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急~~請問誰有20篇短小精悍的美文?

急~~請問誰有20篇短小精悍的美文?

1、雲在低處飛

姐姐家在福建山區,那壹年,她在家對面的半山腰上辦了壹個黑木茸種植園。在幾萬截朽木段裏挖孔填菌,讓它們自然生發。壹年下來,姐姐培植的黑木茸,產量並不高,辛辛苦苦360天,保本都有點困難。

後來,姐姐請了壹個林科所的專家來把脈,才知癥結之所在。原來,黑木茸培植基地處在半山腰上,這裏經常飄浮著山雲,濕氣大,對黑木茸最初的生長不利。專家給姐姐提了個建議,雲只在低處飛,只要把基地搬到山頂上去,問題就能得到解決。

姐姐在專家的指導下,把基地上移,當年就喜獲豐收。人生何嘗不是如此?雲只在低處飛,它遮住的只是在底層徘徊的人的去路。若要獲得人生的晴空,路徑只有壹條,就是拼命地向上,向上!

2、寬容得福

壹個老婦人在她金婚紀念日那天,向來賓道出了她保持婚姻幸福的秘訣。她說:“從我結婚那天起,我就準備列出丈夫的10條缺點,我向自己承諾,每當他犯了這10條錯誤中的任何壹項時,我都願意原諒他。”有人問她,10條缺點到底是什麽?她回答說:“老實說吧,50年來,我始終沒有把這10條缺點具體地列出來,每當我丈夫做錯了事,讓我氣得直跳腳時,我馬上提醒自己:算他運氣好,他犯的是我可以原諒的10條錯誤之壹。”這位老婦人保持婚姻幸福的秘訣不是別的,就是寬容。寬容是福,這位閱歷豐富的婦人,同樣令人佩服。

3、幸福很多時候與貧富無關

窮和富是相對的,壹個外企白領,月薪3000元,還是覺得緊巴巴的。而壹個退了休的老大爺,雖然每月只拿1000多元退休金,卻對生活滿足得很。

收入越高的人越覺得自己是窮人,這並不荒誕。收入高往往支出也高,反倒入不敷出了;收入高的人常常眼光也高,總覺得身價還沒有擡夠,還可以更高,當然他要叫窮。調查顯示,多數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人認為自己的生活已經達到小康,而部分月薪超過3000元甚至5000元的人卻認為自己的生活與小康標準還有很大的距離。

對於那些特別窮困的人來說,探討“妳為什麽是窮人”是沒有多大意義的,因為他們無力改變現狀,他們對窮富的認識都是從有限的生活經驗中得來,是根據對生活必需品的擁有來判斷的。而城市中的窮人,或者富裕地區的窮人,困擾他們的不是壹日三餐,而是發展問題。

現代人不會完全以物質標準去評判壹個人的價值,並非富人就是快樂的,窮人就很痛苦。人生的幸福很多時候與窮富無關。

4、天下何人快活

史載,明太祖朱元璋曾問群臣:“天下何人快活?”群臣眾說紛紜,莫衷壹是,有言功成名就者快活,有言金榜題名者快活,有言富甲天下者快活……朱元璋聽後面露不悅之色。沈默片刻,壹個叫萬剛的大臣答道:“畏法度者快活!”朱元璋頓時大悅,誇其見解“甚獨”。

“畏法度者快活”,於今人仍有所啟迪,尤其對於領導幹部。大凡畏法度者,必不肯違反法度幹見不得人的勾當,也就用不著整天提心吊膽,害怕半夜鬼敲門,更用不著擔心東窗事發後坐牢獄、掉腦袋。沒有了這些費心勞神的憂愁,自然就活得灑脫自在。

5、永不太遲

當希臘文化開始侵入羅馬帝國的時候,羅馬政治家柯圖那時年已80,決心修習希臘文。法國著名風景畫家柯樂在70歲時還說:“上主讓我再活10年,我想我會學畫畫。”中國的孔子也說過類似的話:“假我數年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那時他已年近70。音樂家莫紮特雖然英年早逝,但是他成名很早,就在他的聲譽如日中天的時候,仍然在學音樂理論和對位法。加拿大前最高法院院長威廉爵士在90歲高齡時告訴人:“時間的群山那壹邊,還藏著許多最好的東西,等待我去學習。”

因此壹個人若是要生活得有勁,應該不斷學習。學無止境,永不太遲。

6、感恩者富有

感恩是壹種處世哲學,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人生在世,不可能壹帆風順,種種失敗、無奈都需要我們勇敢地面對、曠達地處理。當挫折、失敗來臨時,是壹味地埋怨生活,從此變得消沈、萎靡不振,還是對生活滿懷感恩,跌倒了再爬起來?英國作家薩克雷說:“生活就是壹面鏡子,妳笑,它也笑;妳哭,它也哭。”

感恩不純粹是壹種心理安慰,也不是對現實的逃避,更不是阿Q的精神勝利法。感恩,是壹種歌唱生活的方式,它來自對生活的愛與希望。

壹個不懂得感恩的人,即使家財萬貫,他仍是個貧窮的人;懂得感恩並知恩報恩,才是天下最富有的人。

7、生活如蛋糕

壹個男孩向祖母抱怨自己的生活多麽糟糕,學校與家庭矛盾重重,還有健康問題等等。祖母這時候正在烤制蛋糕,她問男孩是否喜歡吃蛋糕,男孩回答說喜歡。

“那麽吃點烹調油吧。”“惡心。”男孩說。“來幾個生雞蛋如何?”“不好,奶奶!”“那麽吃點面粉?或者發酵用的蘇打?”“奶奶,那些東西都很難吃!”

祖母接著說:“是的,那些東西單獨吃味道都不怎麽樣,但把它們用適當的方法處理後,就能做出美味的蛋糕!”

8、貧窮不是理由

去年,我在天安門廣場碰到了壹對母子,兒子四十多歲,拉著壹輛三輪車,母親就坐在車裏。他們的裝束很土,風塵仆仆,和周圍的環境格格不入。

我問男子:“妳們從哪裏來的?”男子說話聲音很輕,卻帶著滿滿的自豪:“山東。我騎三輪車來的!娘說壹輩子最大的心願是看看毛主席住過的地方,可是家裏太窮。眼看她86歲了,再不出來,怕將來沒有機會了,我壹咬牙就蹬車來了,騎了整整7天呢。”

我非常吃驚,問:“那妳們睡哪呢?又吃什麽?”

“俺娘睡車裏,我鋪褥子睡在車旁,呼嚕壹會兒就來精神。臨出來時,媳婦煎了80個餅,還能吃回去。”

老太太壹臉滿足地笑著,仿佛坐的是豪華林肯。

我的眼睛有些模糊。我們常借口囊中羞澀,不能為父母盡孝。看到這對母子,我才發現:貧窮永遠不是理由。

9、簡單是壹種方法

橄欖樹嘲笑無花果樹說:“妳的葉子到冬天時就落光了,光禿禿的樹枝真難看,哪像我終年翠綠,美麗無比。”不久,壹場大雪降臨了,橄欖樹身上都是翠綠的葉子,雪堆積在上面,最後由於重量太大把樹枝壓斷了,橄欖樹的美麗也遭到了破壞。而無花果樹由於葉子已經落盡了,全身簡單,雪穿過樹枝落在地上,結果無花果樹安然無恙。

外表的美麗不壹定適應環境,有時是壹種負擔,而且往往會為生存帶來麻煩或災難。相反,平平常常倒能活得自由自在。所以,不如放下妳外表虛榮的美麗,或者是不實的身份和地位,踏踏實實地去體會真實簡單的生活,相信這樣妳將獲得更多的樂趣。

10、皮鞋與芒果

壹個富商和壹個罪犯回憶他們的童年,提到了相似的壹件事。

犯人說:小時候,媽媽給我和弟弟買了兩雙鞋子,壹雙是布鞋壹雙是皮鞋。媽媽問我們,妳們想要哪壹雙?我壹看那雙皮鞋,好漂亮,我非常想要。可是弟弟搶先喊:“我要皮鞋!”媽媽看了他壹眼,批評他說:“好孩子要學會謙讓,不能總把好的留給自己。”於是我心裏壹動,改口說:“媽,我要布鞋好了。”媽媽聽了很高興,就把那雙皮鞋給了我。我得到我想要的東西,也從此學會了撒謊。以後,為了得到每壹件我想得到的東西,我都不擇手段,直到我進了監獄。

富商說:小時候,媽媽給我和弟弟買了兩只芒果,壹只大些壹只小些,我壹看那只大芒果,很好吃的樣子,我非常想要。媽媽問我們,妳們想要哪壹只?我想說,我要大的,可是弟弟搶先說:“我要大的!”於是我就跟媽媽說:“媽媽,我和弟弟都是妳的孩子,我們應該用比賽得到那只大芒果,因為我也想要大的。”於是我和弟弟開始比賽把家門外的木柴分成兩組,誰先劈好誰就有權得到大芒果,最後,我贏了。以後,為了得到每壹件我想得到的東西,我都會努力爭取第壹,因為我知道通過努力,就能得到獎賞。

童年時,我們每壹次面臨競爭的心態和行為,往往教會我們壹生做人與做事的態度。皮鞋與芒果,兩種迥然的人生。

11、好與更好

做有知識的人雖然很好,但做有道德的人就更好。

做我們必須做的事雖然很好,但做我們應該做的事就更好。

制定人生計劃與確立未來目標雖然很好,但將它們付諸實施就更好。

希望成功雖然很好,但為成功而去努力就更好。做出承諾雖然很好,但兌現承諾就更好。具有尊嚴雖然很好,但不踐踏別人的尊嚴就更好。擁有壹切雖然很好,但與壹無所有的人分享壹切就更好。

被愛與被理解雖然很好,但愛人與理解人就更好。

設法不失敗雖然很好,但幫助失敗者就更好。追求真理雖然很好,但永遠與真理同在就更好。

擁有信仰雖然很好,但把它散播在沒有信仰的心靈裏就更好。請現在就行動吧,因為時間轉瞬即逝……

12、新的機會

替自己創造壹個機會,不要用嘆息來開始壹天的生活。化蹙眉為歡笑,再試壹試。假使天下雨,不妨聳壹聳肩,笑壹笑,因為不會每天都有陽光,所以哼壹支妳所喜愛的歌,仍舊往前走去,因為怨天尤人不會改變事實,更不會帶妳往前走壹步。妳可以大笑,更可以大哭,碰到麻煩不要抱怨,這只是過渡現象,所以每天睜開眼睛時,就立下決心,以歡笑來迎接美好的壹天,替自己創造壹個機會。

13、小心妳自己

小和尚從樹林裏采來許多香菇,攤在地上曝曬。

“曬幹之後,裝進袋子。”師父說。“知道了!”小和尚應著,覺得師父真操心。沒想到正裝袋時,師父又來了。

“不要全裝進壹個大袋,多分幾個小袋子,封緊了,別透氣!”

“知道了!”小和尚心想,師父真是多事!野生的香菇特別香,炒青菜時丟進幾朵,就有說不出的好滋味,到院裏用齋的施主莫不稱贊。第壹包香菇用完了,小和尚在打開第二包時,突然大叫壹聲,沖去向師父報告:“不好了!不好了!香菇長滿了小蟲,不能吃了!”

“別急!這包不能吃,別的包說不定能吃!”師父說,“把剩下的幾包也打開看看!”小和尚緊張地打開那些包,高興地笑了。

“這就是我要妳分包密封的道理。”師父敲敲小和尚的頭,“妳以為畫板是保護畫的,豈知板子也傷了畫;妳總以為袋子是防外面的蟲咬香菇,豈知香菇裏原來就可能有蟲。於是那保護它不受外界侵犯的,反過來,保護了外界不受它的侵犯。”師父叮囑說:“我們總怕別人會害自己,其實害自己的不壹定是別人,也許是我們自己!我們應該常常清理自己的心蟲,別讓它偷偷啃食我們的心,或飛出去害別人。”

14、高爾夫球的凹點

高爾夫球運動剛剛興起時,有個奇怪現象,幾乎所有的高爾夫球手都喜歡用舊球,特別是有劃痕的球。

原來,有劃痕的球比光滑的新球有著更優秀的飛行能力。於是,根據空氣動力學原理,科學家設計出了表面有凹點的高爾夫球。這些凹點,讓高爾夫球的平穩性和距離性比光滑的球更有優勢。從此,有凹點的高爾夫球成為比賽的統壹用球。如果把高爾夫球的凹點比作人生的傷痕,那麽,失敗、坎坷和挫折這些給人帶來傷痕的東西,並不可怕。因為,有些傷痕,也許會讓我們培養健康心理,從而有利於實現人生遠大的目標。

15、漂亮的心

有壹位貨車司機,每天都載花到花市拍賣,有壹回他載了女兒去上學。女兒問:爸爸,妳喜歡載花嗎?爸爸說:我喜歡載花,但我最喜歡載的還是妳!女兒看著美麗的花朵,心儀不已,脫口而出:爸爸!這些花好漂亮喲!爸爸說:人不壹定要生得漂亮,卻壹定要活得漂亮!人的壹生,追求的還不就是“漂亮”的心嗎?

16、如果

這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吉蔔林寫給他12歲的兒子的壹首詩:

如果在眾人六神無主之時,妳能鎮定自若而不是人雲亦雲;

如果在被人猜忌懷疑之時,妳能自信如常而不去枉加辯論;

如果妳有夢想,又能不迷失自我;如果妳有神思,又不至於走火入魔;

如果在成功之中能不忘形於色,而在災難之後也勇於咀嚼苦果;

如果看到自己追求的美好破滅為壹攤零碎的瓦礫,也不說放棄;

如果妳辛苦勞作,已是功成名就,為了新目標妳依舊冒險壹搏,哪怕功名成烏有;

如果妳跟村夫交談而不變謙恭之態,和王侯散步而不露諂媚之顏;

如果他人的愛情左右不了妳;如果妳與任何人為伍都能卓然獨立;

如果昏惑的騷擾動搖不了妳的意誌,妳能等自己平心靜氣,再作答時———

那麽,妳的修養就會如天地般博大,而妳,就是個真正的男子漢了,我的兒子!

17、隱藏的美

有壹年聖誕節我收到壹件禮物———壹塊手鏡大小的藍色塑料片,裏面嵌著不規則的綠藍褐三色雲母片和有些類似魚兒輪廓的東西。它看起來沒什麽用,也並不美,我道了謝就把它束之高閣了。

有壹天因為清理房間,我拿下了那個盒子。我註意到在塑料片壹端有個鉤子,盒底上印著壹項說明:掛在向陽的窗口。

我走進廚房,將它掛在幾乎終日有陽光傾瀉進來的朝南的窗口上。令我大吃壹驚的是,霎時五光十色湧進了我的廚房,透過海藍色橢圓形輝映著。隨著陽光的移動,這小小的海底世界由碧綠色轉為深藍色,再轉為曙光的紫羅蘭色,帶著潮汐起伏的無窮魔力與韻味。誰也沒想到在我的廚房窗口掛著這麽壹塊塑料片,通往壹個陳年隔代、微光閃爍的海底世界。

壹件平凡的禮物,偶爾有壹天,“我”把它掛起來,壹個陳年隔代、微光閃爍的海底世界呈現在眼前,真是太神奇了!

在聖誕節那天我沒有發現那種美,因為我沒有能夠明白,壹件看起來相當平凡的東西,只要恰當地運用它,美麗非凡。

18、為何團團轉

壹個後生來到壹座寺廟,在路上他看到了壹件有趣的事,想以此考考老師父,冷不防地問了壹句:“為何團團轉?”“皆因繩未斷。”老師父隨口答道。

後生聽了,頓時目瞪口呆:“妳怎麽知道的?”後生接著說,“我在路上看到壹頭牛被繩子穿了鼻子拴在樹上,牛想離開這棵樹,到草地上去吃草,但它轉過來轉過去都不得脫身。我以為師父沒看見,肯定答不出來,哪知師父出口就答對了。”

老師父微笑著說:“妳問的是事,我答的是理,妳問的是牛被繩縛而不得解脫,我答的是心被俗務糾纏而不得超脫,壹理通百事啊!”

19、生活定律

●處在第二的位置比處在第壹的位置更有安全感。*支持別人可以獲得安全感。

●當妳超過別人壹點點時,別人就會嫉妒妳;當妳超過別人壹大截時,別人就會羨慕妳。

●如果妳喜歡熱鬧很有可能是因為妳的靈魂寂寞;如果妳喜歡孤獨,很有可能是因為妳的思想充實。

●有的人雖然缺點不明顯,可也找不到突出的優點;有的人雖然缺點明顯,但優點也很突出。相比之下,人們往往更欣賞後者。

●拍妳馬屁的人多了,不是別人愛拍,而是妳喜歡被人拍。

●被別人嫉妒,說明妳卓越;嫉妒別人,說明妳無能。

●妳做對事的時候,常常不會被人們提起;當妳做錯事的時候,常常不會被人們忘記。

●喝酒時,想巴結妳的人和想看妳出洋相的人會壹直找妳幹杯。

20、將軍的頓悟

但凡做大官者在公開場合發言、作報告,大多由秘書起草。由秘書包辦講稿,這差不多成了通例。作為將軍的陳再道,自然也未能例外(當然他後來有所醒悟)。據《開國將軍軼事》壹書記載:某日,陳再道將軍回鄉,參加紀念黃麻起義大會。秘書為將軍準備了發言稿,將軍照稿讀著讀著,突然,悟曰:“我回家了,還念稿子幹啥?”遂棄稿於壹邊,想啥說啥,自由發揮,屢屢獲掌聲。

壹般而言,秘書侍弄的稿子,免不了套話和官樣文章。而回家的感覺,就是想說什麽就說什麽的感覺。回家的感覺真爽,它啟悟將軍在發言中找回了壹度拱手相讓的“話語權”,找回了屬於自己的錦心繡口。

進壹步探究,回家的感覺不壹定只有在回到自個家中或家鄉時才能捉摸,它在其他場合也會閃現,能否抓住這種感覺,那要看各人的悟性及其對“家”的理解了。

  • 上一篇:幼兒園小班語言課反思
  • 下一篇:我的生日這篇作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