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也是,隨著現代通訊工具的普及,書信越來越被淡忘了。朋友遠離,親人外出,壹個電話,壹條短信,便及時地報了平安。書信,似乎成了彼此不願撿起的麻煩。
而我不同,我對書信有偏愛,而且自認為不是抱殘守缺。孩子上大學的時候,我給她配了手機,第二年還買了電腦,幾乎可以隨時聯系。但是,我有壹條很古板的要求:無論出現什麽情況,每月壹封家書少不得。孩子不敢違命,6年以來,壹直堅持。我將孩子的回信編號整理,孩子的成長信息幾乎都是從家書中發現的。想孩子的時候,將家書翻出來,重復閱讀,心裏很溫暖。盡管電話能直接聽到彼此的聲音,但是,我收到壹封孩子的信遠比接到孩子的電話高興。
因此有人說,書信,是語言文化的精髓之壹。林覺民的《絕命書》,魯迅寫給母親的家書,毛澤東寫給老師的信件,無不讓人在書信的魅力中感受人間真情,受到高尚思想的熏陶。
書信的魅力,是所有的現代工具無法替代的。
其壹,書信與中國文明壹樣久遠。
有人把遠古的神話命名為“口耳相傳的書信”;把先人結繩記數命名為“留給自己的書信”;把山巖上的形象數字命名為“形象的書信”;把甲骨文命名為“留給後代的書信”;把寫在竹簡上,先是用繩紮,再用封泥封,之後又在封泥上蓋上印章的書信命名為“最早的防偽書信”。
東漢蔡倫發明了被譽為古代四大發明之壹的造紙術,為書信大行天下提供了便利條件。無論是文人士大夫還是布衣百姓,都把書信作為相互溝通、傳情達意的重要手段。但那時交通並不發達,寫完了信,或親自送去,或托人捎去,若相距遙遠,書信在路上走個壹年半載也是常事。於是人們羨慕水中的遊魚、天空的飛雁,把思念寄托於碧波水府、白雲天幕,圖的是壹個快字。隨著實際需要,於是就有了專門送信的信使,專門為信使駐馬休息的驛站。那時的驛站信使都是官方的,因為皇帝要延伸皇權,下達政令。往往是壹道聖旨,便是快馬接力,晝夜兼程。不管怎樣,那時信使和驛站的主要功用還是傳輸信息。從有了文字,有了紙張,書信變成了通信聯絡的重要手段。書信也就成為延續幾千年文明史、傳承文化、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載體。
因此,書信是中國文化的壹個重要組成部分,擁有源遠流長的歷史。
其二,書信與家壹樣溫暖。
有壹位飄泊在外的遊子說:在我的心中,家書與家壹樣溫暖。也看到這樣壹則消息:有個女學生,生日啥禮物都不要,就要男朋友給她親筆寫封信,還要到郵局寄給她。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張小元覺得這個例子可以說明,現在有相當壹部分人早已忘了寫信這種溝通情感的方式,但同時也有壹部分人是非常懷念書信帶給我們的溫暖的。
張教授認為,傳統家書作為中華民族民間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是文學、美學、書法、禮儀、郵政、包裝、紙張等文化的綜合載體。千百年來,它承載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血緣文化,維系著人間的親情,展示了個性的光芒,也真實地記錄了時代的變遷。多少年前,少女羞澀地在家門前等待郵遞員送來心上人的信箋,母親靜靜地期盼著兒子的信何時能到家,家書帶給我們浪漫和溫暖的想象。
“在通訊便捷的同時,我們的情感其實在貶值。”就以發短信為例,我每次節日都要收到很多短信,特別是碰上春節、元旦、中秋、教師節這些美好的日子,短信如雪片般飛來。但我往往是看壹條,回復壹下,立馬刪掉,保留下來的很少。其大部分都是轉發的,有時壹條相同的信息收到幾次。這還有什麽真情實感,還有什麽保留的必要。我可以這樣肯定地說:沒認真學過書信知識的人,短信也不會動人,最多叫做壹種遊戲。
因此,張教授還認為:“現代社會親情、愛情、友情日趨淡薄,人與人之間好像總是隔了壹層膜,親筆寫的書信給人的感覺總是更真實、醇厚,而短信、電子郵件等由機器敲出的字符多少顯得冷漠。”
國學大師季羨林倡議:“搶救民間家書,就是傳承家書文化,守護親情家園,用親情的力量維系家庭的和諧,***建和諧社會。”
其三,書信與美酒壹樣值得珍藏。
書信的收藏,不依賴任何媒體。它收藏簡單,耐久,就像美酒壹樣,越久越香醇。像傅雷家書、蘇霍姆林斯基的家書,現在已成為教育孩子的讀本,其作用遠遠超出當初作者給兒子和女兒的教育了。其中講的許多為人處世、勸學求知、修身養性的道理,受益不是壹人,而是壹代又壹代人。
更有《古文觀止》,選取的歷代書信精品達20多篇。書信也是文人間無拘無束發表高論的壹種文體,像白居易的《與元九書》、司空圖的《與李生論詩書》、袁枚的《答沈大宗伯論詩文》等,都是用書信體寫成的精彩論文,其文獻價值遠遠超出朋友間的壹般討論與問候。
紙質書信雖然沒有電子書信便捷快速,但更具人文關懷與感情魅力。借助紙筆向親人傾訴真情,與友人交流學習心得、工作經驗、生活感受,比電子書信要真切、理性得多。在現代人親筆書信越來越少的情況下,紙質書信將成為稀有資源而更顯珍貴,因此也極具收藏價值。
其四,書信是壹種很好的教育媒體。
書信用於教育,其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有壹位老師,碰到壹位問題學生,多次談心效果都不明顯。偶爾壹次,發現了學生夾在作業本中的字條,於是也隨即用書信的形式開始與他交流,壹段時間後,那學生“成績名列前茅,普通話水平也提高得很快,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贏得了同學們的稱贊,老師的好評”(那位問題學生的老師的總結)。
不管教材上有沒有書信的內容,我都會教學生寫書信,並且是跟語文活動壹起進行,達到壹聲兩歌的目的。那就是,首先告訴學生書寫格式和要求,然後讓每位學生給老師寫信,包括信封的書寫。書寫格式正確的,我壹壹回復;書寫格式有問題的,包括署名或者少寫日期等等,只要有壹項不合格,就原件退回。學生都喜歡看看老師對自己的評價或者希望,所以他們會很認真地完成這項語文作業。沒有得到老師回信的同學,拿著自己的原件找同學分析,找出問題,進行糾正,直到達到要求,老師回信為止。這樣教學的結果是:學生重視了寫紙質書信,而且寫電子郵件甚至短信的時候,都有使用書信格式的習慣。尤其還可以達到育人的目的,平時不好說的話,沒有機會說的話,都在書信裏面交流,學生沒有顧慮,教師用語因為經過了考慮,也相對文明謙和,學生更容易接受。這利於增進師生感情,利於教學,利於育人。
眼見著書信“無可奈何花落去”,我真的希望:語文教學,能給書信壹席之地。這也算是拯救壹種文明或者文化吧。
(作者單位:瀏陽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