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飛輪得名的原因也很有哲理,靈感來自笛卡爾的哲學原理。所謂“漩渦”,就像陀飛輪壹樣,通過旋轉運動緊緊地吸引著行星,使其能夠在正確的軌道上運行。
與恒功率擒縱機構壹樣,陀飛輪也獲得了法國國家工業產權局的專利註冊證書。在寶璣先生繪制的壹幅陀飛輪調速器水彩結構圖中,人們可以直觀地感受到精密的機械結構之美。
寶璣先生的壹生貫穿了法國的革命時代,見證了君主制被壹個個推翻,和諧制度在歐洲大陸各國逐漸建立的過程。這壹時期,人們沿襲了文藝復興時期的啟蒙思潮,崇尚古希臘羅馬的誠信、正義思想,追求理性作為人們立足社會的根本。
審美上,這也是巴洛克向新古典主義轉變的時代。藝術家反對過去在王公貴族領導下極其繁復堆砌的奢靡風格,回歸古希臘羅馬的簡約特征,以內斂的線條和構圖凸顯理性主義的潮流。
然而,當這場新古典主義運動以迅猛之勢席卷英國和德國時,它對法國的影響直到1770之後才凸顯出來。變革時代,成功的機會永遠屬於眼光敏銳的人。新古典主義在法國傳播之初,1783年,寶璣先生創造了著名的寶璣指針,帶有壹個古怪的鏤空“月亮”和壹個新的彈簧秤。
這些創新呈現出更加精致的腕表風格。通過優化阿拉伯數字,降低表殼厚度,搭配大氣有質感的琺瑯表盤,寶璣新款腕表壹問世就大受歡迎。簡單純粹的線條設計就像噴泉壹樣,在繁復的巴洛克風格盛行的年代,讓人耳目壹新。
然而,寶璣先生的創新步伐並未就此止步。他在1786更進壹步,率先將寶璣的雕刻技術引入制表領域。表殼運用了獨創的雕刻技術,質感柔軟順滑。後來擴展到表盤上,使功能劃分更加清晰可辨,顯著提高了時間的可讀性。此外,裝飾有雕刻圖案的表面呈現出微微凸起的浮雕,有利於吸收灰塵,從而不影響時計的性能。
雕花不是單壹的圖案,而是巴黎釘紋、巴黎卵石紋、太陽輻射紋、大麥紋、棋盤紋、火焰紋等多種圖案的集合。即使在今天,雕刻仍然是最復雜的制表技術之壹,要培養壹個能熟練操作這種技術的工匠需要很多年。
雕刻機只是作為輔助工具,最終是工匠的眼睛和手高效有節奏的配合。雕刻完表盤夾板後,工匠會小心翼翼地將表盤上的銀粉掃成圓圈或直線。這是壹個延續了200多年的操作過程。
連同寶璣的雕刻技術,寶璣還在200多年的發展歷史中創造了其他壹眼就能認出來的不同標誌,即寶璣指針、寶璣簽名、獨立數字、寶璣數字時間戳、焊接耳和硬幣裝飾等。
不得不提的是寶璣的簽名。這種獨特的防偽技術誕生於1795。工匠們用精密的工具在琺瑯表盤的下部12點位置或刻好的表盤兩側刻上幾乎看不見的簽名,只有經過斜光線照射才能顯示出來。這個過程既美觀又實用。奢華的制表材料在燈光下熠熠生輝,隱形簽名的展示意味著這是壹款承載寶璣獨特技藝的腕表。
這些不同的標誌和新古典主義風格仍然被寶璣的各個系列所采用。其中,對新古典風格最直接的繼承和創新,就是2005年首次推出的傳世傳統系列。
在功能復雜的手表大行其道的背景下,寶璣傳統系列的靈感來源於法國大革命後寶璣先生回到巴黎後所創作的“訂閱”懷表。采用大型透明表盤和可拆卸底蓋,成為第壹個能夠從表盤正面完整展現機芯機械結構的時計系列,以現代形式詮釋寶璣的新古典主義。
最新的88枚限量版Tradition 7035腕表延續了該系列復雜卻迷人的機械結構和美感,集成了寶璣發明的多重復雜功能,搭載505J自動上鏈機芯並采用杠桿式擒縱機構,使用帶有矽擒縱叉的遊絲和矽寶璣,可減少磁場對腕表精度的影響,抗腐蝕性更強。
寶璣工匠采用雪花鑲嵌技術,在玫瑰金表殼周圍環繞鑲嵌68顆約0.819克拉的明亮式切割鉆石,並在表冠鑲嵌壹顆約0.16克拉的紅寶石作為點睛之筆。
表盤上,更多呈現的是奢華。74顆明亮式切割鉆石和帶有紅寶石和粉色藍寶石漸變布局的倒置秒針與表殼上的鉆石相得益彰。與之相配的玫瑰紅表帶為這款閃閃發光的腕表帶來了壹個圓滿的結局。只有皮質材質才能承載制表所用材料的奢華,但並不會成為配角。
在陀飛輪220歲生日之際,為向寶璣先生致敬而打造的Classique系列5365超薄陀飛輪220周年紀念腕表是寶璣美學和技術的又壹高峰。
沿襲寶璣優雅內斂的新古典主義風格,腕表呈現多種雕刻圖案。直徑41mm的玫瑰金表殼外緣,飾有金幣花紋,連接透明藍寶石玻璃底蓋。18K鍍銀鍍金雕刻表盤由四部分組成,有兩種主題圖案:巴黎耳釘和大麥圖案。
巴黎耳釘的雕刻工藝精密復雜,交叉和錯落有致的線條僅相隔0.25mm。在腕表背面,寶璣用波浪形雕刻圖案裝飾鉑金鐘擺。
其他可識別的標誌包括表盤上獨立數字和寶璣簽名的雕刻,羅馬數字刻度環的使用和藍色鋼寶璣指針。陀飛輪頂部刻有“Brevet N 157”字樣,這是寶璣先生獲得的陀飛輪專利編號。
獨特的裝飾為手表增色不少,但作為手表本身的性能也足夠優秀。超薄自動上弦機芯搭配藍鋼陀飛輪機芯,小秒針置於陀飛輪軸上,優化內部結構,減輕腕表重量,但動力儲備時間仍長達80小時。
寶璣先生在世時為瑪麗·安托瓦內特王後制作了壹枚名為“Perpé Tuelle”的編號為160的懷表。這只懷表目前收藏在L.A. Mayer伊斯蘭藝術博物館。自動上弦、萬年歷、雙重防震裝置和藍寶石軸眼置於小表盤上。極其復雜的機械結構顯示了大革命前彌漫在最後壹個宮廷的奢靡風格。
大革命後,法國經歷了許多動蕩。在此期間,寶璣不僅打造了順應後革命社會追求實用主義的訂閱懷表,還為法蘭西第壹帝國約瑟芬女王打造了編號為611的觸摸懷表。12鉆石被太陽包圍。現在人們在表殼上看到帶皇冠的字母“H”,它代表荷蘭王後約瑟芬的女兒奧坦斯·德·博哈奈斯王後。
與約瑟芬王後壹樣,同樣來自拿破侖家族的卡洛琳·繆拉也在寶璣200多年的歷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卡洛琳·繆拉是拿破侖·波拿巴的妹妹,她嫁給喬·阿基諾壹世後,從1808年到1815年壹直是那不勒斯的女王
出於對精湛工藝的欣賞和熱愛,卡洛琳·繆拉於1810向寶璣先生訂購了兩枚時計,其中壹枚是“手鐲形橢圓形腕表”,後來成為當今歷史上第壹枚接受測試的腕表。雖然這款手表的原型在歷史長河中已經失傳,但人們仍然可以通過文獻記載找到它的先驅。
鵝蛋形橢圓形表殼,超薄三問功能,銀色表盤裝載溫度計和阿拉伯數字指示器,最後金線編織的表帶使其最終形似手表。溫柔而迷人是這款腕表的特點,就像肖像中的繆丹·拉本人壹樣。
寶璣先生為卡洛琳·繆拉打造的這款腕表於1812年交付。190年後的2002年,寶璣對這款傳奇腕表進行了現代詮釋,推出了全新的那不勒斯女王系列,成為當代奢華腕表界最具代表性的女表系列之壹。
即使在出現20年後,人們依然可以在那不勒斯王後系列中看到寶璣壹貫的技藝、美學傳承和孜孜不倦的創新精神。最新的那不勒斯女王系列8938腕表配有寶璣的不同標誌,分為藍色表帶的白金腕表和橙色表帶的玫瑰金腕表。
與傳統流傳下來的7035手表壹樣,那不勒斯王後的8938手表也采用雪花鑲嵌技術,用161明亮式切割鉆石裝飾表圈和表殼。表殼采用18K白金材質,搭配金色表盤和白色珍珠母貝偏心表盤戒指,其中皇冠處裝飾了壹顆約0.26克拉的梨形鉆石。
寶璣作為壹個曾經服務於皇室的腕表品牌,百年來壹直用寶石來裝飾時計。手表整體尺寸不大,內部零件眾多且精密,對工匠的鑲嵌技術提出了極大的挑戰。雪花鑲嵌工藝猶如皇冠上的寶石。工匠不僅將各種寶石鑲嵌在表盤上,還將表盤的原始材料用寶石裝飾後隱藏起來,讓寶石本身的光芒得以充分展現。
這款那不勒斯女王系列8938腕表顯然是寶璣寶石鑲嵌技術的巔峰之作。在操作方面,寶璣為其匹配了自動上弦機芯、矽擒縱輪和瑞士線性桿。45小時的儲電可以滿足人們近兩天的需求。
另壹款那不勒斯女王系列8998日夜顯示腕表,不僅傳承了奢華大氣,還帶來了非常浪漫的藝術魅力。寶璣全新的專利技術機芯以獨特的雙表盤布局呈現在這款腕表上,分別展現了傳統的時間劃分和晝夜時間概念。
為了將晝夜變化的概念形象化,寶璣以壹個青金石圓盤作為底座來指代天空,並使用天然珍珠母和黃金來勾勒雲和星星,而月亮圖案則由鈦雕刻而成。當手表開始運轉時,人們可以看到切割平衡擺輪的輪緣表面的倒影就像太陽的金光,穿透在鋼制的表橋之間,投射在時針和分針上。當面對鈦月亮時,太陽的亮度達到頂峰。
這種浪漫而富有戲劇性效果的達成,離不開腕表內部精細的機械運作。為了進壹步襯托,寶璣在表圈和表盤外緣鑲嵌了143顆美麗的鉆石,表冠還有壹顆水滴形切割鉆石。在表盤上,手工雕刻的火焰圖案和紋理圖案凸顯了新古典主義的永恒之美。
腕表之所以能在誕生後的幾十年甚至上百年被人銘記,並在傳承中創新,靠的就是那些堪稱永恒之美的元素的傳承。
在寶璣,只有技能才是最重要的。作為“現代鐘表和制表之父”,寶璣在業內享有眾多發明,其中恒功率擒縱機構和陀飛輪這壹改變制表歷史的技術,尤其是後者已成為當代衡量壹款腕表工藝的重要標準之壹。
然而,制表技術猶如骷髏,再精致的工藝也需要審美範式的提煉。縱觀寶璣的歷史,它源於巴洛克時代的繁復風格,在新思潮到來之際開創了新古典主義美學之風,並將腕表的機械之美與當今的現代科技相結合。
正是這些獨特的技藝和美學理念,使得寶璣的制表作品呈現出獨特的精神和靈魂,可以被後人欣賞和傳承。這就是器皿之外的力量。與時尚和建築相比,腕表更容易長期保存和流通。直觀的技巧和審美的表達,使他們能夠超越地域和時空的限制,告訴人們歷史的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