小石潭這件事。

[55]去:離開。[56]者:……的人。

[57]隸:附屬,隨從。而:表修飾。

從:跟隨,動詞。[58]二小生:兩個年輕人。

[3]文章譯文從小丘向西走壹百二十步,隔著竹林,(就)聽到了水流聲,好像人身上佩帶的玉佩玉環相碰發出的聲音(那樣清脆悅耳),我心裏感到很高興。(於是)砍倒竹子開辟出(壹條)小路,順勢往下走便可看見(有的翻譯為出現 見:通“現”出現)壹個小潭,潭水格外清涼。

潭用整塊石頭作為底,在靠近岸邊的地方,石底向上彎曲,露出水面,形成水中高地、小島、不平的巖石、石頭(各種不同的形狀)。(岸上)青翠的樹木,碧綠的藤蔓,覆蓋纏繞,搖動連結,參差不齊,隨風飄蕩。

潭中的魚大約有壹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遊動,什麽依靠都沒有。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裏)壹動不動,忽然間(又)向遠處遊去了,來來往往輕快敏捷。

好像在同遊人逗樂。小石潭記書稿及相關資料(7張)向水潭的西南望去,(那小溪)像北鬥七星那樣曲折,像蛇爬行那樣蜿蜒前行,若隱若現。

溪流的岸勢(兩岸的樣子)像狗牙那樣參差不齊,不能夠知道它的源頭(在什麽地方)。(我)坐在潭邊,四周有竹子和樹林圍繞著,寂靜冷落沒有旁人,(那幽深悲涼的氣氛。

3. 《小石潭記》的考點

1、本文是按什麽順序來寫的?文中突出表現了“小石潭”的什麽特點?作者對小石潭的整體感受是什麽? 本文是按遊蹤的先後順序來寫景抒情的。

文中突出地表現了“小石潭”全石為底、潭水清澈、遊魚活潑、源流曲折、環境淒清的特點。 本文按遊蹤的順序來寫: 發現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氣氛 發現小潭—“心樂之”(愉悅的心情) 觀魚時——“似與遊者相樂” (愉悅的心情) 觀魚後——“淒神寒骨,悄愴幽邃” (抑郁憂傷的心情) 可以看出作者借山水求解脫而又最終無法解脫的的痛苦。

他寄情山水,也是為了擺脫抑郁心情。此刻過於清冷的環境更激起他“淒神寒骨,悄愴幽邃”的情感。

2、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樣描寫潭水清澈的? 通過描寫遊魚、陽光、影子來側面寫出潭水的清澈,寫魚動靜皆宜,看到了其行蹤,魚像在空中遊動壹樣。則體現出水的透明,再進壹步用太陽的照射,壹起突出清澈。

3、潭上有什麽景物? 竹林,水聲,奇石,青樹 4、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寫到“壹切景語皆情語。”妳能說出作者觀魚時是怎樣的心情?瀏覽最後又是怎樣的心情?他為什麽會有這樣的心境?(壹‘樂’壹‘憂’怎麽解釋?) 作者參與改革失敗被貶,心中憤懣難平,因而淒苦是他感情的主調,而寄情山水正是為了擺脫這種抑郁的心情,尋求短暫的快樂。

他喜歡清脆悅耳的水聲,因而“心樂之”,觀魚時他覺得魚似與遊者相樂,心情是愉悅的;但這種快樂畢竟是暫時的,看到小石潭淒清環境,不禁觸景傷懷,憂傷、淒涼的心境便會自然流露出來,心中無比悲痛。這從“寂寥無人,淒神寒骨,悄愴幽邃”可以看出。

5、本文第壹段描寫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什麽手法;第二段寫潭水和遊魚,則變換成什麽手法;第三段寫潭水來源及岸勢,多有什麽辭格? 第壹段采用了移步換景的手法,第二段變換成動靜結合的寫法。辭格:比喻。

第三段作者面對這種原始的悄愴之景,感到難受,或許激起作者淒涼的聯想。強調了作者在寂寞處境中悲涼淒愴的心緒.。

6、文中寫水聲清脆悅耳的語句:聞水聲,如鳴佩環 文中側面描寫水清澈透明的語句:① 全石以為底 ②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 ③皆若空遊無所依 寫潭中遊魚動靜相宜、靈活有趣的語句: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描寫溪流曲折悠遠的語句:鬥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7、作者為什麽將這個無名小水潭命名為“小石潭”?(扣住作者貶居時的心境去品析,對照文章內容分析) 答:因為潭底都是石頭,而且文中寫道“卷石底以出”和“全石以為底”,所以將這個水潭命名為小石潭。 8、本文主旨:本文描繪了小石潭的石,水,魚,樹,著意渲染了寂寥無人,淒神寒骨,悄愴幽邃的氣氛,抒發了作者被貶在寂寞處境中悲涼淒愴的心緒,貶居生活的孤淒悲涼。

9、結合生活實際,談談小石潭的水為什麽這麽清澈? 因為有遊魚的活動,周圍樹木的保護,而且小石潭是活水,小潭以全石為底 10、小石潭記中表現喜的句子有。 心樂之 似與遊者相樂 11、作者在描寫小潭源流時依次抓住溪身岸勢的什麽特點來寫的?運用了什麽修辭方法? 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勢的參差不齊來寫的,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

就溪身而言,作者形容它像北鬥七星那樣曲折,這是靜止的;就溪水來說,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樣曲折,這是流動的。這裏用了兩個比喻,壹靜壹動來描寫小溪,準確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12、請用自己的語言說說發現小石潭的經過? 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聞水聲,然後在濃密的竹林之中,砍伐出壹條小道來,再尋到小潭。 13、請說說“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壹句的妙處? 正面寫了遊魚,側面寫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而字面只寫魚,對水只字未提,但水清魚靜的優美畫面就展現在讀者面前了。 14、文章前面寫“心樂之”,後面又寫“悄愴幽邃”,壹樂壹憂似難形容,該如何理解? 樂是憂的另壹種表現形式。

柳宗元參與改革,失敗被貶,心中憤懣難平,因而淒苦是他感情的主調,而寄情山水正是為了擺脫這種抑郁的心情;但這種歡樂畢竟是暫時的,壹經淒清環境的觸發,憂傷悲涼的心情又會流露出來。 15.請從文中找出妳最喜歡的句子,並說明理由。

答:示例:句子:佁然不動;俶而遠逝,往來翕忽 理由:這幾句描寫遊魚,動靜結合,充分顯示出遊魚的情趣;也間接地表現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16.為了發展旅遊事業,當地擬開發小石潭景點,請妳根據文章內容為該景點寫壹則簡介。

示例:小石潭位於小丘西南面120步左右,這裏石奇水清,遊魚相戲,四周竹樹環抱,環境十分優美,是觀光旅遊、愉悅心情的好去處。唐代文學家柳宗元曾來過這裏,寫下了千古傳誦的優美散文《小石潭記》。

小石潭由此聞名遐邇。 17.選文第四段的景物描寫十分精當,請結合作者的經歷談談妳的理解。

這段景物描寫既寫出了小石潭環境淒清的特點,也暗示作者被貶之後淒苦悲涼的心境。 18.古詩詞中,有許多像本文壹樣將思想情感融入自然景物描繪中的名句,請寫出妳最喜歡的相連的兩句,並簡要賞析。

示例。

4. 小石潭記整理古今異義壹詞多義詞類活用

1、古今異義: 去:(古)離開 (今)前往,到某處 怡然:(古)靜止不動的樣子 (今)癡呆或深思的樣子 小生:(古)年輕人 (今)戲曲藝術中的壹種角色 2、壹詞多義: 以: ① 全石以為底(介詞,用) ② 卷石底以出(銜接,“而”不譯) ③ 以其境過清(介詞,表原因) 為: ① 全石以為底(動詞,當“作為”講) ② 為坻,為嶼,為堪,為巖.(動詞,“成為”) 清: ① 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形容詞,清澈) ② 以其境過清(形容詞,冷清) 可: ① 潭中魚可百許頭(副詞,大約) ② 不可知其源(助動詞,能夠) 差: ① 參差披拂(形容詞,長短不壹) ② 其岸勢犬牙差互(動詞,交錯)3.壹詞多義:①可:大約,潭中魚可百許頭;可以,能夠,不可久居.②從:自,由,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跟隨,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壹.③清:清澈,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冷清,以其境過清.④差:長短不壹,參差披拂;交錯,動詞,其岸勢犬牙差互.⑤以:因為,以其境過清;表示前壹行為是後壹行為的的方法或手段,“壹”前面的成分是後面動詞的狀語,可以不譯,近岸卷石底以出.⑥樂:以…為樂,心樂之;逗樂,嬉戲,似與遊者相樂.見:動詞,通“現”,出現,下見小潭;動詞,明滅可見.。

5. 小石潭記復習資料

1. 作家作品和寫作背景簡介: 柳宗元,字子厚,河東人,也稱“柳河東”,唐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曾參與王叔文改革集團的政治革新活動。

改革失敗後,被貶為永州司馬。他在政治上抑郁不得誌,又不肯放棄自己的政治主張,與當權派同流合汙。

這壹時期,他的作品有的寄情山水,抒發個人的抑郁和苦悶;有的反映當時人民的疾苦和願望,譴責統治者的殘酷壓迫和剝削等。《永州八記》、《江雪》、《捕蛇者說》等,都是他被貶永州時期的代表作品。

《永州八記》指《始得西山宴遊記》《鈷鉧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小石潭記》是《永州八記》中的第四篇。

2. 文言字詞註音: 卷石(quán) 參差(cēn cī) 寂寥(liáo) 搖綴(zhuì) 隸(lì) 悄愴(qiǎo chuàng) 俶爾(chù) 佁然(yǐ) 嵁(kān) 3. 朗讀課文: 4. 文言詞語總結: 古今異義: 去:(古)離開 (今)前往,到某處 佁然:(古)靜止不動的樣子 (今)癡呆或深思的樣子 小生:(古)年輕人 (今)戲曲藝術中的壹種角色 壹詞多義: 以:①全石以為底(介詞,用) ②卷石底以出(承接,“而”不譯) ③以其境過清(介詞,表原因) 為:①全石以為底(動詞,當“作為”講) ②為坻,為嶼,為嵁,為巖。(動詞,“成為”) 清:①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形容詞,清澈) ②以其境過清(形容詞,冷清) 可:①潭中魚可百許頭(副詞,大約) ②不可知其源(助動詞,能夠) 差:①參差披拂(形容詞,長短不壹) ②其岸勢犬牙差互(動詞,交錯) 5. 譯文: 從小土丘向西走壹百二十多步,隔著竹林,聽到了水聲,好像佩玉、玉環相碰時發出的清越響聲,(我的)心情高興起來。

(於是)砍倒竹子,開辟出壹條道路走過去,看到下面有壹個小小的水潭,潭水特別清涼。用整塊石頭作為潭底,靠近岸邊,石底有些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成為水中高地、小島、不平的巖石和巖石各種不同的形狀。

青蔥的樹和翠綠的莖蔓,遮掩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拂。 潭中的魚大約有壹百多條,都好像在空中遊動,沒有什麽依靠似的。

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到水底的石上。(魚兒)呆呆的,壹動不動,忽然間又向遠處遊去,來來往往,輕快而又敏捷,好像和遊人壹同歡樂。

向小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身)像北鬥星那樣的曲折,(水流)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而看得見,時而看不見。溪岸的形狀像狗牙那樣參差不齊,不知道溪水的源頭在哪裏。

坐在石潭邊,四面被竹林樹木包圍著,寂靜寥落沒有別人,這氣氛使人感到心情淒涼,寒氣透骨,幽靜深遠,彌漫著憂傷的氣息。因為這裏的環境過於淒清,不可以長時間停留,就題字離去。

壹同去遊覽的人,有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宗玄。跟著同去的還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壹個叫恕己,壹個叫奉壹。

6. 整體感知: 全文可以分成三部分。 第壹部分(第1段)寫小石潭的方位和概貌。

可分兩層。 第壹層(開頭到“水尤清洌”)寫小石潭的方位和循聲發現它的情況。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指明了小石潭的方位。“小丘”,即前壹篇遊記《鈷鉧潭西小丘記》中說的小丘,是小石潭方位的參照物。

“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水聲悅耳,引動了作者的好奇,當然要去看個究竟。

“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是尋到小石潭的經過。“伐竹取道”,與上文的“隔篁竹”呼應,又為後文的“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設下伏筆。

“水尤清洌”,循聲而來,直寫潭水,極其自然。“尤”字,是拿它與前篇的鈷鉧潭相比。

第二層(“全石以為底”到本段結尾)寫小石潭的概貌。“全石以為底”,著意突出了壹個“石”字,又暗含了壹個“小”字。

“近岸,卷石底以出”形成坻、嶼、嵁、巖,真是造化奇特,令人感到神妙無比,再擡頭環顧潭的四周“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在輕風中“參差披拂”的景象,不僅使人感到小石潭的神奇,而且深感它的秀美。 第二部分(第2、3段)寫小石潭中的遊魚和潭的水源。

也分兩層。 第壹層(第2段)寫潭中遊魚的情趣。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對潭中遊魚數目竟壹目了然,不只表明了水的“清洌”,又暗示了石潭之小。

“空遊無所依”也貼切地描繪了魚兒的動態。“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寫靜態,“俶爾遠逝,往來翕忽”寫動態。

從這動靜交錯的描寫中作者刻意抒寫了魚兒的“歡樂”,“似與遊者相樂”。人跡罕至,幽深寂靜的環境,竟透出如此盎然生意,不能不令人怦然心動。

短短的幾十個字,把物態、物情、感受全寫出來了。 第二層(第3段)寫潭的水源。

“潭西南而望”寫水源方向。擡頭遠望,這壹層是由近及遠地寫。

“鬥折蛇行”,北鬥橫陳,靜態,蛇行蜿蜒,動態。“明滅可見”,寫遠望那溪流時隱時現的景觀。

“其岸勢犬牙差互”,用幾個字擴展壹筆,寫出了溪流的“岸勢”。而溪水來路迷離撲朔“不可知其源”,更使人感到又有壹層神秘。

文句雖短,但韻味雋永。 以上兩幅圖畫,壹幅是潭的近景,壹幅是潭的遠景,寫得都極為真切。

第三部分(第4段)寫小石潭的氣氛和。

6. 小石潭記的壹詞多義,詞類活用,通假字,古今意義

滿意回答 古今異義 1.小生: 古義:年輕人。

今義:戲曲藝術中的壹種角色。 2、去: 古義:離開。

(乃記之而去) 今義:前往,到某處。 3.聞: 古義:聽到、聽聞。

(聞水聲) 今義:用鼻子嗅氣味。 4.居: 古義:停留。

(不可久居) 今義:住。 5.可: 古義:大約。

(潭中魚可百許頭) 今義:能願動詞,可以。 6.布: 古義:映,顯現。

今義: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7.許: 古義:用在數詞後表示約數,數目不確定,相當於現在用法的“來”、“上下”、“光景”、“左右”。

今義:允許、準許。 8.佁(yǐ)然: 古義:呆呆的樣子,楞住的樣子。

今義:癡呆或深思的樣子。 9.清: 古義:淒清;冷清。

今義:清晰,清凈等。 壹詞多義 1.可: (1)大約。

(潭中魚可百許頭) (2)可以,能夠。(不可久居) 2.從: (1)介詞,自,由。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跟隨。(隸而從者) 3.清: (1)形容詞,清澈。

(水尤清冽) (2)形容詞,冷清。(以其境過清) 4.差: (1)形容詞,長短不壹。

(參差披拂) (2)動詞,交錯。(其岸勢犬牙差互) 5.見: (1)通“現”出現。

(下見小潭) (2)看見,動詞。(明滅可見) 6.樂: (1)以…為樂,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心樂之) (2)逗樂。(似與遊者相樂) 7.以: (1)介詞,因為。

(以其境過清) (2)連詞,而。(卷石底以出) (3)介詞,用。

(全石以為底) 8.而 (1)不譯,表順接關系。(乃記之而去) (2)不譯,表並列關系。

(隸而從者) (3)不譯,表修飾關系。(潭西南而望) 9.遊 (1)遊動。

(皆若空遊無所依) (2)遊覽。(同遊者) 10.環 (1)玉環。

(如鳴佩環) (2)環繞。(竹樹環合) 11.為 (1)動詞,作為。

(全石以為底) (2)動詞,成為。(為巖) 詞類活用 1.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名詞作方位狀語,向西。 2.下見小潭。

下:名詞作狀語,在下面。 3.皆若空遊無所依。

空:名詞作狀語,在空中。 4.日光下澈。

下:名詞作狀語,向下。澈:形容詞作動詞:直射。

5、俶爾遠逝。遠:名詞作狀語,向遠處。

6.潭西南而望。西南:名詞作狀語,向西南。

7.鬥折蛇行。鬥:名詞作狀語,像北鬥七星壹樣。

蛇:名詞作狀語,像蛇壹樣。 8.其岸勢犬牙差互。

犬牙:名詞做狀語,像狗的牙齒壹樣。 9.淒神寒骨。

淒: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形容詞作動詞,使…感到淒涼。寒: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感到寒冷。

10.如鳴佩環。鳴:名作動,作響。

11.心樂之。樂:意動用法,感到快樂。

12.隸而從者。隸:名詞作動詞,跟從。

13 似與遊者相樂。樂:形容詞作動詞,逗樂。

通假字 下見小潭(“見”通“現”,顯現,出現。)現語文課本未標明 特殊句式 倒裝句: 1.如鳴佩環(正確語序:如佩環鳴) 好像玉環玉佩相碰擊發出的聲音。

2.全石以為底(正確語序:以全石為底) 小潭以整塊石頭為底。 3.卷石底以出(正確語序:石底卷以出) 石底向上彎曲,露出水面。

修辭手法: 1.聞水聲,如鳴佩環。(比喻) 聽到水聲,好像玉環玉佩相碰擊發出的聲音。

7. 小石潭記中的文言文知識點

壹、詞語:

水尤清冽:格外。伐竹取道,下見小潭:道路;出現。為坻,為嶼,為嵁:水中高地;小島;不平的巖石。潭中魚可百許頭:大約。佁然不動:呆呆的樣子。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淒清;停留。隸而從者:跟從。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下見小潭:在下面。日光下澈:往下。皆若空遊無所依:在空中。鬥折蛇行,明滅可見:像北鬥星壹樣;像蛇那樣。其岸勢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齒那樣。似與遊者相樂:逗樂。淒神寒骨,悄愴幽邃:使-----淒涼;使-----寒冷。記之而去:離開。

二、句子翻譯。

1、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

從小丘向西行走壹百二十步的樣子,隔著竹林,就能 聽到水聲,好象掛在身上的玉佩、玉環相互碰撞的聲音, 心裏很是高興。

2、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

於是砍了竹子,開出壹條小路,順勢往下 走便可見壹個小潭,潭水特別清澈。

3、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藤蔓,遮蓋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拂。

4、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潭中遊魚約有壹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遊動,什麽依靠也沒有。陽光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動

5、潭西南而望,鬥折蛇行,明滅可見。

順著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鬥七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或隱或現,都看得清楚。

6、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形勢象犬牙般參差不齊,無法知道水的源頭。

7、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淒神寒骨,悄愴幽邃。

四周有竹子和樹林圍繞著,靜悄悄的沒 有人跡,使人感到心情淒涼,寒氣徹骨,真是太寂靜幽深了。

8、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因為這地方過於淒清,不能長時間地停留,就把當時的情景記下來便離去了。

三、

①課文按什麽順序寫? 遊覽順序。

②課文抓住了小石潭什麽特點? 幽靜。

③作者對小石潭的整體感受是什麽? 幽深冷寂,孤苦淒涼。悲哀深沈。

④本文通過寫景,把感情寓於景中。作者善於抓住景物特征,從不同角度描繪小石潭的石、水魚、樹,著意渲染它的寂寞、淒寒、幽愴的氣氛,借景抒發了自己有寂寞處境中的悲涼、淒愴的情感。

⑤文中的“對比”和“烘托” 點撥:Ⅰ為了突出魚的生動活潑,把“怡然不動”和“俶爾遠逝,往來翕”忽”兩種情態加以對比,靜動相對,尤顯出魚的活潑。Ⅱ作者用反襯的手法寫魚在潭中歷歷可數,使人感到像是“空”“無”,尤使水清之狀具有實感。

  • 上一篇:家裏有紅螞蟻怎麽辦?
  • 下一篇:因陀羅是怎麽死的?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