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標題
標題的含義:1. 就事論事(表層大意,概括與標題有關的事件)。
2. 結合中心主旨、人物品質,上升到壹般高度(若有中心句或包含題目的語句則要抄)。
例題:《我願為妳收藏壹粒鹽》第5題
《請妳記得歌唱》第25題
《美麗如初》第6題
題目的作用1. 貫穿全文的線索,使結構更嚴謹
2. 中心事件圍繞題目展開(概括文中與題目有關的內容)
3. 推動情節發展
4. 揭示文章主旨
5. 運用了……的修辭手法,激起讀者的興趣
例題:《長長的紅絲帶》第6題
二、詞語
聯系上下文說用某個詞語的原因:1. 上下文可能都有答案。
2. 若能拆分成幾個詞,則要分別談。
例題:《我願為妳收藏壹粒鹽》第3題
分析詞語意思1.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2.問原因,到結果前面去尋找答案,找準確
3.或對相關句子進行概括,概括全面
例題:《長長的紅絲帶》第2題
三、句子
同樣的句子再次出現的作用:1. 內容上聯系兩個句子分析。
2. 結構上前後照應,反復,突出強調。
例題:《長長的紅絲帶》第3題
根據上下文的內容補充壹句話:補充的內容應該與標題、上下文、中心有關。
例題:摸底考《我願為妳收藏壹粒鹽》第4題
某壹句話的含義:內容(就事論事)+中心。
例題:《巨匠的手藝》第5題
句子的含義1. 這句話正好是題目,那麽等於問題目的含義
(1) 概括與題目有關的內容
(2) 概括中心或人物品質(答案中應包含題目中的關鍵詞)
2. 仔細閱讀文本,從文中找到有關信息
例題:《背影是天藍的》第4題
品味句子:1. 手法特點(修辭手法、人物描寫、環境描寫等,寫具體)。
2. 句式上的特點(生動形象、細膩傳神等)。
3. 內容上的作用要結合具體的文本。
4. 對中心和人物品質的作用。
例題:《從羅丹得到的啟示》第3題
某壹句話的原因:1. 聯系前文,註意原因。
2. 註意從多個角度作答。
3. 到結果前面去尋找答案,要抄準確;或對相關句子進行全面的概括。
例題:《我不是懦夫》第18題
劃線句所表達的思想感情1. 思想感情(由神態、動作等傳遞)=事情(人+事+結果)+心情(神態的原因=事情+心情)
2. 聯系上下文
3. 就是論事(事情本身)+中心(人物品質)
例題:《請妳記得歌唱》第26題
中心句能否改換1. 與中心關系密切、能升華中心的句子更好
2. 必須從文中的事實歸納文章的中心
3. (改句只是就事論事)壹般的文章應從壹件事得到壹個普遍意義上的道理,而改句未使讀者認識到壹個普遍的道理,文章中心顯得膚淺
比喻句作用:1. 句式上(生動形象)
2. 內容上(抓住本體和喻體的***同點,突出本體特征,主語是本體)
3. 人物形象或中心上(動作的發出者,主旨)
指代“這樣”1. “這”往前找
2. 用自己的話概括(不抄原文),補充關鍵內容(做的事)
尋找情感1. 如果某壹段中有壹個以上的情感或心理。寫出其中最主要的壹個。
2. 若文中有表示情感的詞,就寫文中的詞。
四、段落
某壹節在全文中的作用:1. 內容上就事論事概括大意;表現人物的性格品質以及中心。
2. 結構上有對比的壹定要寫對比;為後文情節作鋪墊(最近的情節、相關的情節、文章主體情節);伏筆(情節同鋪墊)。
3. 內容上對人物形象、人物情感、文章中心的作用
4. 記敘文段落、語句在結構上的作用
A開頭:總領全文或引出下文
B中間:承上啟下,承上,啟下,為下文某個情節做鋪墊(在文章開頭或前半段)
C末尾:總結全文,首尾呼應,呼應題目
例題:《長長的紅絲帶》第4題
能否刪除段落:1. 答“不能”(若該段文字與中心無關,則需要刪去)。
2. 復述段落內容。
3. 段落對於文章的作用。
4. 進行總結。
例題:《從羅丹得到的啟示》第4題
開頭、結尾、中間的作用1. 開頭:(1)點題(2)引出下文(3)介紹寫作緣由
2. 中間:(1)過渡(2)承上啟下
3. 結尾:(1)首尾呼應(2)點題(3)點明中心(4)升華主題
結尾的作用1. 內容上(1)概括大意(2)揭示全文……的中心,升華主題
2. 結構上(1)篇末點……題或點名……中心(2)首尾呼應(3)前後照應
3. 含蓄雋永,言盡而意無窮,令人深思,給人啟示,讓人回味無窮
描寫過程的作用1. 主語
2. 事件和人物品質要壹壹對應
例題:《巨匠的手藝》第3題
五、全文
概括事件(並概括用意):1. 人+情況+事+結果。
2. 有例句的要根據例句的形式寫。
3. 選擇重點的內容作答。
4. 註意壹壹對應。
5. 盡量在文中摘錄原文。
6. (要求概括事件加用意,壹壹對應)
例題:《巨匠的手藝》第4題
《我不是懦夫》第1題
《請妳記得歌唱》第24題
《背影是天藍的》第3題
六、寫作方法和手法
人物描寫及作用:1. 總的作用:
1) 表現人物的心理、性格、情感。
2) 突出文章的主題。
3) 與下文情節的關系。
2. 肖像描寫:
交待人物身份、地位、處境、經歷以及心理狀態、思想、性格等情況(其中外貌描寫可謂下文情節作鋪墊)。
3. 語言、動作描寫:
形象生動地表現出人物的心理、心情,並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質,有時還推動情節發展。
4. 心理描寫:
形象生動地反應出人物的思想感情,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品質。
從人物描寫中概括特點:逐句分析,概括特點。
例題:《我願為妳收藏壹粒鹽》第2題
例題:《美麗如初》第2題第(2)小題、第4題
心理活動的寫作1. 心理活動多角度、多側目
2. 聯系上下文
3. 用第壹人稱寫
例題:《背影是天藍的》第5題
環境描寫1. 環境描寫可分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
環境描寫的作用1. 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背景
2. 渲染……的氣氛(歡樂、悲傷、寧靜、熱鬧)烘托……的心理
3. 表現人物的性格、品質、思想感情
4. 推動情節發展(寫具體),為後文作鋪墊(最近的情節),轉換時空
細節描寫的作用1. 刻畫人物心理
2. 渲染氣氛
3. 推動情節發展
4. 深化主題
比喻的作用:1. 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本體+本體和喻體的***同點)(往往出現在本體和喻體的前後)。
2. 表現了人物的心情、性格、情感。
3. 表達了文章的中心。
4. 兩個事物都是同壹類型(如都是人),則不構成比喻
例題:《巨匠的手藝》第6題
《長長的紅絲帶》第3題
比喻的分類:1. 明喻:有本體、喻體、喻詞
2. 暗喻:有本體、喻體,無喻詞
3. 借喻:有喻詞、喻體,無本體
記敘順序1. 順敘——按照事情的發生、發展和結局的時間順序來寫(壹般為全文)
作用:將事情的來龍去脈清晰地表現出來
2. 倒敘——開頭現實,主體回憶(全文或開頭)
作用:順乎思緒的自然,使內容集中,對比鮮明,或使結構有變化,敘述有波瀾,以造成懸念,引人入勝
3. 插敘——某幾小節的回憶,主體為現實(如問文章中間幾段則壹定為插敘)
作用:補充交代了……的內容,表現人物……的性格、品質,揭示了文章……的主題,為下文……的情節作鋪墊
例題:《背影是天藍的》第2題
表達方式1. 敘述
2. 描寫
3. 說明
4. 議論
5. 抒情
線索可以為時間、地點、物品、人物思想感情、人物
七、其它
標點符號的作用:1. 冒號:
1) 表示說話(跟引號表示直接引用,不跟引號表明引用大意)。
2) 表示提示。
3) 表示總分。
2. 破折號:
1) 解釋、補充說明(破折號後面的內容與前面的內容有關)。
2) 話題的轉移。
3) 聲音的延長。
4) 表示轉折。
3. 引號:
1) 引用。
2) 特殊含義(與本意不同)。
3) 特定稱謂(給人、事、物取的別名)。
4) 突出強調(與本意相同)。
4. 省略號:
1) 內容的省略。
2) 列舉的省略。
3) 表示斷斷續續。
5. 書名號
標題+內容(題目不能加書名號)
例題:《巨匠的手藝》第2題
不同類型主人公的文章主旨1. 科學家:學識淵博、熱愛學生、愛生敬業,對學生有深遠的影響(個性;幽默風趣、不茍言笑、穿著散漫、不拘小節)
2. 科學家:嚴謹(註重細節)、癡迷、勇於實踐、淡泊名利、腳踏實地、有強烈的好奇心
3. 身有殘疾:(貧窮、卑微)自尊自強、勤奮刻苦、樂觀向上、善良純樸、堅忍不拔
4. 身患疾病:熱愛生活、熱愛生命
*根據對象特色,相互補充,緊扣事例
小作文:1. 類型:
1) 中心(感想、體會、看法等)。
2) 寫作特色(人物描寫、細節描寫、環境描寫、對比、線索等)。
3) 談對題目的理解。
2. 普通結構:
1) 提出觀點(用肯定句)(問什麽答什麽,不要答非所問)。
2) 聯系文本(任何壹篇小作文都要引文本;找論點在文中的體現,能證明觀點,要有細節的捕捉;寫作特色型的要找出文中該手法運用之處)(人+事+結果)。
3) 深入分析闡述(談談論點在生活中的作用或觀點的意義和重要性;寫作特色型的要分析該手法在文中的意義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即作用)。
4) 結合自己。
5) 總結或重申觀點。
3. “談理解”結構
1) 審題:對題目的理解——比喻句
A本義:情節上:本體+喻體+***同點
B深義:中心上
2) 必須結合文本內容議論
3) 結構上:貫穿全文的線索
4) 觀點鮮明、條理清晰、結構完整
例題:《長長的紅絲帶》第6題
4. 註意點:
1) 不能超格。
2) 每部分結尾用句號表示。
3) 開頭不空格,標點符號不占格。
4) 讀清題幹,理清思路再落筆,最好寫壹寫提綱。
說明文答題技巧
考點1:劃線句的作用
(1)……說明了緊挨劃線句的句子
(2)……說明了劃線句所在節的中心句
(3)……說明了說明對象+說明對象所在句子特征(壹定要找準劃線句的說明對象)
* 先(1)後(2)再(3)
例題:摸底測試《反物質》第1題
測驗卷(三)《臺風》第20題
測驗卷(四)《晉祠》第20題
考點2:說明文第壹節的作用
(1) 內容上概括大意,有中心句抄中心句(節首\節尾)
(2) 結構上引出下文對說明對象具體說明
(3) 吸引讀者,引發閱讀興趣
例題:測驗卷(二)《臺風》第1題
考點3:說明文中兩節能否互換?
(1) 不能
(2) 大意內容,概括兩段大意
(3) 結構上尋找上、下兩節的關系:
①兩段之間如何排列?(* 時間、空間、邏輯)
邏輯:由主到次,由原因到本質,由概括到具體
②兩段中的第壹節與上壹節的關系、第二節與下壹節的關系
③照應全文內容(壹般為第壹節)
(4) 互換的結果
(5) 總結:符合人們認識事物、發現事物的客觀規律(有邏輯性)
(6) 所以不能換
* 時間順序:如:發展時間……
空間順序:如:由西向東……
邏輯順序:寫具體①由壹般到個別
②原因到結果
③由現象到本質
④由主到次
例題:期中考試《直欞窗》第4題(兩句話前後能否互換,答題方法與此相似)
摸底考試《反物質》第4題
考點4:分段分層的理由、依據
說明文結構:總分總;分總;並列
理由:(1)前後段的關系<總分、分總、總分總、並列>
(2) 各大段具體大意
* 說明文中分層分到最小化
* 分層中哪些句子不可分開:1、上壹句並與市下壹句話主語 2、相同句式 3、主語相同句子
4、主語為代詞 5、先肯後否 6、復句(雖然……但是/不僅……而且)
例題:測驗卷(四)《晉祠》第17題
測驗卷(六)《湖群,在消失》第2題
考點5:概括某壹節大意
(1) 中心句(首/末)
(2) 前壹節末句
(3) 下壹節首句
(4) 自己概括
(5) 如有例句,要與其結構、字數保持壹致
例題:期中考試《直欞窗》第5題
測驗卷(六)《湖群、在消失》第5題
考點6、能否刪去壹個詞、字
(1) 解釋該詞(該字)
(2) 解釋該詞在句中的作用(表層、中心句)
(3) 體現說明文語言的特點(準確周密性)
例題:測驗卷(四)《晉祠》第19題
測驗卷(二)《臺風》第19題
考點7:說明文段落的作用
(1)內容上作用:聯系啊上下文,概括本段內容
(2)……地說明了中心句(首、末)
(3)……地說明了末句
(4)……的說明了下節的首句 (2、3兩點均應是與該節有關的句子)
* 有選擇地抄
* 關註過渡句“不僅……而且”(1、承上,段落最後壹句話 2、啟下,段落第壹句話
3、承上啟下,段落第壹句話)
例題:期中考試《直欞窗》第2題
考點8:對說明文段落的理解、舉例說明
(1) 把握本段主要意思,提煉具有普遍意義的道理
(2) “理解”不能抄原文
(3) 舉壹例不能為文中的例子
例題:測驗卷(二)《臺風》第22題
考點9:說明方法
1、 舉例子——具體形象
辨別(1)總分(2)“比如”“如”“例如”
2、 列數字——具體準確
辨別(1)能說明對象特征的數位列數字(2)百分比、分數也是列數字
3、 作比較——具體形象
辨別(1)壹般有比較詞:“比“;“相比較”;“在同樣情況之下”;兩邊都有數字,用“而”隔開;“超過”、“相當於”
(2)作比較本身屬於舉例子(如有“主要說明方法”僅需寫作比較)
(3)前後有對比關系的也是作比較
*“據統計”可以是列數字也可以是作比較
4、列圖表——直觀清晰
* 註意題幹:1、主要說明方法,壹種
2、運用了___(等)說明方法,有幾種寫幾種
例題:摸底考試《反物質》第1題
測驗卷(二)《臺風》第20題
測驗卷(六)《湖群,在消失》第4題
考點10:說明文標題的作用
(1)如果用了修辭手法,分析並寫作用
(2)引起讀者興趣、思考,與趣味性
(3)解釋說明對象,引出全文說明內容
區分以下3種題型:
考點11: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1)仔細讀文本
(2)概括各部分中心內容之和,合並同類項(要涵蓋全文)
(3)概括不能抄原文,用簡潔的語言
(4)主要內容:要涵蓋全文,答案和段落壹致,壹壹對應
例題:測驗卷(六)《湖群,在消失》第1題
考點12:寫出文章的說明對象
(1)看文章題目
(2)各部分內容提取公因式
* 如題目旁標註“節選”,那麽這篇文章的中心不壹定為文章題目
考點13:說明文取題目
(1) 找到本文說明對象 ①提取公因式: ***的生活、***的種類、***的利用
②關註文章首尾
(2) 題目壹般與內容有關
(3) 分段、分層、概括段層意(段意、層意之和)
<若有此點,就選擇這個題目,不用“提取公因式法>
(4) 總起、總結段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
例題:測驗卷(二)《臺風》21題
摸底考試《反物質》第5題
考點14:解釋詞語
題型壹:解釋該詞在文中的意思——需聯系上下文
題型二:解釋該詞的意思——詞義
例題:《閱讀》P.128《森林的作用》
考點15:選擇壹個適當詞語
(1)看詞語意義差別
(2)看哪壹個與原文搭配最準確(聯系前後文)
議論文答題技巧
議論文:以議論為主的表達形式,運用邏輯思維評事論理的文章體裁
考點1——議論文中第壹段的作用
1) 內容上概括大意,有中心句抄中心句
2) 結構上引出下文的……論題或……論點(就近)
(論題壹般是名詞或不是作者明確的觀點;論點壹定是作者明確的觀點)
3)吸引讀者,激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4)作為事實(或理論)論據論證……觀點
鏈接:《第壹學期語文測驗(三)》——《論責任》
考點2——議論文的論點
論點:作者所議論的問題所指出的見解和主張
壹、寫出本文論點
1) 論點在題目、開頭或結尾
2) 開頭=結尾,論點在開頭;開頭<結尾,論點在結尾
3) 開頭有事例,壹般中心論點在事例之後
4) 解釋、引用、重申的內容不能成為中心論點
5) 結尾如果發出號召,論點在前面
6) 論點是正面肯定的句子,唯壹的、完整的、明確的判斷句
7) 不用修辭手法;不用否定句(若是,要將其肯定過來)(如果題目是論點,不用改動);不用疑問句、反問句
8) “因此”是論點的標誌詞
註意:當題目屬於論點型,但文中又有壹句在表述上更完整、更具體的作者對某壹問題的主張或看法(句子包含題目)時,中心論點應寫文中的那壹句而非標題。
凡是矩形結構的議論文中,中心論點往前找。若文中有多處提到中心論點,則寫最前面出現的壹句。
鏈接:《第壹學期語文測驗(三)》——《論責任》
9)概括分論點:概括每壹層層意,要將觀點放入其中
鏈接:《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徑走》/4
10)引用內容不能作為論點
鏈接:《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徑走》/2
二、論點出現的位置
1. 標題——1)論點型(題目中多半有動詞——主謂、動賓)
2)論題型(僅是議論的範圍,與論點有關)“談”和“說”屬於論題型
註意:1)有動詞的題目如果是壹個明確的觀點、見解或主張,那就是論點
2)如果沒有明確觀點,那就不是論點
3)論點型題目如果有明確觀點,但沒有主語,那就需添加如“我們(中學生)”之類的主語
4)論題壹般包含在論點之中
2. 開頭(多在矩形結構中)
結構通常是總分總(論證結構:總分)
4. 結尾(多在梯形結構中,論點在文末)
結構通常是分總
註意:1)若第壹節中有“由此可見”、“因此”、“認為”、“必須”、“要”等詞,往往是中心論點出現的提示
2)文末若有“希望”、“願”等詞,這樣的文章中心論點往往在開頭,常屬矩形結構的議論文
3)如果讓妳概括全文的中心論點,說明文中沒有直接的話可以抄
考點3——議論文的結構
矩形結構——1)開門見山提出中心論點,結尾重申中心論點或發出號召
2)從壹個或多個事例開頭,在事例之後出現中心論點,結尾同上
考點4——議論文的論據
論據:作者用來證明論點的根據
壹、論據分兩類——1)事實論據:事實勝於雄辯(公認的事例、史料、統計數字)
人+事+結果
2)理論論據:引用據典(名人的話成為人們公認的真理、經典著作)
二、論據的作用:用…論據準確、具體、嚴密地從正面(反面)論證了…的觀點(壹般順序為:就近的論點+論據,也可以是中心論點),使論點更有說服力
三、補充壹個論據
1)可以是事實論據也可以是理論論據
2)是壹定能論證中心論點的
3)事例壹定要為許多人所知曉(公開、公認)
4)人(具體的名字)+事情+結果
5)句式上壹壹對應
四、問論據能否去掉或顛倒論據順序
1)不能(壹般情況下)
2)在內容上寫了…,論證了…觀點(就近,可以是總論點也可以是分論點),使論證更有說服力
3)結構上起到照應作用或兩節之間的關系
4)刪後或改後後果
五、問壹個論據是否合理
1)只要能論證論點的論據就是合理的
2)內容上寫了什麽
3)與論點的關系——有力地論證了…論點或與…論點是壹致的
鏈接:《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徑走》/3
六、補充論據
1)找到前幾個論據排列的規律
a.有無照應
b.是否按時間順序
c.論證何論點(就近)
d.註意限制性的要求
e.句式上壹壹對應
考點5——議論文論證方法
論證:從邏輯思維的角度來把握作者的論證思路
1. 舉例論證法
2. 引用論證法(間接引用也屬於引證法)
3. 正反對比論證法(壹般指事例上的比較,有壹正壹反的例子壹定要寫正反對比論證法)
4. 比喻論證
5. 類比論證
考點6——議論文論證結構
1. 總分——論證的層次之間是總說和分說的關系(包括總分、總分總、分總)
2. 並列
1) 行文中常常標有“第壹”、“第二”或者“首先”、“其次”或者“從…上看”、“以…上分析”
2) 幾個並列的層次出現的首句之間是並列的
3) 幾個並列的層次或段落同時在講“是什麽”(論點的補充)或“為什麽”(論點的重要性)或“怎麽做”(具體的做法)
3. 層進
1) 標誌詞如“不僅如此”、“而且”、“甚至”等
2) 幾個層次或者段落講的是“是什麽”、“為什麽”、“怎麽做”、“會怎樣”的兩個或以上方面
4. 對照——(兩節之間是壹正壹反的關系)1正反對比論證法2事實論據
考點7——議論文的語言
1. 解釋詞語的意思
1) 聯系上下文解釋某個詞,壹般是字典中的意思
2) 要抓住詞語中的關鍵詞
鏈接:《閱讀》P164
2. 陳述句改為反問句
1) 加上反義詞
2) 肯定變否定,否定變肯定
3) 加上語氣詞
4) 句號變問號
5) 不隨意刪減原句詞語
鏈接:《不怕失敗》/3
3. 同義詞、反義詞
1) 字數壹般相同
2) 詞性相同
鏈接:《閱讀》P164
4. 壹詞在文中的表達作用
1) 先要解釋詞語
2) 再談談這兩個詞在句子中起的作用
鏈接:《閱讀》P159
5. 某句論述了什麽道理
1) 同“論證了什麽觀點”
2) 論點+論據——論點壹般在論據之前(緊密聯系)
3) 引用的內容不能作為論點
4) 要對論據前的句子進行分析,選取概括性的句子
凡是論據後出現“因此”、“由此”、“所以”、“這”等詞時,就近的分論點往往在論據之後
鏈接:《閱讀》P159
6. 論據是否合理(是否能論證中心論點)
1) 合理與否
2) 內容上寫了什麽
3) 與論點的關系
鏈接:《閱讀》P159
7. 某段在文中的作用
1) 壹般從內容和結構兩個角度作答
2) 內容上概括該段大意(註意要將觀點放入其中)
3) 結構上
開頭——提出中心論點或引出下文論題或論點
中間——承上啟下的過渡,引出下文的論述
結尾——總結全文,發出號召,重申中心論點,提出中心論點
鏈接:《第壹學期語文測驗(五)》——《合作》
8. 方面應該是概括性的語言,如意義、重要性、必要性、原因等(而不是具體內容)
鏈接:《第壹學期語文測驗(五)》——《合作》
9. 某壹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 內容上概括大意
2) 結構上
開頭——總領全節或承上啟下
中間——承上啟下
結尾——總結全節或承上啟下
鏈接:《第壹學期語文測驗(五)》——《合作》
10. 議論文兩段能不能互換
1) 先看兩段與前文有無照應。如果有,先寫照應;無照應,分別寫上節與前壹段的關系和下節與後壹段的關系
2) 內容上兩節各寫的是哪壹方面
鏈接:《閱讀》P166
11. 兩則短語和兩句句子能否互換
1) 壹般而言,前者是後者的前提
12. 仿寫:仿照前後句式(正反對比、字數基本相同、詞性相對)
鏈接:《論責任》/2
13. 在文中找相同作用的詞:往往體現在副詞的使用上
副詞:A表示範圍“都”“只”
B表示肯定、否定語氣“絕對”“壹定”
C表示程度“很”“最”“尤其”
鏈接:《不怕失敗》/5
14. 議論文的修辭手法:比喻、設問、排比、反問、對比、擬人、誇張(二比二問對人誇)
反問:強調突出
擬人:生動形象——抓動詞
對比:鮮明突出——同壹事物的不同點
誇張:強調突出
比喻:生動形象——抓名詞,不同事物之間
排比:加強語氣
設問:引出下文,引起興趣,引發思考
鏈接:《必須重視藝術教育》/1
15. 尋找前後呼應句:關註劃線句的中心詞(主謂),到呼應的小節中按中心詞找相同的語氣
鏈接:《懷疑是最大的尊重》/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