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寫字的重要性的的歷史故事
壹些史書上是這麽記載的,說是,康熙的聖旨上本來寫的是“傳位十四阿哥”,後來被胤禛在“十”上添了壹筆,改為“傳位於四阿哥”
反正是故事,也就沒有論證是真是假的必要了
② 怎樣寫壹篇《我和寫字的小故事》800字左右
寫作分析:從審題角度來看,這是壹個故事,所以從文體上來講,很明顯是記敘文。“我和寫字”,意味著本文應是講我如何練字的過程。
寫作思路:
壹、我對寫字不以為然。
二、我拒絕媽媽給我報的書法班。
三、媽媽只好讓我在我崇拜的人——姑爹的的手下開始了書法的學習。
四、詳寫學習書法的過程,突出我對寫字的態度變化。
五、我對寫字有了新的感受。
範文:
我與寫字的故事
說起“寫字”,我這壹個頭就兩個大,為啥呢?因為呀,從上幼兒園,我剛學會拿筆開始,媽媽就壹個勁地在我耳邊嘮叨——拿筆姿勢怎樣怎樣,寫字姿勢怎樣怎樣。而我落筆寫字後,媽媽的嘮叨勁更是有增無減,特別是壹句“寫字很重要,字如其人”的話,我是聽得耳朵都起繭了。
其實,我對媽媽認為的“寫字很重要”的論調,實在不以為然。妳想呀,現在大人們聯系的時候,通常不是手機發短信,就是上QQ;而要寫個文章,也不再寫在紙上了,都通過電腦打字,再由打印機打印出來,張張字跡漂亮、工整。再說字如其人,這打印出來的字,能說明什麽嗎?
懷著這樣的心情,凡是媽媽叫我報的書法班,我是壹概不去。最後媽媽沒有辦法,只得叫書法寫得不錯的姑爹,來親自教授我書法。
姑爹可是我崇拜的偶像。他上知天文地理,下通國際時事,我平時要是想知道些個“為什麽”,問他準沒錯,而且他也不會像媽媽那麽嘮叨。我心想:那就給姑爹壹個面子吧!
於是,我就在姑爹的的手下開始了書法的學習。
我寫書法當然還是提不起勁的,姑爹見我壹幅懶洋洋的樣子,也不急著教我寫,他反而是帶著我看了好些本字帖,歐體、顏體、柳體等,先讓我像欣賞畫冊壹般,看看名家寫的這些字,好在哪裏,為什麽好。除了看字帖外,他還帶著我去參觀了好幾場的書畫展。
漸漸地,我被書法世界裏的那些瀟灑飄逸、靈動有致、遒勁有力的毛筆字深深吸引住了。慢慢地,我心裏萌生了也想自己能寫這樣壹手好字的願望。終於,有壹天,我跟姑爹說:“我也想寫毛筆字!”
從那天起,只要是寫字,不管是毛筆字還是硬筆字,不管是老師的練習還是自己的作業,我都努力把字寫好。因為我的心裏已經懂得,字寫得好,是自己掌握的壹種本領,是美的壹種享受。我要爭取把字寫得更好!
③ 書法名人小故事,簡短些!
張旭是壹位草書大家。他十分愛喝酒,經常喝得酩(mǐng)酊(dǐng)大醉,並呼喊著奔跑,然後他才拿起筆來作書。他所書寫出來的作品都是狂草。有時他還發瘋般地用頭蘸墨寫字,清醒以後,他反復觀賞自己書寫的作品,世人稱他為“張顛”。張旭真草兼擅,他的書法為時人所喜愛。
有壹年,他被派到常熟當縣尉。上任後十多天,有壹個老人拿著狀紙來告狀。張旭了解案情後,作了判決,老人走了。過了幾天,老人又來了,張旭生氣地問老人:“妳怎樣能因為這樣壹件小事,再來麻煩我呢?”老人說:“其實,我不是來告狀的。因為看到妳寫的字是那樣美妙,想收藏它作為珍品!”張旭聽了,覺得不尋常,就問他為什麽這樣喜愛書法。老人說:“我父親活著的時候十分喜愛書法,留下了許多書法作品。”張旭請老人拿來作品觀看,的確是天下難得的佳作。於是,他反復學習、研究,從中明白了許多書法的奧妙。
酒的強烈的剌激作用,能煥發出人們隱蔽在內心的本真之性,所謂“酒後吐真言"正是如此。壹些文藝家恃才傲世,酒後更加顛狂,言談舉止壹反常態,所以,人們就給他們冠以“狂人”,頃刻而成,形象生動。然而他酒性不佳,佯狂垢汙,恃酒好罵,酒後作畫,畫後往往毀裂而去。“富豪求畫,唾罵不與”,被人稱為甘瘋子,他的名字反而不被人明白了。
藝術家追求真善美,他們酒後的這種追求更加強烈,更無顧忌,或蔑視權貴,或痛斥勢利小人,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李白酒後敢於讓炙手可熱的楊國忠、高力士磨墨、脫靴,這種奴視權貴的狂勁,可親!可愛!可敬!南宋的梁楷就更加狂放了。梁楷是南宋時期的減筆人物畫家,平時嗜酒自樂,“醉來亦復成淋漓”,行為狂放,得了個梁瘋子的綽號。《圖繪寶鑒》記載:他在宋寧宗時任畫院待詔,皇帝賜他金帶,他竟然不受,掛在了院內,把皇帝的賞賜晾了起來。在封建社會,皇帝賞下的東西務必恭恭敬敬地保存、供奉起來。梁楷此舉是常人所不敢為和不理解的。明未的歸莊(1613壹1673〉能寫行草,又善畫墨竹。明亡後,他不肯與清 *** 合作,常借酒消愁,酒後悲歌,旁若無人。歸莊和當時的大思想家顧炎武齊名,有“歸奇顧怪"之稱。明代的宮廷畫家吳偉出入宮廷,但看不起權貴。當時的太監們權力很大。太監們專權禍國的行為既被人們蔑視,同時,也有些人懾於他們的氣焰,卑躬奉迎。吳偉則表裏如壹,愛憎分明,內侍們求畫,決拿不到片張半幅。還有些向吳偉求畫的人,如果禮貌不周,他也決不動筆。只有他醉酣之時,就自動抽紙亂抹,畫完就擲扔地上,任其被人取走。
酒神型藝術家的作品往往是自己本性的化身,是他對真善美認識的具體反映。作品大多都痛快淋漓,自然天成,透出壹種真情率意,毫無嬌柔造作之態。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國封建社會的壹位帝王,他常常在處理政事的空閑時間裏,潛心練習書法。當時,被譽為初唐四大書法家之壹的虞世南就在宮中任職,由於他精通古今,文章書法下筆如神,因而唐太宗壹向很尊敬他,也經常臨摹學習虞世南的書法。
在練習書法的過程中,唐太宗深深感到虞世南字體中“戈”字最難寫,不容易寫出其中的神采。有壹次,他練習“戩”,因怕寫不好有失體面,免得各位大臣看它的笑話,於是便故意將“戈”字空著不寫,而私下請虞世南代為填補。
唐太宗為了顯示自己在書法方面有所進步,便拿著幾幅作品請諫議大夫魏征觀看,並征求魏征的意見說:“妳看朕的字是否像虞世南學士的字?”魏征恭恭敬敬地仔細看了壹遍,始終含笑不語。這時,唐太宗有些焦急地問他:“是像還是不像,妳怎樣不說話”魏征連忙說道:“臣不敢妄加評論陛下的書法。”唐太宗說道:“妳直言無妨,朕恕妳無罪。”這時魏征才奏道:“據臣看,其中只有'戩’字右半邊的'戈’旁和虞學士寫的壹般無二,其余的均相去甚運”。唐太宗聽了這番話後後,感嘆不已,深深佩服魏征的眼力,從而也領悟學習書法來不得半點虛假,要想學有所成,務必痛下苦功。
智永禪師為隋、唐間人,是王羲之的第七世孫,因十分用功練習書法,用壞的毛筆都棄置在大竹簍裏,經年累月之生,積了五大簍,於是他自己作了銘文,並埋葬了這些筆頭,稱為筆冢,可見得他愛書惜物的襟懷。
④ 關於愛寫字的人的故事
入木三分,王羲之的故事
王羲之字逸少,晉朝時會稽(今浙江紹興)人。他是我國歷史上最有名的書法家,因為他曾經做過右軍將軍,所以後人又稱他為王右軍。
王羲之的書法,可以稱得上冠絕古今,他的字秀麗中透著蒼勁,柔和中帶著剛強,後代的許多書法家,沒有壹個能比得上他的。所以,學習書法的人很多都以他的字作範本。現今在他留下來的書帖中最著名的有《蘭亭集序》、《黃庭經》等。
王羲之的字寫得這樣好,固然與他的天資有關系,但最重要的還是由於他的刻苦練習。他為了把字練好,無論休息還是走路、心裏總是想著字體的結構,揣摩著字的架子和氣勢,而且不停地用手指頭在衣襟上劃著。所以時間久了,連身上的衣服也劃破了。
他曾經在池塘邊練習寫字,每次寫完,就在池塘裏洗滌筆硯。時間壹久,整個池塘的水都變黑了。由此我們可以知道,他在練習書法上所下功夫之深了。
據說他很愛鵝,平時常常望著在河裏戲水的鵝發呆,後來竟然從鵝的動作中領悟出運筆的原理,而對他的書法技藝大有助益。
有壹次,他到壹個道觀去玩,看到壹群鵝非常可愛,便要求道士賣給他。觀裏的道士早就欽慕他的書法,便請他寫部《黃庭經》作為交換。王羲之實在太喜歡那些鵝了,便同意了。於是王羲之給觀裏寫了部《黃庭經》,道士便把那些鵝都送給了他。
還有壹次,當時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讓王羲之把祝辭寫在壹塊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雕刻的工人在雕刻時非常驚奇,王羲之寫的字,筆力竟然滲入木頭三分多。他贊嘆地說:“右軍將軍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呀!”
⑤ 王羲之寫字的故事
壹、墨池
王羲之13歲那年,偶然發現他父親藏有壹本《說筆》的書法書,便偷來閱讀。他父親擔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傳,答應待他長大之後再傳授。沒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請求父親允許他現在閱讀,他父親很受感動,終於答應了他的要求。 王羲之練習書法很刻苦,甚至連吃飯、走路都不放過,真是到了無時無刻不在練習的地步。
沒有紙筆,他就在身上劃寫,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劃破了。有時練習書法達到忘情的程度。壹次,他練字竟忘了吃飯,家人把飯送到書房,他竟不加思索地用摸摸蘸著墨吃起來,還覺得很有味。當家人發現時,已是滿嘴墨黑了。 王羲之常臨池書寫,就池洗硯,時間長了,池水盡墨,人稱 "墨池"。
二、入木三分
有壹次,當時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讓王羲之把祝辭寫在壹塊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雕刻的工人在雕刻時非常驚奇,王羲之寫的字,筆力竟然滲入木頭三分多。他贊嘆地說:“右軍將軍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呀!”形容書法筆力蒼勁有力。比喻分析問題見解很深刻。
出自唐·張懷《書斷·王羲之》:“王羲之書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
三、寫字換鵝
山陰地方有壹個道士,他想要王羲之給他寫壹卷《道德經》。可是他知道王羲之是不肯輕易替人抄寫經書的。後來,他打聽到王羲之喜歡白鵝,就特地養了壹批品種好的鵝。王羲之聽說道士家有好鵝,真的跑去看了。當他走近那道士屋旁,正見到河裏有壹群鵝在水面上悠閑地浮遊著,壹身雪白的羽毛,映襯著高高的紅頂,實在逗人喜愛。
王羲之在河邊看著看看,簡直舍不得離開,就派人去找道士,要求把這群鵝賣給他。那道士笑著說:“既然王公這樣喜愛,就用不到破費,我把這群鵝全部送您好了。不過我有壹個要求,就是請您替我寫壹卷《黃庭經》。”王羲之毫不猶豫地給道士抄寫了壹卷經,那群鵝就被王羲之帶回去了。
四、東床快婿
王羲之的叔父王導是東晉的宰相,與當朝太傅稀鑒是好朋友,稀鑒有壹位如花似玉、才貌出眾的女兒。壹日,稀鑒對王導說,他想在他的兒子和侄兒中為女兒選壹位滿意的女婿。王導當即表示同意,並同意由他挑選。王導回到家中將此事告訴了諸位兒侄,兒侄們久聞稀家小姐德賢貌美,都想得到她。
稀家來人選婿時,諸侄兒都忙著更冠易服精心打扮。惟王羲之不問此事,仍躺在東廂房床上專心琢磨書法藝術。稀家來人看過王導諸兒侄之後,回去向稀鑒回票說:”王家諸兒郎都不錯,只是知道是選婿有些拘謹不自然。只有東廂房那位公子躺在床上毫不介意,只顧用手在席上比劃什麽。”
郡鑒聽後,高興地說:“東床那位公子,必定是在書法上學有成就的王羲之。此子內含不露,潛心學業,正是我意中的女婿。”於是,把女兒嫁給了王素之。王導的其他兒侄十分羨慕,稱他為“東床快婿”,從此 "東床"也就成了女婿的美稱了。
⑥ 我和寫字的小故事350字作文範文
字如其人.寫壹手好字,是壹個人的面子,是每個人的期望,也反映了壹個人做人做事的態度.
以前,我寫的字老師說是“天書”,龍飛鳳舞,壹般人看不懂.有時我壹認真也寫得蠻好的,可多數時候心靜不下來,那字在格子裏“飛來飛去”.媽媽看了我寫的字也常常火冒三丈.
轉
眼間,我讀三年級了,可我的字仍是“雞腳爪子”,媽媽開始發威了,買了六七本鋼筆字帖,要我每天三頁三頁的練習,否則不準睡覺.我壹個勁地搖頭,妳看吧,
每天放學後,做作業壹小時,彈鋼琴壹小時,還要寫3頁字帖,這要寫到何年何月啊!可又不得不寫,要不,身上又會開幾朵“映山紅”了.
可就是由於這
“雷打不動"的寫鋼筆字帖,我的字已經有點架子了,自己也不禁有些得意洋洋,可壹放松警惕,又成”鬼畫符"了.壹天, *** 草做完作業,就急忙跑出去玩了.
結果壹回家,就發現作文紙被撕了.我找媽媽評理,媽媽卻說:“撕了又怎樣?妳那字讓別人看了,會醜死我的,給我重寫!”結果重復了2次,都沒過關,第3次
才通過了檢查.從此以後,我做作業再不敢敷衍了事了.
毛主席說:“世界上就怕‘認真’二字”.我知道,我現在的字寫得壹般般,但我深信,只要態度認真,多加練習,長期堅持,壹定能寫出像模像樣的字來.
⑦ 我的寫字故事怎麽寫啊,著急啊
讀中華漢字故事令我快樂
媽媽曾為我買了壹本厚重的《經典智慧故事全集》,它給我帶來了無盡的閱讀快樂,而我最著迷的,卻是第七輯——中華漢字故事。
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漢字是不可獲缺的書法瑰寶,它整齊卻又靈動:相互變換,便成了謎語,相當相對,便成了對聯。在書法家的筆下,它們變化無窮;在詩人的紙上,它們陶醉人心。當我閱讀這些小故事的時候,就像領略著壹幅幅流光溢彩的畫頁、壹闋闋跳動著歡快音符的樂章。
壹天中午,我坐在桌旁仔細閱讀,耐心鉆研。當我讀到“天下第壹味”的時候,心裏不禁打起了問號,“這是什麽怪迷啊,單指書面上的意思?不大可能,結合字詞,似乎也不行,那又會是什麽呢?”我抓耳撓腮,冥思苦想,仍沒有答案。再壹看書,原來,“天下”為大,第壹又稱“頭”,味也指“菜”,連起來就成了“大頭菜”。妳瞧,這些淘氣的小精靈稍壹“變裝”,就將壹道家常便菜變成了天下第壹味,多麽有趣!
我樂了,興致勃勃地往下讀,這是壹個對聯故事,講得是壹個家境貧寒卻又求學心切的牧童,碰上了個不可壹世的秀才,秀才為了刁難牧童,出壹上聯:賤狗過道嫌路窄,我壹看,暗道“這分明是在嘲笑牧童家境貧寒,還妄想讀書”,哪知,牧童對道:大鵬展翅恨天低。我壹見此聯,贊嘆不已,短短七個字,便充分體現了小牧童對求學之路的滿懷希望與高遠誌向,讓任何人讀來都為之壹震。
我越讀越起勁,時而拍手叫好,時而喜上眉梢,時而揮筆記錄……閱讀這壹篇篇故事,豐富了我的日常生活,充實了我的課余時間,給予了我精神上的滿足,同時,也給我帶來了無盡的快樂!
像壹個個活潑可愛的小精靈,跳動在方格紙上,譜出壹曲曲動人的漢字之歌;像壹條清澈見底的小渓,流過筆尖,頓時,壹篇佳作躍然紙上。漢字,我們中華民族的漢字!
漢字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壹部分,瞧!街頭的廣告牌上,眼前的書籍上?都有漢字的足跡。我愛讀書,我愛寫作,我更愛中國的漢字!如果沒有漢字,這壹切又從何談起?
從小,我就與漢字拉起了手,在那彩繪書上,漢字向我招手,在《格林童話》中,漢字拉著我的手,為我訴說壹個個精彩的故事;在壹本本科普知識上,漢字告訴我壹個個世界奇觀,對我講述壹個個科普知識,開擴我的眼界,為我的大腦“充電”。如今,我喜歡上了寫作,漢字好像我的兵將,乖乖地聽我調遣,構成壹篇篇佳作,我愛妳漢字!
漢字那悠久的歷史也讓我著迷,從甲骨文到金文,從金文到小篆,隸書、草書,從草書到我們今天使用的楷書,行書、漢字每前進壹步,都凝結著中華民族的心血,漢字是中華人民、是龍的傳人凝聚的核心!
每當看到熟悉的漢字,我賴以交流溝通的漢字,腦海裏就會浮現著這樣的句子,“中華漢字,生動形象。傳播文明,蓋世無雙。連綴成句,頓挫抑揚。書法字體,各具特長?”這些片段在我腦海裏久久回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