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都是古琴高手“林妹妹”找她學過琴
昨天下午陽光明媚,記者在鬧市裏弄裏,尋找這位傳奇琴師。徐曉英住在安吉路的壹棟老房子裏,門口便利店的老板娘聽聞我們要找徐曉英,手壹揮:“就是對面這個屋子,她的琴多得不得了。”
這是壹間平房,她的家裏壹個琴臺、壹張畫案、壹排書架,30來把琴壹字排開,用的是藍布碎花的琴套,別有風味,這些都是徐曉英自己設計的。現在,徐曉英只是偶爾去琴館教教學,但她的“獨門秘器”,殺傷力很強,經常有學生偷偷摸上門要拜師學藝。
喝茶、練琴、讀詩,頭發花白的徐曉英有種仙風道骨的氣質,每天睡醒要彈壹曲《關雎》,撩撥琴弦,舒揚心境。
實際上,徐曉英是個大家閨秀,在1953年,她三跪九叩拜了徐元白為師,就過著“神仙壹樣的生活”:早晨起來舞劍,然後與父親吟詩作對,撫琴吟唱就是壹天。
當然,徐曉英也有過勤學苦練的日子,剛練琴那會兒,總被街坊善意地說成“彈棉花”。“壹到我練琴時,街坊就說棉花鋪又開張了。尤其是晚上練琴,怕吵到鄰居,就拿壹棉被蓋著,不發出聲音的練指法,經常練得兩指鮮血淋漓。”說實在的,能有今天的造詣,除了天分,全靠徐曉英的堅持。
同樣在這間屋子裏,在《紅樓夢》曾飾演林黛玉的陳曉旭向徐曉英學藝,而劇中“林妹妹”所彈奏的琴曲是她後期配的。“那時候,這裏還是水泥地,環境很不好,林妹妹臺下比電視上好看多了,她悟性很好,沒幾天就會彈壹小段《梅花三弄》”,徐曉英說,那時候她還陪林曉旭進劇組拍了3天電視,因為她不放心。林黛玉葬詩焚稿彈的曲子就是她教的。
徐曉英捧出了古琴的老曲譜,那簡直是天書,對於不懂古琴的人來說,壹個也不會念。徐曉英饒有興致地撫了壹曲她的心頭好——《憶故人》,徐曉英的手指在七弦上飛翔,琴聲清和雅淡,她撫著琴早已自醉,鄰街的窗口傳來車水馬龍的喧囂,並不足以擾亂她的節奏,就連女兒出嫁時,徐曉英也把琴作為嫁妝。琴者,情也。徐曉英說:“彈古琴,也叫撫琴,需要感情投入”。
如今,兩個女兒接管了她的琴館,先生則醉迷於古琴制作,而壹個活潑的小外孫,3歲就癡迷上琴音,三代同堂其樂融融。
教學方式有壹套開學第壹課是道德課
歷史或者傳說中,有不少文人都會彈古琴,如伯牙、鐘子期的“高山流水”;司馬相如、卓文君的“鳳求凰”;還有諸葛亮唱空城計時,在城頭彈的是古琴。琴、棋、書、畫是古代文人的必修課,且琴排在首位,古人就是用這些來陶冶情操的,所以現在白領也追求這弦上風雅。
當然,徐曉英的琴館教學方式很有壹套。
每次新班開課,徐曉英都會給他們上壹堂道德課,那就是“以琴育德”,在她看來,學琴,要先學會做人。然後,是指法,從最基本的右手八法開始到減字譜、吟揉綽註、仙翁操、陽關三疊、平沙落雁。還有壹課,就是文化課,徐曉英自己花了5萬元制作了壹套《清平詩課》,是壹套3本藍皮豎版毛筆字的線裝書,供學員學習。“《清平詩課》是我小時候的功課,文化是相通的,只有了解了其中的意境,才能準確地演奏”,徐曉英說,當年,父親要求她每日壹課,不但要能背誦還要對詩,對不上來是要受罰的。
誰都可以來琴館學
但必須要去用心彈
如今家庭合樂幸福的徐曉英,已年近80,說起她的牽掛,始終還是霞影琴館。琴館都是小班教,賺不了錢。但圖的就是個以琴會友。還定期出著期刊,介紹壹些圈子裏的知識。也有人提出要給琴館贊助,或是在期刊上登個商業廣告,都被徐曉英斷然拒絕。她摩挲著裝幀古樸的期刊,念道:“妳看,這上面用的是曲譜,這幾個字題得多漂亮!我不要那些花花綠綠的廣告,來破壞它的美感。”
盡管身體很差,徐曉英還是會每周堅持至少去琴館兩次教學。“學而不用比不學好,既然學了就必須學好。”這是她最喜歡的話,“很多人都把學琴的事交給了孩子,其實是錯誤的。古琴需要很深厚的文學功底和有頓悟的人生經驗,成年人更適合。誰都可以來琴館學,但必須要去用心彈。”
現在,聚集在她門下的1000多學員中,有離休幹部、浙大博士、退休女工、在校教師、搞藝術的學生,還吸引了不少來自新加坡、澳大利亞、美國、日本等五湖四海的拜藝人。
琴館都是小班教課,賺不了錢,但圖的就是個以琴會友。她經常會帶學生去上天竺、萬松書院、千島湖等地搞壹場雅集,從《關雎》壹直到《白頭吟》,就這樣,彈彈琴、聊聊天,幾杯清茶就是壹下午。
名氣大,請她去彈琴的人自然也很多。但徐曉英有自己的原則——伴宴不去,在她看來,觥籌相對和滿面紅光聽客,那是對古琴的不尊重。漸漸地,那些人也不來打擾她了。
她的琴館還會定期出壹本期刊叫《霞影琴訊》,期刊的封面用古琴譜打底,古樸而文雅。有人提出要給琴館贊助,或是在期刊上登個商業廣告,都被徐曉英斷然拒絕:“我不要那些花花綠綠的廣告,來破壞它的美感。”期刊的封底則是唐代文人劉禹錫的名篇《陋室銘》:“可以彈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這樣大隱於世的活神仙樣態,在她身上從來都沒有消失。
吾日三省吾身
徐曉英:每天要反省教學生的技巧有沒有保留儒家十分重視個人的道德修養,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自省,是自我修養的基本方法。我們每個人都要反省自己,看看自己有沒有什麽地方做得不夠好,比如,對家人是不是關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夠誠信?學琴、教琴更是如此,老師傳授的學業是不是反復練習實踐了呢,教學生的技巧是不是沒有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