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漆器起源於戰國,興旺於秦漢,鼎盛於明清,發展於當代,已有兩千四百多年的歷史。
揚州是中國木胎漆器的發源地,也是全國漆器的重點產區。
2006年,揚州漆器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遺產保護名錄。
據史書記載,揚州漆器在戰國時期就有壹定的生產規模和較高的制作工藝水平。
國家博物館收藏了大量戰國時期揚州的漆器。
1967年,揚州邗江西湖鄉戰國墓葬中出土的漆器圓盤(現陳列於揚州博物館),直徑40公分,以木制卷胚作內胎,髹朱紅漆,用黑漆彩繪雲水飛禽紋樣,色彩鮮艷,畫面清晰,很能體現當時較高的制作工藝水平。
漢代揚州漆器的代表作:三足奩和七子盒 漢代漆器生產不僅規模大、品種多,而且技藝精湛、水平高超。
唐代揚州漆器是貢品和出口的搶手貨 唐代揚州是中國著名的經濟發達城市和重要對外港埠,為東南沿海的都會,常住外國人就達數千。
經濟繁榮,巧匠雲集,手工業相當發達,彩繪、剔紅(雕漆)、夾紵脫胎和金銀脫等漆器制作愈益精細,螺鈿鑲嵌工藝亦具有很高水平。
漆器被列為揚州二十四種貢品之壹。
唐天寶十二年(753),揚州大明寺主持鑒真東渡日本,攜帶物品中有漆盒、漆盤等漆器幾十件。
1980年回國巡展的鑒真大師寶像,就是唐代漆器工藝中的夾紵胎塑像,供奉在日本奈良唐招提寺。
該像高84厘米,因以真人為模型制作,所以造型與真人非常相似,線條也非常簡練。
在日本唐招提寺中,還供奉著壹尊盧舍那佛坐像,高壹丈二尺四寸,用竹胎夾紵髹漆而成。
在盧舍那佛像右首的“藥師如來立像”和左首的“千手觀音菩薩像”,采 用木胎漆制作而成。
這三尊漆制佛像被日本奉為國寶。
揚州漆器技藝對日本、韓國、朝鮮等東方國家的髹漆藝術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唐代,鑲嵌工藝十分流行。
白居易的《素瓶謠》詩中寫道“爾不見當今甲第與王宮,織成布障銀屏風,綴珠陷鈿貼雲母,五金七寶鑲玲瓏。
”唐人傳奇名篇《霍小玉傳》中,亦有“斑犀鈿花盒子,方圓壹寸余”的描寫,可見屏風的華麗和犀牛角鑲嵌盒子的小巧精致。
從詩詞和傳奇中可以看出,唐代鑲嵌工藝的高超與精美。
多彩的宋元漆器新產品 宋元兩代,揚州漆器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有了新的發展。
雕漆工藝水平有所提高,由最初的剔紅發展為剔黃、剔綠、剔彩等多種手法。
張應文《德秘藏》論雕刻條評:“宋人雕紅漆器,宮中所用者多以金銀為胎,妙在刀法圓熟,藏峰不露,用朱及鮮,漆極堅厚而無敲裂,所刻山水樓閣人物,皆儼若圖畫為佳絕耳。
”故宮博物院藏有“張成”款剔紅觀瀑圖圓盒、剔紅花卉圓盤和“楊茂”款剔紅山水八方盤、剔紅花卉渣鬥。
宋代揚州的髹漆雕刻藝術有代表性的記載為漆制弓臂。
據《江都縣誌》記載:“宋開寶乙亥至宣和辛醜,先後壹百四十七年,貯弓挺直,宛然如新,而膠漆不脫,可謂異矣,此良弓也。
”元代出現了“軟螺鈿”這壹新的工藝品種,選用的螺鈿片逐漸向薄而透明的方向發展,如黃大成《髹飾錄》中有所謂“殼片古者厚而今者漸薄也”。
軟螺鈿的出現,使得漆器的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1966年在北京元代遺址中發現壹件直徑約37公分軟螺鈿漆盤(揚州制),盤心用螺片嵌成壹幅以廣寒宮為背景的嫦娥奔月圖,漆盤雖已殘破,但林木蓊郁,樓閣重疊,色彩絢麗,極為精美。
揚州軟螺鈿工藝的出現,代表著鑲嵌技藝的極大提高,同時也為明代精湛的點螺漆器的產生打下了基礎。
集大成的明清漆器 明清兩代,揚州漆器發展到鼎盛時期,成為全國漆器的制作中心,漆器作坊林立,品種繁多,規模龐大。
據不完全統計,全市漆器作坊近四十家。
用漆器命名的街巷即有“漆貨巷”、“羅甸(螺鈿)巷”、“大描金巷”、“小描金巷”等十余條。
從原料銷售、生產制作到整套經營,形成壹條以漆器為產業的街坊。
兩淮鹽政還設有專門的漆作,大量承制宮廷各種器皿、家具和建築裝修工程。
明代揚州著名的漆器工藝品種有:剔紅(雕漆)、百寶鑲嵌、螺鈿鑲嵌等。
八寶灰、波羅漆、刻漆、堆漆、戧金等工藝技法亦有所興起。
自宋宣和後失傳的漆砂硯則得到了恢復,品種堪稱豐富多彩。
明代,雕漆工藝可以雲紋雕漆高足杯為代表。
此杯采用夾紵胎,杯內為銅壁,外部雕刻雲紋,刀法簡潔、線條精細、色彩鮮艷,造型文飾令人愛不釋手。
另壹樽雕漆花枝紋三足爐,也是明代雕漆產品中富有代表性的作品。
清揚州小玲瓏山館的主人馬曰琯和其弟馬曰璐,曾在筵席上對明代嘉靖年間壹雕漆盤吟詩贊賞,據記載此盤形如荷花,內雕盤龍和水禽圖案,制作極為精美,宛如神品。
盤底刻有“明嘉靖年制”貼金字。
明代揚州雕漆產品制作水平之高可以概見。
點螺漆器亦於此時乘勢興起。
萬歷年間揚州著名漆藝大師江千裏(字秋水),以制作點螺漆器著稱於世。
江千裏畢生辛勞,留下數千件漆器作品(包括平磨螺鈿和點螺),現北京、上海、南京、蘇州等地博物館均珍藏著他的許多作品。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的國家壹級文物點螺漆器就有很多件。
其中壹件明“江千裏”款識的“嵌螺鈿金銀片長方盒”,盒蓋、盒底立墻,上下通景,四面各飾壹龍,兩橫面的龍騰空而起,兩縱面的龍正興風作浪,波濤中還有幾尾鯉魚,若隱若現。
龍的須發、海水、卷雲等處的細線,均用薄螺片鑲嵌,龍眼、龍鱗鑲嵌全綠,海水、浪花則填以銀絲。
起於明而盛於清的揚州骨石鑲嵌和百寶鑲嵌漆器,為明末揚州著名漆藝大師周翥所創。
《春草堂集》中說“(揚州)又有周翥,以漆制屏櫃,幾案、純用八(百)寶鑲嵌、人物、花鳥頗有精致”。
清人錢詠《履園叢話》壹書記載:“周制之法,惟揚州有之。
明末有周姓始創此法,故名周制”。
清代揚州漆器進入空前的繁榮時期,漆藝裝飾較明代呈現更為豐富的面貌,出現了壹批著名的漆藝名師,如盧映之、王國琛、盧葵生、夏漆工等人,為揚州漆器發展作出了很大貢獻。
盧映之、王國琛等人在前人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將雕漆和百寶鑲嵌工藝相結合,創制了“雕漆嵌玉”這壹揚州獨有的地方工藝品種,也是漆器制作工藝中比較高檔的工藝品種。
漆器是揚州兩淮鹽政的重要貢品。
以清宮檔案乾隆十五年(1750年),三十六年(1771年)、五十四年(1789年)兩淮鹽政進單所記為例,揚州向清皇朝所貢漆器,就有紫檀周制、螺鈿鑲嵌、雕漆、彩漆、填漆、洋漆、彩勾金等各種工藝漆器。
品種器物大至禦案、寶座、床榻、櫃桌、香幾、屏風,小至各種箱、扇、盒、碗、碟、器皿,應有盡有。
其內胎材料有紫檀、梨木、紅木、黃楊等名貴木材。
鴉片戰爭以後,揚州漆器業漸趨蕭條,點螺、漆砂硯、檀梨螺鈿硬嵌等名貴漆器相繼失傳。
同治至光緒年間,漆器生產稍有回升。
主要漆器產品有雕漆、螺鈿、周制、刻漆、勾刀等。
小件有柬盒、花盆、插牌、文房用具等。
淺刻盛行壹時,品種有帽筒、筆筒、硯盒等。
深刻掛屏常以揚州八怪書畫為題材,灑螺鈿屑鋪地或用水色暈染,薰煙做舊,產品基本內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