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我國宋代就已經發明了紙幣,為何到明朝中期卻被白銀取代?

我國宋代就已經發明了紙幣,為何到明朝中期卻被白銀取代?

貨幣先後經歷了實物貨幣、金屬貨幣、紙幣的發展形態,未來還可能進入數字化階段,但是就目前來說紙幣還是貨幣種類中較為先進的形態,作為世界上最早發明紙幣的國家,我國在北宋時期就已經發明了交子,比西方國家的紙幣也早六百多年。 相對於金屬貨幣來說,紙幣是印刷的,鑄造成本比金屬貨幣要低很多;就流通成本而言,紙幣的磨損可以說是不計的;最為重要的壹點是,紙幣比金屬貨幣更容易攜帶和運輸。 紙幣的出現,標誌著中國古代商品經濟高度發達的產物,然而當中西方在1840年後開始交流的時候卻發現,西方的紙幣已經大行其道,而中國的貨幣主流形態竟不是紙幣,而是白銀和銅幣,紙幣哪裏去了? 宋朝發明貨幣後,元朝甚至將紙幣當做法定貨幣,而明朝初期為了推行紙幣制度,甚至壹度禁止民間用金屬貨幣進行交易,在此番推廣之下,為何紙幣依然會退出流通市場被白銀取代,實在是壹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本文 為什麽宋朝時期會產生「 ”交子”這樣的紙幣 按照經濟學原理,只有商品經濟足夠發達才能夠產生紙幣,宋朝時期商品經濟雖然取得了高速的發展,但是從根本上來說並沒有改變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性質。 實際上北宋時期產生的交子並不是完全意義上的紙幣,賈大泉在《宋代商品經濟的繁榮與交子的產生》認為北宋初期的交子"只是活期存款憑據和現金支票,與紙幣性質不同。” 繆明揚則在《宋代紙幣政策初探交子》中認為宋朝紙幣的性質屬代用貨幣,而非信用貨幣。關於交子的性質正如我對宋朝紙幣性質的認識壹樣,即交子是壹種替代性貨幣,交子只是金屬貨幣的憑證,而不是信用貨幣。? 如此來理解的話,我們就應該清楚,交子雖然具有壹定的紙幣功能,但是並不等同於現在我們花的紙幣,宋代初期交子之所以能夠流通,實際上是有金屬貨幣作為兌換,本質上並未脫離金屬貨幣的範疇。 之所以會產生交子,就是因為唐朝末期以來,商品流通加速,對貨幣的需求量增多,尤其是在很多稅收中,不征實物而征貨幣。 宋代實行兩稅法,將稅收的主要來源由物品轉向貨幣,尤其王安石變法期間,更是增加貨幣收入來充實宋朝財政,這樣的情況下更推動了貨幣的需求。 當時的主流貨幣銅錢並不能滿足流通的需要,而當時宋朝與遼國、西夏、金等國都有歲幣需要支付,這樣的話就將宋朝的貴金屬大量輸送出宋朝境內。最終導致宋朝出現貨幣需求與金屬貨幣短缺的錢荒問題。 交子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應運而生,不僅滿足了宋朝時期的貨幣交易需求,更是降低了流動成本,宋朝也成為世界上最早使用紙幣的國家。 紙幣在宋元時期的發展,避免不了的通貨膨脹 交子的出現並不是官府主導下的,而是民間自發形成的,因此並沒有統壹的標準,其樣式和規格更是多種多樣,雖然富商聯合起來統壹交子的規格和式樣,但終究未能擺脫交子的私人屬性。 壹旦這些承擔兌換交子的「 ”交子鋪”卷鋪蓋走人,就會造成巨額詐騙,於是宋朝 *** 開始禁止私人發行交子,決定由中央來管控紙幣的發行權。 因為交子最開始產生在四川,也流通在四川,交子被官府經手後曾經規定只允許在四川地區發行,然而在交子發行後,迅速開始在全國流通,發型量也逐漸增多,官方交子發行初期只發行了壹百多萬貫,不久就發行了三百多萬貫。 宋徽宗時期,交子的發行量越發沒有節制,使得交子開始嚴重貶值,公元1105年宋朝發行了「 ”錢引”取代交子,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錢引的貶值速度更快,僅僅三年,就貶值的跟廢紙壹樣, *** 也不予兌換,最終使得很多錢引都成為了廢紙壹樣。 北宋滅亡後,錢荒更加嚴重,為了應對這樣的情況,南宋 *** 發行「 ”關子”來充當流通貨幣,因為無法兌換最終衰亡。 兩宋時期紙幣發行存在的問題,主要還是因為發行的紙幣無法進行兌換,其實紙幣的產生是"交子須有見(現)錢相當乃可行",而宋朝官府因為缺錢,往往造成濫印,超額發行。 從這裏面我們可以看到,紙幣的產生是壹種只有流通職能而替代金屬貨幣的產物,而官府試圖將其發展為法定信用貨幣,擺脫跟金屬貨幣掛鉤,以此來增加 *** 的鑄幣稅。 元代時期繼承了宋朝時期的紙幣發展經驗,大力推行紙鈔,因為元代大部分時期都不鑄造銅錢,並且禁止使用銅錢,紙鈔就成了唯壹的流通法定貨幣。 可以說,元朝時期是中國紙幣發展的壹個巔峰時期。 相對於宋朝時常還打著兌換的名義發現著不兌換的紙幣而言,元朝時期實行不兌換的紙幣政策,最終結果就是,紙幣隨便發行導致惡性通貨膨脹,最終加劇了元政權的垮臺。 明朝初期為了推行紙幣,曾嚴禁使用白銀 到明初的時候,朱元璋開始選擇了銅幣作為主要的流通貨幣,鑄造大中通寶和洪武通寶。然而明初經濟雕敝的時候,銅幣尚且能夠滿足民間的流通,僅僅幾年過後,政治穩定後,經濟快速發展,銅幣自然是無法滿足流通需求的。 洪武八年(1375)明 *** 開始發行紙幣,恢復紙幣流通制度開始發行「 ”大明通行寶鈔”。 明朝初期的貨幣政策和以前的又不壹樣,明朝初期采取的是錢鈔並行,以鈔為主,寶鈔為輔, 寶鈔用久可換新鈔。明朝規定: 「 ” 每鈔壹貫, 準銅錢壹千, 銀壹兩。”但是寶鈔不兌換紙幣, 而且紙幣和元朝時期的紙鈔壹樣,並不進行兌換。 簡單來說,妳可以將金屬貨幣兌換成明朝寶鈔,但是不能將寶鈔兌換成金屬貨幣。 實際上,明朝初期的紙幣依然沒能從根本上解決貨幣惡性貶值的問題的, *** 不加節制的印制寶鈔隨即導致寶鈔貶值,為了繼續維持寶鈔的流通,明朝 *** 壹度禁止銅幣和白銀的流通,洪武二十七年(1394)「 ”詔禁用銅錢……悉收其錢歸官,依數換鈔,不許更用”。 洪武三十三年(1400)、永樂元年(1403)、永樂十七年(1419)、洪熙元年(1425)多次重申金銀或白銀禁令。 明 *** 在如此努力之下,依然沒有奏效,也證明了明朝初期的紙幣貨幣政策的失敗,至宣德年間紙幣最終難以為繼之勢,正統年間,紙幣最終落下帷幕。 明英宗即位「 ”馳用錢之禁”,想要紙幣和銅錢並行,也放開了白銀流通的限制,這壹放開,也標誌這紙鈔徹底的報廢。民間交易「 ”紛競銅錢,不復以鈔為事”。景泰元年(1450),寶鈔局停止造鈔。 白銀為何會異軍突起,在明朝中期取代寶鈔 從北宋時期發明的紙幣制度,雖然代表了中國古代商品經濟發展的巔峰,然而不難看到的是,民間產生紙幣是因為對流通貨幣的需求,而宋元明幾個朝代都將紙幣作為斂財的工具,使得老百姓對紙幣並不信任。 從而更希望回到金屬貨幣時代,然而問題又出現了,鐵幣不值錢,銅幣不夠用,金銀數不夠的老大難問題。 但是為什麽在明朝中期,白銀可以異軍突起取代寶鈔,則有著深刻的原因。 首先,白銀相對於其他金屬貨幣而言,價值相對較高,數量相對較充足,而且流通時間長,是中國古代壹直以前的硬通貨。 *** 雖壹再嚴申禁用金銀交易,卻未能穩定寶鈔的幣值,白銀的使用也未能禁絕。隨著 *** 在白銀政策上的松弛,白銀雖不被 *** 承認,逐漸成為民間公認的貨幣。 其次,中國古代並非產銀大國,不然銀的價值未必能高於銅,然而在明朝中期白銀的數量急劇增加,最終達到了滿足流通的需求。16世紀西方開辟新航路後,將從美洲開采的大量白銀運送到中國換取茶葉和瓷器,據估算這壹時期進入中國的白銀就多達兩三億兩。 最後,明朝 *** 順應了白銀貨幣化的趨勢,萬歷年間,張居正實行壹條鞭法,使白銀成為唯壹繳納稅收的貨幣,白銀的主幣地位更加穩固。另壹方面官員的俸祿,士兵的軍餉也都采取寶鈔支付,在寶鈔不斷貶值的情況下,這些人率先請求使用白銀,最終出現「 ” 朝野率皆用銀「 ”的局面。

  • 上一篇:急求金庸英雄傳3!肯定是三個!!!簡介!速度!!!
  • 下一篇:我要做關於鄉村生活的手抄報,給點資料.快點有急用!!!!!!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