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源於嶺南大學。原嶺南大學是1888年美國友好人士在廣州創辦的私立大學,1927年歸中國人所有。到了20世紀30年代,嶺南大學已經發展成為壹所擁有文、理、工、農、醫、商等學科,師資力量雄厚,弟子遍布世界各地,在國內外有著廣泛影響,與世界上壹些著名大學互認學歷的著名大學。新中國成立前,中國有14所教會大學,分別是燕京大學、齊魯大學、東吳大學、聖約翰大學、之江大學、華西聯合大學、華中大學、金陵大學、華南女子文理學院、湘雅醫科大學、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滬江大學、嶺南大學、聯合大學。雖然數量不多,但是起點很高。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尤其是20世紀20年代以後,教會大學在中國教育現代化進程中發揮了示範和導向作用。因為它在制度、組織、計劃、課程、方法甚至規章制度等諸多方面直接引入了近代西方教育模式,對教育和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由此可見,教會大學的歷史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不可或缺的壹章,它們為中國高等教育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建校之初,淩大校址幾經變遷。先是從沙基基金裏布搬到四牌樓福音堂和花香園,然後1900搬到澳門。1904,永久校區位於廣州東南十裏的樂康村。此後,經歷戰爭洗禮的嶺南大學於1937年南遷香港,1942年北遷韶關。1945抗日戰爭勝利後,嶺南大學得以回歸康樂。1953年,國家院系調整中,嶺南大學相關院系並入中山大學等高等院校。1987 65438+2月,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國家教委批準成立。
學院簡介-學院簡介
中山大學嶺南(大學)學院是國內壹流、國際知名的商學院。在中央、教育部、各級政府和學校領導的支持下,在海內外嶺南學長及社會各界人士的關心和資助下,遵循國家教育路線、方針、政策,秉承孫中山先生“博學、質疑、深思、明辨”的校訓。銳意進取,致力於教育國際化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大學歷史
學院與嶺南大學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嶺南大學創建於110多年前。1888年,美國友好人士在廣州創辦嶺南大學,1927年歸中國人所有。1952年,國家院系調整中,嶺南大學相關院系並入中山大學等高等院校。
1987 65438+2月,嶺南大學百年校慶前夕,經國家教委批準,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成立。經過壹年多的籌備,正式在1989招生。
學院成立之初,由原廣東省副省長王平山先生擔任首任院長。65438-0994復旦大學經濟系博士生導師袁殊教授調入我院,並壹直擔任院長。現任學院領導還包括:黨委書記張文彪、副校長王軍、副校長徐羅丹、副校長陳平、副校長張建祺、副校長兼辦公室主任顧曉紅、黨委副書記歐陽克全。
學術研究
在全院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學院在教學、科研和學科建設方面取得了顯著進步,學術聲譽和社會影響力不斷提升。
2005年“教學國際化改革的探索與實踐”成果獲教育部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壹等獎、中國國家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達蒙老師博士論文《中國轉軌經濟總需求分析:微觀基礎與總量運行》2005年獲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宋老師的博士論文榮獲美國供應鏈管理專業人員理事會組織的全球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博士論文獎第壹名,成為該獎項設立30多年來唯壹壹位獲獎的亞洲人。
目前,學院擁有理論經濟學、管理科學與工程的博士學位授予權;授予財政和公共財政應用經濟學博士學位的權利;擁有應用經濟學壹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博士點9個,碩士點17個。工商管理(MBA)和高級管理人員(EMBA)碩士學位授予點;六個本科專業。它有兩個國外學位項目:高級工商管理碩士EMBA學位(美國)和國際貿易高級MBA學位(法國)。
能力
學院借鑒國際國內著名商學院的經驗,廣納賢才,吸引優秀的專家學者來我院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目前專任教師85人,其中教授27人,副教授29人;19博士生導師;有49個醫生。
學院在招聘人才的同時,非常重視師資的培養,鼓勵教師在職攻讀博士學位,資助教師出國訪問和參加學術活動。目前我院已有近40名教師在麻省理工學院學習後回國任教。此外,麻省理工學院、明尼蘇達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曼徹斯特大學、法國裏昂三大等國際頂尖院校的外籍教授、外國政要、國內著名經濟學家、商界領袖前來授課。
教學資源
該學院擁有優良的教學和科研條件。自1988成立以來,由嶺南(大學)學院董事會牽頭,嶺南校友及社會各界人士捐資1.7億港元,用於學校和學院的建設和發展,捐資建設了林湖堂、皇明燕塘教學樓、黃川經堂報告廳、嶺南國際學術交流中心、吳順德圖書館、葉寶鼎堂嶺南MBA教學樓、吳展堂嶺南行政中心、嶺南教授住宅樓。
吳順德圖書館是經濟管理專業圖書館,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它擁有大量的中外文書籍,以及最新的中英文期刊。此外,還訂購了十余種國內外有影響力的電子數據庫,是華南地區經濟管理類出版物最齊全的小型專業圖書館之壹。
學生培訓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教學條件優良,歷史積澱厚重,各類學位項目成為華南乃至全國的熱門項目,每年吸引大量優秀考生報考。2003年和2004年,錄取了兩名廣東省高考狀元,6個本科專業被學院錄取。高考錄取分數線連續多年名列全省前茅。2005年,國際經濟與貿易、經濟學、金融學、物流管理、金融與保險等6個本科專業錄取分數線分別位居廣東省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10。
學院註重文科教育和通識教育,本科專業壹、二年級統壹培養,做到口徑寬、基礎厚。大三學生可以根據個人特長、興趣、誌向和社會需求在學院重新選擇專業和方向,學習專業課程,部分課程采用英語授課。
此外,學院積極探索對外交流的途徑,提供開放的教育環境。本科生和MBA學生可報名參加學院組織的赴北美、歐洲、亞洲國家和香港地區20多所大學的交流項目,參加國內外各種比賽和交流活動。2006年,該學院將有70多名學生在世界各地的大學學習。學院積極發展與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等優秀大學的2+2、3+1模式合作,為學生提供國際直通車深造。
2005年,中美合作EMBA項目獲得中外合作EMBA項目第壹名,學院醫療衛生方向EMBA項目學員鐘獲得第九屆“廣州市十大青年”稱號。綜合EMBA學員方桂全,榮獲第五屆“廣東省十大傑出青年”稱號。2006年,全球知名商業雜誌《福布斯》公布了2006年中國最具價值商學院排行榜。我們的MBA項目在中國最有價值全日制MBA項目中排名第三,在中國最有價值在職MBA項目中排名第九,在畢業生薪資增長最快的商學院中排名第四。陳凱旋,EMBA學生,入選2005年廣東省十大經濟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