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恐龍的名字和特征有哪些?

恐龍的名字和特征有哪些?

霸王龍(暴龍)

霸王龍,又名暴龍,屬暴龍科中的壹種,名字的意思是殘暴的蜥蜴王。是史上最龐大的肉食性動物之壹和最著名的食肉恐龍,它是恐龍中生存年代最晚的種類之壹,體長12~14米,最長15米。平均臀部高度3.6米,最高4.1米。平均高度5.1米,最高6米(從地面至頭部)。平均體重9噸,最重14.85噸,頭部1·55米。咬合力居陸地生物和食肉恐龍第壹(咬合力可達20噸),同時也是體型最為粗壯的食肉恐龍。

上龍

上龍是壹種已滅絕海生爬行動物,屬於上龍科,生存於侏羅紀晚期。上龍是壹種大型掠食性動物,以魚類、魷魚、以及其他海生爬行動物為食。 上龍在正式命名前被稱為“妖怪”,在大約2億-1.45億年前的侏羅紀,它們是海洋中的高級掠食者。上龍是上龍科中最先發現的,這主要是理查·歐文的貢獻,他在1841年對這種動物進行了研究並予以命名為上龍。

棘龍

棘龍(拉丁文學名:Spinosaurus,意思為「有棘的蜥蜴」),是目前已知最大的食肉恐龍與獸腳亞目恐龍,體長18~22米,帆高2米,臀高約5米,目前最大個體IPHC1912-x和MSNM V 4047體重保守估計18噸,最大估計22噸,主要生存於白堊紀中期的非洲,約為14400萬年前到6500萬年前。分布區域包括北非、摩洛哥、阿爾及利亞、利比亞、埃及、突尼斯,可能還有西撒哈拉、尼日爾和肯尼亞。目前棘龍屬有兩個種,其中最著名的種是發現於埃及的埃及棘龍(S. aegyptiacus),而第二個種摩洛哥棘龍(S. marocannus)發現於摩洛哥。摩洛哥棘龍非常小巧,而埃及棘龍卻非常龐大。棘龍是由德國古生物學家恩斯特·斯特莫(Ernst Stromer)發現於埃及並在1915年加以敘述,最初的標本在二戰期間在德國被摧毀,所以它的化石非常珍貴。

梁龍

梁龍(學名:Diplodocus),是梁龍科下的壹屬恐龍,它的骨骼化石首先由塞繆爾·溫德爾·威利斯頓(Samuel Wendell Williston)所發現。梁龍生活於侏羅紀末的北美洲西部,時代可追溯至1億5000萬至1億4700萬年前。個體最長可超過30米,體重約10噸左右。鼻孔位於眼睛之上。它們的脖子無法擡高,推測是用來擴大原地進食面積的。

雷龍

迷惑龍,梁龍科迷惑龍屬,包括埃阿斯迷惑龍(A. ajax)和路氏迷惑龍(A. louisae)。重量達30噸,據阿根廷新發現的恐龍大腿骨頭,身高為20米到30米高,身長為35米左右。這只恐龍比此前發現的最大生物還要重1.55萬磅(約7噸)。不過雷龍是較溫和的食草動物。而它身體後半部比肩部高,但當它以後腳跟支撐而站立起來,它真像是高聳入雲。它可能生活在平原與森林中,並可能成群結隊而行。

翼龍

翼龍又名翼手龍(Pterosauria),是壹種已經滅絕的爬行類動物,***有近100多個品種。[1] 盡管與恐龍生存的時代相同,但翼龍並不是恐龍希臘文意思為“有翼蜥蜴”,是飛行爬行動物演化支。 生存於晚三叠紀到白堊紀末,約2億2800萬年前到6500萬年前。翼龍類是第壹種飛行的脊椎動物,翼龍的翼是從位於身體側面到四節翼指骨之間的皮膚膜衍生出來的。較早的物種有長而布滿牙齒的顎部,以及長尾巴;較晚的物種有大幅縮短的尾巴,而且缺乏牙齒。翼龍類的體型有非常大的差距,從小如鳥類的森林翼龍,到地球上曾出現的最大型飛行生物,例如風神翼龍與哈特茲哥翼龍,翼展超過12米,牙齒有10厘米長,有巨大的尖嘴。

鯊齒龍

鯊齒龍(學名Carcharodontosaurus)又名望齒龍,名字含義是“像噬人鯊的蜥蜴”,屬於獸腳亞目鯊齒龍科,生活於10000萬到9300萬年前的白堊紀中期到白堊紀晚期,生存時代為白堊紀的阿爾布階到土侖階。鯊齒龍是種巨大的肉食性恐龍,也是目前發現最大的獸腳亞目和食肉恐龍之壹,成年的估計可達12.5米,最大甚至達到14.6米長,體重6噸到12噸。體型超過了奧沙拉龍、魁紂龍和及西雅茨龍。主要特征包括:極其鋒利並類似鯊魚的牙齒、長牙齒、大而酷似骷髏眼睛的眶前孔、較為短小的前肢、巨大而長的頭顱骨、比例上較窄的吻部、瘦的軀幹、比例上略微短的後肢。

三角龍

三角龍是壹種中等大小的四足恐龍,全長大約有7.9到10米,臀部高度為2.9到3米,壹般體重4噸到6噸之間。它們有非常大的頭盾,以及三根角狀物,令人聯想起現代犀牛。雖然沒有發現過三角龍的完整骨骸,它們仍因大量從1887年起發現的大量部分骨骸標本而著名。長久以來,關於它們三根角以及頭盾的功能處於爭論中。傳統上,這些結構被認為是用來抵抗掠食者的武器,但如今的理論認為這些結構可能用在求偶,以及展示支配地位,如同現代馴鹿、山羊、獨角仙的角狀物。

劍龍

劍龍為壹種巨大的恐龍,是壹種生存在侏羅紀晚期和白堊紀早期的食草性動物,它的背上有壹排巨大的骨質板,以及帶有四根尖刺的危險尾巴來防禦掠食者的攻擊,大約12公尺長和7公尺高,重達4 噸。

研究認為它們居住在平原上,並以群體遊牧的方式和其它(如粱龍)食草動物壹同生活。

恐龍(英文名:Dinosaur),是出現在中生代時期(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的壹類爬行動物的統稱,矯健的四肢、長長的尾巴和龐大的身軀是大多數恐龍的寫照。它們主要棲息於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開闊地帶。

1841年,英國科學家理查德·歐文[2]?在研究幾塊樣子像蜥蜴骨頭化石時,認為它們是某種史前動物留下來的,並命名為恐龍,意思是“恐怖的蜥蜴”。

恐龍在6500萬年前白堊紀結束的時候突然全部消失,成為地球生物進化史上的壹個謎,這個謎至今仍無人能解。地球過去的生物,均被記錄在化石之中。中生代的地層中,即曾發現許多恐龍的化石。其中可以見到大量或呈現各式各樣形狀的骨骼。但是,在緊接著的新生代地層中,卻完全看不到非鳥恐龍的化石,由此推知非鳥恐龍在中生代時壹起滅絕了,如今僅存鳥類,大多數科學家都認可“鳥類屬於恐龍”的說法。

恐龍種類多,體形和習性相差也大,其中最大的易碎雙腔龍可能超過50米,而最小的蜂鳥可能還不到10厘米。就食性來說,有溫順的草食者和兇暴的肉食者,還有葷素都吃的雜食性恐龍。統治了地球大約8000萬年(1.44億年前---6500萬年前)

  • 上一篇: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 下一篇:我在妳心裏有多重要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