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張家蘇州名門
張家的祖先有著輝煌的歷史。四姐妹的曾祖父張樹聲,曾任兩廣總督、直隸代總督,是剿滅太平天國的淮軍二號人物。張家後人壹直說祖上鎮壓農民起義,很少提及。曾祖父有九個兒子,祖父張沒有孩子,父親張武靈來自第五個房間。父親四個月大的時候,正好爺爺要去川東路上任,就帶著父親和奶媽壹起坐船去了。船日夜在驚濤駭浪中航行,巨大的噪音刺痛了嬰兒的耳膜,他的父親因此終生重聽。
合肥張家家有幾千公頃良田。在四姐妹父親張武靈名下,每年有654.38+萬的租金,是典型的大地主家庭。抽鴉片、賭博、娶小妾的孩子難免不少,但張五齡是個堅決的叛逆者。他過著清正廉潔的生活,討厭賭博,從不打牌,從不抽煙,壹輩子也不沾酒。他從小就沈迷於書籍,書籍讓他接觸到新的思想。他覺得在合肥住久了,孩子會受舊習慣影響,就把家搬到了上海,然後搬到了蘇州。這座山川秀美、民風秀美的文化古城深深吸引了他和他的家人。合肥張家的這個分支在蘇州落戶,很快就成了蘇州的名門望族。
蘇州張家的名號,不是因為有錢有勢。張武靈(後名炫姬、姬友)受祖父洋務思想的影響,但同時又因前輩奉朝廷之命鎮壓起義軍而不安。他發誓不做官,把自己的全部家當都獻給了教育強國。有人稱他為懺悔貴族。
蘇州張家最早住在壽寧巷8號。古樸幽靜,是典型蘇州園林特色的大宅。這裏曾經是壹個大官家的豪宅,發生過很多悲歡離合的故事。自從張和兄弟姐妹搬進來後,這裏就成了他們的樂園。四世崇和收養了二奶奶做孫女(二奶奶是李鴻章的外甥女,沒有親生子女),家裏三姐妹成了園子的主人。書房後墻附近的花園裏有杏樹和棗樹。正在搖頭學習的三姐妹聽到外面杏子落地的聲音,坐立不安。好容易讓老師休息壹下,三個人沖了出去。大荷包杏太甜了,老師回來都沒吃飽,然後下課就忙著搶新的。這三位年輕女士經常在她們的抽屜裏發現腐爛的杏子。
閑暇時,三位女士有時在花園裏學習中文,有時在王羲之的臨池洗硯。更多的時候,他們瘋狂的爬山玩水。張的孩子,無論男女,都可以自由地發展自己的愛好,但同時他們在育兒方面也很謹慎。記得小時候,孩子們壹定要站在客廳的壹邊打招呼。仆人壹端上來糖果盒,孩子們就立刻依次安靜地退了出去,這樣就不可能有孩子在客人面前吵著要糖果了。
據四姐妹的姑姑和奶奶們說,當母親被嫁進張家的大門時,她掀開蓋頭,擡頭看著周圍的人,所有的人都驚呆了——太神奇了!新娘真漂亮。她有壹雙丹鳳眼,眼尖有點上翹。她容光煥發,美麗動人。姑姑和奶奶心想:太暴露了,留不住,活不長。
果然,我媽21歲嫁到張家,36歲去世。16年,她懷了14,身後留下了四個姐姐,五個哥哥,九個孩子。四姐妹的後媽韋氏又生了壹個兒子,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張家10姐弟。
戲劇生活豐富多彩。
-10壹代女生名字的排列順序是:元和(字)、雲和(中雲)、(趙叔叔)、崇和(姬崇)。六個弟弟分別叫宗和、銀河、定和、雨荷、何歡和寧河。從名字就能看出父親對女孩的喜愛和期待。他不僅不沾艷俗的花草,名字和文字裏都有壹種男人的豪爽。後來據說張家男孩的名字都有蓋頭,女孩的名字都有兩條腿。當他們長大後,他們將離開家。他希望女兒能張開健康有力的雙腿,走向社會。
張家的四女六男,在家裏也都有外號。女孩們是大毛(貓)和二毛(貓)...男孩們是大狗和兩條狗...
張家藏書多、雜、新,在蘇州是有名的。大女兒袁赫曾回憶:父親最喜歡書。記得小時候在上海,父親去司馬路買書,從第壹家書店買的書留在第二家書店,從第二家書店買的書留在第三家書店...這壹家接著壹家,最後仆人從壹家到另壹家接書。我們旅館的房間裏堆滿了書。在蘇州鬧市區觀前街有兩家規模較大的書店,店主和夥計們對張家都很熟悉。平時新書進書店,都是成捆送貨到家,每年逢年過節都是管家買單。當時蘇州的富紳不少,但像張這樣藏書豐富、喜歡讀書的人並不多。
孩子可以自由瀏覽家裏的書,家長從不限制。
張很愛昆曲,早早就請來了全福班的著名演員尤做音樂,教他們藝術。大年初二,我在父親的書房裏玩,幾個小姐自然就發了脾氣,吵著要去後花園。父親從來不跟孩子發脾氣,哄著他:妳好好學昆曲,以後我給妳做花裏胡哨的衣服上臺表演也好玩!懂事的大姐壓著兩個姐姐坐下,挺直了背,把腿並攏,雙手適當地放在腿上,挺著脖子站直了,小眼睛壹板三只眼睛地盯著老師——唱——嘿!很有意思。
花園裏的花房成了三姐妹的舞臺。把我媽的化妝盒拿來,上粉,塗油脂,摸嘴唇。體面地把母親的絲帕圍在我的腰上。開滿鮮花的BLACKPINK三姐妹出現。看客是家長、老師、奶媽、傭人。沒有分工,眉眼之間的表情就註定了每個人的角色,比如元和的威嚴,雲鶴的勤奮,趙賀的頑皮,劇中沒有戲份,所以從此很難再換角色。戲劇人生,人生戲劇,從五彩繽紛的花房開始。
昆曲成了四姐妹壹生的愛好,甚至決定和影響了她們的婚姻和事業。
大毛:張元和。
四姐妹中的老大元和,文靜端莊,典型的大家閨秀。從小她就組織幾個妹妹在家裏演戲。她總是扮演年輕女士的角色。她在大夏大學讀書的時候,因為優雅美麗,被封為當時的大夏皇後。有很多個性突出,條件優越的大姐追求者,但沒有壹個是30歲之前都驕傲的孤獨公主。最後我嫁給了顧傳君,壹個傳世的著名青年。顧傳君是昆曲全才。無論在蘇州還是上海演出,劇院總是坐得沒有壹點空隙,盛況空前。三姐妹在上海讀書的時候,經常跟著客人到處跑。壹個出身名門的才女和壹個昆曲演員之間的懸殊,讓各方輿論對袁赫產生了相當大的精神壓力。這個時候,最支持和理解大姐的就是二姐雲鶴了。元和的姐姐給她寫信吐露心聲的時候,她有勇氣代表父母給姐姐回信:這個人是單純的玉嗎?)?如果是,就嫁給他!好壹個玩得開心的辣妹。這是壹樁轟動壹時的婚姻,當時上海的小報報道了張元和的婚事?在新聞中引起轟動。古川?給張允和寫了壹封信,開玩笑說壹朵花插在了牛糞上。他們的婚姻是幸福的,兩個人都是1948去的臺灣省。65438年至0965年,古傳君在壯年時死於肝病,後來元和定居美國。他不僅繼續學習昆曲,還在80歲時客串了電影《喜福會》。
二十美分:張允和
二姐雲鶴是家裏的淘氣王。我在媽媽的子宮裏躁動不安,七個月就匆匆來到這個世界,聲稱自己除了大腦,其他地方都沒有發育好。人瘦得像韭菜葉,整天無所事事,哭個沒完。他們是世界上最難撫養的孩子。每個人都喜歡壹個立刻笑起來的胖乎乎的小可愛。誰對昕薇的眼淚病有耐心?沒辦法。因為身體虛弱,從小就是幹護士,還傷了父母的寵物。除了父母,我是二小姐,頭稀疏,頭發黃,誰都惹不起。廚師不敢打擾她。每天雞叫之前,他都是昏昏欲睡,壹聲聲苦啼。該起床做飯了。在不哭的年紀,她長大了,四肢細,頭腦發達,性格開朗活躍,腿勤,手急,眼快,話多。她說她並不比她父親跑得快。小時候,她和爸爸壹起做實驗,壹起看書。她沒有讀完壹頁,但她父親打算翻過這壹頁。我壹眼就看了十行,父親壹眼就看了十二行。
雲何12歲之前熟讀唐詩宋詞,尤其喜歡司馬遷的《史記》。小小年紀就壹直討厭漢高祖,喜歡項羽,有風格。有壹次,父親看見小二毛在書房翻書,就撫著她的頭問,小二毛,妳最喜歡誰的詩?允脫口而出:納蘭性德。父親很奇怪:妳為什麽喜歡他?雲鶴口若懸河:他的詩有真情,有動人,有優美的文字。
後來出版了《中國歷代才女詩詞鑒賞辭典》,雲和、崇和、姐妹等都在其中。提到張允和,她說她的詩充滿了個性、魅力、強烈的情感、生活情趣和哲理;既有女作家的細膩,又有壹種陽剛之氣。
舞臺上的雲和沒有這樣的風景。那是80多年前的事了。孟凱老師壹教《百家姓》,元和大姐就組織了她的第壹個劇社,第壹次成為編劇、導演、演員。有壹天,姐姐的表妹來拜訪,她給大家安排了角色:
大姐坐在客廳中央唱:千孫趙李——開門。
三姐趙賀急忙開門迎客:周武王——請進。
堂弟帶著四個人走了進來:陳峰,楚留香——壹個客人。
我的小女兒答應講和:申江·楊涵——倒茶。
壹部泡沫劇定了終身,她演了壹輩子小丫鬟,笑自己是少女。他們的小姐姐劇社* * *有四個劇目。主創劇是三娘的幹兒子,大姐扮演坐在椅子上的王春墨,三姐扮演用紙剪出胡子的老薛保,雲鶴是被打的小人。在探親和互相責罵的過程中,大姐和三姐成了公婆,讓他扮演了兒子、媳婦、趕驢人的角色。最可笑的是,他還要演毛驢車夫的角色,而且他還成了駕四的多面手。《放牛上墳》裏,她要麽沒事玩,要麽演牛,大姐處處比他們強,壹輩子都在舞臺上演主角。思思崇和回到張家後,大結局改為園中夢,有姐姐柳夢梅和思思,雲和自然是個小姑娘。這出戲會在每壹個場景被傳唱,無論是在樂毅還是其他喜慶的場合,直到生命的盡頭。雲鶴帶著跳跳上了大學,中國學院,之江大學,光華大學,最後在光華大學戴了方帽子。
雲和嫁給了著名語言學家周有光。由時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的葉聖陶推薦,他很快被調到北京,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誰知不到壹年,五反三反運動開始了,她莫名其妙地被打成了老虎,嚇壞了她。每天除了寫檢查,她不吃不喝不睡覺。無緣無故,她牙槽骨萎縮,掉了壹口白玉牙。說話麻利的二姐還沒開口就要舉起手帕,成了遮遮掩掩的葫蘆。第壹次政治運動解放後,她離開崗位回到上海。這只80多斤重的老虎從此被養在家裏,做了46年的家庭主婦。她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時間越久,我越意識到這是壹種幸運。如果我沒有早點下崗,如果文革時我還在工作,我早就死了,不是自殺就是被殺。1956,她和丈夫再次來到北京,丈夫被調到中國語言改革委員會工作。巧合的是,語文改革委員會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在同壹個院子裏,卻又回到了老地方。剛剛散去的委屈突然又和她的心重聚了。她哭著對周有光說,我要走了,我要回上海!慢性子醫生周有光柔聲細語,哄著她。她在這個讓人仰頭低頭的院子裏呆了25年。又壹次因禍得福,在北京,她遇到了人生中最後壹位老師,也是她最尊敬的老師俞平伯。她從小熱愛的昆曲,成了她壹生的事業。1956昆曲研究會成立時,俞平伯任會長,張允和當選聯絡組組長。在給報紙寫關於曲社的報道的同時,張允和無意中開始了自己的散文創作,她優秀的童心就像她的歌詞壹樣,在字裏行間流露出來。俞平伯先生說,她的散文比詩歌好,尤其是文末,又長又有韻味。兒子小平對媽媽說:妳的文章很有才華,妳可以寫下來。允和好笑這好像是父親對兒子說的話,可誰知道是兒子對母親的誇獎,好笑!少數隨筆並不顯眼,大部分不是為了發表,而是為了好玩。20世紀50年代末,曲輝響應號召,創作並表演現代戲劇。張允和寫了《人民公社好》,裏面有壹個供銷社寫了壹個公社。樓上有綢緞,樓下有蔥蒜,正是她想象中的樣子。
三毛:張兆和。
三姐趙老實靦腆,但長得像個男孩子,因為她是三姐不撒嬌。她也習慣了做錯事後老老實實的被懲罰,不哭不求饒。懲罰決定都是母親做的,大部分都是坐冷板凳或者被關在房間裏的懲罰。如果輪到小二毛受罰,她會跳起來哭,奶媽和保姆也會哭著要求保釋。二姐回憶:小時候幾個姐妹分蘋果,我吃的最快。吃了三兩下,我看著三姐,她正小心翼翼的拿著蘋果,細細的品著。我搶了她的蘋果,她就喊‘二姐搶——’,我就扇了她壹巴掌,‘妳喊什麽?她立刻不吭聲了,嘴巴都快哭出來了。我當時怎麽會這麽不講道理!三姐和二姐只差壹歲。從他們三、四歲開始,他們就被認作漢字,並在同壹天開始閱讀生命的開始。她和樂毅壹起進了蘇州女人物與回憶1999.6新華文摘145亞職校,她們好得像壹個人,訴說著壹切。三姐從小對唱風姿綽約的昆曲不感興趣,特別不耐煩演乖巧的小姐。在《塵埃三俠》中,姐姐元和飾演紅佛,趙賀飾演李菁。她坐在龍椅上,腳伸不到地,腿調皮地應和著,十分尷尬。趙賀無法勝任這樣的角色。她總是自願扮演花木蘭。她最喜歡的角色是自制的滑稽劇《全能博士》和《悄悄話》。她臉上畫得亂七八糟,壹上臺就最開心。她總是在學校宿舍出醜。她有時半夜獨自在月光下跳舞,有時自言自語說螞蟻有鼻子,不然怎麽會偷我的糖果。我室友笑得睡不著,但她根本沒睡。86歲的她在《往事回憶錄》中寫下了這樣的話:我來蘇州:學校裏有練習的平臺和天橋。立交橋又老又搖搖晃晃,沒人敢上去,只有我敢。我還在站臺上唱了當時流行的歌:‘賣布!賣布!我有中國布料。賣布
!賣布!沒有外國貨...我還是硬著頭皮在那搖搖晃晃的天橋上來回走著,同學們越拍手,我唱得越起勁。誰知,樂極生悲,壹個學期下來,除了大姐,我和二姐都上班了!因為我們還在家裏,放學後,我們把書包放在臺面上就跑回家,不管老師有沒有留作業要做。該怪誰呢?活該!壹起在學校玩瘋,壹起哭著復讀,真的是患難姐妹,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兩姐妹,天資聰穎,基礎紮實,最終壹起被上海的中華學院錄取。二姐是這樣說三姐的:三姐比我努力,壹定會在中國學院讀完大學,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女生考上大學是新鮮事,男生同時關心我們女生。她們很清楚女生的特點,壹個個給我們起外號。三姐的外號‘黑鳳凰’不是男生起的,我懷疑是沈從文起的。三姐以前被男生戲稱為‘黑牡丹’。三姐討厭這個好聽的外號。三姐黑黑的,長得傻傻的,沒有淑女精神,歡喜穿男裝。那時候,女人旗袍的下擺很窄,趙賀總是穿著壹件林丹色的大袍子。有壹次去參加親戚的婚禮,家裏人叫她穿新衣服,她想穿藍色的。二姐氣得罵她結婚。妳為什麽穿著藍色的長袍?她順從地改了。二姐不僅關心自己的衣著,三姐的婚姻大事也是二姐說了算。1933初春,沈從文寫信委婉地請二姐代他向父母求婚,說如果爸爸媽媽同意,他請三姐盡快給他電報,讓他作為鄉下人也能有個甜吧。父親原本主張孩子在婚姻中要自己照顧自己,說到做到。心急的二姐先給自己打了電報,電文只有壹個字——允許,不僅表明父母同意這門親事,還數了名字。這封被傳為美談的著名的半字電報,只有像張允和這樣愛管閑事、多嘴的女人才能想象和做出。膽小的三姐不放心,怕沈從文看不懂,便羞澀地悄悄來到電報局,遞上她的電報稿,示意鄉下人喝壹口甜吧。接線員很奇怪為什麽今天的兩個電報像密碼壹樣,尤其是他面前的那個,他為什麽要帶bar這個詞?
要求按規定改文言文,趙賀拒絕了,臉紅了,懇求了很久,才發出這封同樣著名的電報。二姐和三姐同年結婚。沈從文說,二姐是三姑六婆中的媒人。1988年4月,就在他去世前壹個月,張允和去看他,他還帶著濃重的湖南口音叫二姐(媒人)——婆。解放後,張兆和先在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教書,後在《人民文學》雜誌當編輯。她是公認的好編輯,因為她知識淵博,文筆好,工作努力。她和沈從文同甘共苦了幾十年,經歷了沈重的壓力和艱辛。她的性格變化很大,很安靜,沈默寡言。很少有人會相信她如此頑皮和活躍。
四根頭發:張充和
小四妹崇和從小就沒和三姐妹在壹起過。在姐姐們的印象中,她總是規規矩矩,從不惹事。1934,她報考了北大,語文第壹,數學零分。經過住宿,她數學勉強考了幾分才考上北大。不知道是受張家好動好動的基因影響,還是回國後被兩個調皮的姐姐感染。這位才貌雙全的女士也引發了不少笑話。張家長期居住在蘇州九如巷,他們的兄弟姐妹和年齡相仿的親友因愛好相似而形成了各自的社團。以四姐妹和四個弟弟為首的水社組成了九如社。這兩個俱樂部,不分性別,經常在樂毅操場踢足球。小弟定和回憶:四姐充當守門員,迅捷如猿。她喜歡紅色,尤其是戴著壹頂紅帽子。當她在北京大學學習的時候,她的同學叫她小紅小紅帽。有壹年暑假,她報名去東吳大學的遊泳池遊泳,辦手續的時候要交照片。她歪著頭,閉著壹只眼睛,拍了壹張奇怪的照片。人家說這張照片不合格,她說,怎麽不合格?這不是胸圍兩寸嗎?
壹夫的婚姻大事並沒有讓媒人二姐費心,主動嫁給了曾在北大教過拉丁語、德語和西方文學的德裔美國人傅漢思。解放前夕,夫婦倆雙雙定居美國,在同壹所大學任教。
四姐妹在教堂裏都沒有穿婚紗,但她們都踐行著牧師的話,那句世界上每個人都可以用壹生的愛來背誦的話,無論是富有還是貧窮,健康還是生病...
爭吵和姐妹情誼永無止境。
張家四姐妹,父親母親相同,卻生得奇怪,兩黑兩白,大姐是白的,三姐是黑的。1979,小四妹出國三十多年後第壹次回國。她們都是白發的姐妹。二姐驚呼:小四妹,妳怎麽還這麽黑?
壹黑壹白四姐妹,在美國經常見面。兩姐妹壹黑壹白,三姐妹在北京,經常回憶往事,爭吵不斷。二姐腦子特別好,把三姐做的壞事都記在心裏,趙賀像個孩子壹樣辯解說沒有這回事!妳說我的壞話,戳我的痛處。
二姐記得三姐小時候針線活做不好,把疙瘩留在了油貼上(那時候女人梳頭用的發油是放在瓷盒裏的,梳頭的時候用油貼蘸油沾頭發。初學的女生喜歡做油貼。)前面留下的笑話...關於這件事的口水戰已經持續了幾十年。
二姐記得兩姐妹戀愛時無話不談,三姐甚至還把自己的日記給人看。她身材健美,聰明伶俐,有許多追求者,其中許多人都相當傑出和有名。調皮的女孩不為所動,甚至在日記裏,弗羅格諾。1,frogNo2……...(弗羅格諾。1,弗羅格諾。2...)都出院了。二姐調侃她,沈從文應該排在蛤蟆13吧?
二姐記得在中國學院讀書的壹天,三姐收到壹封薄薄的信。第壹句話就是不知道為什麽突然喜歡上妳了。是沈從文老師寫的。三姐接著收到了第二封和第三封信...這封信太長太多了。三姐覺得老師不應該寫這麽粗魯瘋狂的信去告胡適校長。胡適先生笑著說,怎麽了?我和妳爸爸是安徽人。我能和妳父親談談妳嗎?我知道沈從文固執地愛著妳!趙又脫口而出說我固執地不愛他!這些都是我三姐告訴我姐的。現在兩姐妹都有孫女了,她還固執地否認。
在我十幾歲的時候,我的四個姐妹曾經組成了壹個水社,有壹個社會雜誌《水》,每月出版壹次我的姐妹和兄弟的未成熟作品。經過近70年的水浸潤,張家的下壹代還能分享到水的甘甜醇厚嗎?
二姐雲鶴,主心骨,決心復水。84歲時,她開始學習電腦打字。她不會念漢語拼音,發音半精(北京),半胖(合肥)。她只是壹個字壹個字地在字典裏查,然後在手稿上做筆記。幸運的是,在語言學家周有光的幫助下,她終於從親愛的三個字學會了打字。壹開始就用短信練習,不管妳給誰寫信,開頭總是親愛的...策劃了兩年,於10月28日1995,10,向海內外張氏家族成員發出了壹封信稿。給五哥的信以最親愛的小五狗開頭...
1996年2月,《水》第壹期正式出版,共印了25冊。除了十個兄弟姐妹或後代,只給了幾個最親近的朋友。前幾期的組稿、編輯、電腦印刷都由張允和負責,她任命自己為主編,並任命資深編輯三妹為副主編。老出版商樊勇稱它是世界上最大和最小的出版物,也是最老的主編。張允和自我感覺良好,說他是三自,即自滿、自得其樂、自命不凡。但在28 (88)年,畢竟沒有當年精力充沛,之前也沒有做過專職編輯,所以有些錯漏沒有查出來。壹本正經的三姐批評二姐拆臟,二姐也跟著拆,靠舊賣舊。從第七期開始,由副總編輯張兆和主持。她退居二線,卻不被允許做主編。她還是那麽霸道,就像小時候搶蘋果壹樣。
四姐妹之父葉聖陶先生曾說,誰娶了九巷張家的四個才女,誰就幸福壹輩子。/(蔡穎1999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