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山東半島

山東半島

我曾流連於南方的山河嬌媚,卻也著迷北方的壯麗澎湃。

大海是怎麽也割舍不下的,波光粼粼,水天壹色。那片北方的海,蔚藍如碧。有海鷗成群結隊,也有魚蝦自在遨遊。妳若是看到,也定會著迷。那片北方的海,廣闊無垠。站在最遠的礁石上,任海浪拍打岸邊。妳若是聽見,也定會沈醉。那片北方的海,四季皆迷人。我所有的驕傲,都來自於壹場驚心動魄的潮汐。妳若是在場,定會念念不忘。

山東

洋流之上——那片北方的海

山東肉,是魚魚兒的阿婆的故鄉。

阿婆從小生在海邊,家裏耕地有限,每日家裏飯桌上最常見的是父親哥哥們出海打回來的魚。久而久之,小孩子的胃開始抗議,甚至壹看到要吃魚就大哭大鬧要絕食。

後來,18歲離開家,到了 東北 三省中離大海最遠的省份。改革開放之前,那裏甚至連吃到活的海魚都算是壹種奢侈,阿婆便經常感嘆:“以前生在福中不知福啊!”都說對食物的喜好是老天爺刻在骨子裏的,在 東北 度過余生的阿婆總是懷念大海的氣息,所以給孫女起了乳名魚魚兒。

大抵只有這樣,才能聊以慰藉自己壹生中漫長的鄉愁吧。

榮成濱海公園

老人壹生多舛,晚年更是飽受病痛困擾,在魚魚兒還未成年便已離開人世。小時候,魚魚兒總聽阿婆掛在嘴邊用 山東 方言念叨的“關裏家”,卻不明所以。直到後來,才知道,這“關”是指 山海關 。

山海關 城東門,界定著關外和關內中原大地,她從小生活的 東北 ,被稱為“關外”, 山東 、 河北 壹帶則是“關內”。很小時候她曾隨父母到過 山海關 ,她直到大了壹點,才明白,在阿婆的心裏,只有這“關裏”,才是阿婆的家。魚魚兒的阿婆生於20世紀30年代初。那時 山東 地區地少人多,糧食告急,大量中原地區的窮苦農民便移居 東北 ,在新的土地上種地打工。

據記載,新 中國 前夕,有近4000萬人從中原地區遷徙來到 東北地區,在那裏廣袤的土地上生根發芽。阿婆,就是“闖 關東 ”的那壹代人中的壹個。

日照世帆賽基地

也許是基因使然,又或許是自小受到阿婆的感染,魚魚兒壹直以來便鐘情於大海。她總說,“我是個對大海有執念的人,壹點點藍就足以讓我心潮澎湃。”每次出行,她似乎總繞不開去個有海的地方:太平洋、大西洋、 印度 洋......卻唯獨從未去看過老人曾固執地提起過千千萬萬遍的那片海。這壹次,她終於來了。

來這個於她是“鄉”而於阿婆是“家”的地方。來親眼看看這片曾經無數次聽聞卻未曾見到過的大海。“我未曾參與妳的前半生,但我想體驗壹次妳曾經的生活。”這大概是魚魚兒這次旅途的初心。

榮成濱海公園

車行駛在沿海公路上,迎面而來的 膠州 灣的大橋顯得恢弘壯麗。天空藍得不太真實。雲朵好像舞臺道具壹般掛在天上。

秋高氣爽,四季分明的天氣,大概只在這壹帶地區才能奢侈地擁有吧。

膠州灣大橋

碰頭後,我們在魚魚兒的堅持下入住了壹家酒店式公寓。她不僅對大海有執念,對燒菜似乎也執念頗深。

出發之前,曾信誓旦旦地表示,來到海邊,就應該找壹家有廚房的酒店。然後自己去海鮮市場買活海鮮,來個DIY的海鮮大餐。

忍不住她的慫恿,我在出發前網購了海鮮醬油、姜汁、芥末、辣椒醬若幹塞進了行李箱裏。它們在旅途中毫無懸念地,成為“壓箱底”的重量擔當,沒有派上絲毫用場。

日照世帆賽基地

靠海吃海。

海邊出生長大的人,天生就有著從大海中索取的本領。而大海也壹點不吝嗇,物產豐富、種類繁多,就這麽豪邁地餵飽了海邊的子子孫孫。阿婆從前常講起小時候跟隨父兄出海捕魚、或是在岸邊趕海的生活。這壹天,是能吃頓海鮮大餐,還是只有鹹菜配饃饃,全靠大海的心情。

小石島釣魚公園

第貳日清晨,我們在酒店用前壹晚買回來的蝦蟹煮了壹鍋簡單的海鮮面。壹邊吸溜著面條,魚魚兒說,我們去趕海吧。

我們在“潮汐表: 中國 海事服務網”上查到了當天的潮汐時間。趕海要趕在退潮的時候,海水從岸邊退去,沿途會留下很多海中的海藻、貝殼等,運氣好的話還能在石頭縫下面翻出小螃蟹。

這本是阿婆那個年代沿海居民尋找食物的手段,如今卻成為來到海濱度假的人體驗生活的樂趣所在。

日照

但是於魚魚兒來說,這件事莊重了許多。她站在海邊的礁石上,仿佛看得到老人年輕時彎腰拾取的影子。發呆的時候會想,幾十年前,那位少女是不是曾經註視著這同壹片海?那時的海水的顏色,和現在的有分別嗎?

李家臺趕海園

正午才剛過了壹點點,趕海園裏已經聚集了很多人。

大都裝備齊全:小桶、魚網、鏟子………經驗豐富的阿姨們就好像有個內置雷達壹樣,天生就知道螃蟹和魚蝦躲在哪裏,俯首之間已是滿滿壹小桶的收獲。而我們,兩手空空,全身的裝備只有壹副橡膠手套——那是我因為怕劃傷了手感染海洋弧菌而提前準備的。

李家臺趕海園

在如此缺少儀式感卻又有點做作的情況下,成果可想而知。午後的陽光有些刺眼,近岸處的礁石已經被翻得差不多了,只零星撿到幾個破爛的貝殼“遺體”,沒有任何食用甚至是觀賞價值。勉強從身邊那位看起來就很嫻熟的阿姨那裏,借來了壹個收獲頗豐的小桶,算是圓了魚魚兒壹次比較滿意的擺拍。

李家臺趕海園

阿婆的兄弟姐妹***八人,成年後分別居住在 東北 、 四川 和 山東 老家等地,有些英年早逝,甚至此生都無緣再見。

阿婆年輕時曾經回鄉幾次,每次都是舟車輾轉:先乘火車到 大連 ,再乘船至 威海 ,再轉 汽車 後步行鄉間小路。不僅費時,而且勞身。阿婆最後壹次回鄉,是她的父親病重,處理完父親的後事,她便回到 東北 ,仿佛了卻了牽掛壹般,此生再未踏上故鄉舊地。如今,我們總感嘆和羨慕“從前慢”,卻沒人體會過,在那個時候,有些人,說了再見卻此生都無法再見,故鄉,離開了就此生再不能回。

有句歌詞“回不去的名字叫家鄉”,大概只有真正離開家的人才有體會吧。如今,阿婆的兄弟姐妹們尚在世的並不多,只有其中壹位年紀較輕的姨婆還生活在故鄉。魚魚兒初次登門拜訪,姨婆與她的子女在家裏燒了壹餐家宴招待。都說兄弟姐妹的身上,都有彼此的影子。魚魚兒和姨婆比肩而坐,好像阿婆的兩個影子,重疊在了壹起。

青島

鮮活的海鮮只用清水煮熟便端上餐桌,吃得出海水的鹹味和海洋高蛋白的鮮甜氣息。這是海邊生活的人最常用的烹飪方法,但卻憑借著質樸自然,在幾百年飲食文化更叠的大浪淘沙中,留存了下來。

日照

入秋以後是梭子蟹最肥美的季節。把整只蟹蟹蓋朝下上鍋蒸熟,或是大卸八塊用姜蔥炒,皆是美味。

日照

餐桌之上,魚魚兒立刻就分辨出那種她最為熟悉的貝殼。阿婆以前叫這種貝類“毛蛤”,大概是因為貝殼外面會長有黑色的絨毛。

在魚媽媽還很小的時候, 東北 內陸地區的人大多對這種便宜又鮮美的小海鮮知之甚少,阿婆常在市場裏花幾毛錢就可以買得壹大桶,成為當天家中餐桌上最受歡迎的壹道菜。如今,內陸地區的海鮮品種愈加豐富,人們更是早已忽略掉這種長相不夠俊俏的貝類,但卻是魚魚兒家每次看到必點的壹道菜。

日照

在這知名啤酒的原產地,得以品嘗到了久負盛名的原漿啤酒。這種沒有稀釋過、沒有過濾和沒有殺菌的工業啤酒,在當地,大多用塑料袋從工廠發酵罐中打出直接提回家喝,保質期通常比較短,但口感醇厚、層次分明。

有些酒廠幹脆將原漿經過簡單的處理後包裝直接銷售,大概可以保存7天。這些原漿被分為四個不同的系列,1號到4號顏色逐漸加深,酒精度含量逐漸升高,口感也越來越變得厚重、苦味越來越明顯。從1號壹直喝到4號,大概就是所謂,喝啤酒的儀式感。

青島

當地人大概愛啤酒愛到了骨子裏。在這裏,是我有生以來第壹次,去過賣啤酒的KFC......

青島

也是第壹次,在當地的超市裏看到賣“神水”。

青島

在吃這件事上,大海樂此不疲地為子民們貢獻了源源不竭的靈感。早在西 漢南 越王墓中的器物,就已經發現了海鮮殘留,這大概是最早可以溯源的食用海鮮的記載。先秦時,《莊子》“投竿而求於諸海”、《管子》“漁人入海,海深萬仞,被彼逆流,乘危百裏,宿夜不歸者,利在海也。”

可見當時人們對海洋的認識已經上升到經濟活動的層面了。而到宋代時蘇軾被貶 儋州( 海南 島北部)時,愛上了吃牡蠣,那時食用海鮮已經被大多數人所接受和熱愛。如今,很多長相俊美的海洋生物,也逐漸加入了“可以吃而且很好吃”的大家庭。比如 長相和水母頗為相似的海葵,烹飪之後竟然是類似動物內臟壹樣的口感,只能再次感嘆萬物“和而不同”了。

威海

海參的做法比較簡單粗暴:新鮮海參切成大塊,加入蔥、胡椒粉、少量的醋,上桌後用開水直接沖入,酸辣開胃、又很有嚼勁的海參湯就做成了。

相比於其他地區只能吃到凍幹後二次加工的海參,海邊的 美食 優勢又壹次凸顯了出來。

老刺參海鮮酒樓

渤海、黃海壹帶生產的扇貝體積較小,但外觀精致、口感更細膩,不似有些體型巨大的扇貝貝柱很難嚼。加了粉絲容易喧賓奪主,所以幹脆只加蒜蓉香菜,味道口感都是上乘的好。

日照

酒店的明檔都是各類食材被鋪的整整齊齊,菜碼大得壹如 山東 人豪爽的個性。

威海

當地的燒烤非常具有區域特色,除去常規的羊肉、牛肉、雞翅、心管、魷魚等,還有糯米腸和烤魚幹。

壹次捕撈上來的魚太多吃不完,便將內臟處理過之後,掛在室外用海風風幹成魚幹,這是沿 海地 區居民處理魚的常用方法。慢慢地,這種魚幹由於肉質緊實、風味獨特反而愈加受到歡迎。魚幹刷上獨特的醬料在火上炙烤,是只有在當地才吃得到的。

由於長時間的風幹,魚骨已經酥脆和肉融為壹體,而肉則愈加緊實,醬料的味道與魚天然的鮮味結合在壹起,在口中迸發出壹種鮮甜交錯的奇妙口感,更是讓人欲罷不能。

牛老二海鮮燒烤

鮮魚餡水餃是 山東 沿海壹帶的名菜。鮁魚剁成細膩潔白的魚肉糜,與韭菜壹同入餡,恰如青絲渣白玉 。

口感上不似肉類水餃那種壹咬開汁水滿溢、肉香撲鼻,但卻多了幾分淡雅質素,韭菜的味道意外的柔和,只稱得魚肉鮮美。哪怕不蘸調料也覺得清爽可口,百吃不厭。姨婆親自下廚包餃子。那個年代,每家每戶都視吃逢年過節吃餃子為壹項莊重儀式,每個人都會包餃子。到了眼下這壹代,這種技能似乎已經失傳。和大多數年輕人壹樣,魚魚兒對餃子並不感冒。

阿婆以前常喜歡包餃子,過年、破五、入伏、立秋、立冬、冬至······都要吃餃子,卻是年輕人們不怎麽喜歡的。如今離家多年,魚魚兒常會懷念起阿婆包的餃子,卻不知,是自己也老了,還是自己太想家了。回到家,吃頓餃子,才算真正落了胃。

威海

山東 威海 成山頭,地處 山東 半島最東端,是 中國 大陸伸向海洋的最東端。成山頭是最早看見海上日出的地方,自古就被譽為“太陽啟升的地方”。這裏,是名副其實的天盡頭。

天盡頭

從古至今這裏是兵家必爭之地, 英國 人也在此修建 燈塔 。近17米的 燈塔 ,燈光射程可達21海裏,這在漆黑無際、分不清方向的大海之上,是給船上的人返鄉的希望。明明應該是天的盡頭,卻偏偏成為希望的代名詞。世間萬物的輪回,真稱得上是奇妙。絕望多了,反而造就了希望;愛多了,反而就變成了恨。峰回路轉,過猶不及,儒家之道誠不我欺。

如今,這裏是眺望世界之大的開端,是很多人體驗“山窮水盡、柳暗花明”的好地方。可不是麽,自以為走到了世界盡頭,轉身回來,卻發現整個世界都在眼前。

天盡頭

人生也是這樣。魚魚兒的舅舅,是阿婆的第壹個孩子。小的時候得了嚴重的哮喘,治療許久也不見好轉反而更加嚴重。

醫生勸家裏人放棄,阿婆用盡辦法,絕望之際給孩子吃了壹片“去痛片”,想著生死有命。沒想到竟奇跡般地熬了過來,舅舅不久之後便痊愈了,壹直健 健康 康地長大。

經歷了絕處逢生。後來,阿婆總愛說壹句話。“人的命,是天給的。”雖然從未讀過《論語》,但阿婆開始篤信“上天有好生之德”。那個年代的很多老人,大多在命運的大浪淘沙中幾經風雨,最終都學會了坦然地接受命運的安排。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是他們的處世觀。正因如此,他們從未有過多奢望,仍保留著最簡單質樸的品質:踏實做事、誠實待人、壹方有難八方支援······他們篤定虔誠、善良、誠實,是人生的根本準則,幾十年來,從未變過。

成山頭風景區

景區內如今規劃為始皇廟、摩天嶺、天盡頭多個景點。佇立海邊的媽祖像每天固定時間有噴泉表演,水霧散去,壹條彩虹騰空而起。

天盡頭

魚魚兒站在這《福 如東 海序》之前,喃喃道:“如 果阿 婆還在,也許我會讀給她聽。”

天盡頭

陽光煦暖,海風微拂,正是出海的好天氣。

小石島釣魚公園

和海邊長大的人不同,內陸來的人,看到大海中的壹切都覺得好奇。

連釣魚這種看似無聊極需要耐心的事情,也因為在海上,變得充滿樂趣。顧不得早飯已經被搖晃地從胃中呼之欲出,匆匆下鉤。魚餌是當天早上買回的活泥鰍,將魚線下沈至海底淤泥上10公分,那裏是黑魚的主要活動場所。但釣魚需要技巧,也需要運氣,當兩者都不具備的時候,往往結果便是空手而歸。比如 我們。

小石島釣魚公園

隨船的潛水員出海的目的則很明確——撈牡蠣。

壹個上午的時間,兩位潛水員各自下潛了三四次,用隨身攜帶的小刀從礁石上割下牡蠣和青口,裝進掛在脖子上的巨型漁網之中,借著海水的浮力運到海面上。每次都是滿滿壹大袋的收獲,離開了海水的助攻,要船上兩三個壯漢壹同幫忙才能擡得上來。不壹會兒,三四百斤貝殼已經在船上整裝待發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這是大海給子民們最大的恩賜。

小石島釣魚公園

借船員的刀隨手劈開了壹只牡蠣,晶瑩剔透的肉便顯現出來。還伴著清晰可見的,鹽的結晶。腦中首先浮現的,是《我的叔叔於勒》。

用壹張小巧的餐巾紙托著牡蠣,頭稍向前伸,免得弄臟衣服,然後嘴很快地微微壹動,就把汁水吸進去,蠣殼扔到海裏。然而,除了壹口沖上天靈蓋的鹹味,似乎沒有嘗到其他的味道了......

小石島釣魚公園

在這大海之上,壹邊吹著海風感覺臉上似乎沾滿了鹽粒,壹邊品味著嘴中牡蠣和海水遺留的腥鹹味道。古人出海,恐怕每次都是九死壹生。連“七下西洋”的鄭和,也難逃“斃於海上”的命運安排。人與自然,偶爾是相愛相殺的。

《老人與海》之中,和命運的博弈與屈服,無可避免地在這個世界上時時上演。似乎只有超脫塵世之外,才能找到真正平靜與自由。眼看著遊艇隨著海浪上下顛簸,看著陸地在遠處就要和天際線融為壹體,從心底便升起壹種“遺世而獨立”的矯 情感 。

小石島釣魚公園

礁石與沙灘。太陽與大海。阿婆與魚魚兒。旅程到了尾聲,記憶中的阿婆似乎又清晰了些。滿布皺紋的臉。和溫暖的手掌。是魚魚兒的童年印記。

榮成濱海公園

她想起小時候自己喜歡在廚房裏玩,阿婆就教她煮面條。為了讓她開心,有壹次允許她在壹碗面裏壹口氣打了六個雞蛋。

榮成濱海公園

她想起小時候自己經常剩飯,阿婆每次都會嘮叨,但卻每次都默默地把她的剩飯倒進自己碗裏。直到現在,她依然還有剩飯這個壞習慣。想起藏起來的糖果、偷偷用的雪花膏、百吃不膩的疙瘩湯......

榮成金石灣藝術酒店

從 日光 漸弱,到變為西邊的霞光萬丈,再到夜幕降臨、華燈初上,不過兩個小時的時間。從清晨,到日暮,不過十幾個鐘頭。從二八佳人,到年暮古稀,也不過短短幾十年。

威海

阿婆那壹代人,他們也曾經都是愛鬧脾氣的小女孩啊,也曾是懵懂年少的花季少女啊。而青春易老、韶華易逝,轉眼間,他們背井離鄉、生兒育女、忙碌生計,甚至沒來得及問壹句“時間都去哪兒了”,就已經被時間奪去了話語權。

《僧智律》記載:“壹剎那者為壹念,二十念為壹瞬,二十瞬為壹彈指,二十彈指為壹羅預,二十羅預為壹須臾。”人的壹生,該有多少個剎那與須臾呢?蘇軾說“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壹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太多的人,有太多的經歷還沒體驗,有太多的願望還沒實現,而歲月似乎忽略了這些,最後只留下了滄桑的壹生和無窮無盡的鄉愁。不過還好,至少他們有人懷念。如果以此來計算,那生命該是無窮的吧。

我懷念妳,最好的方式,不是我要每天想念妳。而是,我要走妳走過的路,看妳看過的風景,做妳做過的事,讓妳從此融入我的身與靈,長長久久,永伴余生。雖然妳我會下落不明,妳知道我曾為妳動過情。

青島流亭國際機場

總有人想問,這個故事的主角,是不是我。這是個亦真實亦虛構的故事。照片中的人是我。但故事,就是故事。故事中的“我”是個真實的旁觀者。故事中的大海和風景是真實的。故事中的事實是真實的。

文章來源馬蜂窩 旅遊

ID:SpongeMel

侵刪

  • 上一篇: 北方的海與歸鄉伍日談
  • 下一篇:10部適合爸爸陪孩子看的感恩電影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