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尋找歷史數據

尋找歷史數據

騎馬民族與中原政權

說到中國的歷史,人們會想到黃河、長江、中原和江南。的確,中國歷代或中國的文明都是圍繞這些河流和地區發展起來的。但是,我們忘不了西北的草原沙漠,也忘不了東北的白山黑水。畢竟,那裏馬背上的人們壹直在影響著中國的土地。

與中原的農耕民族不同,塞外和關外的經濟是建立在馬背上的,遊牧或遊獵是他們的基石。這就決定了兩者發展的不同。農耕民族經濟穩定,適合群居生活,從而建立起真正的文明。大多數古代文明是由農耕民族建立的。他們種莊稼,有了穩定的收成,有了積蓄,甚至不需要所有的人都去耕種,於是技術人員、商人甚至貴族就誕生了,城市也就建立了。與草原上的遊牧民族不同,他們以放牧為生,經濟極不穩定。壹場普通的自然災害就能把壹個部落帶到毀滅的邊緣。他們地廣人稀,事實上,他們的經濟很難養活壹個像農耕民族那樣的人口。從現代的角度來看,那些遊牧民族的最佳選擇是放下牧羊人的鞭子,拿起鋤頭,這的確是早期人類發展的歷程。但還是有很多人不去農村,而是留在草原上繼續當牧民。

現代有沙塵暴,但古代草原上沒有風調雨順、沙塵暴、雪災、瘟疫。壹場不經意的災難,就能讓遊牧部落陷入絕境。即使沒有這些災難,他們的生活仍然比城裏的貴族和地裏的農民更加艱難。草原只能生產馬、羊、牛,可能解決溫飽問題,但不能解決更多的需求。草原上沒有茶葉、布料和金屬。這些只有在城裏建立了文明的人才有,他們需要那些,但是城裏人對草原上的東西並沒有那麽渴望,交換還是在進行,但是這是不公平的,至少牧民是這麽認為的,城裏人欺騙了自己。這就好比工業文明出現後,第三世界國家面對發達國家。而且,問題更嚴重。現在第三世界國家可以不進口發達國家的東西,也不會餓死。然而,牧民不得不放棄城市的東西。牧民越來越窮。他們覺得城市裏的人太狡猾了,但是當他們受不了的時候,最後還是奔向了城市,奔向了那個有文明農耕的地方。與現代發達國家和第三世界國家不同,古代經濟和軍事是對立的。農業文明經濟發達,但軍事遠不如遊牧民族,尤其是遊牧騎兵。

好了,讓我們回到中國這個話題。中原,華夏文明的發源地,離草原不遠,也沒少被遊牧民族騷擾。連周朝的都城都被狗攻破了。真的很可怕。中原的統治者壹直很頭疼。遊牧騎兵的戰鬥力高於農耕民族。拿著鋤頭的手不如拿著鞭子和箭的手。相對富裕的生活讓農民無論是體力還是事業心都不如為生存而戰的遊牧民族。其實早期的貴族都是專門作戰的勇士,但即使是這些勇士也無法與遊牧民族相提並論。只有憑借技術上的優勢,比如遊牧民族沒有的武器,比如弩、精甲,才能稍占上風。但是這樣的上風很不穩定,遊牧民族都是兵,而且都是騎兵,行動相當快。既要在數量上有優勢,又要花足夠的錢建立壹支專門的打擊他們的作戰力量。這需要強大的經濟和組織作為保障。

好在農耕文明對於遊牧部落來說還是有優勢的,不是體現在戰鬥力上,而是體現在組織體系上。農耕文明畢竟在數量和經濟上遠勝壹籌,只需要壹個建制就能整合。

傳說中國文明在水利。對了,是大禹在水利方面共同組建了壹個組織,然後家族繼承制度使得這個制度開始建立起來。在我們看來,那種制度自然是過時的,但在當時,那種制度可以確保壹個國家齊心協力,對外作戰,而不必每次前任君主去世都要打壹場內部混戰。而這正是遊牧民族最缺乏的。

中原文明,尤其是秦始皇以後,已經建立了相當系統的建制。君王的權力不僅僅是武力的掌握,還有思想和制度上的支持,尤其是後者,是遊牧民族最缺乏的。遊牧民族信奉拳頭決定壹切,武力決定壹切的慣例。他們的力量更多的消耗在內部權力的爭奪上,中原文明也樂見其成,因為遊牧民族的精力在內耗,對中原的威脅越來越小。匈奴和突厥的分裂,漢朝和唐朝都下了很大功夫。甚至在其他世代,統治者也用這種方法來防止草原的威脅。(這不僅是在中國,在古羅馬對於野蠻人也是如此。)

先說漢朝。每次中原內訌,都是遊牧民族整頓發展的最好時機。強大的秦朝滅亡了,北方的遊牧民族經過幾次大規模的戰爭,最終被匈奴統壹。強大的匈奴帝國建立了。這是歷史上第壹個對中原有優勢的草原帝國。這個帝國控制著整個中亞,漢朝不得不低下高傲的頭顱,用這種方式討好她。

好在這個匈奴帝國基礎薄弱,整個匈奴帝國都受制於可汗,但除此之外,並沒有建立起完整的組織架構。可汗壹旦死了,就要經過壹番鬥爭才能繼承,匈奴本身也沒有建立起完整的文化。如果當時匈奴滅了漢朝,就無法統治中原了。最有可能的就是像羅馬帝國壹樣分裂中原,他們自己也會慢慢分裂,溶解在各個民族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匈奴在歐洲消滅了羅馬帝國,卻無法建立自己的帝國。阿提拉死後馬上分裂,我相信在中國也會這樣。

匈奴帝國是建立在掠奪他人勞動成果的基礎上的。他不能獨自建立壹個文明是壹個悲劇。當然,這並不意味著他不能摧毀別人的文明,就像他們摧毀古羅馬的文明壹樣。好在他們面對的是漢朝。

現在說中國盛世,要說漢唐。雖然我覺得宋明兩代從實戰能力上來說還不算很差,但是我們確實不得不承認當時漢朝的戰鬥力極強。

如上所述,貴族其實是由士兵進化而來的。的確,在春秋時期,戰鬥主要是在貴族之間進行,為了顯示他們的勇敢和統治地位,或者貴族的榮譽。(有點像日本武士和歐洲騎士)貴族們不畏生死,勇猛無比。戰國時期戰鬥以平民為主,但這種精神還是保留了下來。後來秦朝以武稱霸六國,漢朝追隨秦朝。就武功而言,漢朝比不上安逸的宋明甚至唐朝。(尚武精神在某種意義上象征著榮譽和紀律,德國這樣的國家也是極度尚武的。德國的奇跡不得不說有這種精神關系,但是尚武精神和平民文化有點格格不入。畢竟兩者的價值觀不壹樣。)

不僅在精神層面,漢朝時期中原地區的武器裝備科技水平遠高於科技落後,需要從中原進口很多物品的匈奴。漢朝和匈奴打仗的時候,禁止鐵制工具輸入匈奴,還是挺有效的。匈奴的裝備只能高價從走私者手中搶奪贖回,極大地削弱了匈奴的戰鬥力。(其實這壹招古往今來都在用。壹和外國關系不好,就禁止進出口,搞貿易禁運。它已經被嘗試和測試。每次遊牧民族與中原的和約啟動,都要求開放互市等貿易場所。這和發達國家現在對不發達國家實施禁運是壹個道理。)

即便如此,匈奴還是壹個超級大國。實際上是蒙古崛起之前中原政權面臨的最強大的敵人。連唐朝的突厥都比不上,滿洲更是不值壹提。而且遊牧民族都是軍人的優勢,讓與之作戰的國家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壹個漢朝士兵的訓練和裝備成本,是匈奴士兵無法比擬的。

本來漢朝有很好的機會快速解決戰鬥,瓦解匈奴政權。那是Mayi伏擊。如果伏擊成功,就算不能消滅匈奴的主力,只要能消滅可汗統治的核心就好了。這樣匈奴內部就會發生混亂,如果漢朝再分化引誘,打起來就方便多了,就像唐朝突襲東突厥,活捉可汗,壹舉得到西疆壹樣。可惜伏擊失敗了。(第壹次滅單於,要等到突襲,所以對漢朝的功勞不亞於霍和魏。)引起了匈奴與漢朝的大規模全面戰爭,就像現代的全面戰爭壹樣,漢朝依靠綜合國力的優勢徹底壓倒了匈奴。

不僅如此,在漢朝,無論是西漢還是東漢,都是以夷制夷,分化打擊匈奴殘余和西域各政權。最終漢朝以後,西疆再也不能危害中原,這是後來的朝代包括唐朝都沒有做到的。

事實上,即使到了魏朝,中原對西部遊牧民族也占據了完全的優勢,金朝初期也是如此。著名的五亂花之所以被遊牧民族所吸引,與其說是因為八王之亂造成的權力真空。這壹次,是中原的組織架構出了問題。

然而,即便如此,遊牧民族的組織結構還沒有做好進軍中原的準備。在進入中原的遊牧民族中,匈奴是最有組織的,也是最長壽的,打敗西晉的也是匈奴的領導,但就連匈奴自己也要用“漢”這個稱號作為自欺欺人的政權。(而匈奴首領自己就用“劉”這樣壹個不折不扣的中國姓氏。很難想象他們還有多少匈奴傳統。)

匈奴進入中原,但他還沒有做好統治中原的準備。他無法像匈奴帝國那樣控制下面的士兵,所以西晉滅亡後,五湖開始分裂,自相殘殺。

在歷史上,東晉是壹個經常被忽視的時代,但其實我們應該好好感謝東晉。如果不是東晉和後來的南朝支撐了這麽多年,中原文明很可能會像古羅馬文明壹樣被毀滅。

其實東晉能支撐這麽多年確實是個奇跡,尤其是東晉的戰鬥力讓人吃驚。之後南宋號稱史上最富時期,但對北方的金蒙處於劣勢,但東晉在壹定程度上保持了對北方的優勢。祖逖、桓溫和劉裕在北伐戰爭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需要註意的是,在不久前的三國時期,東吳主要是為了抵禦北方。

這其中,自然有東晉在戰鬥力上相比之前沒有退步的關系,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東晉在建制上的優勢。雖然東晉政權也不穩定,叛亂頻繁,皇室影響力不強(每次北伐都有異心,除了祖逖)。)但以司馬師為首的以士族為基礎的組織架構已經建立,基本上是壹個穩定的政權,在壹定程度上還是壹個正統的政權。(十六國梁等邊遠國家尊東晉為正統,早期的鮮卑慕容也尊東晉,即使先秦的苻堅大臣都認為天命在東晉。但中國北方混亂,民族爭鬥不斷。在這樣的情況下,並不強大的東晉每次北上都能收獲豐厚的戰果。其實幾次北伐都有機會收復全部失地,只是因為各種關系壹直沒有成功。(東晉的士兵還是以步兵為主,但即便如此,也比宋朝強。所以把宋朝的戰敗簡單地歸結為步兵對騎兵的軟弱是錯誤的。)

苻堅統壹北方時,比東晉強多了。但王蒙臨死前對苻堅說:“東晉雖遠在江南,卻繼承了金朝的正統,如今朝廷太平。我死後,陛下不得進攻晉國。我們的對手是鮮卑人和羌人,留住他們永遠是後患。為保秦安全,必除之。”

王蒙是壹個非常傑出的政治家,他看事情很清楚。他清楚地看到,前秦雖然統壹了北方,但並不穩定。苻堅善待各族是他個人的風範,但也造成了內部權力關系的復雜。前秦各民族都有異心,組織也不平衡,只是因為前秦壹帆風順才被打壓。這恰好是東晉的優勢。東晉雖然實力不強,但經過壹段時間後組織結構已經穩定。(由此看來,稱東晉為正統並沒有錯。)如果不整合就和東晉對抗,即使我們贏了,也很可能導致全國各族野心膨脹,自立門戶。

淝水之戰在戰鬥中有壹些僥幸的成分,但前秦的覆滅是它自己造成的。對比淝水之戰和赤壁之戰可以看出,從純軍事角度來看,曹操在淝水損失不亞於苻堅,但是曹操的北方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很快就恢復了實力。前秦因為壹戰分崩離析,可見前秦是壹個非常脆弱的組織。(之後中國歷代都遭受過這樣的戰敗,但戰敗國沒有這樣的後果,尤其是在主攻的情況下。)

北方真正完善了組織,直到北魏建立,才完全漢化,采用漢族統治制度,使其組織結構逐漸整合。之後東西魏與北齊北周的對抗是組織內部的爭霸戰爭,並不影響他們組織結構的基礎。不過當時北方還不能稱之為遊牧民族,已經完全漢化了。(但即便如此,北朝的組織結構也不能說完全優於南朝。雖然北朝的實力從東晉到宋朝壹直在下降,但是北朝的真實實力完全高於南朝。那就要等到侯景亂梁,梁王朝的基本士族在這場戰役中被徹底摧毀。梁朝被陳朝所滅,梁朝皇族後裔紛紛叛逃北方。此時北方對南方已經占據了絕對的優勢,但即便如此,隋文帝對陳還是持謹慎態度,但當時的陳)

經過幾百年的戰亂,建立了隋唐王朝。它是壹個混血王朝,但在組織結構和文化上,它是壹個完全繼承了漢晉的中原王朝。這個時候中原文化還是要面對遊牧民族的挑戰,只不過現在遊牧民族已經不是匈奴人了,而是叫突厥人。

在我們開始之前,讓我們看壹下組織系統。很多人不解的是,為什麽滿洲蒙古等幾十萬少數民族可以奴役漢族這麽多年,為什麽人口眾多的中原政權要在草原上全力應付幾十萬邊牧,為什麽南京無數平民戰俘自盡,卻沒有起來反抗。其實原因很簡單,問題出在組織上。

人類是群居的,在群體中,個體的能力是微不足道的。傳說中的“萬人斬”只能出現在小說裏,普通人對付幾個人就很不錯了。但如果群體無組織,只是壹般的烏合之眾,力量不會疊加反而會急劇下降。軍隊是人類社會中組織性最強、效率最高的群體。在有組織的軍隊面前,普通平民無組織的行動完全沒有用。所以中原政權龐大的人口基數只能作為經濟實力和後備力量的象征,其戰鬥力並不比幾十萬遊牧戰鬥群高多少。

好在中原政權在總建制上壹直占有優勢。先說壹般的建制。其實很簡單。當我們有了工作,進了公司,就必須受老板管轄。公司大的話,壹定要分層次,比如多少個經理管,多少個經理管,多少個主管管總經理。這樣才能保證公司整體的壹致性。至此,中原政權將通過制度和文化團結全民族。這就是遊牧民族大多是部落聯盟,組織松散無法與中原政權相比。匈奴帝國和突厥帝國雖然可以強勢融合,但沒有經濟文化制度的保障,很容易分裂。

為什麽容易被分?這和遊牧民族的經濟有關系。大部分遊牧民族都是分散的,必要時聚集。這種去中心化的遊牧方式,總是把遊牧民族分成無數個部落,每個部落都有自己的獨立性。除非它很強大,否則它將能夠整合它們。中原政權的農耕文化適合管理。所以遊牧民族只要在草原上就不能改變自己的方式,同樣,中原政權也不能把自己的統治方式套用在草原上。漢朝在田裏駐軍是保證自己制度最有效的辦法,但只要遊牧民族是遊牧民族,就不可能地方化。相反,他們來到中原,農耕經濟決定了他們只有漢化或者中原化才能生存。當然也有或多或少漢化的,蒙古少,滿洲多。不過總的來說,中原的制度比遊牧制度更先進。過去,在草原上沒有實施的環境。在中原不用的時候,統治者有問題。(另外,匈奴突厥的繼承制度不穩定也是容易分裂的問題之壹,其根本原因是他們分散的實力使得壹個人無法繼承全部實力,但後來契丹女真較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事實也是如此。契丹得到幽雲十六州,不僅僅是地緣那麽簡單,更是對中原建制的和平徹底的接受。特別是這種建制有幽雲十六州的經濟基礎支撐,與前朝不同。歷代要麽不能進入中原,根本承受不了中原的經濟沖擊,要麽就是以戰爭的形式進入,經濟大損。遊牧民族進來後,進行了長期的重建,也就是長期的漢化。這使他能夠慢慢地將自己的遊牧民族與中原的制度文化融為壹體。他的南院制度是為了維護幽雲十六國的漢化性質,不僅如此,契丹的繼承制度也開始漢化。從這壹刻起,命運的天平向遊牧民族傾斜。

這時候我們可能會想,為什麽幽雲十六州的人民不起來反抗,而我們可以用遊擊戰。其實這和晉蒙大清入侵是壹樣的,就是沒有組織。蒙古,清朝勝利的象征是什麽?不是他們消滅了所有反抗的人,而是他們消滅了宋明政權有組織的反抗。統治和接管壹個國家,並不是要殺死他們所有的人。兵再強也沒用,要摧毀自己原有的組織核心力量,建立自己的核心力量。比如壹個公司董事以上的領導辭職,公司會突然陷入混亂。這時候銀行或者其他人只需要處理好中產階級之間的關系,沒必要和所有員工壹個個談。同理,孟卿只需要解決宋明核心階層,然後用原有的制度接手,就能保證對中產階級的管理。所以,表面上看,清朝幾十萬人取代了宋明幾千萬人,但實際上,核心階層發生了變化。(而且少數民族是整個家族統治,這幾十萬統治階級比漢族的皇族多得多。)

這也是遊擊戰打不起來的原因。試想壹下,如果抗戰時期國民政府和延安全軍覆沒,那些遊擊隊誰來領導?只能分頭作戰,等著被消滅。而且,遊擊戰需要現代通信技術的支持。在古代,只需要壹個謠言就能分散所有人的註意力。

但是遊牧民族的強大並不壹定需要中原政權的崩潰作為代價。如果中原政權還能保持原來漢唐的實力,可惜宋朝矯枉過正了。

唐朝的割據勢力影響很大。宋朝的創立者決心用完善的制度來解決這種分裂局面,必須將權力集中在中央手中。

中國人才濟濟,宋朝很快就找到了這個藥方,那就是重文輕武,抑兵以文官治天下。

說實話,這個方子確實不錯。如果沒有強大的外族,那麽這種方式確實可以保證國內政局延續良好的文人政治。問題的關鍵在於,這個強大的外族從宋朝建立之初就存在,壹直在折磨宋朝。

宋朝的單兵戰鬥力並不比漢唐弱多少。現在經常說是騎兵拖住了宋軍的後腿,但問題是宋朝並不是因為財政困難,尤其是西夏建立之前,宋軍並不缺乏車馬來源,宋軍以步兵為主並不代表沒有騎兵。而且宋軍在軍事技術上占有相當大的優勢,那麽為什麽宋軍面對遼、金、宋,卻屢戰屢敗呢?

問題出在宋朝的制度上。因為唐朝割據,宋朝限制兵權是沒錯,但是壹旦限制變成了鎮壓,就有問題了。妳可以控制士兵的薪水,可以限制軍隊對政治的幹預,可以限制軍隊的隨意擴張,但絕對不能攻擊士兵,讓他們低人壹等。本來軍人是不能隨便幹這個活的。他們努力工作,生命處於危險之中。漢唐士兵地位相當高,戰爭賞賜豐厚,而宋朝士兵地位壹落千丈。宋朝軍隊龐大,技術精良,但沒有戰鬥力。“好漢不當兵”,社會精英聚集在文人身邊。而且宋朝征兵還有壹個很大的用處,就是收編無業人員,怕他們惹事,相當於花錢養他們,還喜歡在士兵臉上刻字,分明是把士兵當成了賊。以組織核心的軍官而言,無論多少人殺敵,都無法與之抗衡成為第壹,甚至有戰功卓著之嫌。反之,就容易平庸。有了組織核心,我們還能指望軍隊有多強?對付家賊可能還行,但是面對真正的軍隊就不堪壹擊了。

這個時候遼國被金滅了,遼國的滅亡真的和北宋與金結盟關系不大。即使兩者沒有結盟,遼國也會被金滅,只是時間問題。然而,壹個比遼國更強大的帝國出現在宋面前。

黃金在東北的崛起,這個帝國的崛起真的很耀眼,戰力驚人。遼國當時還不算太弱,完全是因為黃金的強大實力。其中,女真強大的學習能力令人驚嘆,不像西北草原上的遊牧民族,那麽快就吸收消化了比自己更先進的文化。妳要知道他們在不久前的原始部落時代。如前所述,遼國已經高度地方化,但與金相比。開個玩笑,據說女真人以狩獵為生,比有時放羊的遊牧民族還要厲害,哈哈。

女真人具有遊牧民族的戰鬥力,善於吸收別人的文化,尤其是組織能力驚人。晉國和後來的清國的建制看起來並不完善。以八旗制度為例,各旗主的力量相對獨立,容易導致前任統治者死後內部分裂,晉國初期的合議庭制度也是如此。然而,他們都挺過了這樣的困難,並迅速將自己的組織結構本地化。當然,如上所述,他們來中原後經濟基礎的變化決定了他們漢化的命運,漢制確實有利於統治。

徐進對南方的入侵可能已經計劃了很久,或者只是壹個臨時的想法?很難說。晉國在滅了遼國之後,首先要消化壹段時間自己的功績,而且在完顏阿骨打在世的時候,晉國對宋朝壹直保持著友好的態度,直到完顏阿骨打去世,晉國和宋朝成了敵人。

宋朝對外的侵略反映了他處理危機的組織體系的不完善。大臣們各執壹詞,互不相讓,甚至為了吵架而吵架,陷入完全的黨爭而不考慮現實。為了支持自己的想法,他們不惜拖別人的後腿。就像過去的遊牧民族壹樣,先內部分裂。我們來看看漢朝。漢武帝考慮打匈奴的時候,很多大臣也是反對的,但是戰爭壹旦正式打響,他們也沒有怨言,全部投入到打匈奴的戰鬥中。例如,韓安國強烈反對與匈奴開戰,但壹旦戰爭開始,它仍然沖在前面,勇敢地殺敵。

也許是重文輕武的錯。帝國政策是文人制定的,但壹旦開戰,殺敵有功的都是支持戰爭的將領大臣。而且戰爭的勝利也標誌著他們的失勢,宋朝的文人不會帶兵。不像漢唐,很多人有文有武,即使政見不被利用,依然可以在戰場上建功立業。但是,壹旦他們的政治觀點不被利用,宋代的文人就可能被貶為終身。為了防止這種情況,北宋末年,政局特別混亂,指揮也混亂,使得遊牧民族很容易突破開封。

從金兵軍隊的行動可以看出組織核心的重要性。在宋朝,金兵俘獲了大部分皇室成員,甚至高宗皇帝也不得不從太祖家族中尋找繼承人。如果高宗皇帝不逃跑,就不會有公認的組織核心。之後,很有可能被郭旭突破。而且,高宗早年的組織能力確實不錯,南宋得以維持,這都是高宗的功勞。

另壹方面,晉國還沒有準備好完全接管宋國。後來他們扶植傀儡政權,為他們的漢化和全面接管做準備。還記得抗日戰爭時期的偽政權嗎?兩者非常相似。)

這時,宋軍有限的戰鬥力就體現出來了。金兵的軍隊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控制所有地區,這給了宋軍組織起來的時間。事實上,宋軍並沒有遭受太多的痛苦。關鍵是統治核心消失了,壹時間群龍無首。南宋政權的建立,使宋軍有了統壹的組織,可以對金軍進行反擊。這時候,私兵的組織力量就體現出來了。

原來的宋軍,兵分兩路,兵源貧乏,良莠不齊。再好的裝備也浪費在壹群臨時組織起來的烏合之眾身上。但南宋初期大亂之後,各路將領都有了組織和訓練軍隊的權力,兵源也因為號召反攻而大為改善,軍事組織也大為改善。嶽飛、韓世忠、劉啟等軍隊戰鬥力很強。事實上,南宋末代,得力的士兵大多是私兵。(也就是自己去招募組織的士兵。但南宋的整體組織並沒有得到改善,大戰役的組織混亂壹直存在,無論是對金還是對蒙古。

女真族是壹個奇怪的民族。壹方面極度漢化,另壹方面又極力保持自己和漢人的區別。或許是它能保持自己的獨立性,但它對西方的統治與中原政權無異,就是分而治之。然而蒙古崛起後,這壹招並未奏效。

  • 上一篇:我的美夢作文300字
  • 下一篇:推薦個父親節禮物,實用點的,拔拔算個小boss,自己開了家服裝廠,禮物要大氣點才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