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和物質生活條件的平衡協調發展。
本文通過對壹些現象的分析和判斷,闡述了道德的物質特征、認知水平和發展演變規律,指出了通過各級學校加強思想道德教育的現實性和必要性。通過教育,更多的學生會認識到道德的力量,成為棟梁之才。
1.提問
道德意識決定人的思想和行為。雖然沒有直接表現出自身的存在,但是可以從很多方面體現出來。它體現在我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中。如果在生活中,態度失常,工作中表現不佳,都反映出道德意識的缺失。
道德具有物質特性,不依賴於人的主觀性,但可以通過主觀努力來提高。人類道德的發展和進化不僅是自發的,更重要的是要通過教育來加強。
我們通常所說的思想政治教育,很大程度上是以道德教育為核心的,它跨越了國家、民族、文化背景、教育水平和地位。
任何國家,任何時候,都強調道德教育。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道德規範。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道德的具體體現。比如在童年時期,父母和社會要教育孩子如何看待身邊的壹切,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和正常發展奠定基礎。在學習階段,要教育學生遵守法律和社會公德,成為對社會有益的人,而不是社會的禍害,努力成為人才;工作階段,人人受教育,克己奉公,認真履行職責;生活中要尊老愛幼,勤儉持家,舉止端正;在管理的過程中,要做到公平、利民、利壹方而不是害另壹方。
但是,有很多我們平時聽到看到的現象,並不符合上述的壹般目的。這就提出了壹個問題。這是為什麽呢?除了當事人自身的主觀因素,是否存在教育缺失?
教育系統做了很多努力,政法系統也有很多規矩。為什麽違法違紀現象依然屢禁不止?
處於原始狀態的人,物質文明可能沒有那麽發達,但精神卻特別豐富。農村的壹些文盲勞動者沒有那麽高的學歷,但也不是不學無術。他們不會主動損人利己。很多人信誓旦旦的說大人物腐敗,壹旦拿到那個位置,就壹個接壹個的繼續腐下去,明知會身敗名裂。有人認為,在經濟社會中,犯錯的成本小,風險小,收益大。對於不同的人,前因後果不同,風險的警戒線也不同,但更深刻的應該是道德意識的缺失。
道德從表面上看是壹個概念,但在深層,它是壹種物質,不同層次的人對它有不同的理解,所以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行動。進行教育,要符合教育規律,首先要豐富形象,逐漸上升到抽象和意識,然後才是廣泛的教育。在教育上,要參考傳統的優秀典故和典範。教育是壹項長期任務。學習之家在各級學校,業績之家在工作。不同層次的學校應該有不同層次的教育內容。
目前,中小學和大學德育內容豐富,實施廣泛。道德的核心應該仔細理解。
2.道德的核心地位
2.1理解道德的層次
在群眾中,有這樣幾句話:
l想默默無聞,就要自己做;
l道德是人生的根本;
l有好的家庭就有余慶,有壞的家庭就多災多難;
l天網長,疏而不漏;
l多行不義必被吊死;
l德配天地;
這些看似不相關的警句,都是描述思想、道德、行為和結果。
道德,最權威的概念,出自老子的《道德經》,在世界範圍內得到廣泛認同和深入研究,是優秀的文化遺產。不了解它的人還在批判它,導致了不應有的思想混亂,又沒有合適的思想體系來替代它,沒有合適的課程來宣講它的根本內涵,導致了人們的無知。可以打個比方,把壹個人比作壹片樹葉,人不知道德,正如樹葉不知自己的材料。
在老子的論述中,他把自己對道德的理解分為三類,即三個層次,即:
上士聞道而勤行;
中士聽說,活下來就是死;
下士聽了笑了。光笑是不夠的。
其意,即思維敏捷、意識開放、行為高尚的人,聽從意思,立即行動,勇敢執行,勤勤懇懇;軍士,即壹般人物,聽意半信半疑,似不知道的存在,行動猶豫,意識不明;至於下士,他指的是壹個思想僵化、思維遲鈍、自滿無知的人。他認為根本沒有這回事,還拿真正的君子開玩笑,說他迂腐。這些下士,肆無忌憚,胡作非為,往往要等到斬首之後才能懺悔。所以老子說他笑不出來,不足以證明道就是道,道不是普通的道,而是通途。因為人和世間萬物壹樣,都是大地之子。地球是壹個宇宙天體,它只是天體系統中的壹粒小小的塵埃,而人卻是可以承載道德的寶貴物質。這就叫“人法地,地為天”。天體產生於道,受道的規律約束,稱為“天道”,所以大道無形。人在道中,壹般人是認不出來的。道的法則是自成壹體的,所以沒有別的東西來制約。這就叫“道自性”(“道自然”,即道自性,“然”為古漢語語氣詞)。道不受地球自然環境的調節,而現代的“自然”概念只是天地之間的產物,這種“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正因為這種關系,才有了道不能被壹般人認可的原因。思想上的下士,因為自我封閉,所以更沒有意識到。人的正確思維需要學習和教育,所以需要教育使普通人加強對道德的認識,遵守道德的力量及其演化規律;讓下士感受壹下。
2.2道德的演變
人攜帶著無形的道,道在人身上顯現為德性。德與天地相合,與天地和諧互動,決定了人生的命運,就像老百姓說的“得道多助,失道少助。”
德行,又名“雜草”,德高望重,令人咋舌。所以,德是壹種物質,雖然不容易被認識,但卻是客觀存在的。
不知道道,退壹步就能知道“禮”,也就是禮儀之“禮”,是壹種秩序和狀態。
如果連禮都不懂,可以用“義”來教育和約束人的思想和行為,也就是忠義之“義”。
退壹步說,如果連仁義都做不到,可以用“忠”來約束和教育人,也就是忠誠的“忠”。比如對國家、對朋友、對事業、對家庭忠誠。
最起碼,如果連忠誠都做不到,至少可以孝順,也就是對父母長輩的孝順。人可以背叛親人朋友,但必須孝敬父母,否則連禽獸都不如;這是壹個人應該擁有的最後的優勢,是自然界中最小的存在基礎。
這些進化水平也可以在教育中不斷提高。當教育在不同級別的學校中進行時,大學是標準化和系統化教育的最後壹級,它決定了教育系統產出的質量。
這些層次不僅是概念上的,也是物質上的。
人類本身承載著大自然賦予的任務和動能,人體的感官只是完成基本功能的載體。這些功能是有限的。人看不到紅外線和紫外線,聽不到超聲波和次聲波,聞不到毒物,感受不到微小的震動。這些都與人的構成材料有關,但由這些材料構成的身體,可以通過訓練或通過儀器了解自然界更廣泛的信息。
人的抽煙、喝酒、賭博、破壞等特征,都與體內的物理元素相對應,不管多小,但都起著重要的作用,並得到了科學的證明。人的好的品質、思想、行為也會產生好的物質,有些是人能認識到的,有些是科學暫時沒有發現的。沒有被科學發現的物質並不意味著它們不存在或不起作用。三百年前,人們無法理解紅外線、紫外線、電場、光速等現代科學概念。2000多年前,當兩個孩子爭論日本的時候,即使是大學者孔子,也只能采取現實的態度,承認自己的無知。現在的情況是,無知者揮舞大棒。但是所有的自然現象都不會因為人的好惡而存在,它們還在繼續工作。
因此,人的良好品德和道德品質才能得到充分展示。其中壹些可以被周圍的人感知到。所以,道德素養是跨越時空的。即使妳搬到另壹個國家,妳也會得到回應。許多人已經逃離並被遣返。這是最好的驗證。
有壹個經典故事:壹只大老虎從遠處看見壹個人背著擔子走來。老虎追了他幾步,從後面沖過來要吃了他。突然發現他在附近還有點優勢,就沒有咬他,也沒有傷害他。老虎撤退了,但是那個人嚇得魂不附體,走不動了。山上的樵夫發現了這壹幕,起初不敢出聲。當老虎離開後,他去幫助那個人。通過交談,他得知來人曾是壹名強盜,他積攢了壹些錢幫助他哥哥的遺孀和孩子。如果不是這個優勢,這個人早就被老虎吃了,不存在了。
2.3道德教育
在認識到道德的物化特征和力量之後,就要具體落實。只有學校才有資格承擔這樣的義務。學校的學習條件好,系統,符合教育和學習的規律。
思想教育的內容很多,德育應該是核心,是培養人才的中心正道,可以補充其他內容。
道德教育應該由淺入深。有報道稱,某市計劃在小學系統開展讀“四書五經”活動。這是壹個好的開始。這些內容都是源遠流長的文化精髓,經得起歷史的檢驗。
上級學校有條件進行系統化、多元化發展,結合現代人的特點,不斷豐富思想品德教育的內容,提高效果。
教育的作用是使不同層次的人尊重道德,增長道德,規範行為,自覺行動。古語有雲:“君子慎獨。”
3.結束語
道德在民族文化和廣泛的學科中有著深刻的含義,它是思想深處的壹種物質。它需要在現代教育體系中得到開發和應用,以提高思想教育的實際效果,即傳播優秀的文化傳統,為社會創造中流砥柱,使未來的人才繼承和發揚精神和物質成果,培養良性的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