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壹時期,德化瓷器造型也是大師輩出。其中以何朝宗最為著名,他的觀音造像形式多樣,深受廣大民眾喜愛。德化著名瓷雕家何朝宗,在《清乾隆泉州誌》和《道光福建誌》中有如下記載:“何朝宗,不知何人,或雲祖生於德化,居郡,若如陶磁,是僧是士,是人間瑰寶;何朝宗,泉州人,或紀昀德化人,現居泉州。如果有陶瓷雕像,就有僧侶和牧師,這是世界的瑰寶。德化瓷器被譽為“東方藝術”,享有盛譽。它被香港、臺灣、東南亞、英國、美國和法國的博物館和民間收藏。此外,德化窯制造的笛子,色澤潔白,造型精美,正如明末清初周良工在《岷山傳》中所說。但是,如果沒有壹兩個和聲,聽起來會很悲傷,遠出竹林。明清時期是中國對外貿易的重要時期。明初鄭和下西洋是世界交通史上史無前例的事件。這次大規模的遠航貿易,開辟了從太平洋到印度洋的航線,極大地促進了東西方的貿易。由於海運的進壹步擴大,瓷器的出口也進入了壹個新的階段,無論是營銷的範圍還是營銷的金額。遠超宋元。雖然這壹時期泉州港在海外運輸中的地位趨於下降,但泉州地區的陶瓷仍通過私商或其他方式大量出口海外。明代主要由福州港、漳州港輸出,明末以後由新興的廈門港轉變而來。與閩南貿易的包括東亞的韓國、日本,東南亞的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南亞的印度、巴基斯坦、斯裏蘭卡,西亞的伊朗、伊拉克、非洲東海岸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35個國家和地區購買中國瓷器。瓷器仍然是對外貿易中的重要商品。德化瓷憑借其有利的國際環境、地理條件和高超的工藝,很快成為中國的壹種外銷瓷。而且在接下來的幾百年裏,它會聞名海外。可以說,德化窯的興起和發展與海外貿易和適應瓷器出口的管理模式密切相關。它非常重視迎合國內外的市場需求,所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佛教在東漢時期從印度傳入中國,隨後隨著中日文化交流傳入日本。南洋群島的人們長期信仰佛教。德化瓷土極好,非常適合燒制聖白觀音。燒成的觀音,潔白無瑕,溫潤如玉,充分顯示了其超凡脫俗、慈悲寬厚,給人以力量、信任、希望的感覺,容易引起人們的崇敬和信仰。這些造像出口到外國,引起強烈反響,日本和東南亞佛教國家特別喜愛。在日本的基督教徒中,它作為瑪麗亞的聖像非常受歡迎,需求量幾乎驚人。因此,德化也生產瑪麗亞,以滿足日本市場的需求。此外還生產武將,這種兵器在閩南地區早已流行,這類兵器明顯是伊斯蘭的。
由此可見,德化瓷與國內很多窯生產的瓷器相比,壹個突出的特點就是面向海外。德化瓷見證了中國古代對外貿易的繁榮和中國在海上絲綢之路上的特殊地位。不斷有新收獲的水下考古研究成果證明了這壹點。“華光礁”和“南海壹號”考古中發現了大量屬於德化的青花瓷。如前所述,德化窯的工匠們在生產發展的過程中,非常註意吸收外來文化,研究各國人民的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不斷設計產品的釉色、造型和裝飾,使之盡可能地符合消費者的興趣和要求,所以他們的產品壹直能夠暢銷國際市場。正是因為贏得了如此廣闊的銷售市場,才促進了德化窯瓷器生產的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