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烏鎮的東門和西門不能完全割裂,各有各的優勢。雖然我和東紮有文藝羅曼史,但是紮西給了我壹個驚喜。去烏鎮旅遊,體驗它原汁原味的水鄉風情,在街上感受乘船遊覽的浪漫,拍下遊覽的美照,享受小資情調。
這壹切都可以在紮西實現。但是請註意,我的朋友們,我說的是“旅行”而不是“旅行”。我覺得“旅遊”更多的是壹種感官形式,更多的是觀光和享受的元素;“旅行”更多的是個人的觀察和思考,更多更高的內心訴求。這是脫離常規生活的獨特方式。
旅行不僅僅是娛樂。旅行更多的是精神上的煎熬,筋骨的疲憊,身體肌膚的饑餓和身體的缺失,磨煉和覺醒,從幼稚的出生到認真入世的過程。那天紮西下雨了。經驗來了,只能迎著風雨。
雲越來越厚,烏雲越來越厚。毛毛下雨了,我的衣服在飄動。
迎著風,撐著傘,我們有些愉悅地走過了木橋。
壹座造型獨特的宏偉建築帶著些許寒意映入眼簾。這是穆欣藝術博物館。這應該是西門的鑰匙。事實上,當我重新整理這些作品時,我的心壹直在激蕩,我被這座建築的主人穆欣的文筆和繪畫、精神和品質深深打動了。
據報道,穆欣藝術博物館是由貝聿銘的弟子岡本博和紐克設計和監督的。策展人是來自穆欣的學生:陳丹青。
這裏極度荒蕪。來去匆匆的人,都在抓緊時間逛著偌大的西門,匆匆忽略了這個地方。哦,人們真的不知道:“這不僅是壹個收藏過去的美術館,更是壹個面向未來的精神取向和學術空間。”在這裏,收集了壹個有價值的有趣的靈魂。
據:該館致力於紀念和展示畫家、作家穆欣的畢生心血和美學遺產(1927-2011)。
這是穆欣。“風、水、橋”是地點和主人。畢生致力於東西方文化和美學實踐的畫家和作家;壹個生在烏鎮,死在烏鎮的傳奇而富有戲劇性的人物。
穆欣的真名是孫樸,真名是穆欣·楊忠,筆名是穆欣。中國當代作家和畫家。1927出生於浙江省嘉興市桐鄉烏鎮東柵。
有多少人能理解壹個人從這裏被迫逃離,然後悄然歸來卻又失望而歸,晚年又被請回來的酸甜苦辣?這個“歸來的局外人”還是那個少年嗎?
圖註:穆欣去世前壹年,彌留之際,老人看到美術館的設計方案,喃喃自語:“風,水,壹座橋。”
正如身陷囹圄的穆欣所說,“藝術的偉大是壹種無言的偉大。它抵制各種褻瀆和詛咒,保護追隨它的偉大藝術家。”壹個藝術家因為藝術遭受很多迫害,需要壹顆堅韌的心才能生存!無論我的母親做了什麽或錯過了什麽,我母親的血液仍然在穆欣的身體裏流動,這是壹種永恒的情感。於是在晚年,木心壹個人跑回了母親的懷抱。
大乘金剛經佛說,四句話就是‘空、空身、空、空’。基於此,我感嘆人生的酸甜苦辣。
“避秦之筆,三百篇;問胡君能不能,他會沈默到笑出來;高清樓在骨,山遠在頂;人類與水相連,我的意思是水與天空相連”。人生最高的精神境界是什麽,活得如此豐富的人生體驗是什麽?也許只有壹個人是非凡的,所以他能有這樣的胸襟和見識。
穆欣於2011年2月3日淩晨3時在家鄉烏鎮逝世,享年84歲。
是的,不管生活中發生了什麽,盡管困難重重,但做事情的動力可能就是自信。我們默默地走過展廳,走過穆欣留下的藝術瑰寶,聆聽藝術家生命的回聲。
有人說,穆欣壹生面對兩座塔:壹座是囚禁他壹生的“雷峰塔”,壹座是他心中建造的“象牙塔”。是的,當壹個個體對現實束手無策的時候,他能做的就是用壹種不尋常的方式來升華自己的精神。這樣的升華可能是產生非凡人格和成就的唯壹途徑。藝術家的作品是在混亂中產生的,這也讓全世界的讀者感到困惑。
穆欣的畫和他的文學壹樣,與眾不同,屬於“現代中國畫”。穆經常說他用左手畫畫,用右手寫字。
人們不能完全理解穆欣,但他們清楚地感受到藝術家的蓬勃心跳。苦難孕育卓越!
我去過全國很多展館,但似乎都無法克服致命光對拍攝的影響。有什麽辦法解決嗎?
在展廳裏,我突然看到了巴爾紮克!這位世界級的文學大師高高掛在烏鎮的展廳上空,我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仰望著他。偉人的作品《人間喜劇》被譽為“資本主義社會的百科全書”,其中深受我童年影響的高老頭、歐熱妮·葛朗臺等耳熟能詳的作品,大家應該不會太陌生。
據說這是巴爾紮克在中國大陸的第壹次展覽,展出了他的手稿和世界各地重要藝術家的作品。
原來我們有幸遇到了壹個特別的展覽:在中國最好的美術館裏舉辦的文學大叔:巴爾紮克。曾經的穆欣,他壹直視巴爾紮克為“文學大叔”。我似乎明白了烏鎮人的心靈手巧:穆欣屬於烏鎮;巴爾紮克此時也屬於烏鎮。伊叔拉近了巴爾紮克,烏鎮人拉近了19世紀的法蘭西。中國文學與歐洲文學有聯系是壹件奇妙的事情。
法國小說家榮膺巴爾紮克(1799年5月20日-1850年8月18)被稱為“法國現代小說之父”。
穆欣在《文學回憶錄》中寫道:早年,我覺得自己有兩個文學叔叔:大叔叔胖胖的,熱氣騰騰的,精神錯亂的,他是巴爾紮克。第二,我叔叔很溫柔。福樓拜是壹個想說什麽就說什麽的人。樓百家,我常去;巴爾紮克的房子只能跳到院子裏,從後窗偷看。
我其實有點開心。我想我會來紮西,這是壹次後續訪問。現在我似乎觸摸到了紮西的靈魂。不,應該是烏鎮的靈魂。茅盾老師和穆欣老師為烏鎮、為中國、為世界留下了如此豐富的藝術思想。男人,物質是不夠的。烏鎮人通過木心抓住了人類的精神內核。我深信,在這個奢華的時代,人類太需要文學藝術的滋養了。
走出美術館,順道拜訪。烏鎮正面臨臺風利奇馬。但是,還是有很多遊客。
據悉,臺風“利奇馬”於8月10在浙江溫嶺登陸,為超強臺風,最大風力16,即每秒52米,最低氣壓930百帕。
壹次散步,壹條船,壹條船。不壹樣的休閑,讓烏鎮充滿了夏天特有的喧鬧和歡樂。
想想茅盾的時代,穆欣的時代。他們是如何在水鄉漫步,或寫作,或思考,或繪畫的?烏鎮給了他們什麽啟發?
大量的明清經典建築都被烏鎮人盡可能的保護和修復,非常賞心悅目。穆欣優美的句子“風、水、橋”在我耳邊響起,這是對穆欣美術館和烏鎮的總結。非常精致。
橋是江南水鄉的靈魂。
船是江南水鄉的常態生活。
弄堂是江南水鄉淡淡的鄉愁。
眼前壹片紫色,很驚艷。西蒙有這麽漂亮的後花園,真是令人欣慰。
傳說中的紮西不僅浪漫,而且充滿了煙火氣。
理發店,滿滿的懷舊。
這個著名的娛樂場所此時已經裏裏外外濕漉漉了。
人與水相連,我的意思是水與天相連。穆欣的崇高境界壹直呈現在我的眼前。在這壹點上,可能更是如此。
雨越下越大。我們被困在烏鎮郵局了。這是壹家歷史悠久的郵局。早在唐代,烏鎮的商業就非常發達。因為京杭大運河的支流經過小鎮,當時烏鎮的交通非常發達。大慶郵政局成立於清朝光緒年間,烏鎮郵政局因其獨特的水運條件而應運而生。這給了當時的烏鎮壹個面向全國、面向世界的窗口。
烏鎮河是京杭大運河的壹條支流,烏鎮的老郵局就坐落在西施河上。
被雨簾覆蓋的郵局,它的青磚清新有質感,在風雨中挺立。漫天的雨,像文具的眼淚,從柔軟安靜的雲朵裏傾瀉而下。郵局承載著烏鎮的歷史,承載著烏鎮人的情懷。
好想吃壹碗吳媽餛飩。
來到烏鎮,其實很幸運遇到了壹場風暴。古鎮被雨水徹底沖刷,石板路很幹凈,濕漉漉的墻壁似乎散發著木頭的味道。其他人在雨中悠閑地散步。情侶們打著傘,手牽著手,更有家庭氣息。
壹個走在雨中的女人似乎在享受壹種安慰。堅實的青石路經過歲月的磨合,顯得平整,陳舊的門楣殘跡和斑駁的漆痕,彰顯著時光的魅力。
風雨聲不絕於耳,綠植在風雨中搖曳歡騰,仿佛更有活力。
人不能少遊泳。撐著傘,環顧四周。
邱智:雨下得很大。找掩護。妳:好,好。
邱智:雨越下越大,所以我們不能再往前走了。妳:側著走。
邱智:堅強的女人,妳濕透了。妳:包頭的筆記本保持濕潤就好。
(心中有畫的三頁手稿被入侵的雨水燒了壹點。)
有許多人在雨中行走。雨中漫步是另壹種親情。
如果下雨,找個茶館繼續避雨。雨下得這麽大。喝了壹下午的茶和咖啡,還要繼續喝。透過窗戶,我看到雨篷船在雨中緩緩行走。人類與水聯系在壹起,我的意思是水與天空聯系在壹起。茶可以空心嗎?喝咖啡可以嗎?旅行,讓我們真的放下了什麽?
雨下得很小,人們迫不及待地跑到街上和橋上。
我也開心的沖了出去,在雨中欣賞了壹段倫巴。
篷船已經陸續派出。來烏鎮怎麽能不發貨呢?
水和橋是江南水鄉最重要的基調,也是最多彩的風景。
夜色朦朧,燈火通明。
天青藍,畫舫雨中眠。無論遊客有多少,烏鎮的詩意和閑適都不會減少。
夜裏,船搖搖晃晃,下著雨,人們都在談論著柱子旁邊的橋。無論白天黑夜,烏鎮都是沈甸甸的,滄桑的。
水光粼粼,微微蕩漾,橋街相連,船聲悠悠,載歌載舞,談笑風生。
就像重現了盛唐。
燈籠,氣球,快樂的人。烏鎮盡力擁抱遠方的客人。
只有染坊,沒有了艷陽天的淡雅藍花,冷清的街道上空無壹人。
暴風雨又來了,人們在雨中亂成壹團,扶老攜幼奔向景區大門。
臺風“利奇馬”四處肆虐。
我們也隨著人群擠出了景區。有人心慌,有人享受盛夏難得的清涼。
萬物,流動搖曳。臺風中的風景真美。
在風暴中,壹切都變了,計劃也變了。
我們只能,按照我們的命運,留在烏鎮。
“利奇馬”過了烏鎮,人類只能為超強臺風讓路,任其肆虐。喜歡下雨,透過酒店窗戶望去,是壹個水的廣闊世界。景區關閉,交通癱瘓。我們只能在關門的酒店裏上網。
拘留那天,我在街上發現了小吃。雖然是烤餅店,但卻是老鄉評論的第壹家小吃。制作精美,味道鮮美。這幾天,滿眼都是蘇幫菜,東坡肉,萬山蹄子,三白,豆腐粉,臘肉,酸菜。哪些真的不適合?傳統美食,沒有刻意的推廣,在遊覽過程中可能會比較粗糙。在這家小店裏,有好幾種小吃,有價值,好吃,溫馨。茅盾和穆欣壹定喜歡這些傳統小吃。也許在最接地氣的地方,也能出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