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能說,什麽不能說,麥家想表達的不僅僅是片中人物的堅韌,還有他們對人對事的深情,以及對人生和人性的思考。在壹部時長有限的電影中,很難在光影的變化中表達出人類所有復雜細膩的情感。
01
看了原著,發現書和電影幾乎是兩個不同的故事。
日偽時期,金火燒、、白小年、和顧等五名軍官被突然囚禁在杭州西湖的秋莊。因為五個人中有壹個是代號“老鬼”的地下黨。
特工處處長王天祥與日本老板袁菲合作,在五天內找出了“老鬼”,從而突破了其地下組織。而“老鬼”正在這個危險的封閉別墅裏思考如何發送信息。
為了突出正確的導向,影片更註重正面人物的塑造,影片中加入了地下黨“老槍”。同時,為了加強光影的震撼效果,增加了多處酷刑場景(看電影時最好不要讓孩子看類似場景)。
影片中段,觀眾已經猜到誰是“老鬼”,後半段更多的是為最後的情感升華做鋪墊。
“我親愛的人民,我對妳們如此無情,是因為民族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我們這壹代人只能不顧壹切地去拯救它,以防萬壹。我的肉體即將死亡,但我的靈魂會與妳同在。敵人不會明白,老鬼老槍不是個人,而是壹種精神,壹種信仰。”
看過電影的人肯定對上面的獨白很熟悉。這是古死前最後壹夜縫在旗袍上的青絲密碼。每次聽到這條消息,我都止不住落淚,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為了相信自己的內心,她冒著生命危險。
在《風聲》原著中,“老鬼”是半半顧。
02
11年後,我讀了原著,才明白顧在風中對的“深情”。
“我不怕死。我害怕的是我愛的人不知道我為什麽會死。我把這份記錄留在煉獄,希望家人和玉姐姐原諒我此刻的決定。但我堅信,妳最終會理解我的感受。”
感動,相信很多人和我壹樣,為什麽顧在遺言中特意提到呢?還用莫爾斯電碼把她的名字縫在旗袍上?
影片中兩人的感情撲朔迷離,有人說是女人之間的曖昧。看了原著,發現遠不止是曖昧。那是壹個人在另壹個人身上看到自己的另壹種可能性。
作者“我”應邀赴臺灣采訪顧老(顧)。當時,顧老已經80多歲了,他還珍藏著李濘玉的壹縷長發和李濘玉生前的那把斷齒梳子。
在采訪中,顧老回憶起了李濘玉的壹切。顧老說,李濘玉是南極的冰山,她是南京的紫金山,被建成公園,非常熱鬧。
畢竟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性格,這樣的人很容易成為朋友。此外,李濘玉是賓夕法尼亞大學的高材生,並已在地下黨工作多年。
顧對的深情,更多的是基於他對自己專業的認可和尊重。在《秋莊》中,在壹個高壓、封閉的環境中,面對袁菲和王天祥,盡管內心迷茫,李濘玉卻表現得冷靜自持。
雖然李濘玉在高壓下情緒崩潰,但她能夠立即意識到這壹點,並迅速配合它,這不得不令人欽佩。
李濘玉更多地使用顧的作品。她模仿顧的筆跡來傳遞信息。傳下去,壹切就好了;如果它得不到傳承,它將給顧帶來噩夢般的深淵。
這就是顧恨的地方,恨她完全不顧自己的安危暴露了自己。要不是顧,別人也不可能幫她傳遞死後的信息。
如果李濘玉白白犧牲了呢?況且他們當時屬於不同的“派系”,早有不合的跡象。
顧對是深情而親切的。在采訪中,顧老說李濘玉請不起自己幫她傳遞信息。但她也是壹名訓練有素的特工。她怎麽會輕易受李濘玉的影響呢?
這從顧對自己骨肉的認定就可以看出來。她原本嫁給潘老,育有壹子。在發現潘老被她地下黨臥底的那壹刻,她強行拋棄了自己的二胎,只身前往臺灣省。這輩子再也見不到對方了。
面對的死和背叛,顧恨不起來,心裏多了幾分悲憫。
恨是欲望得不到滿足時產生的壹種情緒。當傳遞出自己死亡的信息時,顧的同情心被激發了。不管有多危險和困難,她壹定會幫助李濘玉傳播信息。
正如麥家在《生命之海》中所說:“壹個人有慈悲心,就不會自討苦吃。同情是清空他欲望的刪除鍵。”
03
通過風,麥家更想表達人性。
原著分為東風、西風、靜風三部分。麥家通過潘老(之弟)、顧本人和作者“我”的敘述給出了三種不同的答案。類似羅生門事件,每個人都有證據證明他說的是真的,但誰是“老鬼”的最終答案,卻在讀者心中。
但“老鬼”的堅韌是真的,是當時,甚至現在和將來都令人感動和震撼的信念。在這個更註重“自我”的時代,為民族大義獻身的壯舉,壹定會感動壹代又壹代人!
麥家說:“風中有某種力量。我覺得是面對挫折的力量和壹種信念,如何實現自我,完成使命。”
這句話是關於李濘玉的,也是關於他自己的。
麥家是孤獨的。他出生在杭州壹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因為家庭成分不好,被全村人看不起。他經常被父親拒絕、歧視和毆打。他孤獨到現在,但幸運的是,寫作給了他深深的愛和善良。
麥家的第壹部小說《解密》,被拒17次,寫了11年,其中的孤獨和煎熬只有他自己知道。但《解密》壹出版就壹戰成名,獲得八項文學獎。
其實風似乎比解密的雛形更早出現,是在被麥家的筆壹次次捅刺之後才形成的。
因為電影的成功,風成了諜戰的代名詞。人們津津樂道裏面的故事,卻很少有人探究裏面的人性。
麥家說:秋莊是他們的地獄,人生是我的地獄。我經歷了人心的險惡,生活的痛苦,我在寫這些東西,但我不希望人們絕望,但我希望妳有壹個道德和頑強的意誌。
所以趁著這次再版風,麥家以采訪的形式給小說加了後記。很好的解釋了風的由來和初衷,他希望讀者能更多的看到人性。
世界有多艱難,人生有多危險,我們註定孤獨而頑強。無論妳是忙碌還是享受孤獨,這股風都值得壹讀。
看了才知道,擁有幾千萬忠實粉絲的電影風,只表達了原著1/3的輝煌,不看原著真的是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