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最會玩”的宋朝,平時人們都有哪些娛樂項目?

“最會玩”的宋朝,平時人們都有哪些娛樂項目?

眾所周知,宋朝的商品經濟非常發達。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臨安,勾欄瓦肆鱗次櫛比。在“倉廩實”和“衣食足”的基礎上,當時的人們挖掘了多種休閑娛樂方式。比如,高俅玩蹴鞠、賈似道鬥蟋蟀、李清照打馬、司馬光遊園等。

據資料顯示,宋朝時城裏人的夜生活是異常豐富的,每到晚上,汴梁城內便燈火通明,人潮洶湧,紅燈高掛。

1.捶丸:中式高爾夫

宋代的球類遊戲中,使用這種木球的有若幹種,如馬球、驢鞠、步打和捶丸等。其中馬球、驢鞠基本沿襲唐制,而步打則逐漸演化為捶丸,在宋、元時期風行壹時。

《說郛》中有壹篇《丸經》,作者大概是元代人,姓氏不詳。書中詳細介紹捶丸的玩法,概括地說,是玩家以球杖擊球,地上挖小圓坑(窩),以球入窩者為勝。

選擇好壹塊捶丸的場地後,首先清除場內的瓦礫草木,然後選擇壹個正對窩的地方,畫出“基”,也就是初始的擊球點,大致是長寬各為壹尺的地方。

開始擊球時,球要先放在基內,即“丸不處基外”,玩家的手腳都不能碰到基,即“足不踏基,手不試基”,基確定之後則不能毀掉重來,也不可以在基內試球。

與基相對應的,就是“窩”,即球洞。通常壹塊比賽場地上設立多個窩。

根據壹份元朝人留下來的《丸經》以及繪於明代的《秋宴圖》,不難發現捶丸運動所使用的球、球棒、場地,以及遊戲規則,都很接近現代高爾夫球。

2.水秋千:花樣跳水

我們現在從奧運會上看到的花樣跳水體育項目,早在休閑娛樂內容最為繁榮的宋朝,就已經風靡全國,成為上至皇帝、下至平民,都十分喜歡的體育運動項目。當時這項運動有個文雅的名字——水秋千。《東京夢華錄》這麽描述這壹形式:“又有兩畫船,上立秋千,船尾百戲人上竿,左右軍院虞候監教,鼓笛相和。又壹人上蹴秋千,將平架,筋鬥擲身入水”。元代王振鵬的《龍池競渡圖》即繪有北宋金明池的“水秋千”與“水傀儡”表演。

3.龍舟爭標

由小龍船二十只、虎頭船十只、飛魚船二只、鰍魚船二只展開花色表演與奪標競賽:“小龍船列於水殿前,東西相向;虎頭、飛魚等船,布在其後,如兩陣之勢。須臾,水殿前水棚上壹軍校以紅旗招之,龍船各鳴鑼鼓出陣,劃棹旋轉,***為圓陣,謂之‘旋羅’。水殿前又以旗招之,其船分而為二,各圓陣,謂之‘海眼’。又以旗招之,兩隊船相交互,謂之‘交頭’。又以旗招之,則諸船皆列五殿之東面,對水殿排成行列,則有小舟壹軍校執壹竿,上掛以錦彩銀碗類,謂之‘標桿’,插在近殿水中。又見旗招之,則兩行舟鳴鼓並進,捷者得標,則山呼拜舞。各三次爭標而止。”

4.商謎:千年前的腦筋急轉彎

謎語,又稱“隱語”,“廋語”,宋時又有“商謎”壹名。

宋代的謎語多種多樣,並不局限於字謎,這壹點也表現在《齊東野語》所收集的謎語中,下面幾條便是我們今天還大略可以理解的:

“方圓大小隨人,腹裏文章儒雅。有時滿面紅妝,常在風前月下。”謎底是印章。

“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心藏之,玄之又玄”和“自東自西,自南自北,無思不服”。謎底都是蜘蛛。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裏之命。遇剛則鏗爾有聲,遇柔則沒齒無怨。”謎底為木屐。

“八尺壹片,四角兩面。所識是人面,不識畜生面。”謎底為手巾。

5.鬥蟋蟀:養蟋蟀也是門學問

關於鬥蟋蟀的起源,《負暄雜錄》認為始於唐代的天寶年間,“長安富人鏤象牙為籠而蓄之,以萬金之資付之壹喙。”

兩宋時期,玩蟋蟀玩得最好的,當數南宋權臣賈似道。

賈似道是宋理宗、宋度宗兩朝的重臣,大權在握,平時喜好收藏金石書畫,收藏美艷的女子,但最特別的愛好卻是鬥蟋蟀。《西湖遊覽誌余》中記載,賈似道在府中玩鬥蟋蟀,與相熟的賭友壹起用蟋蟀賭博。癡迷於鬥蟋蟀的賈似道還著有壹本《促織經》,論述關於蟋蟀之種種,羅列詳盡,看得出他是此中大家。

6.鬥茶:喝飲料也要玩

鬥茶又稱“茗戰”,兩宋時期盛行於士人中間。

關於鬥茶的起源,壹種說法認為來自制茶者——茶人之間互相比較各自的茶香茶味,品評的過程漸漸演化,形成鬥茶的習俗。

鬥茶時,先將茶餅茶團等碾碎,以細羅篩過。接下去,“候湯”燒水這壹環節對茶湯的影響非常大,水燒到什麽時候很有講究,水太熱則茶末迅速沈底,否則茶輕浮於水上,難於與水融合。講究到極致的做法,連燒水所用的燃料也有講究,比如《事林廣記》中稱:

煎茶須用有焰炭火,滾起便以冷水點住,伺再滾起,再點。如此三次,色味皆佳。

7.馬球

稱得上唐朝第壹運動的馬球,到兩宋時代依然玩家眾多,在同時期的金國和遼國也十分盛行。

《宋史·禮誌(軍禮)》記載:太平興國五年,宋太宗親自下令制訂壹套詳細的打球規則。這年三月,新規則出籠,太宗皇上帶領王公大臣們來到大明殿,要用新的規則玩壹場馬球賽。

正對球場的殿階之下,教坊的鼓樂擺列在兩廊,在比賽當中壹直演奏《龜茲樂》。同時,壹大群身穿錦繡衣的禦龍官手裏拿著哥舒棒,環繞整個球場。

球場之上分別設有東、西兩個球門,門柱壹丈多高,柱頭刻有金龍,桂腳有石頭雕成的蓮花座,系有彩帶。球門邊彩旗張列,門旗下各設五面大鼓。

參與打球者分成左、右兩隊,每隊各有壹個守門員,另有兩名衛士手持小紅旗站在門旁,負責唱籌。兩隊服裝的顏色不同。左隊中的打球供奉們身穿紫色繡服,右隊的打球供奉們則穿緋色繡服,頭上都戴著折腳頭巾,腳下都是烏皮靴。

按照比賽規則,每方將球打過球門,則獲壹籌,在階下插上壹面繡旗,眾人為之唱好,得籌的壹方下馬稱謝。如果是皇上將球打過球門,場邊的鼓樂馬上停止,全場齊聲高呼“萬歲”。

哪壹方先得到三籌則為勝,比賽結束,皇上與群臣壹起飲酒慶賀。

8.蹴鞠:踢球是壹定要會的

蹴鞠以皮為之,中實以物,蹴鞠,蹋為戲樂也,亦謂為球焉。今所作牛彘胞,納氣而張之,則善跳躍。然或俚俗數少年,簇圍而跳之,終無墮地,以失蹴為恥,以不墮為樂,亦謂為築球鞠也。

——《宋朝事實類苑》

說到宋代的蹴鞠,人們最先想到的壹個人就是高俅。高俅因為《水滸》而聞名,而在《水滸》中他正是靠著蹴球而發跡的。

歷史悠久的蹴鞠之戲,在宋朝時更加成熟完備,並趨於鼎盛。具上看,宋朝蹴鞠用的球為氣球,制作的工藝也比唐代更精細,皮球用八塊、十塊或者十二塊牛皮縫成,而且多為內縫。

9.相撲:力士也是明星

唐宋時期,壹個合格的相撲高手應該具備以下幾個特點:

首先要體魄肥大壯健,若是“瘦人相撲”,就會被稱為“不相稱”。

另外,當時的相撲不僅角力摔跤,還會拳腳齊上,所以“相撲漢拳踢”為“怕不得”。這樣壹場相撲玩下來,鼻青臉腫的壹方,十有八九是輸家,“相撲人面腫”自然羞於出去見人了。

北宋初年陶轂的《清異錄》中有壹條“十樣佛”,列舉當時都有什麽樣的人剃禿頭,分別是:僧人、尼姑、老翁、小兒、優伶、角抵者、泅魚漢、打狐人、禿瘡和酒禿。其中的角抵就是相撲。可見,北宋時期專職相撲之人不但要身體肥壯,還要和優伶壹樣剃成禿頭。

據說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曾經說過:“如果讓我選擇,我願意活在中國的宋朝。”林語堂先生也曾說過“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中外兩位大學者不約而同地向往壹個久遠的時代,著實讓現代人對那個朝代充滿了向往,著實想穿越時光去感受壹下宋朝的盛世光景。

參考文獻:於左著,《玩在宋朝》

  • 上一篇:中國最早的中醫書是什麽?
  • 下一篇:《壹路向北》這首歌好聽嗎?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