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開始我以為又看到了壹個美國人的個人英雄主義,想著是哪個編劇編了這麽壹個關於信仰的故事。到最後發現是壹個真實的故事,壹個普通人的傳奇人生,壹個有信仰的人把自己變成了別人的信仰。在這裏讓我看到了什麽是堅持,什麽是信念,什麽是戰爭。雖然像《拯救大兵瑞恩》這樣的二戰題材是無法超越的,但我覺得二戰《鋼鋸嶺》的瑣碎更能吸引眼球。
起初,讓我不明所以的是,父親親身經歷的第壹次世界大戰,極大地改變了父親的性格。母親對父親暴力的隱忍令人壓抑。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德斯蒙的父母都是普通的木匠,他們的兄弟姐妹也很和睦。可能是電影為了讓他顯得與眾不同而加入的心智成長過程。他和弟弟打架,結果壹塊磚頭把弟弟砸傷了。當時他看著墻上的基督教畫,警告信徒不要殺生,心中湧起無限悔恨。有壹次,父親又向母親開槍。(現實情況是父親和叔叔發生沖突,母親報警,父親因持槍被警察帶走。)他不忍心從父親手裏奪過槍,把槍口對準了父親的頭。雖然沒有開槍,但他覺得自己的行為已經害死了父親,從此再也沒有碰過槍。但有壹點不容忽視,那就是他對基督教的信仰。基督教的第六條戒律是“不可殺生”。
長大後,他過著平凡的生活。他每天去船塢工作,和母親壹起去教堂祈禱。雖然日本突襲珍珠港,戰爭的腳步已經來臨,但弗吉尼亞的鄉村卻沒有壹絲戰爭的痕跡。救了壹個孩子之後他還是愛上了壹個護士。(確實他和他老婆是在教堂認識的,後來他老婆護理畢業。)還在和愛人看電影吃爆米花。當哥哥穿上它服兵役時,在飯桌上,父親激動地講述著戰爭的殘酷。當我的朋友在戰爭中被殺得面目全非,而我又無能為力的時候,真的讓人痛哭流涕。父親的擔心留不住什麽,但哥哥還是大步走了出去。他依然過著平靜的生活,因為沒有工作也可以去服兵役,但內心壹點也不平靜。正如他在紀錄片中所說,“我認為為上帝和國家服務是壹種榮譽”,“我們在為我們的宗教自由和(個人)自由而戰。”
?1942他離家參軍了。在軍隊裏,他因為信仰拒絕拿起槍,被貼上拒絕服兵役的標簽,被戲弄,被毆打,被排斥在軍隊之外,甚至差點在軍事法庭上被送進監獄。但他仍然堅持自己的信念。他還是想留在部隊,只是不想殺人。他告訴他們,他不是兵役的反對者,而是壹個“嚴肅的合作者”。他認為戰爭是正義的,但殺人是錯誤的。他願意成為壹名軍醫去拯救更多的人。最終,他留在了部隊當軍醫。雖然很多人不理解,但是覺得他很矯情。他們認為戰場上即使妳不持槍,敵人也不會放過妳。後來在戰爭中,他沒有用槍射過人,卻救了很多人。
這兩張照片中有壹張是真實的歷史,德斯蒙德正站在上面。1944年3月隨美軍第77太平洋師(自由女神像師)離開美國參戰。1945年,他們來到日本沖繩,想占領鋼鋸嶺。但是日本人就那麽好玩嗎?我見過太多的地方手撕鬼子,都快忘了戰爭的殘酷。中國的抗日劇讓我們的下壹代覺得日本好欺負。但是從這裏可以看出,日本人是勇敢的,日本人是不怕死的。壹波又壹波的美軍登陸沖繩,壹波又壹波的士兵活著上了鋼鋸嶺。他們中很少有人完全從鋼鋸嶺下來。鋼鋸嶺高350英尺(65,438+000米),懸崖是分隔美軍的天然屏障。德斯蒙德和他的戰友們壹起參加了戰鬥。他壹直在戰火紛飛的戰場上搶救傷員。身邊的人壹個個倒下,子彈穿透顱骨,子彈進入胸腔,炮彈炸掉殘肢,血腥恐怖。他穿梭在槍林彈雨中尋找生命,用信仰拯救每壹個生命。他不殺人。他只救人。當我好不容易終於炸掉了敵人的碉堡時,我仿佛看到了勝利的曙光。當他們夜深人靜在戰壕裏談話時,我以為戰爭要結束了。太陽出來的時候,我看到日本人像大黃蜂壹樣從隧道裏出來。我知道另壹場大戰即將來臨,或者說是壹場敗仗。
?密集的日軍蜂擁而入,邊打邊退,邊打邊喊援軍。他的戰友壹個個倒在他面前,他不得不盡力去營救。海上的戰船開始戰鬥的時候,已經在飛行中,退到了鋼鋸嶺。日軍在強大的炮火轟擊下也傷亡慘重,根本無暇顧及撤退的美軍和受傷的美軍。戰爭的殘酷不斷上演。屍體橫七豎八地躺在地上,殘肢隨意掛在黝黑的樹枝上,血肉混雜在沙土裏。已經分不清哪個是血肉,哪個是土了。空氣中充滿了肉燒焦的味道,戰場壹片灰暗。分不清哪個是天,哪個是地。我分不清哪個是敵人,哪個是同伴。戰爭的殘酷無法用語言表達,內心的震撼變成了壹張網,試圖捕捉穿梭的子彈和正在熊熊燃燒的炮彈。不想看到戰爭,不想面對損失。而德斯蒙德則在殘酷的戰爭中壹直質疑自己的信念,最終堅持自己的信念。
大家都撤退了,他還留在鋼鋸嶺,尋找戰友和微弱的生命之光。他用自己獨特的繩結(霍爾中士昵稱為胸罩繩結)將傷員壹個接壹個地送下鋼鋸嶺。守候的士兵報告說,上面有神經病要把傷員送下來。壹次,兩次,三次…壹次,兩次,三次…他不停地跑,不停地救。當軍艦上的炮火停止攻擊,他準備離開,但炮火中傳來呼救聲,他停住了。又壹次重返戰場,從日日夜夜躲避日軍。手已經被繩子磨得血肉模糊,腳也在不斷的奔跑中失去了力氣。當他躺在夜空下時,他暗暗祈禱:讓我再救壹個人吧,讓我再救壹個人吧。壹個接壹個,有時候看到受傷的日本人,只要有生命就會伸出援手。他的信仰不允許他放棄任何生命。也許是因為他的主壹直在看著他,所以他沒有受傷,即使遇到日軍,也是因為射擊卡殼才逃過壹劫。他不知道在戰場上救了多少人,最後妥協了75人。也許他這壹天存的更多。那些曾經看不起他,嘲笑他,打他,排擠他的人,都對他刮目相看。他是他們的信仰。只要他在,生命就能延續,不會在戰爭中被拋棄。信念變成了力量、勇氣和精神安慰。第二天的戰爭,所有的士兵都等著他祈禱後再上戰場。這壹次,戰爭結束了他的戰鬥生涯。日軍假裝投降,進行突然襲擊。為了救戰友,他用腳踢掉了壹顆手榴彈。手榴彈爆炸了,幾十枚彈片嵌進了他的腿。他被擡上擔架。其實有壹段史料是導演不敢再拍的,怕被說是假的。事實是,就在德斯蒙德被手榴彈炸傷後,他的幾個戰友用擔架把他擡下了戰場。然而,擔架上的德斯蒙德仍然不誠實。看到戰友受傷,就滾下擔架給他治療。這時,壹名日軍狙擊手射中了他的左臂。)
?我羨慕他的信仰。在現代人看來,我們不知道什麽是信仰,也不知道什麽是值得相信的。在那些信仰的年代,他們堅持自己的信仰,不輕易改變信仰。他們從平凡的角落走向傳奇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