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個
沈香屑第壹香壹直吸引著國內外讀者的目光。在現有的研究成果中,關於張愛玲選題目的的論文很少。題目是作品靈魂的體現,張愛玲為什麽選擇這個題目是壹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在正文中,作者只在開頭和結尾提到了用銅香爐燒沈香片,在作品的中間部分沒有提到這些話。為了搞清楚作者的意圖,我們需要先搞清楚以下幾個問題。
(1)關於“沈香片”
馬明波先生在《沈香殘片·第壹爐香》中寫道:
沈香為多香之首,亦稱天香。[1]50
紅樓夢第四十三回,賈寶玉偷偷去祭奠沈井而死的金川,因為我沒錢過生日。
.....寶玉勒住馬,回頭問嚴明:“這裏有人賣香嗎?”嚴明說,“香火是有的。不知道是哪個?”寶玉想:“別的香不好,雲坦壹定要掉三個。”.....然後把妳的手還回去,從妳的裙子下面拿出壹個錢包,摸了摸,有兩顆星星在下沈,這讓妳很開心...[2]
二星沈速:與檀香、蕓香齊名的沈香和蘇祥,賈寶玉經常帶著沈香和蘇祥。從上面的報價我們知道,沈香片是壹種非常貴重的香,排在檀香、蕓香、降香之前,不是普通的香。“香”常常是壹個女人的比喻。在小說中,沈香屑是衛龍等年輕女性的隱喻。
(二)香爐的意義
香爐是燒香的專用器具。《辭海》記載:
香爐也是用來展示的。.....今天,所謂的香爐是由古代祠堂的祭祀器具制成的。.....古代也是用來熏蒸衣服的。[3]
香爐是用來祭祀的,也可以用來擺設或者給衣服上香。
小說開頭對“香爐”的描述:家族傳下來的發黴的綠顏色的銅香爐。“家傳”指的是很久以前,“發黴青綠五顏六色”的銅銹可以作證。作為壹件古董,“青銅香爐”穿越了時空,承載了主流話語權的思想和文化。在這裏,“青銅香爐”是壹種象征。敘述者用的是“請找壹下”這個詞,“找”這個詞表示妳家的古董可能不止壹件,說明這是壹個有“家族傳統”的家庭。要找到這個香爐,妳需要在壹個儲藏室裏“找到”它。“求”字表現了家族藏書的豐富,兩個人(敘述者和想象中的觀眾)的親密關系,以及他們對點香講故事儀式的認同。香爐可以理解為“香”的歸宿和“香”燃燒的環境。
(3)燒香及其作用
馬明波先生在《沈香屑第壹香》的開頭寫道:
香十德:對鬼神敏感...[1] 50
香能觸鬼神。張愛玲選擇了最好的“天香”,選擇用“家傳黴青彩銅香爐”來燒。她在舉行壹個儀式:敘述者和她想象中的觀眾懷著虔誠,用家傳的“銅香爐”燒了壹把珍貴的“沈香屑”,通過這個儀式,傳遞壹種精神希望,向那個時代逝去的靈魂獻祭。點香的儀式應該有壹個特殊的程序。張愛玲沒有在小說裏寫。但是馬明博先生寫道:
.....石崗先生拿了壹個古拙瓷香爐,...他用香燭攪動香爐內柔軟的骨灰,在香爐周圍輕輕撥動,中間形成壹個凹地;他打開香盒,用勺子取沈香屑,放在中間凹處,撒壹點香灰,拌勻;取半勺香屑,用火點燃,輕輕放入爐內香中央;他拿著香,輕輕地把爐壁周圍的香灰攏到正在燃燒的香屑上,然後把他埋了,...[1] 50
燒沈香片時,不能有煙霧,淡雅的香味在空氣中慢慢傳遞擴散,就像心靈與環境融合的過程。為了體現儀式的重要性,張愛玲在小說的最後壹段寫道:
香港的故事到此結束...壹爐來自衛龍的熏香即將燃盡。[4]2
可以看出,這支香是敘述者為故事主人公燒的,表達了對主人公青春衰敗的惋惜,跨越了戰爭時期年輕生命的“雕零”,表現了張對亂世的同情。發黴的綠色銅香爐代表了衛龍故事中吞噬和融化“天香”的香港世界。燒香的過程就是香爐裏香的消耗,也就是說主人公的青春“死”在了香港的梁夫人家裏。
二
作為壹件古董,冰冷的銅香爐就像壹個吞噬人靈魂的舊環境。跳不出這種環境的年輕人,就像這爐裏燒的香。香中,人的青春如焚香般飄過,作為古董的香爐也變得銹跡斑斑。為了留在熙熙攘攘的香港,衛龍選擇了壹個不愛自己的男人,感受著“無邊的蒼涼和無邊的恐怖”。她的未來也壹樣——不能想,想起來只有無盡的恐怖..."[4] 28.
小說中有很多意圖描寫環境對人的靈魂的吞噬,也有很多地方描寫人的靈魂被物欲所吸引而失去理智。這個環境就是所謂的“香爐”。在這個香爐裏,有壹段歷史時間的延續:“我留著清末消散的空氣,閉門做小慈禧。”[1]7還有現在時的樣子:“在梁寨前面,這條山路是著名的情侶街。夏天,人們常常要到天亮才停下來。”[4]21也有地區間的穿梭,從上海到香港。
“沈香碎片”被困“熔爐”的客觀原因有五點:
(壹)封建傳統的理學教學——古風家教
衛龍出生在上海的壹個舊式家庭,接受了中國傳統的家庭教育。衛龍從小從父親那裏得到的正面教導是:不要敗壞家風。這就是中國傳統理學對女性的“貞節”教育。不“聽”,就吃虧。因此,喬治事件後,衛龍不敢回到父親身邊做壹個“新人”。衛龍開始認為傳統觀念主導下的“正義”父親在避免混亂時無法維持家庭開銷,而父親極力反對的反面教材大媽則在亂世中“滋潤”了自己和周圍人的生活。這種殘酷的現實迫使壹個辨別力不成熟的十幾歲女中學生“冷靜”思考“姨媽式”生活,反思父親的教育。這就為衛龍選擇自己的“出路”創造了心理基礎。
(二)南營中學的殖民西化教學——奴隸式的學校教育
中國傳統教育的目標是把受教育者培養成封建禮教和封建制度所要求的“人才”。但是,殖民教育是為殖民文化服務的。對於宗主國來說,殖民地只是他們財富的來源。這裏的人們應該在生活方式上崇拜和模仿他們的宗主國,在思想文化上奉承和討好他們的宗主國。只有從精神上摧毀原有的思想文化體系,才能打擊固有傳統對宗主國思想的反抗,實現有效的殖民統治。所以,衛龍的學校南營中學不是為了培養精英人才,尤其是女學生,而是為了取悅遊客。甚至在學校開設英語或法語課,都是殖民地的長期計劃,為了和宗主國溝通,是殖民奴性的表現。除了生活方式教育,還有宗教教育,比如衛龍參加唱詩班活動。梁夫人舉辦了家庭遊園會,邀請了合唱團的夥伴,邀請了天主教修女。這些都是學校教育的方向。因此,香港的學校教育和上海的傳統教育在教育水平上是有差異的。上海教育是以封建文人為主的“新學”,香港教育是為殖民統治服務的。這兩個相互矛盾的體系混淆了衛龍判斷是非的標準,是衛龍墮落行為的心理伏筆。(3)梁夫人的家庭環境和生活觀念的影響——交際花技能培訓學校
我姑姑用她年輕時買的材料來控制貧困中的衛龍。按照事先設計好的步驟,她先在精神上征服了衛龍:欲擒故縱,先罵衛龍的父親,讓衛龍在自卑中失去判斷力;然後用奢華的生活方式勾引衛龍,進行溝通技巧訓練(鋼琴、網球、家庭聚會),用這些眼花繚亂的娛樂活動勾引衛龍。在測量網球服尺寸的同時,我們還測量了衛龍的身材數據,為衛龍準備了滿滿壹櫃子的衣服,讓貧困中的衛龍沈浸在衣櫃裏。脆弱的理學理論在強大的物欲面前退縮了:衛龍用她父親的理論抵抗著姨媽的誘惑,同時在姨媽的麻醉下享受著物質的快樂。
衛龍和喬治婭的“婚姻”是我姑姑設計的時候,“衛龍賣給梁太太和喬治婭,整天忙忙碌碌,不是給梁太太拿錢,就是給梁太太找人。”這就是在“香爐”裏被“香”的命運!這是我姑姑“蜘蛛”盯著衛龍後設計的壹張網:毒寡婦的黑蜘蛛不僅吞噬了前來找她的“雄蜘蛛”,還不放過蛛網旁飛舞的蚊蚋。衛龍成了我姑姑的獵物,成了港產“家傳發黴綠彩銅香爐”裏的壹爐沈香屑,融合了中國傳統封建文化和奴隸殖民文化的糟粕。我姑姑的家庭環境是衛龍墮落的陷阱,是歷史悠久的古色古香的青銅香爐的象征。衛龍在熔爐裏無助而清醒地燃燒了她年輕的生命。
(D)浪子喬治的幹涉和迫害——扭曲的“愛情”概念
喬治是眾所周知的浪子。他身邊的女人都知道不能嫁給他,但都喜歡被關註,喜歡和他玩遊戲。他的魅力在於,他看起來“洋氣”“帥氣”。他不愛衛龍,只是和她玩玩。衛龍知道,他是唯壹壹個能抵擋住姨媽誘惑的男人,並愛上了他。喬治的愛情觀和婚姻觀是衛龍墮落的直接原因。
(五)香港的宏觀環境——合圍中的青銅香爐。
迷戀金錢和物質主義的殖民地生活,現在喝酒,及時吃喝的社會風氣,勾心鬥角,利益至上,拜金主義的商業社會,都是壹個十幾歲的女孩陷入其中的社會原因。
可見張愛玲是帶著壹種悲憫的情懷在思考壹個青春的靈魂。那美好的靈魂就像壹爐沈香屑,珍貴而優雅,卻被困在那古色古香的環境裏,任慢火燃燒,卻不給足氧氣,慢慢被消耗。這就是本文對“沈香第壹爐殘片”這壹題目的含義的解讀。
[參考文獻]
【1】馬明博。沈香片,第壹香[J]。中國工人,2011(07)。
[2]曹雪芹。紅樓夢[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 466。
[3]辭海[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9: 2444。
[4]張愛玲。張愛玲選集[C]。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2001。
[5]現代漢語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