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康熙登基後,首先收服三朝元老鰲拜;
二、 削平三藩,鞏固統壹。
三、 統壹臺灣開設府縣。
四、 反擊侵略,簽訂條約。、雅克薩之戰,驅逐沙俄。
雅克薩之戰結束後,雙方於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 七月二十四日締結了《中俄尼布楚約》,規定以外興安嶺至海格爾必齊河和額爾古納河為中俄兩國東段邊界,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和烏蘇裏江以東地區均為清朝領土。
五、平定準噶爾叛亂,粉碎沙俄的陰謀,加強對蒙古的管理。
六、 親征朔漠,和善蒙古。
七、 重農治河,興修水利。
八、 移天縮地,興修園林。
九、 興文重教,編纂典籍。
十、 引進西學,學習科技。
壹、康熙是壹位機智、勇敢、果斷的帝王 康熙八歲即位,十六歲即除掉了鰲拜。鰲拜何許人也,他可是滿清第壹勇士,想當年為 清軍入關等建立了汗馬功勞,順治帝死後,便任命他為四大輔政大臣之壹。但隨著他日益的跋扈,排除異己,少年康熙面對著這壹位極具重量級的人物,他心中並沒有表現出害怕,反而堅定了他除鰲拜的決心,鰲拜壹日不除,就會給國家,朝廷帶來危害。康熙帝因其勞苦功高,並未處以死刑,而是終身監禁,並且只懲治鰲拜死黨,沒有擴大化。小小年紀便能做出這驚天動地的大事,又只是憑著自己的智慧,這讓無數英雄競折腰。這也暗示著清朝將出現壹位偉大的帝王,將要給國家人民帶來安居樂業。在除鰲拜的過程中,體現了這位少年君王的勇敢,果斷,沈著機智,對整個事件出其不意,先發制人,事出迅速,幹凈利落,部署周密,使其毫無防備,壹舉清除鰲拜及其同黨。康熙帝對整個事件的處理,表現出了壹位英明的政治家;壹位滿腹經綸的謀略家;壹位博大胸懷,具有高明手腕,仁愛態度的明君。逐漸體現出其政治家的風範。 二、康熙是壹位堅定、鎮定、淡定的帝王 智擒鰲拜之後,康熙做的第壹件大事就是削平三藩。削藩政策早在西漢景帝時期就已經出現了,而且還爆發了歷史上有名的吳楚七國之亂,最後雖然評定了叛亂,但藩王依舊存在。到了漢武帝時代,實行了比削藩更厲害的決策,那就是推恩令,即諸侯王必須把土地平分給每個兒子。這明顯激起了壹些諸侯國的造反,可見這削藩政策並不是那麽容易成功的。那為什麽要削藩呢?主要原因還是藩王勢力過大,且割據壹方,不受朝廷管制,揮霍無度。而康熙則認為:天下大權,當統於壹。 面臨變局,表現出堅定的決心,必須解決這割據壹方的政權,此時的玄燁年方20,他力排眾議,決意撤藩,強化皇權,加強中央集權。當削藩令壹下達時,三藩之壹吳三桂馬上起兵造反,自稱“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很快便占領了幾個省。與此同時,壹些同三藩有密切關系的漢族將領也起兵響應,壹些將軍打著反清復明的旗號起兵,範圍涉及到大半個中國。要知道,吳三桂此時已60多歲,他經歷了明清兩個朝代,4代君王,可謂身經百戰,想當年山海關的關寧鐵騎,那可是強盛壹時。此時的康熙卻從未經歷過壹場戰爭,當時形勢,十分險惡。身處這種危局的情況下,康熙表現的異常鎮定。但就這樣接近於兩個國家的大戰,最後卻被清軍平定了,從此維護了皇權的穩定。這值得我們思考,壹個未經沙場的年輕人,卻打敗了那些久經沙場,身經百戰的老將,真可謂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並不是天意在幫康熙,而從這整個削藩政策上看出了康熙的軍事才能,謀略才能和用人才能。戰場上的瞬息萬變,都需要將領的時刻體會,也需要有壹位領導給他們合理的分工合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能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的,才是真正的大贏家。 三、康熙是壹位英明成熟的政治家 康熙的第二個重大貢獻就是統壹臺灣、開設府縣。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明末時卻被荷蘭殖民者侵占,後鄭成功收復了臺灣,但卻長期占領,不歸降清朝。康熙解決了內憂之後,便開始收復領土。在統壹臺灣的過程中,體現出康熙的成熟,獨具風格的處事方法,他任命降將施瑯為大將軍,壹步步進攻臺灣,正可謂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從側面表現出作為壹代君王為人的大度。康熙帝統壹臺灣後,沒有像漢武帝打匈奴、唐太宗戰突厥那樣,戰勝即走,得而復失。康熙帝對鄭克爽等以往之罪,盡行赦免,並從優敘錄,加恩安插。他采取若幹重大措施,特別是加以制度化。在臺灣內建立了壹系列的制度,有設府置縣,駐紮軍隊,開放海禁和建設臺灣。至此,在康熙統治的幾十年裏,臺灣的經濟、貿易、社會、文化、教育,都得到很大的發展。康熙帝統壹臺灣,步步為營,節節勝利,幹得極其成功。他首先抓住了時機,再是用人得當,最後善後制度好。康熙統壹臺灣的經驗表明,他已經是壹位英明成熟的政治家。 四、康熙是壹位極具天賦的軍事家 反擊侵略,簽訂條約。領土主權,必須保衛;國家尊嚴,必須維護。康熙帝以其頑強的意誌,依恃強盛國力,調動各族民眾,抵禦外來侵略,保衛了領土完整,維護了國家尊嚴,得到歷史的肯定,受到後世的贊揚。康熙帝抗擊沙俄簽訂條約 ,在歷史上也算是小有名氣的。沙俄原本是壹個歐洲國家,和中國並不接壤。但隨著俄國勢力的增強,其領土逐步向東擴張,最後侵占了黑龍江流域。大凡有所作為的帝王,當然不允許外來勢力侵占自己的國土,那是恥辱。康熙帝作為壹代雄主,當然不能容忍國土被侵占,臣民遭塗炭。康熙帝先派人談判,但無結果。最後康熙帝不徇眾見,決定出師。著名的雅克薩之戰隨即爆發,兩次雅克薩自衛反擊戰在康熙的指揮下成功的擊退了敵人。此戰表現了中國各族人民不甘屈服於外來民族侵略的反抗精神和英雄氣概。它沈重的打擊了沙俄勢力,維護了中國領土主權和民族尊嚴,使東北邊疆獲得了比較長久的安寧。之後簽訂了《尼布楚條約》 ,使得沙俄退徹底出中國東北,體現了康熙壹朝國力的強盛。康熙擊退沙俄勢力,可以說是名垂千古。壹代帝王需要的是全能,既要有治理好內政的魄力,又要有抵禦可能外來的侵略的膽魄,而康熙則全都具備了,這可以說是相當不容易。也正說明了康熙確實是壹個極具天賦的軍事家。因為當時的沙皇勢力正處於強盛的時期,要打敗壹個強盛時期的政權,這就需要有壹位軍事家,領導者,給軍隊指明方向,這樣才能勝利。康熙則恰恰就是這樣壹位軍事家,領導者。 親征朔漠,和善蒙古。蒙古曾經分為三個大部,就是漠南蒙古,漠西蒙古,漠北蒙古,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經過兩代人的努力,完全臣服了漠南蒙古就是內蒙古,漠西蒙古就是準噶爾蒙古,準噶爾的噶爾丹率領軍隊南進威脅到中央王朝,康熙決定親征,打敗了噶爾丹。漠北蒙古,康熙通過壹系列籠絡的措施完全解決了喀爾喀蒙古,也就是外蒙古。所以康熙說,“昔秦興土石之工”,修築長城。我朝施恩於喀爾喀,使之防備朔方,較長城更為堅固”。換句話說,就是喀爾喀蒙古,整個的蒙古變成了清朝的堅強的無形的牢固的長城。中國從秦漢的匈奴,到明朝的蒙古,這個歷史難題兩千年來沒有解決,康熙把這個問題解決了,這是壹個很大的歷史貢獻。 五、重農治河,興修水利 明末清初經過長期的戰亂,農業生產遭到嚴重破壞,康熙采取了壹系列措施,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他下令停止圈地,下令蠲免田賦,他六次下江南,巡察黃河和水利,修黃河、淮河、永定河,康熙的重農治河,興修水利,取得了前無古人的成就。 六、移天縮地,興修園林。 康熙的時候,修建了暢春園,修建了承德避暑山莊,修建了熱河木蘭圍場,他的孫子乾隆又繼續興修三山五園。這樣就把中國的古典園林的藝術推到了壹個最高峰,清朝的園林的興修是中華民族的壹份寶貴的遺產。 七、興文重教,編纂典籍 康熙重視文化,也重視教育,親自主持編纂了許多重要的典籍,譬如說《康熙字典》、《佩文韻府》、《清文鑒》、《康熙全覽圖》 ,還有特別重要的壹萬卷的《古今圖書集成》。康熙主持編修的典籍有六十多種,大約有兩萬卷,是中華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的精神財富。 八、引進西學,學習科技 康熙對西學的重視,他有壹個傳統,就是他父親順治的時候,已經開始對西學吸納,他很重視和耶穌會士湯若望的關系,就是湯若望他參與編修歷法,這個歷法叫《時憲歷》,湯若望做了欽天監的監正。還有壹個人叫楊光先,這個楊光先很特殊,在明末崇禎的時候,他到了北京,擡了棺材到了闕下,彈劾當時的壹個大學士,被人稱作“奇怪之人”。 當然受到 處分了,把他遣送到遼西,很快明朝就滅亡了,他就回到江南,他家是江南的。到順治朝他又來到北京,他自己說他懂天文歷法,就到了欽天監裏面,到欽天監裏頭他就上書告湯若望,說妳《時憲歷》 只編了二十年,大清王朝億萬萬年,這二百年不是詛咒清朝短柞嗎?就是短命嘛!這就無限上綱了,朝廷受理了,就要討論《時憲歷》的事情,在朝廷會議上,大學士、尚書討論,是湯若望是正確還是楊光先正確?不能決定。又在午門前這些大臣聚在壹塊測驗,測驗的結果大臣不懂,康熙也不懂,後來又到古觀象臺,就是今建國門外的觀象臺,在那兒再繼續進行觀測,這些大臣們還是不懂,但是做了個決定,就是把湯若望關進了監獄,湯若望那時候已經年老得病,身上戴了八條鎖鏈,戰戰兢兢地、哆哆嗦嗦地拿著望遠鏡觀測,他也沒有力氣爭辯。這案子就這麽定了,當時康熙沒有親政,輔政大臣鰲拜等主持了這個事情。 後來北京發生了地震,另壹個耶穌會士叫南懷仁,他說地震是因為有冤魂,要重新審理這個案子,重新審理案子之後,就給湯若望平反。這時候湯若望已經死了,康熙讓南懷仁做了欽天監監正,對楊光先進行了處理,有的大臣說要斬首,康熙說不要了,遣送他回原籍吧,後來楊光先就死在回家的路上。康熙任命南懷仁做欽天監監正,又任命他做工部侍郎,這是西洋人在中國朝廷做官的開始,從此康熙就重視自然科學的事情,正好這時候法國壹批傳教士白晉、張誠等到皇宮來見康熙,帶了三十件科技的書籍和儀器,康熙就把白晉和張誠留在宮內服務,把他最喜歡的那幾個儀器,擺在自己的宮廷裏。康熙跟他們學數學,學天文,學歷法,數學裏面就學歐幾裏德的平面幾何,耶穌會士學了滿語、滿文,用滿語給康熙講幾何學,他們還帶了壹些科學的儀器,康熙就做題,做數學題。 前不久在法國巴黎凡爾賽宮舉辦了康熙大帝展,其中展出了壹些康熙時候的儀器。經過了這麽長的歲月,仍然運轉靈活,光彩耀人。其中有壹件手搖計算機能進行加減乘除開方的運算,現在北京故宮裏面收藏了康熙時代的手搖計算機有十件,很有意思。還展出了比例規,是銅鍍金的,可以進行乘方開方的運算,還展出了幾何模型,平面幾何,立體幾何,圓錐體,多面體,完全是楠木做的,幾十件,做得非常之精細,這是康熙當年學幾何時候用的教學模型。還有壹些其它的儀器。康熙他不僅僅是學,而且還實踐,他在視察永定河的時候,帶著他的幾個皇子,讓他們親自打樁,親自用儀器進行測量,康熙親征噶爾丹的時候,把皇太子、皇四子等人留在北京,恰好那時候有日食,皇子們在北京觀測日食,他在前線,然後緊急奏報,交流觀測的結果。 康熙對西洋和西方的科學技術不排斥,而是接納,表示了作為壹個帝王來說,寬大的胸懷和渴求的願望。盡管是這樣,但是康熙僅僅是壹種個人的宮廷行為,沒有形成吸收西方科學技術的政策,也沒有形成壹個制度。康熙故去之後,人亡政息,他下面的壹代壹代的子孫們,那些皇帝們,對西方的科學技術壹個比壹個不感興趣,僅僅喜歡的是自鳴鐘和大水法,作為欣賞和玩物而已,沒有用來振興中國的科學技術、發展科學技術,這是美中不足之處。 古今中外的大人物,都有其傑出的過人之處,也有其突出的歷史貢獻。康熙帝以其才華與天賦,智慧與膽識,勤政與謙虛,好學與著述,頑強與堅韌,寬容與簡約,在人生旅途中,克服諸多困難,完成重大使命。他幼年登基,用智鞏固皇權,以其年輕氣盛解決了我們所不可想象的撤藩,隨後壹個壹個的成功接踵而至。統壹臺灣,抗俄簽約,北疆長城,進兵安藏,治理黃河,六下江南。他奠定了中國的版圖,協和名族關系,傳承中國文化。康熙大帝奠下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康熙盛世的大局面,足可見其功績並非壹般,而與歷史上所有的帝王相比,估計也只有唐太宗的功績可以和他相提並論,足可以稱得上是千年壹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