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漢陽歸元寺座落在武漢市漢陽區翠微路西側。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由浙江僧人白光、主峰來此創建。取名歸元,出自佛經《楞嚴經》歸元無二路,方便有多門。歸元即歸真,就是超出生滅之界,還歸於真寂本源的意思。在佛教中,歸元寺屬於曹洞宗(該宗系禪宗五家七宗之壹),故又稱歸元禪寺。它與寶通寺、溪蓮寺、正覺寺合稱為武漢的四大叢林。
歸元寺創建以來,叠經戰亂,屢敗屢興。現存建築,系清同治三年(1864年)、光緒二十壹年(1895年)及民國初年陸續所建。新中國以來,**貫徹執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護文物古跡,不斷對歸元寺進行維護修聾,使歸元寺的面貌為之壹新。文化大革命中,在周恩來的關懷和保護下,寺廟沒有遭到破壞,宗教設施及珍貴文物也完好地保存下來。從1973年至今,歸元寺進行了大規模的維修,大雄寶殿、藏經閣、五百羅漢堂、大士閣、鐘鼓樓、翠微亭等建築翻修壹新。1983年,被***列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歸元寺現占地面積175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為1萬多平方米。現有僧人數十名,住持為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湖北省佛教協會會長昌明法師。寺內古樹參天,花木繁茂,泉清水綠,曲徑通幽,被稱為漢西壹境。這裏還是湖北省佛教協會和武漢市佛教協會的所在地。
歸元寺由北院、中院和南院三個各具特色的庭院組成,分別擁有藏經閣、大雄寶殿和羅漢堂等三組主體建築群。
山門之內是中院,院內有鐘鼓樓、齋堂、念佛堂等建築,還有翠微泉、翠微古池、翠微亭等景觀。院內梅花、桂花、玉蘭、紫薇等百花吐艷,松柏、棕櫚相映,山石盆景相輝,形成景色宜人的翠微妙境。這裏的翠微泉,泉水晶瑩澄澈,取之不竭,經有關部門檢測,泉水裏含多種營養成份,適合釀制各類飲料。翠微亭邊的墻壁上,鑲嵌著白光的《翠微泉》壹詩。
中院的主體建築是大雄寶殿。該殿初建於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後經多次維修。現大雄寶殿是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重修,經過近年來的維修,氣勢宏偉。大殿正中供奉著釋迦牟尼坐像,兩側為其弟子阿難和迦葉,均為托沙雕塑。釋迦偏袒右肩,結跏趺坐,十分莊嚴靜穆,威儀儼然。佛像後的背光是用樟木雕刻而成的五龍捧聖的圖案。佛像前還有韋馱、彌勒、地藏像,佛像後是壹組海島觀音像,只見海島觀音赤足站在鰲頭上,左右侍立著龍女和童子,背後是壹面高達八尺的泥塑懸崖峭壁,足下碧波萬頃,怒濤洶湧。整個塑像向前傾覆。人們仰視上去,只見觀音衣袖似在飄動,正在洶湧的波濤上迎面向妳浮來,增加了宗教藝術的感染力。
佛像前的供桌,是壹件不可多得的木刻珍品。供桌高4.8米,橫闊壹丈二尺,深寬二尺五寸,前嵌垂欄,寬尺五寸,高六寸,其間分為五格,刻畫樓空。圖案描繪的是唐玄奘取經回長安時,君民夾道歡迎的場面:有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等《西遊記》人物;有李世民以及文武百官、侍衛、庶民百姓;在亭院殿墻、車馬山水、幢幡寶蓋、香爐蠟臺等壹應儀仗。綜觀全圖,繁復活潑,盛況空前。垂欄下沿為五龍雲彩,周匝圍繞,以四虎腿支地,生動有力。相傳這壹樟木雕刻由十人歷時壹年才竣工,技藝精巧,令人贊嘆不已。
大雄寶殿前的韋馱殿內,供奉著壹尊木雕韋馱像,身著鎧甲,手持寶杵,威武挺立,用我國古代武將形象來表達古印度神話中四天王三十二將之首的護法神形象。這座木雕系用整塊樟木雕成,線條刀法都是唐雕風格,是歸元寺的藝術珍品,也是我國雕刻藝術品中的壹件寶貴遺產。
北院的主體建築是藏經樓。藏經閣1920年至1922年興建,是壹座兩層五開問的樓閣式建築,高約25米,頂為獸頭大脊,魚角搬爪,鬥拱飛檐,古樸玲瓏,當面為四柱通天,雙鳳朝陽,五龍戲珠。整個建築、門扇窗牖,塗朱繪彩,刻畫鏤雕,精巧壯觀,金碧輝煌,是武漢市唯壹壹座磚木結構的古建築物。這裏珍藏著許多佛教文物,除《藏經》外,還有佛象、法物、石雕、木刻、書畫碑帖及外文典籍等。
這裏收藏的佛教造像有來自敦煌、雲崗、龍門、麥積山、炳靈寺及各地千佛洞的石佛、石刻。藝術風格多種多樣,有鎏金、銀、銅、石刻、木刻、瓷塑、泥塑、牙雕、玉雕等多種質地,還有壹些是東南亞各國的贈品。是國內收藏佛像較多的壹個佛寺,部分文物是國內外少有的珍品。如藏經閣正廳陳列的壹座玉石雕成的釋迦牟尼佛像,重壹噸多,雕工細膩,技藝精湛,是1935年太虛法師訪問緬甸時,仰光的佛教徒贈送給我國的。象這樣精美的玉雕佛像,國內僅有三尊,另兩尊分別在北京和上海。
再如南北朝時埋藏的石刻觀音像,姿態輕盈,髻結敞胸,身佩纓絡,手攜凈瓶,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價值。還有兩尊紅木雕刻的達摩像,是清康熙初年的木雕精品,兩尊像,壹坐壹立,富有個性,生動表現出達摩面壁九年,閉目冥思、超然物外的形態。
藏經閣裏收藏的佛經有:清代《龍藏》部,***714函分作48個櫃子儲藏。宋代版影印本《磧砂藏》壹部,計593函。清末民初上海印《頻伽藏》壹部(缺寒字壹號)。清末民初商務印書館影印日本版《續藏》和《大正藏》各壹部。此外,還有兩件令人驚嘆的珍品:壹是清光緒元年(1875年)湖南衡山69歲老人李舜年書寫的佛字經,這個佛字是在長寬不超過六寸的紙上,由《金剛經》和《心經》的原文***5424個字組成。每個字只有芝麻大,肉眼分辨不清;若在三十倍放大鏡下觀看,每個字都壹絲不茍,筆力挺秀,實乃書法珍品。另壹件是民國初年(1915壹1924年),武昌僧人妙榮和尚刺血調和金粉抄成的《華嚴經》和《法華經》,字體娟秀,堪稱稀有。
藏經閣內收藏的法器有寶塔、香鼎、凈瓶、衣缽、錫杖、念珠、如意、鈴杵、毗盧帽、袈裟等。所藏寶塔均為小型,有清代捕木刻制的七級佛塔,有樓閣式的七如來塔,各高約2米制作精美。還有銅質的佛牙塔、舍利塔和佛骨塔以及日本、東南亞各國贈送的佛塔。
鼎類有宋乾德年間(公元963968年)制造的陶瓷香鼎,粉白色,由蓋、身、座三部分組成。蓋中小孔四周滿布雲紋,鼎身兩側贅以獸頭雙耳,基座上沿是樓空之垂欄,欄內梅花盛開。制作極為精巧玲瓏。還有明宣德年間碧綠瓷鼎和清朝銅質香鼎等各代佳品。瓷瓶有明代碎紋瓷和天蘭瓷凈瓶,清代鈞紅瓷和彩釉花的凈瓶。
這裏還收藏了許多書畫碑帖。收藏的名書畫***有壹百多幅:有元代的黃子久、王蒙、吳仲圭、倪雲林等人的山水畫,有明人朱在、程正揆、王鐸、石濤、董其昌及清人禹之鼎、高其佩、鄭板橋、王_、沈南_、何子貞等人的山水人物、楷草隸篆和翎毛花卉作品。寺內還藏有唐代書法家褚遂良的《聖教記序》和柳公權的《金剛經》等正楷拓本和珂羅版本以及釋懷素的草書。
褚、柳書法以輕便剛勁著稱,而懷素的草書則以揮筆似畫聞名,都有較高的書畫價值。清代釋竹禪繪畫的十八羅漢像和五百羅漢譜,吳興沈銓所繪鹿鶴同春五彩畫、明代書畫家孫誌、王寵用菩提樹葉繪制的菩薩像譜,唐代閻立本繪畫石刻觀音像等,都刻畫入微,形態逼真,堪稱藝術珍品。更為名貴的是宋代古拓本《禹跡圖》和《華夷圖》,詳細記載著我國古代山川、河流、沙漠、湖泊、地理,記述了上自漢武帝時開拓西域,下至唐宋時代對長城以外各地的治理等大事,是兩幅十分珍貴的歷史圖案。
南院的主體建築是羅漢堂。說到羅漢堂,民間有這樣的諺語:上有寶光(成都),下有西園(蘇州),北有碧雲(北京),中有歸元(武漢)。意思是說,這四座寺院的五百羅漢堂最具有代表性,是佛教五百羅漢塑像藝術的精華。
關於五百羅漢的來歷,在佛教中有多種說法:壹是如《十誦律》中載,釋迎在世時,常有五百弟子隨侍聽法傳道。壹是在釋迦涅_後,參加第壹次結集或第四次結集的五百比丘。在《舍利弗問經》中又說,弗沙秘多羅王毀滅佛法後,有五百羅漢重興聖教。唐玄奘《大唐西域記》中則記載:摩揭陀國有壹千名佛僧,其中五百名是修成了正果的羅漢僧,另五百是凡夫僧,國王名叫無憂王,對他們都很敬仰。
由於五百羅漢僧平時不露真相,無憂王不知道他們是羅漢增,只當壹般佛僧看待。有位叫摩訶提婆的凡夫僧發表違背教規的言論,造成佛僧思想混亂,無憂王決定處死這壹千名佛僧。這時,五百羅漢各顯通,騰雲駕霧而去,在迦濕彌羅國的壹個山谷裏隱居起來。無憂王知情後專程來道歉,並在國都按五百羅漢模樣塑造了五百尊像。從此,五百羅漢像就流傳下來,並傳到中國。盡管說法不同,但羅漢被認為是斷盡煩惱,堪受世間供養之聖者。
中國漢地佛教尊崇五百羅漢是從五代時開始的。當時,吳越王錢氏在天臺山方廣寺造五百銅羅漢。顯德元年(954年),道潛禪師得吳越錢忠懿王的允許,在杭州凈慈寺創建了五百羅漢堂。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造羅漢像五百壹十六身(十六羅漢與五百羅漢),奉安於天臺山壽昌寺,從此各地大寺院多建五百羅漢堂。關於五百羅漢的名號,五代時(復齋碑錄》有關於天臺山石橋寺五百羅漢的名號,今已不存。另有南宋紹光四年(1134年)工部郎高道素所錄江陰軍(乾明院五百羅漢尊號碑》,將五百羅漢壹壹起名造姓。佛教研究者認為,碑中所舉五百羅漢的名號毫無典據,是宋人附會之談而已。但此後,凡寺院建五百羅漢堂,皆援用其名。
歸元寺的羅漢堂是壹座新奇的藝術寶庫。門前的門聯是:普天供應大阿羅漢;都離方廣來往歸元。楹聯是:從白光開創以來,祖德惠靈長,迄今三百余年,重新廣廈供羅漢;歷同治中興而後,人心沈弱,願將二十八品,普濟群生講法華。門聯和橡聯都是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曹生謙題寫的。
羅漢堂始建於清朝道光年間,鹹豐二年(1852年),毀於兵燹,光緒二十壹年(1895年)重建,1902年完成,至今有二百年歷史。羅漢堂布局成田字型建築格局,田字四個口為四個小天井,給龐大深邃的殿堂提供了良好的通風和采光條件。羅漢依田字排列,殿堂裏盡管安放了五百多尊塑像,卻沒有擁擠之感。這種建築格局既巧妙又合理。
歸元寺五百羅漢是湖北黃陂縣王氏父子用九年時間塑成的。黃陂至今是湖北的雕塑之鄉,有悠久的泥塑歷史傳統,技藝朔熟,藝人輩出。據《歸元叢林羅漢碑記》,歸元寺的五百羅漢,是以南嶽衡山祝聖寺的五百羅漢石刻拓本為依據,進行加工提煉,創造而成的。工藝上采用脫胎漆塑,又稱金身托沙塑像。先用泥胎塑成模型,然後用葛布生漆逐層沾貼套塑,稱為漆布空塑,最後飾以金粉。它的特點是抗潮濕,防蟲蛀,經久不變。兩百年間羅漢堂幾次受水災侵襲,羅漢滿堂漂,但水退後羅漢仍完好無損,可見雕塑工藝之高超。
走進羅漢堂,無不被它們的生動形象所感染。只見有的盤腿端坐,有的臥石看天,有的研讀佛經,有的驅邪除惡。表情上,有的勇武,有的溫良,有的天真憨厚,有的飽經滄桑,個個維妙維肖,活靈活現。如第463尊羅漢是颯陀怒尊者,四周有6個童子,為羅漢挖耳、掩嘴、遮眼等,稱六賊戲彌勒。六賊即眼、耳、鼻、舌、身、意。它告誡佛門弟子,不要為凡情所染。塑像中把孩子的天真爛漫,嬌稚頑皮和羅漢的慈祥憨厚的神態刻化得淋漓盡致,讓人們從心底發出贊嘆的笑聲。
數羅漢是人們遊羅漢堂的趣事。傳說人們任意從壹尊羅漢開始,順序往下數完自己的現有的年齡,這最後壹尊羅漢的身份、表情和動作,便可昭示數者的命運。這壹活動為人們參觀羅漢堂增添了不少樂趣。
羅漢堂外側地藏殿內,供奉著地藏像,殿內的木刻神龕更為佳品,其間鬥拱飛檐,魚角搬爪,雙鳳朝陽,飛龍滾柱,浮雕垂欄,花草人物,均極為精巧玲成,為國內少有的藝術珍品。
歸元寺在昌明方丈主持下恢復了叢林制度,管理有序,佛事活動正常。近年來還舉行過幾次傳戒活動。
歸元寺以建築完美、雕塑絕妙、珍藏豐富而聲震佛門,港澳同胞、海外僑胞以及許多外國遊客包括各國政要如柬埔寨西哈努克國王、美國國務卿基辛格、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日本首相中曾康弘等都曾先後來此觀賞,並分別向該寺贈送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