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二:書法作品是怎麽評價的? 評審書法的好壞,是壹件非常困難的事情,評論者的主觀因素往往起決定作用。首先愛好不同,酸甜苦辣各有所好。有的人喜歡纖細秀美,有的人喜歡厚重粗狂;有的人偏愛端正靜氣的楷書,有的人偏愛生動流暢的行草。其次,文藝修養有深淺,審美趣味有高低。有的人追求寫實,有的人追求寫意;有的人推崇傳統,有的人推崇創新。
評審書法的壹般方法是,先看整體布局、色澤等外形式是否統壹協調,是否吸引人。書法本身最先入目的是總體布局(章法),整幅楷、隸、篆有些類似團體操,要求整齊;行書象列隊便步走,要行氣貫通;草書則是騰躍蹁躚的舞蹈,要求渾然壹體,雜而不亂。壹幅作品,使人首先受到感染的是它的色澤,紙墨、印泥、印章的質量不好,雖不決定字的好壞,但影響作品的效果。再看局部細節(筆畫、結構、筆力、節奏等)是否有功力有變化,是否生動。點畫是字的建築材料,質量必須優良,寫字不講究基本筆畫,等於隨便撿些樹枝石塊,用爛泥堆房子壹樣。書法作品由單個漢字組成,單字由多種筆畫構成,每壹種筆畫又有多種形狀,組合幾十種不同形狀的線條,可以構成各種各樣的畫面。外形上有長短、粗細、方圓、曲直等,構成上有橫豎、正斜、縱橫、轉折等,硬直而剛,軟曲而柔,豐厚而腴,纖細而秀,圓潤而溫文,粗糙而狂放。每壹筆畫的完成,都分起、行、收三步,起筆有方圓尖和藏露變化,行筆的軌跡最好厚實而有立體感,收筆宜幹凈利落。結體的基本要求是:楷、行、隸、篆平中求險,不能寫得過於平板,草書險不失正,不能寫得於過於狂怪。同樣壹種字體,同樣壹個字,同樣的筆畫配合,壹人寫出來有壹人的面貌,好比五官軀體都有壹定的形狀和壹定的部位,並不妨礙人各有其獨特的容貌和體態壹樣。看單個字是不是寫得好,除筆畫和間架外,還有壹個重要的因素就是筆力,筆力強如人精力旺盛,筆力弱如人萎靡不振,力的表現有外露和含蓄兩種,外露適宜表現開朗的內容,含蓄適宜表現深沈的內容。書寫時,筆或提或按,或行或止,行筆速度時快時慢,由此而形成節奏,壹個字有壹個字的節奏,壹幅字有壹幅字的節奏,形態美不美由筆畫、間架、布局決定,神情如何由力度和節奏決定。
評審書法,還可以從其它不同的角度去評。任何藝術要講究難度,書法作為藝術也要講究難度。沒有難度或難度不高的書法其實不能稱為書法,只能說是寫字。筆畫壹劃而過,軟弱無力,沒有提按起伏變化,沒有粗細、曲直、方圓、長短等對比,就不能說有難度。所以從某種角度來說,評價書法的好壞,只要看有沒有難度。有難度的書法壹般是好的,反之是壞的。任何藝術要講究基本功,書法作為藝術也要講究基本功。如果某件書法連基本筆畫也沒有過關,結構均稱也做不到,章法落款也有問題,那肯定是壞的。所以我們評定書法的好壞,可以先看其基本功有沒有過關,然後再看其創新力度如何。
具體評審書法的好壞,要視書法作品數量的多少而采用不同的方法:壹是評定壹大批人的書法好壞,壹般只用比較法來評定,優勝劣汰,矮中取長。如書法大賽的評審,由於受名額限制,壹般只有少數好壹些的入選入展獲獎,大批相對差壹些的要落選,這些入選入展獲獎的好是相對較好,但也可能是不太好的書法;這些落選的書法是相對較差,但也可能是蠻好的書法。二是評定壹個人的多幅書法作品好壞,壹般用比較法和分析法結合來評。如某人搞個人書法展覽,人們就會評其哪幾件書法好,那幾件書法壞,哪壹種書體寫的好,哪壹種書體寫的壞,還要仔細分析某件書法的哪些地方好,哪些地方壞。三是評定壹個人的某壹件書法好壞,壹般只用分析法來評。
不懂書法的人經常問我,怎樣的書法算好?那我只好用淺近易懂的方式來回答這個大問題。壹般只要看其筆畫有沒有象圓柱體,......>>
問題三:怎樣評價壹幅書法作品 凡是藝術作品,皆有壹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評判現象。譬如,宋真宗趙佶擅長“瘦金體”,對於他的字,有人說好,或謂失之剛勁。
總體來看,評價壹幅書法的好壞,還是有壹些通用的標準:
1、看起來讓人不難受,有愉悅感。
2、看起來讓人不添堵,有流暢感。
3、看起來有墨色變化,有立體感。
問題四:怎樣欣賞草書或草書作品的優劣? 如今很多人都喜歡欣賞書法,而且對書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下面就教妳如何欣賞草書,希望可以讓您對草書有更深刻的了解。
書法是極具個性化的藝術,幾千年來備受人們的喜愛,它在中國人的心中猶似音樂在西方人的心中壹樣,有著特殊的意義和地位。因為它極具個性化,讓人難以捉摸,所以歷來就有如何欣賞的問題。唐孫過庭曾感慨萬千地說:“吾嘗盡思作書,謂為甚合,時稱識者,轍以引示:其中巧麗,曾不留目;或有誤失,翻被嗟賞。”竟然會有好的看成壞的,壞的看成好的。盡管歷代對書法欣賞問題論述甚多,但往往用語簡賅,詞藻華麗、駢文玄奧,讀後使人徒感高深,難以理解。所以,直至今日,書法欣賞依然是書法愛好者和學習者所***同註目和感興趣的問題。“金陵八家”之壹的龔賢也說:“作畫難而識畫更難,天下之作畫者多矣,而識畫者幾人哉?”作為形象藝術的繪畫的鑒賞尚且如此之難,那麽,屬於抽象藝術的書法作品識之就更難了。為此,有必要談談草書藝術的欣賞問題。
書法欣賞是壹個極其復雜的問題。因為要從壹根根線條和空間布白中理解書法家的思維,情感,技藝,品性,修養是不容易的。只有深刻理解了,才能得出公正和確當的評價。但是由於欣賞者的修養不同;品性不同;誌趣愛好不同,對藝術理解的角度不同;以及審美力的高低,包括時代的隔閡,無端的偏見等;都可以使欣賞的主觀看法與作品的客觀實際不十分符合。即使以論書十分精辟而著稱的米芾,在評唐朝顏真卿的書法時也說:“顏魯公行字可教,真便入俗品。”貶得更甚時說:“顏柳挑剔,為後世醜怪惡劄之祖,從此古法蕩無遺也。”此處所謂的古法,是以魏晉、二王的法式為坐標。對顏真卿的“變法出新意”之舉,自然是不滿意的,這是審美觀不同所帶來的偏見。明朝沈度被永樂帝朱棣稱為“我朝王羲之”,蒙受恩寵。比為右軍,其實際相去甚遠,自是溢美,永樂帝有篡位之嫌,猶恐文人謗已,所以有此籠絡文人之言,以示朝出聖賢,巧妙地標榜太平盛世。這種有意拔高的評賞,是有其政治目的的,所以也是不會公正的。清末康有為著《廣藝舟雙楫》壹書,影響很大,有“尊碑卑唐”之論,乃是為提倡碑學而作出的偏激之詞。南北朝碑固然有其非凡的價值,唐楷又何可輕薄,盡可以互為補充,殊途同歸。任何藝術都有不同的流派和風格存在,完全不必抑此揚彼,故作貶褒。以上僅是舉例,說明品評書法並沒有壹種固定的模式和統壹的標準。推而廣之,在書法欣賞中更不能隨心所欲,妄加論斷。當今碑學,帖學時有爭論,其實,帖學極盡幽遠綽約之美,如清風、如彩霞、如幽篁,如碧溪,可得春風蕩漾,沁人心肺之樂;碑學極盡雄健曠達之美,如崇山,如原野,如林海,如長江。高山大川有雄曠之美,小橋流水得幽靜之雅,陽剛是美,陰柔也是美;這是淵源流澤、地理環境、風俗習性、審美情趣等因素所形成的。世界上缺少那壹種美都不行,沒有陰柔就無所謂陽剛,沒有陽剛也無所謂陰柔,這就叫相輔相成。當然,愛好可以不同,但品評應該公正。欣賞書法實際上是欣賞者的心理與書法家的作品在進行交流,是二者間的壹次心靈的撞擊和合作。這種交合溝通絕非易事,需要具備壹定的條件。書法家的作品要技巧純熟,意圖明朗。欣賞者對書法藝術要有壹定的理解和實踐能力,要了解歷代書法名家、流派及其代表作;要懂壹點筆墨技巧,有壹點歷史知識,包括多看多寫這兩方面,不然對書法藝術的內在秘奧是難以洞察的。那麽,怎麽才能具體理解和欣賞富於變化,具有生命力的書法藝術呢?簡言之,可以從“形質”和“性情”人手。
書法作品是書家手中的筆在紙上運動時的真實記錄,任何細微變化都壹覽無遺地袒露在紙上,成為通常所稱的墨跡或筆跡。在墨跡中色含著兩種因素,壹種是“形質”,壹......>>
問題五:怎樣欣賞壹篇書法 怎樣評價壹幅書法作品的好壞 看這幅字的筆法,流不流暢,從上到下的順序,字的剛硬程度。當然要講究不同的格式,從不同的書寫形式看出的。
問題六:壹幅好的書法作品如何賞析 書法的欣賞與實踐是相互聯系的,“眼高手低”的書法家從沒有過。歷代的書法家大多是具有高度鑒賞能力的書法評論家。他們都十分重視“讀帖”。所謂“讀帖”,就是通過觀摩書跡和碑刻去領悟書法家所采用或創造的藝術風格和藝術手法,借以提高自己的鑒賞水平。對於壹個有誌於學習書法的人來說,同樣需要重視讀帖,逐步學會分析和欣賞書法作品的能力,取其所長,拼其所短,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書法水平。分析和欣賞書法 作品,如果毫無區分地加以壹概兼收,則往往進步不快,甚至會走彎路。這是壹極其復雜的問題,歷來的說法各不相同,至今還沒有壹個***同的欣賞標準。
康有為在《廣藝雙楫?十六宗》中,提出了十條評論標準,即所謂“十美”:“壹曰魄力雄強,二曰氣象輝穆,三曰筆法跳越,四曰點畫峻厚,五曰意態奇逸,六曰精神飛動,七曰興趣酣足,八曰骨發洞達,九曰結構天成,十曰血肉豐美。”郭紹虞在《怎樣欣賞書法》中提出了六條標準:“壹、形體,看結構天成,橫直相安;二、魄力,從筆力用墨看;三、意態,要飛動;四、流派,不拘泥碑帖,不以碑的標準看帖;五、才學,書法以外關系;六、氣象,揮樸安詳。”
這些都可以作為我們分析、欣賞書法作品時參考。如果進壹步加以歸納,則不外乎“形”、“神”二字。所謂“形”,指的是由特殊的筆畫線條所構成的外形,包括字的筆畫、字的結構、壹幅字的布局;所謂“神”,指的是上述外形中內在的精神,包括筆力、氣勢神態、情感等各個方面。因此,欣賞書法作品,不僅要看壹點壹畫、壹字字和整幅字的外形,更要看它的筆力、氣勢、神態。如果外形美觀多姿,內在奕奕有神,這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形神兼備”的好作品。
分析、欣賞書法作品,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
壹字的筆畫長短、粗細、濃淡是否多變而適宜。漢字是由若幹個線條式的筆畫有機的組合而成的,這若各個筆畫,尤其是壹字之中的相同筆畫,在字中不能長短、粗細、濃淡壹模壹樣,應該而且必須有所變化。如“多”字的四個“撇”畫,唐太宗認為,應該分別寫作,壹縮,二少縮,三亦縮,四須出鋒。這裏所說的“縮”,就是筆勢收縮而不伸展,含有“短”的意思:“鋒”就是筆勢伸展而不收縮,含有“長”的意思。“多”字的“撇”畫是這樣,其它的筆畫也是這樣,否則,字形就顯得死板,單調,也就無藝術可言。
二字的“重心”能否給人以穩健的感覺,字姿可以而且應該多種多樣、千姿百態,但不可忽略必須把字的重心“穩住”。歐陽詢的字,初看起來,有搖搖欲墜之感,但仔細壹看,它猶似千年古塔,雖欲傾卻“重心”不離地,依然穩健如新。有些書法欠佳的字,平躺在紙上似乎四平八穩,不偏不倚,但如果壹豎起來,則往往東倒西歪,中心不穩。因此,要判別字的重心如何,壹個最簡單的方法是,把紙壹豎起來,看看它有沒有“倒塌”。
三字勢是否自然。宋代王安石有壹句論書名言:“不必勉強方通神。”所謂“不必勉強”,就是歷來的書法家和書法理論家們都壹致強調的要“自然得體”。王羲之在給他的兒子王獻之傳授書法經驗時說:字要“自然寬狹得所”,“分間布白,遠近宜均,上下得所,自然平穩”。王羲之的書法之所以“獨擅壹家之美”,關鍵在於“天質自然”。這是使書法 m2
四看整篇書法作品的章法、筆勢是否壹氣呵成、融會貫通。壹幅好的書法作品,猶如壹幅好的山水畫,它必然是字與字、行與行之間氣勢連貫,筆雖短而意卻連。汁白以當黑,疏密得當,給人以無窮的遐想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書法作品中的落款、印章也是整體中的有機組成部分,要註意是否用的恰倒好處,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若是畫蛇添足,也會有損於整幅作品的藝術性。
五看書法作品中的筆......>>
問題七:書法的好壞如何評價? 書法嚴格地說沒有好壞,因為能稱得上書法作品的必定要蘊含著作者的個性,而個性能說好壞嗎?只能說每個人喜好的風格不同罷了。
至於書法和眼界與心胸等的關系當然是很緊密的,壹些大政治家正由於有鮮明的個性,而這種個性表現在他的字上可能不夠舒服(不符合大眾口味),但其中確實體現著壹般人沒有的那種氣質;壹幅書法作品與作者的眼界,心胸等的關系就像壹首詩的整體效果與它的題材的關系,後者基本上決定作品的基調和它能走多遠。
問題八:怎樣評價壹副書法作品 先遠看布局氣勢 再近看運筆精到 書寫節奏 布白情況 書法氣息 筆墨情趣 結構情況 等等 再看單壹的字的結構情況
問題九:怎樣評價與欣賞書法作品(壹) 南朝書家王僧虔在《筆意贊》中說:“書之妙道,神采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於古人”。他所強調的是以形寫神,形神兼備。我認為在讀作品之前,心裏首先要明確書法欣賞的審美標準,這是正確進行書法評價與欣賞的基礎。其次是要掌握書法欣賞的方法,這是進行書法評價與欣賞的關鍵所在。壹、書法的審美標準壹般地說,“形”包括點畫線條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書法空間結構;“神”主要指書法的神采意味。(壹)書法的點畫線條 書法的點畫線條具有無限的表現力,它本身抽象,所構成的書法形象也無所確指,卻要把全部美的特質包容其中。這樣,對書法的點畫線條就提出了特殊的要求。要求具有力量感、節奏感和立體感。 點畫線條的力量感是線條美的要素之壹。它是壹種比喻,指點畫線條在人心中喚起的力的感覺。早在漢代,蔡邕《九勢》就對點畫線條作出了專門的研究,他指出“藏頭護尾,力在字中”,“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點畫勢盡,力收之”。要求點畫要深藏圭角,有往必收,有始有終,便於展示力度。需要註意的是,我們強調藏頭護尾,不露圭角,並不是說可以忽略中間行筆。中間行筆必須取澀勢中鋒,以使點畫線條 *** 淳和,溫而不柔,力含其中。但是,點畫線條的起止並非都是深藏圭角不露鋒芒的(大篆、小篆均須藏鋒)。書法中往往根據需要藏露結合,尤其在行草書中,千變萬化。欣賞時,既要註意起止的承接和呼應,又要註意中段是否浮滑輕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