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德國民俗

德國民俗

德國民俗、婚喪嫁娶、民族節日和社交禮儀

對於去德國學習、工作或訪問的人來說,親近德國的風俗習慣,了解他們的生活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事先什麽都不知道,難免會鬧出笑話,或者給自己帶來不便。入鄉隨俗,這是真理。但是怎麽才能好好相處呢?這個需要提前了解。

*遵守紀律,保持整潔*

德國人非常重視規則和紀律,做任何事情都非常認真。凡是有明文規定的地方,德國人都會自覺遵守;德國人永遠不會碰任何明令禁止的東西。在壹些人看來,很多時候,德國人幾乎是不靈活,不變通,甚至有點不講道理。但仔細想想,這種“不靈活”是很有益的。沒有紀律,哪有秩序?沒有規矩,沒有正經?

德國人非常註重幹凈整潔。他們不僅註重保持自己小環境的幹凈整潔,也非常重視大環境的幹凈整潔。在德國,無論公園、街道、劇院還是其他公共場合,壹切都幹凈整潔。德國人也非常重視服裝。上班穿工作服。雖然下班回家可以隨便穿,但只要有客人來訪或外出活動,壹定會穿得很整齊。看話劇或者歌劇的時候,女性應該穿長裙,男性應該穿正裝,至少是深色衣服。參加社交活動或正式宴會時更是如此。

*守時愛沈默*

德國人很守時,約定好時間,沒有特殊情況,從不輕易改變。德國人被邀請到別人家或外出拜訪朋友時,會準時到達,不會讓主人浪費時間等待或不得不提前招待客人。否則,是不禮貌的。如果因為特殊原因不能按時赴約,會向朋友道歉,請求原諒。

德國人更喜歡安靜的生活,但除了特殊場合,他們不喜歡噪音。比如,很多人雖然在城市工作,卻定居在農村或者城市附近的小城鎮,為了安靜。甚至那些住在城市裏的人也非常註意他們房子周圍的噪音。比如晚上8點到第二天早上8點不能玩樂器,不能大聲喧嘩。如果要在晚上聚會,要提前向鄰居說明情況,請他們諒解,盡量安排在周末,盡量不要制造噪音。否則,被打擾的鄰居會非常生氣,可能會親自抗議,有些人甚至會要求警察介入。

*真誠待人,講究禮儀*

總的來說,跟德國人打交道沒有太大的麻煩。在大多數情況下,他們只是。無論他們能做什麽,他們都會馬上告訴妳這是可以做到的。凡是他們做不到的,都會明確的告訴妳“不”,很少裝腔作勢,或者給人模棱兩可的答案。當然,人際關系和努力程度也絕非沒有影響。

和很多西方國家類似,德國人更註重禮儀。見面的時候,不管是認識還是不認識,不管是在路上,還是在辦公室、酒店、電梯等地方,都是互相打招呼,說“妳好”。在餐館吃飯時,妳也應該向已經坐下的顧客點頭致意。真的是“禮貌對禮貌,禮貌對很多人”。朋友們互相握手問候,道別時也是如此。很久沒見的很好的朋友,見面或者分開很久都可以互相擁抱。在正式場合,仍有男士親吻女士的手,但沒有必要親吻手背。在交際過程中,大多數人常以“先生”或“女士”(也稱“夫人”)開頭的“您”和姓氏作為敬語。只有朋友、親戚、年輕人互相稱呼“妳”和名字。對女性來說,不論婚姻、年齡,都可以稱之為“某某女士”,但對已婚女性,要以夫姓稱呼。

禮物在德國也很受重視。當被邀請去別人家時,他們通常會帶禮物。大部分人帶花,有的男嘉賓帶壹瓶酒,有的人帶壹本有意義的書(或者自己寫的書)或者畫冊。迎賓時(如車站、機場等地)和探望病人時多送花。當祝賀別人的生日、節日或婚禮時,妳可以寄賀卡。送禮物的話,要以實用性和意義性為原則,而不是價格。禮物要提前用禮品紙包好。許多人在收到禮物後會立即打開,並向送禮者表達謝意。

在德國等西方國家,進門、進電梯、上車等很多場合都是女性優先。男人要幫女人打開車門,掛衣服,讓座。女士對此只說“謝謝”,並不覺得尷尬,也不認為對方不懷好意。德國人在與人交談時,非常註意尊重對方。不要問別人的私事(如女性年齡、收入等。),而且不要取笑在場的人。交談時,不要和隔著餐桌坐得很遠的人說話,怕影響別人的情緒。

德國擇偶法

今天,德國的年輕男女有各種各樣的機會接觸。他們通過親戚、朋友、同學、同事介紹,或者在舞會、旅行等文化活動中認識,然後經過壹段時間的戀愛最終決定結婚。他們享有充分的戀愛自由,這與現代西方國家並無二致。但是,在擇偶方面,德國有壹些有趣的習俗。

1.老橡樹

在布裏德格來姆,都道森林裏有壹棵著名的老橡樹。人們稱之為“老橡樹月”。關於這棵老橡樹有壹個美麗的傳說。相傳600多年前,壹位王子在與敵人的遭遇戰中遇險,被壹位美麗的少女所救。王子和女孩壹見鐘情,結下良緣。為了報答女孩的救命之恩,王子在森林裏種下了這棵橡樹。後人羨慕王子的奇遇,紛紛來此觀看,希望能巧妙地認識對的人。確實有壹些男女通過橡樹傳遞愛情電波,在樹下舉行婚禮。久而久之,老橡樹扮演了“長者”的角色。每天都有壹封寫著“都道森林布裏德格來姆橡樹區D-2420號”的情書被郵遞員投進老橡樹的洞裏。這些信是公開的,每個人都可以打開。等待在“月老”身邊的年輕男女通過閱讀它們來尋找他們的如意郎君。如果找到了靈魂伴侶,可以溝通壹下,約個時間見面。據說,超過5000名年輕男女通過橡樹結婚。現在老橡樹的故事越傳越遠,以至於其他國家的年輕人為了尋找配偶,都給老橡樹寄情書。每年這樣的情書多達800封。

2.象棋是為了生活

在柏林的西南部,有壹個叫希喬貝克的小鎮。數百年來,這裏的人們壹直非常熱衷於象棋活動,甚至連執勤警察的帽徽也被設計成棋盤圖案,教堂的塔尖上還安裝了棋盤來指示風向。當人們早上起床時,他們可以看到當地官員在他們的棋盤上帶著官方文件去工作。這裏的人從小就學習下棋,學校有“象棋班”幫助孩子從小學習下棋。正是因為這種棋藝習俗,女孩擇偶時,男方棋藝的高低成為主要條件。壹個年輕人在向女孩求婚之前,必須先和女孩的父親競爭。如果小夥子贏了,會受到姑娘家人的熱情款待,婚姻就有了保證;如果年輕人輸了,那我很抱歉,但婚姻要等到棋藝提高之後。

3.白樺樹送去深情

德國波恩,小夥子通過贈送白撣子樹這種詩意的形式,表達了對心愛女孩的愛慕之情。每年春暖花開的季節,小夥子都會在4月30日或5月1日的午夜,砍下壹棵枝葉柔嫩的小白樺樹,放在姑姑家的陽臺或院子裏,通過翠綠的小樹表達深深的愛意。在這個季節,波恩的街道上、庭院裏、陽臺上都可以看到小白柳。有些漂亮的女生會同時在院子裏種幾棵白樺樹。這種情況下,女生會喜出望外,而送白樺樹的男生只能耐心等待女生的回復,不能催。壹旦得到女孩的認可,小夥子就可以再給女孩壹枚寶石戒指,女孩會用親吻的方式感謝她,並接受求婚戒指。過了壹段時間,雙方確信彼此相愛,就互贈銀戒指表示訂婚。結婚時互贈金戒指,表示他們的愛情像金子壹樣純潔。

4.電影擇偶

在德國,婚姻管理部門通過各種方式幫助年輕人解決婚姻問題,其中壹種方式就是以電影廣告的形式幫助壹些“待嫁”的女孩解決婚姻問題。女生在片中可以充分展示自己各方面的才華,尤其是做飯、縫紉、打掃房間等家政特長。壹個很普通的女孩,通過攝影師和導演的高超處理,往往是壹個很可愛很完美的女孩。這些電影被帶到由孤獨的男人和幾個女人組成的孤獨的心協會放映,單身男人可以從電影中選擇他們心愛的配偶。好看的電影往往會給人留下很好的第壹印象,但是很多人在見過真人之後,覺得自己並沒有電影中的人物那麽理想。

出生

德國人口年出生率始終是世界最低的,戰後人口增長主要依靠移民。在這樣壹個出生率低的國家,壹個家庭多進口幾個孩子,真的是壹件大事。其實早在女人懷孕的時候,就會受到各方面的保護。有許多習俗和習慣是為了保護孕婦的健康和胎兒的健康成長。在德國符騰堡州的農村,孕婦是非常受尊敬的客人。她可以進別人的果園摘水果品嘗,她可以在隔壁桌吃飯。那裏的人們認為孕婦的到來象征著新生和豐收。另外還有壹些習俗:孕婦晚上不要出門,怕黑暗中的巫鬼傷害胎兒;孕婦不能看醜的東西,怕寶寶以後長得醜;孕婦不能走十字門,也不能走晾衣繩下面,否則會造成難產,傷害胎兒。雖然這些習俗充滿了封建迷信,但也可以看出人們對孕婦的關心。在以基督教為主的德國,父母在新生兒出生前就已經為他找到了教父教母。孩子壹出生,家裏人就和教堂約好,由牧師或神父給孩子洗禮。

①教父和教母

在德國,新生兒的父母在孩子出生前很久就會在親戚朋友中尋找教父教母。因為教父教母與孩子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寶寶的父母在選擇上非常謹慎。孩子的父母在給孩子選擇教父教母的時候不壹定要選擇壹對夫婦,但是要誠實可靠,受人尊敬,有信譽。當然,首先要征得自己的同意。壹般被邀請做孩子教父教母的人,都會認為這是對自己的信任,是壹種榮譽,願意承擔這個責任。認教父教母的初衷是在宗教信仰上幫助孩子。如今,教父教母的責任不僅限於宗教。他們可以讓壹個孩子出生後有很多長輩關心他的成長,在他有困難的時候照顧他。如果父母雙方在孩子未成年時早逝,教父教母必須承擔將他撫養成人的義務。

(2)新生兒洗禮

洗禮是接受基督教時舉行的壹個重要儀式。基督教認為,生來有罪的人,必須經過洗禮去除汙垢,變得純潔,才能被接納為基督徒,才有資格進入天堂。受洗的人不壹定是嬰兒。耶穌成年後接受了“施洗約翰”的洗禮。但在基督教國家,絕大多數人在嬰兒時期就由父母洗禮。嬰兒的正式命名和洗禮是同時進行的,所以洗禮也叫“命名儀式”。寶寶父母在教堂定下日期後,會發請柬邀請親朋好友參加。壹般只邀請密友,數量不會太多。嬰兒受洗時,教母抱著它,站在教堂裏聖壇前的“聖水盆”旁。孩子們的父母和其他人聚集在周圍,牧師或神父朗讀《聖經》中的相關章節,背誦規定的禮儀,帶著孩子,用手蘸聖水水滴在孩子頭上,說:“我以聖父、聖子、聖靈的名義給妳洗禮。”然後,多說兩句祝孩子們長大後熱愛人類,侍奉上帝,洗禮就結束了。洗禮過後,自然要慶祝壹番。嬰兒的父母會舉行午宴或茶會,邀請牧師或神父、孩子的教父教母、親友參加。被邀請者應該給孩子們帶些禮物,比如玩具、衣服、兒童圖畫書等等。教父教母的禮物照例比較貴。在巴伐利亞州,洗禮那天,教父不僅要在胸前佩戴迷叠香,還要把迷叠香放在嬰兒的搖籃裏。據此,這種芳香的藥草可以祛病辟邪,教父用它來表達愛意。同時,他會在教子的尿布或枕頭下放壹些錢,作為孩子未來婚姻的本金。有的教父給孩子送書,送筆,希望孩子聰明勤奮。現在流行的禮物是給壹個男孩壹個小銀啤酒杯,給壹個女孩壹條項鏈或壹個銀咖啡杯,上面刻著孩子的名字和洗禮日期。在巴伐利亞農村,有壹個孩子洗禮晚餐的習慣,就是吃完飯桌子上要有吃剩的面包,還要打包壹些食物,讓客人吃完飯帶走。給男嘉賓帶香腸和烈酒,給女嘉賓帶蛋糕和糖果,給教父送禮物,以示生活富足,綽綽有余。在德國,洗禮用的蠟燭要精心收藏,這對孩子的壹生有著特殊的意義。據說點燃洗禮蠟燭可以化邪為吉,消除壹切疾病。在德國的壹些農村地區,這壹古老的習俗仍然被虔誠地遵循著。在德國,女性生完孩子可以得到壹年的假期,但是可以自己請假,也可以夫妻雙方都請假六個月,這樣就可以共同承擔起撫養孩子的責任。

德國葬禮習俗

婚喪嫁娶是人生旅途中的大事。壹個人可以單身壹輩子,但萬物之中,有生有死,這是必然的。人與世界告別是痛苦的。人死了,會有葬禮。這是世界上的普遍習俗。為了讓逝者安詳離去,所有的人都有各種習俗。

(壹)臨終關懷安慰

在德國的萊茵河地區,至今還沿襲著壹個中世紀流傳下來的古老習俗:喝臨終酒。當壹個人快死的時候,他必須喝壹口陳酒。據說這酒是聖酒,可以喚醒死者,驅散病床周圍的招魂惡魔,讓垂死的人得到安寧。人死之前,家屬會點燃洗禮燭、聖餐燭、聖光燭,同時點壹根大紅燭,放在死者身旁。首先,他們會用燭光祝福死者。二是為逝者照亮天堂之路。

在德國民間傳說中,鏡子被認為是魔鬼的工具,是死亡的隱蔽處。魔鬼利用鏡子的反射能力來打擾人們。所以人在臨死前要用布遮住鏡子,讓逝者安詳地擺脫塵世的罪惡,升上西方的極樂世界。在德國南部山區,人死了,家人要打開窗戶,揭開屋頂的磚塊。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給死者打開壹條通往另壹個世界的通道,因為他們相信人離開凡間後會生活在另壹個世界。通過這些臨終安慰,人們可以讓逝者安詳離去。

(2)葬禮

在西方基督教國家,葬禮通常在教堂舉行。如果家裏有人去世,首先要和教會約定葬禮的日期,並以適當的方式通知親友。另外,身體要用清水洗,他們認為清水有無窮的力量。它能凈化人的身體、心靈和靈魂,驅除邪靈。人來到世間受洗,離開人世也要洗身,洗去世間壹切罪惡。

在教堂舉行葬禮的那天,親戚朋友們帶著鮮花或花圈陸續來到教堂。首先由牧師或神父主持追悼會,參加葬禮的人按照事先的安排唱聖歌,奏哀樂,祈禱,宣讀殯儀館提供的逝者生平。教堂葬禮只是整個葬禮的前半部分,後半部分在墓地舉行。只有死者的家庭成員、近親和密友參加。——朋友參加完教堂葬禮就可以走,不用去墓地。在德國,土葬是主要的葬禮,親朋好友看著棺材埋在預先指定的墳墓裏。人們聚集在墳墓周圍,為死者祈禱,希望他安息,靈魂升天。受邀參加親友葬禮時,唯壹能送的禮物就是鮮花。可以送壹束束鮮花或者用鮮花做成的花圈(德國人不用紙花做花圈)。在花的絲帶上寫上死者和哀悼者的名字以及“安息”和“永別”等題字。

在德國(甚至整個西方國家),參加葬禮最需要註意的就是盡量穿黑色衣服。男士應該戴不帶花的黑色領帶。如果沒有黑色的衣服,他們應該穿深色的衣服,避免明亮的衣服。同時,在葬禮上要保持肅穆和安靜,千萬不要大聲喧嘩和大笑,否則會被認為是對葬禮的不尊重,同時也顯示出我們的教養不足。整個葬禮自始至終都沈浸在肅穆的氣氛中,沒有出現捶胸頓足、號啕陶、痛哭流涕的場面。除了安靜的抽泣聲,大多數人都在沈思,默默地為死者送行。與人們表情肅穆、衣著暗淡相反,德裕的墓地開滿了五顏六色的鮮花。墓園四周樹木蔥郁,以常綠松柏為主。溫暖的季節,百花齊放,鮮花不僅代表著人們對逝者的緬懷,也是對生者的慰藉。每當人們想起逝者,就會去墓地掃墓,獻花,靜靜地停留壹會兒,表達哀思。

葬禮之後,還有壹段哀悼期。雖然這幾年這方面的要求已經不那麽嚴格了,但是作為壹個剛喪偶的女性,在丈夫去世後頻繁的打扮和社交,難免不會被人詬病。壹般來說,要求剛喪偶的女性穿簡單淡雅的顏色。除小型聚會外,不得參加舞會、宴會和場面熱鬧的大型娛樂活動。親戚朋友也要註意,不要邀請她參加喜慶的聚會,在哀悼中過平靜的生活。對有增值夫婦的男人要求沒有對寡婦那麽嚴格,但也要求他在壹定時間內穿著得體,避免參加聚會和社交。

德國的交際禮儀

(1)初次相識

德國人第壹次見面,如果需要第三方介紹,作為介紹人要註意:不能不分年齡、地位,隨便把壹個人介紹給另壹個人。壹般習慣是從老人和女人開始。把年輕人介紹給老人,男人介紹給女人,地位高的人介紹給地位低的人。雙方握手時,要友好地看著對方,以示對對方的尊重。這時候看別處,東張西望是不禮貌的。初次見面的雙方在報名字時,要註意聽清楚,記住對方的名字,以免出現忘記和叫錯名字的尷尬情況。多人互相介紹時,盡量簡潔,避免拖泥帶水。由於德語本身的特點,在與德國人交流時,會出現使用敬語或用友術語的問題。壹般與陌生人、長輩和關系壹般的人交往,通常用尊稱“妳”;對於私交深厚、關系密切的人,比如多年關系很好的窗口朋友、同事,往往會稱呼對方為“妳”。交換頭銜的主動權通常掌握在女性和長輩手中。稱謂的變化,標誌著兩者關系的密切。我們必須熟練掌握和運用這壹點,這樣才能與德國人輕松交流。

(2)遵守和準時

西方人壹般講究守時,德國有句話叫守時是帝王之禮。德國人邀請客人時,往往會提前壹周給被邀請人發邀請函或打電話。如果是電話,被邀請者可以立即口頭回復;如果是書面邀請,也可以電話口頭回復。但無論接受與否,都要盡早回復,讓主持人做好準備。如果以後不回復,主持人會不知所措。如果妳不能赴約,妳應該禮貌地解釋原因。不赴約不說明理由是不禮貌的。在德國,官方或半官方的邀請函中也會註明著裝要求,這並不是多余的,因為沒有人願意因為著裝不當而在這種莊重的場合出醜。接受邀請後如不能如期前往,應盡早通知主人,以便主人另作安排。如果因臨時原因遲到超過10分鐘,也要提前打電話,因為在德國私人宴請的場合,等待遲到客人的時間壹般不超過15分鐘。如果客人遲到,向主人和其他客人道歉。人們可以習慣於在電影院遲到,但在音樂會上遲到是令人討厭的。這時,遲到者最好等到壹個場景或壹個樂章結束後再入座。如果等不及,需要慢慢走到座位上,不要排錯,對站起來讓路的人說“謝謝”。去赴約吃飯時,如遇高峰時間,壹定要早點出門,以免遲到。遲到是不禮貌的,但早到是欠考慮的。如遇正式邀請,德國人往往早早出門。如果他們早到,他們會開車四處轉轉或在附近散步,然後進入他們的主人的房子。

(3)小費

在西方國家,給服務人員小費已經成為壹種習慣,小費也成為服務員的重要收入來源。給小費不僅是對他們服務的回報,也是對他人工作的尊重。所以也在禮貌的範圍內。那麽,我應該給誰小費?酒店服務員、門衛、女服務員、房間清潔工、酒店行李搬運工、火車站和機場行李搬運工、輪船服務員、臥鋪車廂服務員、酒吧調酒師、理發師、出租車司機、加油站工人、廁所服務員、擦鞋工、導遊、旅遊巴士司機、機動遊艇司機、引座員和停車場警衛。經驗證明,支付適當的小費可以提高妳在度假村和餐館的舒適度。同時,給小費也表達了妳對服務員熱情周到服務的感謝。小費不同於服務費。服務費是客戶支付的附加費,壹般是消費的10%-15%。它被列在帳單的末尾。壹般賬單上列有15%的服務費就不用給小費了。如果服務費只有10%,顧客就要在小費之外再加5%。當然,如果妳對這裏的服務非常滿意,妳可以把錢湊滿或者把硬幣單獨放在桌子上或者服務員的盤子裏。我會給任何幫助我的人2-5馬克的小費,這已經成為壹個規則。提前把幾個馬克的小費交到酒店客房清潔小姐手裏,可以保證妳的房間幹凈舒適。早點把小費給租太陽傘和躺椅的人,保證妳能及時租到這兩樣東西。多付幾個馬克作為小費,可以讓妳得到熱情周到的服務,其實很實惠。千萬不要小看小費,這也是妳有禮貌的表現。

如何贈送禮物

朋友交往的時候送點禮物是人之常情,遇到婚喪喜慶的時候,做客的時候,被送去歡迎的時候,逢年過節的時候,安慰病人的時候等等。德國人不習慣送厚重的禮物,他們送的禮物大多是不貴但有紀念意義的物品,以表達哀悼、祝賀或感謝。去朋友家吃飯,客人帶壹些小禮物。俗話說,壹束花,壹盒巧克力糖或者壹瓶酒就夠了。當然,如果壹個中國遊客到德國朋友家做客,能送給女主人壹件富有民族風格的小紀念品,會得到主人由衷的感激。如果妳只是順便來看看,妳不需要帶任何禮物。最多可以給孩子帶點小玩意。如果是商務聚會,雙方的交流就是商務,只要應邀準時出席,不需要另外表達。在德國,如果朋友搬家或結婚,妳可以提前和接受者開誠布公地談壹談該送什麽禮物。有些德國新婚夫婦會把自己的生活用品列壹個清單,送禮物的朋友可以在這個清單上標註自己的禮物,這樣不僅對新婚夫婦有好處,也能讓送禮的人開心。德國人通常會送禮物給照顧病人的報紙快遞員、清潔工、門衛或護士,以感謝他們的辛勤工作,但給他們錢更實惠。妳可以把賬單放在信封裏或者直接塞到他們手裏,同時感謝他們的工作。

德國人的生活中有很多禁忌。

在德國,“13”是禁忌。如果13恰好是周五,人們會特別謹慎。此外,德國慶祝生日的習慣與中國不同。在中國,當妳的朋友生日臨近時,送他壹份生日禮物,祝他生日快樂。他壹定會感謝妳的關心和熱情。但如果這種情況發生在德國,只會起到相反的效果,因為按照德國的習俗,不允許提前祝賀生日。

在前聯邦德國,年齡、職業、婚姻狀況、宗教信仰、政治觀點甚至個人收入都是隱私,認識多年不知道對方底細是常事。另外,別人買東西,即使喜歡,也不要問價格。遇到生病的人,除了感冒或外傷等常見病,不要問病因和病情,否則會招來窺探他人秘密的嫌疑。拜訪朋友時,壹定不能搞“突然襲擊”式的拜訪,壹定要事先約定。

前民主德國的居民樓煙囪比較大,所以城裏有壹個專門清理煙囪的工人。人們相信,誰在半路上遇到掃煙囪的人,誰就會有壹個順利的壹天;如果有人在掃煙囪的人經過時碰了他,他這壹天會有好運。這是為什麽呢?原來,以前德國的房子比較簡陋,爐竈和煙道都比較簡陋,容易引發火災,如果煙囪工人清理幹凈,這樣的災難就會避免。這個習慣延續至今。

德國酒店男女隨意同居。

德國人對性的態度非常開放。無論妳走到哪裏,都免不了有人和妳討論有爭議的問題。如果妳表現出壹點尷尬,妳會被認為是智障。德國的色情也遍布城市。漢堡紅燈區的妓女穿著三點式扭腰出現在櫥窗裏,開放程度堪比荷蘭阿姆斯特丹。德國人經常嘲笑美國人對性的癡迷,說美國人向世界輸出好萊塢色情和性自由的觀念,卻不能容忍他們的總統在性問題上的輕率。在德國,這壹切只是壹件普通的事情。當妳走到街上或者打開電視,總會看到裸照,真的很神奇:這還是壹個以嚴謹保守著稱的德國人嗎?

德國人十三四歲開始接受性生理教育。校園裏和商店裏到處都有免費的避孕藥具。壹項調查顯示,18歲的中學生,90%以上有過性行為。在德國人的觀念中,所謂的“貞操觀”和“處女膜情結”是對女性性權利的壓制,早已被歷史所唾棄。

在德國人眼裏,性權益也是人權之壹,神聖不可侵犯。很多德國人因為性不合而離婚,離婚率高達40%。同居和獨身是大多數現代德國人的選擇。同居者經濟獨立,用感情維系彼此。有的同居幾十年,老了就結婚。大多數已婚年輕人已經在壹起生活了很多年。其實單身漢也有不規律的同居夥伴,保持性夥伴關系。

在家庭內部,夫妻非常重視性生活質量:孩子壹般要早睡;晚餐壹定要精心準備;餐桌上燭光搖曳;立體聲音響中傳來輕柔的音樂;夫妻二人用眼神、言語、親密動作,小心翼翼地為美好的夜晚鋪路。如果丈夫粗暴地違背妻子的意願,他可能會被指控為“婚內強奸”。

在德國酒店,男女同房是天經地義的事,不需要出示結婚證。無論是旅行團還是大學實習團隊,都是兩人壹房住宿,自由結伴,男女不限。即使兩個熟悉的異性伴侶住在壹起,也往往是互不侵犯,西線清靜。

裸體日光浴在德國非常有名。夏天的時候,妳經常可以看到成群結隊的人在露天遊泳池和沙灘上裸體仰臥或俯臥進行日光浴。曾經有壹位來自中國的女同胞,敢於走進壹絲不掛的人群,想親自體驗壹下日光浴的滋味。但她壹進去,又膽怯了。幾經努力,她不好意思解開自己的黑裙子,只好穿衣躺下。不出兩分鐘,她就知道自己沒趣的逃了。事後她說,她成了那天沙灘上白花花的人群中唯壹的黑怪物。事實上,在全神貫註曬日光浴的裸體人群中,所有人都閉上眼睛,沒有人看妳。放不下完全是自己的愧疚。

德國人對性開放有自己的解釋。他們說德國人做什麽都是務實認真的,對性也是如此。既然性是人類的自然屬性,就沒有必要回避,所以很正常。德國相對較低的性犯罪率可以說明問題。德國人說,“性禁忌是我們三四十年前的舊歷。沒有亞當和夏娃在伊甸園裏裸體吃禁果,我們怎麽會是上帝的子民呢?”

  • 上一篇:椅子收藏:無痕的藝術體驗
  • 下一篇:急!!!好聽的英文歌,把歌單發給我,我的郵箱裏標著1187734901@qq.com歌手!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