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高考作文閱卷專家組推薦)
第壹篇 跳水
他終於又壹次站在了這座橋上。
他用皺巴巴的手掌摸著橋上滿是缺口和裂痕的欄桿,在心中這麽想著。
這座橋很高,離水面至少有十米,長年累月的江風錘煉著這座舊橋,在它的身上刻下了壹道道的傷疤。
橋很老,而人更老。比這座已經五十多年的橋還要大上幾歲的他再壹次來到了這座橋,因為他決定,在他人生的最後時刻,再做壹次讓自己懷念無比的事——跳水。
他慢慢地摸索到了橋邊的缺口,步幅緩慢而無力,仿佛壹座隨時可能倒下的老朽雕像,做著最後的掙紮。
今天的風很大,不由得讓他想到了和發小壹起跳水的日子。那些日子的風也很大,常常吹得橋上的他們搖搖欲倒,但他們都不以為意。“有風的日子更能劃出漂亮的弧線”,這是他們公認的道理。
他繼續移動著,然後從欄桿的缺口探出了頭,十米的高度讓他有些頭暈目眩。不知不覺地,他又想起了少年之時,他第壹次站在橋上也是這麽的頭暈目眩。十米遠的水面讓年輕的他不自覺地打顫。“跳吧!沒關系的。”水中的發小這麽喊著,他咬了咬牙,再次盯住了水面,然後跳下。水花濺了壹米多高,將他的發小徹底地打濕。“沒關系吧?”發小問。“嘿。”他摸了摸紅紅的屁股,咬了咬牙答道。然後在發小促狹的笑聲中,狠狠地給了他壹拳。
“年輕真好。”他回過神來,繼續看向了水面,盯著,盯著,仿佛看到了當初的自己。年輕,健康,有活力,和現在的他完全不同。從胸口的口袋中摸出了藥和壹張照片,他突然笑著將藥順著風扔了出去,落在了水面上,濺出壹朵小小的水花。
藥是醫生給的,但他覺得自己不需要了。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只要自己的心還年輕,他就無所畏懼。
靜靜地,風再次起了,他最後看了眼自己當年從水中爬出時的照片,然後猛地跳了出去。
風吹到了最大,將他的身子拉出了壹條漂亮的弧線,在那壹刻他臉上的皺紋徹底綻放,宛如夏花。“就是這樣。”他想到,“人至死都是少年!”
第二篇 琴
琴斷了!
爺爺有把三弦琴,漆身,蟒腹。彈了幾十年的琴,在爺爺厚實的指甲板下斷了。
為此爺爺悶悶不樂了許久。聽奶奶說,爺爺去縣裏的音樂廳、琴行跑了個遍,硬是沒有找到個會修三弦琴的師傅。我看了眼手裏夾著煙的爺爺,他似乎又蒼老了許多。
父親聽說琴斷了後,跑遍鄰近各縣,終於在壹片竹林裏找到了壹位做三弦琴的師傅。爺爺得信,立馬帶我奔了去。
老師傅姓白,白鬢、長須,似乎比爺爺還要年長幾歲。爺爺壹見著老師傅,頓覺心頭痛快,容光煥發。
“師傅,這小三弦還能用嗎?”
“不急,不急,您這琴工藝精良,還需要幾天。”白師傅轉身拿出了另壹把三弦,“喏,我這兒剛巧有壹把,幾日不彈,怕技癢了吧?”
壹看到三弦,爺爺眼裏就有光。他輕輕接過琴,架了張板凳,正坐,擺好架勢,給我們來了段單弦。
“大漢丞相歸了天,這蜀漢怕要亡……”
原本歡快的《三國》彈詞,唱到最後,竟然有了悲壯的味道,那拖長音的“亡”字尤其刺耳。
白師傅也和了壹段。“老兄,如今像您這樣的人,可不多見啦!”他指了指沒有用竹片彈奏的爺爺。
“那年頭艱苦,壹把琴養壹家人,還是用手撥著踏實。”
爺爺在白師傅那兒呆了三天,取琴後,他就大病了壹場。待我見到爺爺時,他全身已經插滿了管子。奶奶說是胃病,年輕時四處彈唱落下的。
白師傅先前來看了爺爺壹趟,嘀咕了壹陣,又把爺爺的琴取走了。
等我再見到白師傅時,爺爺已經去世了。師傅將兩把三弦塞給了我:“他哪在乎什麽命啊?可憐了這門手藝!”
我驀地明白了爺爺堅持住在鄉下的原因,想必只有那兒還留著年輕時的夢,留著三弦的最後壹批聽眾吧?
我把爺爺的琴撫了撫,在墻架上擺好,紀念這輩子都沒有彈完的青春。
第三篇 青春永不朽
世界繁華如花,人生冷漠如茶。我們都是蒼穹下生活的小人物,擁有喜怒哀樂,體驗悲歡離合,但這些終會逝去。多少年後,當我們回首往事時,似乎只有那般青春在不斷地回放著。因為青春是不朽的,它記錄了我們壹去不返的年華,書寫了我們荒唐的故事,更記載了無數年輕人的夢。
三毛的青春是不朽的。她曾經逃學,離家出走,打架……各種行為都透露著青春叛逆的氣息。正是她青春時桀驁不馴的性格,成就了後來在撒哈拉沙漠中勇敢追尋生活的灑脫與隨性。就是這個如此剛烈和頑強的女子,寫出了許多精彩作品,感動和影響著壹個個年輕人,激勵著壹顆顆追逐夢想的赤子之心。所以,我說三毛的青春永駐。
林徽因的青春是不朽的。她出身名門望族,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年紀輕輕便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十五歲時,她跟隨父親出國,學習期間遇到了徐誌摩;她的出現讓徐誌摩心動,無數的情詩為她而作。後來,她嫁給了梁思成,兩人***同學習建築,後來參與設計了人民英雄紀念碑。林徽因,這個傳奇般的女子,不僅成就了壹代詩人徐誌摩,更成就了世界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她用自己的青春,澆灌了這兩位才子的成長,為中國乃至世界成就了如此“人才工程”,所以林徽因的青春常在。
奈良美智的青春也是不朽的。他自幼熱愛繪畫,父母的寬容教育使他擁有了自己的創作空間。但初中時代,他還是經常逃學,去野外進行創作。那時候,他創作出極具代表性的卡通作品。現在,他仍不改初衷,繼續少年時的風格,用獨具特色的大眼娃娃影響著無數的青年人。他把自己對青春的感悟傾註到作品中,那些大眼娃娃的眼神中無不透露著叛逆和搞怪。他用青春成就了極具個性的輝煌與成功,當曰不朽。
每個人都有不壹樣的青春。在每個人的心中,青春都是壹個美麗的夢。這是壹個勇敢、奮鬥的時期。這是壹道任何事物都無法取代的風景。青春很美,美到不朽,美到讓人神往。
第四篇 壹點青春氣,千裏快哉風
北島在《波蘭來客》中寫道:“那時我們有夢,關於文學,關於愛情,關於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們深夜飲酒,杯子碰到壹起,都是夢破碎的聲音。”悲壯的詩人因青春的逝去而心殤。
只可嘆,如今沙丁魚湧動於潮水中似的我們,也染了詩人的憂郁,肆意嘆老。這其實是壹種微妙的心理:誤以為年歲才是青春的標簽。
我不由得想到壹些人,滿是黍離之悲:中國傳統五千年歷史,到底老了啊!
他們振振有詞:諾獎的紅毯總沐浴歐風美雨,那才是青春文學。
中國文學真如祥林嫂般“老掉了”嗎?中國文化土壤貧血嗎?傳統精髓缺鈣了嗎?
不!青春氣的漸消怕是我們忘了蛻化,壹度沈於“退化”中。蛻化是中國文化找回青春的必要救贖,是壹種繁衍嶄新與深刻血髓的自救。當莫言壹獎驚人時,他說:“我的獲獎代表不了社會對文學的重視。”只有社會更多地用壹水婉轉的眼神給文學更溫柔的註視,才能以壹點青春氣息引領千裏快哉風!
永葆青春不是象牙塔的孤高傲世,它必須接地氣,紮根於現實。當成名作家在久違的舶來文化中狂歡時,那群血氣方剛的知青作家正掀起“尋根文學”的壹角衣衿。不論是王安憶的《小鮑莊》,還是韓少功的《我心歸去》,都是本土文化在失落後的還魂青春。
“歲月”號沈沒,青春在呻吟。韓國正集體反思“服從”文化,船傾楫摧欲沈時,兩百多名少年服從船方指揮,艙中等待,最終生命褪色;不服從者反而獲救。青春之氣意味著有理性、有主見的些許“叛逆”。只會溫吞吞與外物講和,至多不過成為“社會填充物”,青春的幻想和夢境在剝蝕老化。沒有人的反抗,城市只是水泥林場,王小波的話深刻冰涼。
在西南聯大教授吳宓眼中,霧中的昆明是曹雪芹筆下的空靈幻境。當他駐足街頭,看到“瀟湘館”時,怕是壹味難盡。他想到的是黛玉的吟簫於影下,酌梅瓣上雪釀的酒;可當時,壹群人喝酒劃拳,青春被暮氣肢解了。吳宓老人憤然而去。
盲目成熟有時是青年人對外界的“獻媚”。在這個媒體時代,神童壹度被“神化”。神褻瀆了童,還是童褻瀆了神?沒有青春之氣,童也只是人們追捧的老“玩”童而已,他們真正需要的是攝足文化血脈,為天才鋪壤。
“不長久的,多將以悲劇結束。”戈爾丁的《蠅王》用失去青春後的沈淪給人警示。壹點青春氣,只在心裏,它帶來的是拂頰的千裏快哉風!
第五篇 活得像梵高的向日葵
梵高說:“生活對我來說是壹次艱難的旅行,我不知道潮水會不會上漲,及至沒過嘴唇,甚至漲得更高,但我要前行。”
耀眼的黃,濃郁的綠,奪目的藍,梵高的向日葵以咄咄逼人的顏色,宣示著青春的熱烈、張揚,豪情滿懷。
認真無悔地書寫青春才能讓青春不朽,坦然地接受年華的老去是對青春最好的紀念。
青春如正午的太陽,噴射著不可抑制、沸騰灼人的激情。把握青春的律動,方能讓青春大放光華。王勃風華正茂時,壹揮而就千古名篇《滕王閣序》,他的青春是才思火花的迸射;三毛趁年輕旅居撒哈拉,勇敢追求不尋常的快意人生,她的青春是個性的顯揚;陳坤帶領青年誌願者十天行走西藏,讓公益活動“行走的力量”煥發青春的活力,他的青春是正能量的傳遞。王勃的文思,三毛的個性,陳坤的愛心,是他們對青春獨壹無二的註解。擁抱青春,迎接生活,青春正當時,不朽的青春由我們創造。
青春,永不告別,銘記青春在於擁有壹顆綻放的心靈。奧黛麗?赫本的青春被許多人定格在《羅馬假日》中的燦爛微笑。晚年,她擔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身患重病卻依舊遠赴索馬裏看望饑餓兒童。此刻,她嬌顏不再,卻真正演繹了“天使在人間”。赫本的青春不老,因為她良善的心從未消逝,她內在的美麗讓她的青春永駐。
正如影星凱特?布蘭切特所說:“我覺得皺紋是閱歷的象征,我非常享受現在的自然老化。”青春的不朽,不在於抓住青春不放手,而是心態的年輕,在時間的沈澱中蓄積澄明如水的溫情。“我老了,該回家了。”此語壹出,感動非洲。曼德拉在總統任期剛滿壹屆的時候,執意要將南非這個新生兒托付給年輕的壹代。然而,在南非人心目中,他們最敬愛的前總統永遠不會老去。大家在曼德拉的葬禮上吹起瓦瓦祖拉,歌唱青春。《時代》周刊選用曼德拉仰頭憨笑的特寫,作為他留給世界的永恒紀念。
活得像梵高的向日葵,在陽光中盡情炫耀,不要害怕萎謝。這種美麗,永遠年輕。
希望對妳有幫助☆
☆請及時點擊采納為滿意回答按鈕☆
☆手機提問的朋友請在客戶端右上角點評價的滿意☆
☆妳的采納是我前進的動力,請采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