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盆景創作中,種種盆景藝術表現手法的靈活運用,可以創作出理想的盆景藝術品。壹個成功的盆景作品,必須具有美的生境、美的畫境和美的意境。總之,是有的之景,托景言誌,借景言情。 (壹)美的生境生境美是盆景創作必須達到的第壹境界。生境美即自然美、生活美;應含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趣,亦即天然圖畫是也。生境是畫境、意境的源泉和前提,這是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在盆景藝術創作中的反映。為了達到使人賞心悅目的藝術效果,盆景的體量、形式、色彩、布局、風格等,只能使自然美增色,而不能壓抑和破壞自然美。
l.形質之美主要為植物材料的根、幹、枝、葉、花、果的形質美和山石材料的紋理、斷面、結構等形質美。如黃山松的主幹被累累鱗甲,古趣盎然;珍珠黃楊的細葉圓潤如玉,紅綠相間;拘杞的鮮果噴紅吐朱,勝似瑪瑙珠串;杜鵑的花冠如翩翩彩蝶,在枝頭尋芳弄香、追嬉鬧春;木的根蔸枯態嶙峋、渾如鐵鑄。石材如砂積石的細密孔穴和蘆管結構、斧劈石的直紋豎理、龜紋石的天然皴皺、宣石潤白的石質等也非常雅觀。
2.色彩之美色彩之美具有感情效果。這是因為色彩的刺激,能使人產生某種生理或心理上的反應,從而影響人的感情和情緒。它主要指植物根、幹、枝、葉、花、果和山石材料的色彩和光澤。植物如翠竹碧玉般綠稈、紅楓燃霞般赤葉、梅花冰肌玉膚般英華、火棘紅精赤足般圓果等;山石材料如硯石墨玉般光澤、宣石白玉般膚色、螢石翡翠般綠色等。
3.動聲之美主要表現 在植物材料上,如風吹草動,疏聲薄影;松樹則林濤陣陣,頗有高山曠林野趣。表現 在山水盆景上,則有瀑布飛濺、雲霧繚繞。
4.變化之美植物材料,在春天表現為新芽吐綠,壹片生機;夏天則葉色鮮濃、花香襲人,給人以日新月異之感;金秋則丹楓似火、銀桂飄香、榴果壓枝,猶有收獲之喜;冬天則梅花傲雪綻放,更具剛毅不屈的精神,催人振奮,叫人上進。表現 在山光水色上則春山秀麗、夏山濃郁、秋山蕭疏、冬山枯寂等等。
5.整體之美植物、山石材料,在各自具備的個體美的基礎上,將各部分的形態和色彩有機地結合起來,山石、植物經藝術加工後進行組景,因此較之於單個或單個之壹部分,則表現出更集中、更完善之美,這就是整體美。整體美除了自然美之外,更主要的是生活美。 龍樁盆景主要用梅花,也有用碧桃、羅漢松樹種素材進行造型。整體形象猶如壹條遊龍,有龍頭(羅漢松不作龍頭)、龍身、龍爪和龍尾。
龍頭的培養:龍頭培養與壓條繁殖有關。清明前後,將梅幼樹或老樁基部萌蘗枝進行壓條繁殖。翌春剪離母樹,移栽他處。母樹經壓條時修剪刺激,當年便在基部再發生幾個強壯的萌蘗枝。次春又可繼續壓條,由於多年反復壓條作業,母樹基部就形成膨大而畸形的樁頭,有時白蟻侵入樁頭,咬食木質,到壹定時間清除白蟻後則成為舍利樁頭,更顯蒼古。當龍頭培養幾年後,可在龍頭上萌發的萌蘗枝中選擇壹強壯而較長的萌枝作龍身造型。
龍身造型:先在樁基部旁立壹竹竿或木桿,下部插入土內,作為造型支柱。然後將選奸的梅主幹(應有2~3米高)作左右S形彎曲(遊龍彎),每彎之間
用棕櫚葉條紮縛固定,二彎的中間位置也用棕櫚葉條將梅幹紮縛在支柱上固定,同時在將梅幹作S形彎曲時就註意使梅幹間隔穿插在枝柱兩側。相鄰兩彎的寬度視龍身高度而定,壹般15~25厘米,下部稍寬,上部稍窄。彎的多少視梅枝長短和需要而定。如需龍身更高而選的梅於不夠長,則可在第壹年做好的龍身頂部選壹飽滿芽,並在芽的上方短截,同時加強肥水管理,促使該芽長出較強的延長幹,第二年繼續作S彎,以達到所需的高度,這延長幹所作的彎的平面壹般應與上年彎的平面壹致,也可錯開壹小角度,如錯角則為掉彎。和控制花枝多少。
龍身主幹在開始放龍爪枝時,龍爪枝壹般較細弱,橫伸不出去時可用細竹竿橫紮在龍身主幹上以便支撐龍爪枝。
龍爪枝的設置是兩側對稱,而且下部的外伸較長,上部較短,個造型大致為等腰梯形。
龍尾蓄枝:當進行龍身造型時,將龍身主幹頂梢攀直,並用棕葉條紮縛枉支柱上,同時將幹梢短截,剪口下幾個芽萌發成小主枝,次年將這些枝留4~7厘米進行短截。強度修剪刺激其上再萌發壹些枝條,第三年將這些枝留10—15厘米修剪,頂部就形成由許多側枝組成的比較廣的枝群,這就是龍尾。
至此,梅花龍樁盆景造型作業基本告壹段落,以後就進入養樁階段。養樁階段是壹漫長的過程。需十余年或幾十年的功夫。壹定要達到樁頭、主粗壯、皮皴色老時才有觀賞價值。在養樁階段主要的工作址修剪調整姿態,施肥加速生長,復盆促進發根和枝幹老蒼。修剪
壹般在春季花後進行。修剪對調整樹勢和樁景姿態很有作用。操作時除剪去枯枝、纖弱枝外,對過密枝應疏剪,對強枝應輕剪,較弱枝應重剪。在上下樹勢方面,應該是上部樹勢稍強於下部,這樣整體樹勢容易平衡。如果下部樹勢過強,上部勢必衰弱,中、上部枝就容易枯此。出現這種情況,對下部眾多的萌蘗枝要麽進行壓條,要麽剪去。梅化施肥在歙縣賣花漁村壹般在秋末冬初施以豬糞,也可施復合肥(早春)。發芽時最好再施壹些人糞尿肥。所謂復盆是指在梅花地栽的情況下根長得很長,小側根卻少,這不但影響以後起樁上盆,而且樹勢也容易減弱。因此每隔三四年將梅樹掘起,修剪壹下根系,再換個地方栽下去,這就是復盆。經過復盆,根盤小了,但吸收根增多了,樹勢在復盆當年可能有些減弱,但很快可以恢復並轉強。正式上盆時也容易服盆。
梅花龍樁有低樁、中樁、高樁之分。低樁高度在1米左右,中樁在1米以上,高樁在2米以上。在舊時,龍樁壹般都成對制作和出售,每對造型、高低要壹致,嚴格時梅花品種也相同。 三臺式盆景的素構‘主要有梅花、圓柏、羅漢松等。現以羅漢松為例談造型的方法。
羅漢松為羅漢松科常綠喬木,葉條狀披針形,有長葉和短葉之分。羅漢松枝幹在幼時較柔軟,老時則硬。羅漢松造型操作應在秋冬和春中四月以前進行。發芽後,枝幹含水分較多,彎曲時容易折斷。
三臺式盆景主幹彎曲二彎半,其枝片為三臺。中間為頂臺,位置最高,二側各壹臺,位置稍低且在同壹水平線上。整個造型呈壹等腰:角形。每臺片的形狀基本上為低饅頭形、圓頭形(頂臺)或橢圓形(側臺)。具體操作如下:
用80~150厘米左右高的樹苗,粗度在1~3厘米直徑斜栽於地(或盆內),為防止在主幹彎曲的樹幹折斷,需要主幹的壹側(近地壹側)用壹根劈得很薄的三層竹篾或壹根10號鐵絲靠貼於主幹(鐵絲頭插入樹幹基部土內),然後用麻皮(或塑料包裝軟帶)將竹篾(或鐵絲)連同樹幹纏紮在壹起,從基部壹直到頂部。然後進行樹幹彎曲(用遊龍彎)。具體做法是先用左手抓住樹幹基部,使它不能移動,右手把捌千從向右斜臥的壹側慢慢地推彎到相反的方向,使成弓形,立即用麻繩(也可用棕葉條、塑料包裝軟帶——下同)壹‘頭系在捌幹基部,壹頭系到樹幹弓彎的上端著力點處,使弓彎固定。第二彎距第壹彎大約30厘米,用左手抓住第二彎起點處(第壹彎著力點前),使其不能移動,再用右手慢慢地將樹頭向第壹彎的方向攀回,也成弓形,立即用麻繩壹頭系在第壹彎結束處的彎背上,壹頭系到第二彎結束端的著力點處,以固定弓彎。最後半彎是在眶第二彎15—10厘米處,用左手抓住彎的起點處,右手慢慢地將樹幹向第二彎的方向推,但此彎不要過大,使樹頭緩緩斜向上伸即可。也用麻繩如法固定起來。此彎完成後,將上面半彎的樹幹(梢部)留10—15厘米後剪去頂部(如樹幹此處有側枝應盡量保留,僅剪去枝梢)。在第壹彎和第二彎的外側放壹主枝向外伸出,並進行水平面S形彎曲或豎平面S形彎,壹般彎1彎半。應註意的是第壹橫出主枝應稍上托些,第二主枝橫出時應稍下壓些,使兩臺臺片在同壹水平面上。然後短剪這二主枝的枝梢,並剪去主幹上多余的小枝,這樣三臺式造型基本告壹段落。最後用壹竹竿穿插在主幹二彎之間,並插入樹幹基部土中,作為支柱,防止因主幹細小而變形。開春以後,三
臺的口十腋內可發出新側枝。翌春對這些新枝再留2—3厘米進行短剪或當年夏天就開始進行摘心,促發小枝。這樣每臺枝片不幾年就可形成整齊美觀和豐滿的臺片。
三臺式盆景雖不需培養龍頭,但也應經10年左右的養樁過程,同時也需“復盆”,目的使主幹有壹定粗度、彎曲處自然生動,枝幹呈現老態。臺片經調整、修剪後形成緊湊、豐滿、整齊、大小適宜的優美造型。這樣再上盆,稍露主要側根,觀賞價值就可提高了。
三臺式盆景可以進行改造和變化。例如下面兩側的臺片如果不在同壹水平線上而是壹高壹低或者二臺片中壹臺向外伸長些,則三臺就不是等腰三角形而是不等邊三角形了,於是就產生了動勢。又如將樹橫栽於簽筒盆中,並使三臺式中第壹彎臺作頂臺,第二臺片向斜下伸長作延伸臺片,而將原頂臺作中臺片,則成為懸崖式。再如將三臺式中除去最下面壹臺,則成為旗形樹冠,也有較強的動勢。如果在三臺式主幹上多留幾個主枝,並做成大小不同的臺片,這就成了曲幹多臺自然式盆景所以三臺式盆景是規則式盆景向自然式盆景發展過程中的過渡款式。這在徽派盆景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它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
三臺式盆景壹般為中小型,大型很少(圓柏三臺式盆景有大型的),可置於幾案上欣賞,也可放在陽臺上,廳堂內欣賞。它體現出“小中見大”這壹盆景主要特點,也是難能可貴的。 特點是主幹用螺旋彎,即徽州花農所說的磨盤彎蟠紮,而出枝也都在彎的外側,枝片雖有前有後,但基本上是左右出枝。壹般中小型盆景,主幹只2~3彎,鄰近彎之間的水平間距15—20厘米或更小。扭旋式常用於梅花、羅漢松、圓柏、紫薇、小n十梔子花等樹種的主幹造型。
扭旋式主幹造型的具體做法是:先在樁苗壹側立壹牢固支柱(插入土中),將樁苗基部向支柱方向攀彎,靠在支柱下端,立即用棕櫚葉條(或麻皮——下同)將樁苗紮縛在支柱上,使其不能移動,再將樁苗上段斜上繞支柱半圈,又靠在支柱上(即在第壹紮點支柱反側上端),又用棕櫚葉條將樁苗紮縛支柱上,使其不能移動。還將樁苗上段斜向上繞支柱半圈,又靠在支柱上(即在第壹紮點處支柱同側上方),還用棕櫚葉條將樁苗紮縛在支柱上,如此而上,直到根據造型需要幾彎,紮兒彎,過長之樁苗上毆剪去,促發頂枝。這樣扭旋式主幹造型便告壹段落。
主幹扭旋式造型還可以先將主幹作S形遊龍彎,再將由S形彎曲而形成的豎平面作順時針或反時針水平旋轉,旋轉角度90—180度,這樣S形各彎都得變形,單壹的平面也被打破,從而形成扭旋式造型,然後將各彎主幹紮縛在支柱上固定(也需在主幹較細時用此法)。
主幹彎好之後,將主幹頂梢留適當長度後短剪,並在主幹各彎的外側放出主枝。註意上下主枝不要重疊,而且前面主枝(觀賞面)應向左或右側斜出。主枝選定後,主幹上其他枝條可剪去。主枝為水平橫出或向下作弧彎再伸出,然後作水平或上下S形彎,彎可作1—3彎(壹般下部主枝2~3彎, I:部主枝1—2彎)。彎後短截過長枝段,促使剪口以下萌發較強且多個側枝,側枝纖摘心或冬春短剪後又發多個小側枝,如此反復兒年,則成小枝群,即為臺片。羅漢松和圓柏的臺片不但司‘采取摘心和修剪的力、法來擴展和加密,而且可用細鐵絲將側枝纏繞後彎曲枝條來擺布,使小枝均勻分布在同壹水平面上,使臺片提早形成。已經形成的臺片,為了保持姿態,每年應經常摘心和冬春修剪。 徽州花農歷史上把上述按壹定款式蟠紮、培養成型的樹樁盆景如遊龍、三臺式等視為正款,而將未能按壹定規則蟠紮、培養成的樹樁盆景列為雜樁,也叫野款。所謂雜樁,是因樁景形式多樣,又不同於正款樁,所以稱雜。所謂野款,就是仿照山野自然樹木形態的款式,也就是自然式樹樁盆景。雜樁可以是因失去蟠紮時機而不能蟠紮正款的家育家養樹樁,如梅樁、柏樁、羅漢松等進行樹冠造型而成,也有到山野選取有欣賞價值的野樁進行樹冠造型而成。如榆樁、三角楓樁、紫藤樁、紫薇、黃山松等,還有壹些灌木如天竺、虎刺、木繡球、雀舌花(小葉梔子)、杜鵑、貼梗海棠、臘梅等。
雜樁主幹壹般不進行蟠紮(壹些灌木如杜鵑、貼梗海棠等也進行蟠紮)或進行主幹高位蟠紮,對主枝、側枝常進行蟠紮或修剪造型。造型壹般是做臺片,也有經修剪形成自然:l《枝(如梅花),主枝位置,姿勢、高低,臺片的形狀、大小和多少壹般因樹造型,因型而定。因此樁景的優劣全憑作者的藝術鑒賞能力和造型技能。雜樁款式多種多樣,有單臺、雙臺、多臺、 自然樹冠;有直幹、斜幹、曲幹、懸崖曲幹;有壹本多幹(南天竹)、叢林(虎刺),不壹而足。其具體制作僅能舉幾例說明。
賣花漁村花農在上世紀70年代或以前所作的雜樁(野款)盆景,反映了傳統雜樁的制作方法和面貌,不難看出,這就是徽派傳統自然式盆景。它和現代自然式盆景相比,不大註意各種對比關
系,而且臺片也很粗放,有野味而缺乏韻味。它與以前文人自娛式盆景相比,也缺乏畫意。但它畢竟是徽派現代自然式盆景的先驅之壹。其實現代徽派自然式盆景就是在傳統雜樁、傳統三臺式和傳統文人自娛式盆景的基礎上再借鑒國內其他盆景派別的壹些技法發展起來的。 微派傳統水石盆景主要素材有砂積石、太湖石和石灰石等盆大都用黟縣青石鑿成,多為深盆,有長方形、圓形等。
山石大都挑選形狀奇特的自然石入盆,有的雖經人為加工,但不留痕跡。有單峰、雙峰;有峰、巒、丘、麓、谷之狀。有的也鑿有洞穴、山石上種植虎耳草、菖蒲、蘚、蕨之類。石置石盆中,盆面大部為山石所占,水面很小。有的山石下部鑿有洞穴,水漫洞中,有極小遊魚出沒。景物雖小,但是山青水幽,呈現出壹派勃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