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在於。 名,動詞,出名。 靈,靈驗,神奇。
譯文:山不在於高,有仙人就出名了。水不在於深,有了龍就靈驗了。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指示代詞,此,這。 惟,只。 馨,這裏指品德高尚。
譯文:這是簡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簡陋了)。
3、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上,長到,蔓到。
譯文:苔蘚痕跡碧綠,長到臺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竹簾裏。
4、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鴻儒,知識淵博的大學者。鴻,通“洪”,大。 白丁,平民,這裏指沒有什麽學問的人。
往來,偏義復詞,詞義偏重在“來”上。
譯文:到這裏談笑的都是淵博的大學者,交往的沒有知識淺薄的人。
5、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調,彈奏。 素琴,不加裝飾的琴。 金經,用泥金書寫的佛經。
譯文:可以彈奏不加裝飾的古琴,閱讀泥金書寫的佛經。
6、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絲竹,這裏指奏樂的聲音。 案牘,官府的公文。之,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
勞,使……勞累。 形,形體,身體。
譯文:沒有奏樂的 音樂擾亂耳鼓,也沒有官府的公文來使身體勞累。
7、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
譯文: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子雲的亭子。(它們雖然簡陋,但因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們的景仰。)
8、孔子雲:“何陋之有?”
譯文:孔子說:“有什麽簡陋呢?”
作者:劉禹錫(772~842),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縣)。他是匈奴族後裔,七世祖劉亮隨魏孝文帝遷洛陽,始改漢姓。父劉緒因避安史之亂,舉族東遷,寓居嘉興(今屬浙江)。劉禹錫出生在嘉興,19歲左右遊學長安。貞元九年與柳宗元同榜登進士第,接著又登宏詞科。貞元十壹年登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書,開始踏上仕途。貞元十六年入杜佑幕掌書記,參與討伐徐州亂軍。十八年調任渭南縣主簿。次年任監察禦史。貞元二十壹年(當年八月改元永貞)壹月,德宗死,順宗即位,任用王叔文等人推行壹系列改革弊政的措施。劉禹錫當時任屯田員外郎、判度支鹽鐵案,與王叔文、王□、柳宗元同為政治革新的核心人物,稱為“二王劉柳”。革新只進行了半年,就遭到宦官、藩鎮的強烈反對。順宗被迫退位,憲宗即位。九月,革新失敗,王叔文被賜死。劉禹錫初貶為連州(今廣東連縣)刺史,行至江陵,再貶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馬。同時貶為遠州司馬的***八人,史稱“八司馬”。元和九年十二月,劉禹錫與柳宗元等人壹起奉召回京。次年三月,劉禹錫寫了《元和十壹(壹字衍)年,自朗州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詩,得罪執政,被外放為連州刺史。後來又擔任過夔州刺史、和州刺史。寶歷二年冬,從和州奉召回洛陽。二十二年的貶謫生涯至此結束。大和元年,劉禹錫任東都尚書省主客郎中。次年回朝任主客郎中。他壹到長安,就寫了《再遊玄都觀絕句》,表現了屢遭打擊而始終不屈的意誌。以後歷官蘇州、汝州、同州刺史。從開成元年 (836)開始,改任太子賓客、秘書監分司東都的閑職。會昌元年(841),加檢校禮部尚書銜。世稱劉賓客、劉尚書。詩歌創作 劉禹錫生前與白居易齊名,世稱“劉白”。白居易則稱他為“詩豪”,推崇備至。他的詩歌,傳誦之作極多。劉禹錫在元和十三年曾自編其著述為“四十通”,又刪取四分之壹為“集略”。這是最早的劉禹錫集和選本,今都不傳。《新唐書·藝文誌》載《劉禹錫集》40卷。宋初亡佚10卷。宋敏求搜集遺佚,輯為《外集》10卷,但仍有遺漏。現存劉禹錫集古本主要有三種:①清代避暑山莊舊藏宋紹興八年(1138)董□刻本,題為《劉賓客文集》,屬小字本,今有徐鴻寶影印本。又淳熙十三年(1186)陸遊據董本重刻,稱“浙本”。明清以來通行的刻本,基本上屬於這個系統。②日本平安福井氏崇蘭館所藏宋刻本,題為《劉夢得文集》,屬蜀大字本,今有董康影印本、商務印書館縮印本。③北京圖書館所藏宋刻殘本《劉夢得文集》壹至四卷,建安坊刻本。明、清兩代的毛晉、惠棟、何焯、馮浩、黃丕烈等人曾對劉禹錫集作過初步的校勘工作,但多數是抄本,流傳不廣。現通行劉禹錫集版本:《四部叢刊》本《劉夢得文集》,《四部備要》本《劉賓客文集》,《叢書集成》本《劉賓客文集》。此外,尚有校點本《劉禹錫集》。 劉禹錫的生平事跡,見於新、舊《唐書》本傳,唐韋絢編《劉賓客嘉話錄》(壹稱《劉公嘉話錄》),記錄了劉禹錫晚年有關創作、學問等方面的談話,頗具資料價值。今人卞孝萱著有《劉禹錫年譜》,對劉禹錫的生平和各種史料多有考訂。
陋室銘》寫作歷史背景
劉禹錫因參加過當時政治革新運動而得罪了當朝權貴,被貶至安徽和州縣當壹名小小的通判。按規定,通判應在縣衙裏住三間三廂的房子。可和州縣看人下菜碟,見劉禹錫是從上面貶下來的軟柿子,就故意刁難。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劉禹錫不但無怨言,反而很高興,還隨意寫下兩句話,貼在門上:“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和州知縣知道後很生氣,吩咐衙裏差役把劉禹錫的住處從縣城南門遷到縣城北門,面積由原來的三間減少到壹間半。新居位於德勝河邊,附近垂柳依依,環境也還可心,劉禹錫仍不計較,並見景生情,又在門上寫了兩句話:“垂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
那位知縣見其仍然悠閑自樂,滿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調到縣城中部,而且只給壹間只能容下壹床、壹桌、壹椅的小屋。半年時間,知縣強迫劉禹錫搬了三次家,面積壹次比壹次小,最後僅是鬥室。想想這位勢利眼的狗官,實在欺人太甚,遂憤然提筆寫下這篇超凡脫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銘》,並請人刻上石碑,立在門前。
《陋室銘》家喻戶曉名文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雲:“何陋之有?”
劉禹錫的《陋室銘》如今早已成了家喻戶曉的“名文”,但其實這篇名文卻是被"氣"出來的。據說當時劉禹錫被貶至安徽和州當刺史。和州知縣見他被貶而來,便橫加刁難。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門,面江而居。劉禹錫不但沒有埋怨,反而還撰寫了壹幅對聯貼於房門:"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這個舉動可氣壞了知縣,於是他將劉禹錫的住所由城南調到城北,並把房屋從三間縮小到壹間半。新宅臨河,楊柳依依,劉禹錫觸景生情,又寫了壹幅對聯:"楊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知縣見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調到城中,而且只給他壹間僅能容下壹床壹桌壹椅的房子。半年時間,劉禹錫連搬三次家,住房壹次比壹次小,最後僅是鬥室,想想這縣官實在是欺人太甚,於是便憤然提筆寫下了《陋室銘》。
《陋室銘》流傳千古,陋室亦因之而名聞天下。如今,劉禹錫當年的陋室位於安徽和縣城中,3幢9間呈品字狀的房屋,鬥拱飛檐,白墻黑瓦,典雅古樸,靜謐靈秀。石鋪小院綠茵遍地,松竹迎人,含英蘊秀,令人似乎嗅到濃郁的翰墨馨香。院內東側小巧精致的亭內,立有“《陋室銘》碑石”,上刻流傳千年的《陋室銘》全文,字為書法家孟繁青所書,風骨端凝,清秀悅目。主室正中,有劉禹錫立像壹尊,瀟灑莊重,上懸“政擢賢良”匾額。陋室占地不廣,踱步其間,似覺人與自然在此得到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