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的老奶奶圖畫作家——柯薇·巴可維斯基,她的作品永遠閃耀著充沛的童趣和鮮艷的天真。柯薇·巴可維斯基於1928年7月28日生於捷克***和國的布拉格,而後她在布拉格應用藝術學院(AcademyofAppliedArts)的艾彌兒·斐拉(EmilFilla)教授門下求學,專攻自由圖像藝術、繪畫、概念藝術及書籍,並於1952年畢業。在1961年到2000年間,她舉辦了近五十場個人畫展,並於60年代開始發展物理立體藝術品的繪本,她的大型繪畫和平面雕刻在世界各藝術館和畫廊演示,著作更翻譯成各國文本。直到50歲時她才開始兒童插圖創作,她最先畫的,是壹些格林童話和安徒生童話。後來,她將創作方向轉向繪本,將此種媒體加以發揮,使其能與孩子產生互動。她的繪本多次獲得各種國際獎項,包括1983年布拉迪斯拉發的金蘋果獎(TheGoldenAppleatBratislava),1988年巴塞羅納卡泰羅尼亞插畫獎最高獎(TheCataloniaGrandPrixatBarcelona),1991年德國少年文學獎(TheGermanChildren'sLiteratuerAward),以及1992年安徒生插畫獎(TheHansChristianAndersenMedal)。
柯薇·巴可維斯基現居於布拉格,並在當地從事藝術創作工作。
風格和技巧:
柯薇·巴可維斯基的作品風格介於多樣性的平面藝術和插畫之間。她對色彩有著深入的鉆研,她擅用純紅、綠、藍、黃等鮮艷平塗的色彩搭配其誇張變形的設計。使得其筆下的人物或動物造型,產生出強烈的視覺效果。由於具備深厚的美術專業背景、長久從事純藝術創作的經驗以及對現代藝術繪畫思潮的了解,她能清楚地掌握對自己適合並需要的表達形式。她內心奔湧的情感和豐富的想像力藉由驚人的創作顯現出來。除了活潑強烈的色彩特質外,柯薇·巴可維斯基還常結合使用其他的材質(如各種類型的紙張的拼貼)以及單色的線條筆觸,將豐富的想象力加諸於各種令人難以置信的作品中。這些綜合的表現形式形成了她帶有童趣的獨特的浪漫個人風格。單看這些活潑鮮艷、原創性的作品,很難想像它們是出自現年已七十壹歲的“老人家”之手。
作者自述:
“我做的這壹系列書,我叫它們‘摸壹摸’,對我來說,這是個重要的嘗試,因為它不僅僅是用眼睛來看的,也可以用手來觸摸,感覺壹個數字或者壹個字母的形狀,它還可以用來玩遊戲,所以也可以說,妳可以用妳所有的感官來感受它。”
“每壹種顏色對我來說,都是最好的,在我的壹本書裏,壹只蝸牛因為自己沒有顏色而抱怨不已,它大喊大叫,要找到它們,最後它找到了壹大堆的顏色,並且和讀這本書的人壹起發現了,黯淡的顏色和明亮的顏色是怎樣創造出白天和黑夜的感覺來的。”
作品簡介:
這位擁有壹顆童稚心靈的藝術家的主要作品,有《小小花國國王》、《午夜劇場開鑼了》、《奇妙的字母》等等。
上面的這幅畫叫《賣火柴的小女孩》(LittleMatchGirl)為安徒生的著名童話作品,由巴可維斯基以其獨有的繪畫風格再度予以壹種全新的詮釋,讓我們看到了用繪本解析名著的無限可能性。
繪畫與商業插畫之間的關系繪畫範疇很廣,主要是指平面視覺美術作品。
插畫是繪畫的壹個分類,因插畫有較強的內容針對性,比如書籍插畫、廣告插畫,所以從繪畫中分出來成為單獨壹個門類。
商業插畫又是插畫的壹個分類,主要是以繪畫需求來分,多應用在商業用途,比如廣告、宣傳等,包括現在常見的影視、遊戲。
這裏不想提這幾種繪畫是否有貴賤之分,因為只要是具有壹定審美意義,對內容表達清晰的美術作品,都有其自身的價值。好的作品和金錢沒有必然聯系,勿需對商業插畫嗤之以鼻,旅居法國的捷克插畫師阿方斯·慕夏就是壹位很出色的商業插畫師,但他的作品非常清新高雅,具有很高的審美水平。
繪畫作品因其不同的用途而分為不同的門類,這些門類之間本身沒有貴賤,使他們有“貴賤”之分的是壹些對藝術門類有誤解的觀眾,作為插畫師,不必對此有任何心理包袱,只要作者合理發揮自己的藝術創造力,商業插畫也可以是優秀的繪畫作品。
單就繪畫來看,主要是傳統美術範疇,使用的材質也往往是傳統繪畫工具,如素描、水彩、版畫、油畫之類。
插畫還是脫胎於傳統美術繪畫,材質與傳統美術基本壹致。
但商業插畫經過許多年的發展,已經從傳統美術技法擴展到高科技美術技法,也就是常說的CG插畫,作者可以將完成的傳統美術方法繪制的作品輸入電腦進行修改做成CG圖片,也可以直接用電腦軟件進行繪制,直接完成壹幅CG插畫。目前很多領域都需要CG插畫,特別是國外影視行業,需要大量影視畫面概念設計,這些插圖多使用CG完成,其藝術風格多樣化,畫師功底也非常紮實,作品相當出色,所以很多業內人士(包括本人)喜歡收集壹些優秀CG插畫師的概念設計圖稿作為收藏,用來借鑒學習。
春天宜慕夏:阿爾豐斯·慕夏的藝術風格丨慕夏與新藝術運動即便沒有聽過阿爾豐斯·慕夏的名字,也多多少少觀賞過他的畫作。
畫中有典雅清新的色彩,裝飾性花環,飛揚的長發和錯綜復雜的植物圖案,這些豐富的自然主義裝飾及抽象元素,呈現了隱喻、象征主義與現實性的結合。
比如這組名為鳶尾、百合、石竹、玫瑰的花系列石版畫就是許多藝術愛好者的心頭所愛。
ㄏ盜惺婊
眾所周知,阿爾豐斯·慕夏是活躍於19世紀末的捷克藝術大師。
不論是慕夏的同輩人,還是把他視為新藝術運動標桿的後輩,都認為時運成就了慕夏。
因為他幸運地結交了當時巴黎藝術界最受矚目的明星莎拉·伯恩哈特女士,同時,海報這種精細的造型藝術表現手法也為他的成功推波助瀾。
《莎拉·伯恩哈特之日》石版畫
隊鵜吩又,1896年
如果要解讀慕夏華麗曼妙的藝術風格,那麽理當從他的海報入手。
贊美美人
海報藝術的興盛始於1894年底《吉思夢妲》發表後,這是壹幅高達兩米的彩色石版畫海報。
莎拉·伯恩哈特在《吉思夢妲》中的造型,攝影
淖隕扯乩實幕婊,1896年
《吉思夢妲》采用了豎幅版式,不僅能呈現出人物的全身,也自然地展現出吉思夢妲的高大形象。
平面化處理是這幅作品的壹個特色,慕夏並不追求空間的縱深感,因此利用視覺效果把畫面中的女主角推向觀眾。
海報中人物的姿勢源自戲中具有代表性的壹幕。
在復活節遊行中,吉思夢妲身著壹襲華服,手執棕櫚葉,神態莊嚴肅穆。
《吉思夢妲》,石版畫
1894年
刺繡毛皮披肩筆直下垂,顯得她的肩膀寬大,與裙擺上跳動的圖案形成對比,裙擺占據了海報的下半部分。
唯壹的人物位於畫面中央,而海報的上方和下方都繪有文字,包含演出名稱、女主角及演出地點的信息。
畫面中的拱門仿佛為女主角帶上了光環,進壹步突出了她的莊嚴而白皙的臉部,這種表現手法在慕夏後來的作品中多次出現,這裏的裝飾圖案參照了鑲金片的拜占庭馬賽克鑲嵌畫。
就這樣,現實主義與效仿傳統風格同時出現在壹幅作品中,它們完美交融,產生新的美感。
莎拉·伯恩哈特《茶花女》劇照
1880年,攝影
無論是莎拉本人還是評論家和觀眾們,都對慕夏的海報藝術十分心動,莎拉也和慕夏非常合得來,於是他們又進行了第二次合作——《茶花女》。
《茶花女》海報,石版畫
1896年,慕夏基金會
對於《茶花女》的創作,慕夏更加遊刃有余,他采用了《吉思夢妲》的構圖方式,只是棕櫚葉被替換成了茶花樹枝。女主角的面部表情凝固,但白色的裙擺輕舞飛揚。
值得壹提的是,這幅作品的裝飾性並不在於人物的服飾,而在於極具詩意的背景。
玫瑰組成壹道天穹,畫面中綴滿了銀色的星星,瑪格麗特·戈蒂埃潔白的身影躍然紙上。
線條的節奏
如果觀賞過慕夏的作品展覽,壹定對那些圍繞著柔軟的身體的裝飾圖案、濃密而流暢的發絲、輕盈的裙衫上或寬大或密集的裙褶印象深刻,它們構成了慕夏的圖像語言。
《夢想》,裝飾板,石版畫
1897年,慕夏基金會
慕夏通過誇張的線條營造出活力及流暢感,利用已有的女性形象和植物界元素,創造出壹個具有阿拉伯風情的裝飾藝術世界。
將女人的頭發描繪成裝飾圖案的頭發處理也隨之成為他作品的標誌並大放異彩。
1897年,曾經給予過慕夏莫大支持的《羽毛》雜誌委托慕夏繪制年歷。
於是,慕夏創作了壹個極其精致美麗的東方女孩:她纖長的側影像壹位蘇丹王妃,正靜靜坐在密劄浦或戈爾康達的金色大殿的門檻上。
《星座》,石版畫日歷
1897年
畫中的年輕女子露出半身,側身示人,佩戴著大量東方首飾,十二星座符號圍繞著她的臉龐。
慕夏用變幻的曲線來刻畫這位虛構美人的長發,越到發尾越是誇張,還畫上了植物花紋的畫框。
這幅作品豐富的裝飾性、富有詩意的性感勝過慕夏此前的所有作品。
使用線條流暢的發絲幻化成阿拉伯式花紋,這樣的畫法同樣引領了商業海報。
例如,它出現在慕夏於1897年設計的JOB卷煙紙上,這款商業海報壹問世就被人們視為傑作。
《JOB圈煙紙》海報,石版畫
1897年,慕夏基金會
慕夏繪制了壹位女性的半身像,她看起來無精打采,躲在錯綜復雜的發絲後面。
發絲形成壹張具有裝飾效果的網,煙從女人手中的香煙裊裊升騰,兩者交相輝映,與充滿拜占庭風情的馬賽克背景融為壹體。
如此性感地展現壹件消費品的功能,慕夏是第壹人。
在其他商品海報中,慕夏回歸了為莎拉設計的海報形式,充滿了象征主義的美感與意象。
如果不是海報上的字母,我們可能很難理解廣告要傳達的信息。
《從摩納哥到蒙特卡洛》海報,石版畫
1897年,慕夏基金會
比如這幅《從摩納哥到蒙特卡洛》,這是慕夏受巴黎-裏昂-地中海鐵路公司的委托而設計的,創作於1897年。
在世紀之交,巴黎-裏昂-馬賽鐵路公司壹度是“出發去度假”的代名詞。
背景中的山巒暗示了列車駛向的目的地蔚藍海岸,它僅占據畫面中很小的部分。
畫中的年輕女子凝視上方,雙手托著下巴,沈醉於眼前的景色,她顯然代表了春天。
然而,如果進壹步觀察,就會發現傳遞廣告信息的細節。
例如位於海報對角線上的大型植物花環,它旋轉、動感的形態仿佛在鐵軌上全速行駛的火車車輪,因此而切合鐵路公司的主題。
歷史長卷與理想主義的悲愴
作為海報設計師,慕夏擅於突出人物及物體的輪廓,並運用細膩、明快的色彩,這些方法能有效簡化圖像。
慕夏自拍照
1896年
然而,他暫時告別了這類創作,因為他獲得了壹個獨壹無二的機會——為1900年巴黎世博會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館設計墻面裝飾。
展館是壹座田園村舍般的建築,土耳其風格,深灰色塔樓、紅色屋頂、外突的阿拉伯式遮窗格柵、拱頂走廊、帶有鑲嵌圖案的藍墻,獨特的配色令人著迷。
通過這個機會,慕夏把自己的藝術才能施展到了更廣闊的地方,他的歷史題材繪畫幾乎達到了史上最傑出的水平。
《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館的壁畫》(局部)
1900年巴黎世博會,布面蛋彩畫
屠,奧賽博物館
他不出幾天就完成了第壹稿設計圖:
“墻面裝飾的主體為三幅繪畫長卷,它們覆蓋了整間大廳的墻面。位於下方的壁畫上畫滿了花卉圖案,中間的那幅更寬,講述了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的歷史,上方的那幅取材自波斯尼亞傳說。”
《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館的壁畫》(局部)
1900年巴黎世博會,布面蛋彩畫
屠,奧賽博物館
這組由12幅繪畫組成的歷史長卷以3幅反映史前文明的繪畫開頭,結尾則描繪了反映波斯尼亞的多種宗教信仰的三組人物,這組繪畫展現了慕夏豐富的內心世界,也得以壹窺他對民族的熾熱之心。
因為同樣取材於歷史歷史及現實,很多人將慕夏的大型畫作《斯拉夫史詩》與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館的裝飾壁畫聯系在壹起。
慕夏正在繪制《斯拉夫史詩》的第六幅作品
《塞爾維亞國王艾蒂安·杜尚加冕為皇帝》
1924年
然而事實上,《斯拉夫史詩》與“慕夏風格”毫無關系。
“慕夏風格”指的是用阿拉伯花飾描繪人物和植物,並將兩者融為壹體。
這種風格顯然並不適合敘事性繪畫,它所表達的含義模糊,並非所有人都能理解。
因此,為了使畫面的敘述清晰易懂,必須放棄美學手法。
《斯拉夫人民在原來的國土上》,布面油畫和蛋彩畫
《斯拉夫史詩》第1幅作品
1912年,慕夏基金會
慕夏對於《斯拉夫史詩》的表現手法融合了現實主義、浪漫主義和象征主義,即使他清楚,從美學的角度來說,很難讓觀眾接受同壹主題的系列繪畫,這種古典的方法並不受現代藝術待見。
《向大摩拉維亞帝國介紹斯拉夫禮拜儀式》
《斯拉夫史詩》第3幅作品
1912年,慕夏基金會
“我希望這裏能出現壹些立意高遠的東西,猶如管風琴的旋律般回蕩在穹頂下。”
這樣的信念指引著慕夏。
《斯拉夫史詩》的創作始於1910年(即奧匈帝國統治的末期),貫穿整個二戰時期,於1928年完成,為捷克斯洛伐克***和國十周年獻禮。
《俄羅斯廢除農奴制》,布面油畫和蛋彩畫
《斯拉夫史詩》第19幅作品
1914年,慕夏基金會
整組繪畫由二十幅巨大的畫作組成,慕夏選取了壹系列歷史人物和事件,以此回顧斯拉夫人的歷史。
為了完成這項恢宏的創作,慕夏大量借助攝影,他走遍了巴爾幹半島、東歐,對斯拉夫人的歷史、文化、服裝進行實地考察,並用照片記錄。
它們組成了豐富的紀實素材庫,為人物、服裝、裝飾的設計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模特兒為《斯拉夫椴樹下的歐蘭第納誓言》擺造型
1925年至1926年,慕夏基金會
其中,有些照片拍攝於工作室中,工作室裏搭起了畫面所需的場景,有些照片則嚴格按照學院派的傳統方法拍攝而成。
通過男、女模特兒的表現,慕夏不僅抓住了主要人物的肢體語言,還觀察到人物的情緒表達,他們使畫面生動了起來。
《斯拉夫椴樹下的歐蘭第納誓言》,布面油畫和蛋彩畫
《斯拉夫史詩》第18幅作品
1926年,慕夏基金會
《斯拉夫史詩》是慕夏的心血之作,他渴望在精神上團結他的斯拉夫同胞,相信藝術的啟迪力量能推動人性的進步。
慕夏與新藝術運動
20世紀初,在巴黎風靡壹時的“新藝術”風格中,阿爾豐斯·慕夏大放異彩、受人追捧。
他的大型壁畫、名伶海報、華美插圖等作品均極具個人風格,線條優雅,色彩豐富,人物甜美。因而,慕夏當之無愧地成為新藝術運動的先驅者。
在這本內容翔實、配圖精美的書中,菲利普·蒂埃博從繪畫、海報、插畫、家具、珠寶等方面回顧慕夏令人贊嘆的創作生涯,以及他與當時新藝術派藝術家之間的故事。
《慕夏與新藝術運動》
[法]菲利普·蒂埃博
2020年2月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有書至美
_有趣有料的慕夏和新藝術運動壹本通
捷克國寶級藝術家慕夏為首的18位藝術大師,100余幅“新藝術運動”全彩經典作品,沈浸式體驗為新時代而生的“嶄新藝術”。
_法國知名藝術史學家、策展人傾情撰寫
前任奧賽博物館館長執筆,繪畫、海報、插畫、家具、珠寶分門別類回顧慕夏創作生涯生動還原藝術大師跌宕起伏的壹生。
_巧妙融合人物傳記+藝術鑒賞
詳實文獻資料,保證學術意義,內容包羅萬象,再現靈感來源,壹本概覽現代設計的先驅實驗。
_給西方藝術與慕夏愛好者的獻禮
16開精裝便攜口袋本,隨時隨地汲取藝術養分,呼應風靡全國的慕夏展覽熱潮,新藝術運動愛好者的絕佳入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