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廣西北海老街的歷史

廣西北海老街的歷史

起源

北海老街壹般指珠海路,老街形成於1927年前後,但它的起源卻要追溯到19世紀初。自那時起,壹批西洋建築陸續在北海建成,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文化融合,最終形成了我們今天所見到的騎樓老街。

這些騎樓並不是西洋建築的簡單翻版,從深層文化根源來看,它體內流動著的是中華民族燦爛文明的血液,是東西方文化碰撞的壹個美麗的結晶。

1927年以前,珠海路曾是北海最繁華的商業街區,店鋪鱗次櫛比,中段的店鋪主要經營來自蘇杭的綢緞,東段的店鋪主要經營魷魚、沙蟲、蝦米、魚幹等幹海貨,西段接近外沙港口,所有店鋪全部經營纜繩、漁網、魚鉤、漁燈、風帆布、船釘等漁民用品。

隨著時間的推移,珠海路逐漸失去了昔日的繁華,除了稀稀落落還有屈指可數的幾間店鋪經營漁具外,其他店鋪已幾乎成為民居,街道建築日漸老化,但由於珠海路尚算保存完整,仍被歷史學家和建築學家們譽為“近現代建築年鑒”。

著名作家舒乙(老舍之子)認為,珠海路和新加坡國寶級的老街壹模壹樣,建議我市保護好這條極具開發價值的老街。

英國建築專家白瑞德先生認為,珠海路的歷史文化價值,不但對北海意義,而且對華南地區、全中國、及至全世界都有意義。 加拿大蒙特利爾市市長皮埃爾.布爾克則建議北海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申請,將珠海路作為世界文化遺產來保護,只可惜此街已被破壞。

歷史與發展:

廣西北海的珠海路以其歷史悠久及房屋建築風格的特殊,於20世紀80至90年代備受中外專家、學者的關註。該路建於20世紀20年代後期。它的建成與當時北海建制的升格有關,並經歷了壹段曲折的過程。

民國十五年(1926年)三月以前,北海屬廣東合浦縣靖海區管轄,屬鄉鎮級編制。同年,廣東省政府在佛山、陳村、北海、梅菉等6個鄉鎮級的商埠,先後設立市政籌備處,直屬廣東省管轄。

北海於1926年3月被正式批準成立“北海獨立市市政籌備處”(下簡稱市政處),設總務、公安、教育、衛生、財政、工務五科,脫離合浦縣。

市政處為了跟上形勢發展的需要,決定改造除沙脊街外的大部分主要的大街小巷,重點是後街(今中山路的前稱)和大街(今珠海路的前稱)。

當年的大街從西至東,分別有大西街、升平街、東安街、東泰街和接龍橋。其中以東泰街和東華街“多殷商富戶”,籌款建街較易。市政處於1927年6月起,首先拆除這兩街,按規劃拓建,歷時壹年完成。

當時的北海,因各種原因,商業壹度衰落。主要原因是廣州灣(今湛江市)為法國租借地,“貨物入口,向不課稅”,致使壹向到北海采購貨物的安鋪、石城、壺洞等地的商人,全部到廣州灣購貨,造成北海商業冷淡。

為此,廣東南區善後委員陳銘樞,為了減輕北海經濟負擔,向廣東省政府呈文請求“裁撤北海、梅菉兩市,改為警局。”

理由是“北海地方,原非殷富,市內商務,內因金融混亂,外受廣州灣影響,益形衰落,商人營業,十九虧損,民困若此,何堪加重負擔……現計市年收入,月虧數百元,維持原狀,尚虞不足,有何余力從事建設之可能,較不如取銷市制,歸並縣治,以輕地方負擔。”

廣東省政府根據陳銘樞的“呈請”,於1928年11月裁撤北海市政處,“行政歸並縣治警局”,“設公安工程二科”,以縮減機構,使經濟復蘇。

其實,市政處被撤銷,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與當時市政處壹些主要官員的腐敗和不作為不無關系。如首任市政處專員陳春熙於1926年3月上任僅10個月,便因“貪贓枉法、劣跡昭彰”而引起北海萬人示威遊行,並高呼“打倒貪官汙吏陳春熙”的口號,同時電請上級機關將陳撤職。

陳於年底向省政府提出辭呈,最後倒臺。

1927年1月初,接任的周昌蔭專員,“因故未曾到任”,由當時駐北海的第十壹師部副官林時清代行專員職權。

不久周昌蔭專員終於到任了,卻在當年4月27日因貪汙受賄被市民彈劾去職。 北海市政處成立僅兩年多,先後***4位專員走馬上任,其中有2位卻是貪官汙吏,這就很難扭轉北海經濟的被動局面了。

市政處撤銷後,由警察局行使原市政處的職權。1928年底,對東安街、升平街、大西街和接龍橋進行拓建。

這時出現了壹些商鋪的建築違章,偷工減料,不按原總體規劃的要求建造,使臨街鋪面建築參差不齊,甚至出現危房。

於是警察局及時張貼《查禁違章私擅建築》的布告,稱“市區範圍建築鋪面,例須繪圖呈報,發給執照懸掛門前,方準施工,倘敢仍然玩視,故違定章,壹經查覺,定必嚴加處罰。”由於警察局查禁得力,於1930年底使大街後來的拓建工程得以順利完成。

拓建後的大街,接龍橋、東泰街改稱珠海東路;東華街改稱珠海中路;東安街、升平街和大西街改稱珠海西路。

市政處裁撤後,北海經濟逐漸得到恢復。據王洸編著的《中國海港誌》記載,民國十八至二十六年(1929-1937)間,北海港的貿易以民國二十四年(1935)為最盛。全年進出口船只***566艘,***計669096頓,貿易總值為3370000元。

對外貿易與越南最為密切,民國二十五年(1936)進出口海輪429艘,計431728噸。另河內船192艘,計38208頓。

市政處成立不到三年便被撤銷了。當年北海被升格為獨立市就像曇花壹現。盡管這樣,珠海路作為那段暫短歲月的產物,卻成了北海老街的代表性建築。人們遊覽在這條歷經滄桑的老街,還能感受到它昔日的美麗和曾有過的興旺。

老街文化的大發展

2009年10月,市旅委、北海旅遊集團有限公司,北海老城文化旅遊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承辦的首屆北海老街文化藝術節從10月2日起至10月5日結束,主要活動有10月2日上午的藝術節開幕式,水彩畫、奇石、海貝、古船木及明清家具開展儀式;

具體內容在北海老街生活信息門戶上面有相關的更多活動和內容的介紹;中央美術學院建築學院北海教學創作基地、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北海教學創作基地、北京書畫藝術院北海老城創作基地、中國國際文化傳播中心廣西聯絡部、同濟大學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北海工作站揭牌;

10月3日晚的“百年老街、百名佳麗、百米T臺”創吉尼斯紀錄比基尼秀;10月2日—5日老街街舞秀、行為藝術、樂隊表演;老街圖片展、第壹屆百年老街攝影大賽;10月5日晚珠海東路街舞總決賽、攝影大賽頒獎儀式暨首屆老街文化藝術節閉幕式。

舉辦老街文化藝術節對挖掘、宣傳、弘揚北海歷史文化精華,打造北海歷史文化名城,提升北海形象有著重要意義,可以將厚重的文化積澱轉化為經濟活力,聚集人氣,改善老街的形象,推動老街商業旅遊,帶動旅遊和諧發展,促進經濟和文化建設。

擴展資料:

特色

北海老城區從北面海灣由西向東、由北向南發展,沙脊街、西靖街、珠海路、中山路,壹條條老街記錄了北海發展的進程。

老街的建築有自己的地域特色,又吸收了嶺南建築的特點,還吸取了西方建築的壹些藝術風格,前店後居的建築格局、中頂鋪、拖籠門、西式女兒墻裝飾.

老街的形成,奠定了北海城市生活的基礎。獨特的地理位置、中西文化的交匯、亞熱帶季風氣候等等造就了北海人獨的生活習俗、生產習俗、節日風俗、語言習慣。

相對於傳統的城來說,北海從誕生開始就更多以“市”貿易點的形態存在,老街順應商業的發展而形成並發展,鼎盛時期北海市華南壹大商埠,當時的老街商號林立,可謂寸土寸金。

老街的生活是豐富的。二三十年代的老街,除了酒肆歌坊,還有各種各樣的民間娛樂活動,如舞龍、舞獅、電影、粵劇、講故事等。

老街的教育氛圍是濃郁的,最早的私塾、到新式學校、中西合璧的教會學校,在當時的老街是壹幅彌漫著書香的畫卷。

武術、遊泳、足球、龍舟、挖貝殼、捕魚、體育精神始終是北海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北海的飲食深受嶺南文化的影響,又有鮮明的地域性。水蝦、水魚、沙蟹汁、疍家海鮮、粵式點心。

咖啡晚、庭輝等老街知名人士的創業故事至今為人津津樂道,還有沙毛腳夫婦的傳說、瑞園的傳說。

百度百科-北海老街

  • 上一篇:宜山文化交流
  • 下一篇:微信心情不好就難過。大家說說吧。我慢慢遇見了妳。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