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埃德加·愛倫·坡(1809——1849),美國19世紀的詩人、小說家、評論家,不僅在美國文學史上,而且在世界文學史上都是壹位十分獨特的作家。父母親是流浪藝人,在坡兩三歲時便相繼去世。接著他為壹富商收養,但始終沒有得到法律上的承認。他念過壹年大學,也進過有名的西點軍校,但沒有畢業。坡天生聰慧,18歲便出版了第壹本詩集,後來寫小說又獲獎。他此後靠寫作與做編輯維持生活,但仍貧病交加。他年輕的妻子咯血死在他的懷裏,因此他的作品裏經常出現血與死的圖景。坡40歲時從美國南方的裏士滿去北方,中途不省人事地倒在巴爾底摩市街頭,四天後去世。
貢獻:愛倫·坡在文學批評、小說創作與詩歌創作上都有建樹。
坡把英國的浪漫主義詩歌創作理論引進美國,並加上個人的特色,如他強調要創造獨立自在的美,強調詩歌的音樂格律等。他的創作性論文如《寫作的哲學》,《詩歌的原理》,評論霍桑的《古老的故事》,評論朗費羅、柯勒律治、華茲華斯等人的詩歌以及評論狄更斯的《老古玩店》等作品至今被子視為文藝批評的典範之作。坡創作了近70篇短篇小說,有些是冒險小說、恐怖小說、心理小說,其中壹部分著重寫犯罪與推理,如《失竊的信件》、《金甲蟲》等。西文普遍認為他是偵探小說這壹文學樣式的鼻祖,也有人說他是美國短篇小說發展史上的開拓者。
坡繼承了德國與英國浪漫主義詩歌的傳統。但坡也有自己的特點:他著重反映生活中隱藏與內在的壹面、主觀意識的壹面,並且常從壹個處於黑暗與絕望中的人的角度,追憶甜蜜的生活,追求壹種“只應天上有”的所謂“超凡的美”。從這壹點來說,坡開創了西文現代詩歌的先河。
書中偵探:奧基斯特·杜賓
愛倫·坡塑造了世界上第壹個偵探形象奧基斯特·杜賓。杜賓是法國名門之後,因在事業上屢受挫折,靠吃遺產度日。他的唯壹興趣是與書作伴。他喜歡幻想,喜歡在黑夜靜靜地思考問題,尤其對生活中的疑案充滿了興起。他具備偵探所應具備的分析能力和豐富的想象力,尤其註重人的心理活動,把犯罪活動與人的貪欲聯系起來。杜賓是世界文藝舞臺最早亮相的名偵探。愛倫·坡還為杜賓設計了壹個呆頭呆腦、自以為高明的記者作陪襯角色。(後來的偵探小說中有許多都塑造了陪襯人物,如著名的福爾摩斯的朋友兼撰稿人華生醫生,波洛的朋阿瑟·柯南·道爾
2.阿瑟·柯南·道爾(Sir Arthur Conan Doyle,1859年5月22日~1930年7月7日)英國小說家,因塑造了成功的偵探人物――歇洛克·福爾摩斯而成為偵探小說歷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壹。除此之外他還曾寫過多部其他類型的小說,如科幻、歷史小說、愛情小說、戲劇、詩歌等。
柯南·道爾出生於愛丁堡,9歲時就被送入耶穌預備學校學習,當他在1875年離開學校時道爾已經對天主教產生厭惡情緒,而成為壹名不可知論者。1876年至1881年間他在愛丁堡大學學習醫學,畢業後作為壹名隨船醫生前往西非海岸,1882年回國後在普利茅斯開業行醫。不過他行醫並不太順利,在此期間道爾開始寫作。在搬到南海城(Southsea)後,他才開始花更多的時間在寫作上。道爾的第壹部重要作品是發表在《1887年比頓聖誕年刊》( Beeton's Christmas Annual for 1887)的偵探小說《血字的研究》(A Study in Scarlet),該部小說的主角就是之後名聲大躁的歇洛克·福爾摩斯。
1885年道爾與路易斯·霍金斯(Louise Hawkins)結婚,但是霍金斯在1906年因結核病過世。1907年道爾與珍·勒奇(Jean Leckie)小姐結婚。
1890年道爾到維也納學習眼科,壹年之後回到倫敦成為壹名眼科醫生,這使得他有更多時間寫作。1891年11月在壹封給母親的信中道爾寫道,“我考慮殺掉福爾摩斯……把他幹掉,壹了百了。他占據了我太多的時間。”1893年12月在《最後壹案》中,道爾讓福爾摩斯和他的死敵莫裏亞蒂教授壹起葬身萊辛巴赫瀑布。但是小說的結局令讀者們非常不滿,這使得道爾最終又讓福爾摩斯重新“復活”,在1903年道爾發表了《空屋》,使福爾摩斯死裏逃生。道爾壹生壹***寫了56篇短篇偵探小說以及4部中篇偵探小說,全部以福爾摩斯為主角。
19世紀末英國在南非的布爾戰爭遭到了全世界的譴責,道爾為此寫了壹本名為《在南非的戰爭:起源與行為》(The War in South Africa: Its Cause and Conduct)的小冊子,為英國辯護。這本書被翻譯成多種文字發行,有很大影響。道爾相信正是由於這本書使他在1902年被封爵。20世紀初道爾兩次參選國會議員,卻都沒有當選。
道爾本人也曾卷入兩樁有趣的案件。壹次是在1906年,壹名英印混血律師被指控發送恐嚇信以及虐待動物。雖然這名律師被逮捕後,依然有動物被虐待,警方卻壹口咬定這名律師有罪。值得註意的是在這次案件後,1907年英國建立了刑事上訴法庭。因此可以說道爾不但幫助了這名律師,還間接協助建立了壹套冤案申訴機制。另壹次則是在1908年,壹名經營賭場的德國籍猶太人被控用棒子襲擊壹名82歲的老婦人。
到晚年時道爾開始相信唯靈論,甚至還曾以此為主題寫過好幾部小說。柯南·道爾在1930年7月7日去世。 友黑斯廷斯上尉。)
書中偵探: 夏洛克·福爾摩斯
他是小說家柯南道爾所創造出的偵探怪傑,現在已成為世界通用的名偵探最佳代名詞。福爾摩斯他不但頭腦冷靜、觀察力敏銳,推理能力更是無人能及。(另外,他的劍術也相當高明)平常他都悠閑地在貝卡街211號的B室裏,抽著煙鬥等待委托上門。但壹旦接到案子,他馬上會變成壹匹追逐獵狗的狼,開始鎖定目標,將整個事件抽絲剝繭、層層過濾,直到最後真相大白!他的好朋友華生博士雖然有點“反應遲鈍”,但也正因為如此,才特別襯托出福爾摩斯的足智多謀。
◎夏洛克·福爾摩斯小檔案◎
十九世紀英國名偵探,是007情報員的老前輩。
總部在英國倫敦貝克街221號B。
身材高大、長臉、濃眉、黑發、鷹鉤鼻、灰色眼睛。
頭腦精密、眼光銳利,對讀物、解剖、醫學有很深的研究,
說話很快,聲調很高。
最佳拍檔:華生醫生,也是回憶錄的執筆人。
倫敦街頭的壹群流浪兒,是他辦案的最好助手。(註1)
3. 約翰·狄克遜·卡爾
約翰·狄克遜·卡爾(1906~1997),美國籍作家,出生於賓州,畢業於哈維佛學院,曾遠赴巴黎留學,但隨即轉往英國定居。作者另有其他筆名,其中狄克遜·卡爾最著名。卡爾的推理小說中俯拾皆是“密室謀殺謎團”與“不可能的犯罪”的情節,世人推崇他為“密室大師”。
他是“本格派”推理小說中最擅長“密室推理”的小說家,所謂的“密室推理”,指的是小說的案情必須包含了壹個以上完全封閉的空間,理論上處於無法進入或脫出的狀態,然而小說案情中卻發生必須有進出活動的事實。
重要作品:《三口棺材》、《歪曲的樞紐》、《亡靈出沒在古城》(即《連續自殺事件》)、《女巫角》、《寶劍八》等。
書中偵探:基甸.菲爾博士&亨利·梅瑞威爾爵士
卡爾筆下主要有兩位名偵探,亦即菲爾博士與亨利·梅瑞威爾爵士。猛壹看之下,兩人似乎極為相像,都是身材高壯,聲如洪鐘,學養俱佳卻透著點古怪的中壯年英國紳士,但兩人其實各有各的特質與個性。
以菲爾博士來說,其形象顯然是根據英國名作家卻斯特頓所塑造,這位可以用肥胖形容的紳士,必須靠著兩支拐杖走路,個性壹直以來也都相當和藹可親。他有壹頭蓬松的亂發,頭上經常戴著鏟形帽,喜歡穿著鬥蓬。平日住在儉樸小屋的他,並未與當局有任何正式的往來。
另壹方面說來,亨利·梅瑞威爾爵士身材雖然也很“結實”,並且有個“威武”的大肚子,身手卻非常靈活矯健,而且他個性易怒,常常高聲發起脾氣,叫人有點不敢親近。這位富有的爵士,出身自英國淵源最久遠的爵位,對自己的公職身份經常嗤之以鼻,不過在最初幾本小說中,他還是英國情報局的領袖呢。在最早的小說中便可以明顯看出,這個戴著眼鏡、禿頭、經常壹臉不悅的梅瑞威爾爵士,有著濃濃的邱吉爾味,在後期的小說中,這樣的特質更是變本加厲。
近年來,推理界是將卡爾的菲爾博士系列,視為其主要成就,不過更早期壹點,廣受評論歡迎的,則是梅瑞威爾爵士,著名推理小說評論家海克拉夫(Howard Haycraft,重要著作為《Murder for Pleasure: The Life and Times of the Detective Story》)在 1941 年便寫道,梅瑞威爾爵士那“老頭子”,“在當代各個小說名偵探中,最受當今作家喜愛”。
4.阿加莎·克裏斯蒂
阿加莎·克裏斯蒂(Agatha Christie,1890-1976)被譽為“舉世公認的偵探小說女王”,是英國小說家和劇作家,她的許多偵探小說塑造了高傲的比利時偵探赫爾克裏·波洛和英國鄉村女偵探簡·瑪普爾的形象。
阿加莎·瑪麗·克拉麗莎·米勒(Agatha Mary Clarissa Miller)於1890年9月15日生於英國德文郡托基市。她早年喪父,小時候並未受過正規教育,多靠母親的指導與自修來充實自己。1914年她與英國皇家空軍軍官阿奇波爾德·克裏斯蒂(Archibald Christie)結婚,後改姓夫姓。
第壹次世界大戰期間,她加入醫療機構從事護理工作,有機會接觸並認識有關藥物的各種知識,奠定了日後在小說中對藥理的運用的基礎。在這段時間中,她常與姐姐瑪姬壹同閱讀偵探小說,並且壹起討論其中的情節布局,因此勾起了寫作的興趣,並且寫下第壹本偵探小說“The Mysterious Affair at Styles(斯泰爾斯的神秘案件)”,不過當時遭到多家出版商的退稿(與柯南·道爾當年的境遇壹樣),後來終於在1920年問世。
克裏斯蒂的第壹次婚姻生活並不如意,於1928年離婚。為了平復婚變的傷痛,她只身到海外旅行,期間在西亞、非洲(土耳其、埃及等地)的經驗,提供了她“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東方快車謀殺案)”、“Death on the Nile(尼羅河慘案)”等名著的素材。在小亞細亞的旅途中結識考古學家馬克斯·馬洛溫(Max Mallowan),並與他結婚,婚姻生活順利。再婚後的克裏斯蒂依然沿用前夫的姓為筆名,繼續她的文學創作。1971年獲得女爵士封號。
1976年1月20日阿加莎·克裏斯蒂在英國沃靈福德逝世。
書中偵探:1)赫爾克裏·波洛
赫爾克裏·波洛是阿加莎所創造出來的高傲的比利時名偵探。他矮矮胖胖,小胡子翹起,還有壹個雞蛋壹樣的腦袋。他在第壹次世界大戰時,從比利時亡命到倫敦,並開設壹間私人偵探社。每當被法國人誤會是英國人時,他總會糾正對方說:“我是比利時人!”而他也常摸著兩撇胡子自傲地說:“我赫爾克裏·波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偵探!”波洛頭腦裏有無數灰色細胞,灰色細胞就是對每個人作心理分析,從對方的服飾、舉止、愛好、人生觀作綜合分析,然後進行邏輯推理,波洛幾乎沒有與任何人博鬥過,他總是慢吞吞的、悠閑的,像壹只老貓觀察壹群嬉鬧的老鼠,從中找到哪只"老鼠"在作案。波洛註重每個人物的背景分析,比如《東方快車謀殺案》、《尼羅河上的慘案》,兇手作案都與過去的歷史有關。她在敘述中暗藏機關,隱瞞真相,但通過調查和分析,把壹個個兇手捉拿歸案。波洛以智慧和心理學知識破案,於是也成了福爾摩斯時代之後最負盛名的大偵探。
2)簡·馬普爾小姐
也是阿加莎筆下的人物,她是來自聖瑪莉米德村的可敬老小姐偵探,是個天生的偵探,是小說所描述過的最佳偵查頭腦之壹,。很不幸的,除了無意中透露出的片段之外,簡.馬普爾小姐的早年生活,是鮮為人知的。她第壹次出現在《寓所謎案》時,大約是65-70歲之間。她那時給人的印象就是世人對她永遠的印象。
5.莫裏斯·勒布朗
莫裏斯·勒布朗(1864-1941年),出生於法國裏昂,父親是船主。他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在高爾依讀中學時,就認識法國大作家福樓拜,聽福樓拜講述動人的文學故事。後來,勒布朗又認識了莫伯桑與左拉。年輕的勒布朗有機會從文學大師那裏獲得創作經驗,這對他以後走上文學道路產生了影響。
勒布朗中學畢業後,他父親安排他到工廠去管理業務,勒布朗對機器聲無法忍受,決心放棄繼承父業,他不顧父親反對,去巴黎學習法律。1887年發表處女作《壹個女郎》。1900年,他開始了記者生涯。1907年,"福爾摩斯熱"的浪潮已經影響了法國的出版界,他受法國偵探小說家愛彌爾·茄波裏安的影響,開始涉足偵探小說。巴黎壹位出版商邀請勒布朗為壹份雜誌寫偵探推理小說,並講明要塑造壹個法國偵探,來與英國偵探福爾摩斯比個高低。這個要求是有難度的,但也是誘人的,這對勒布朗來說既是壹個機會,又是壹個挑戰。他決定嘗試壹下,並想標新立異,塑造壹個不是偵探但同樣令人喜愛的文學典型。勒布朗絞盡腦汁,終於想到了俠盜。他的《俠盜亞森·羅賓》問世以後,果然大受歡迎,好評如潮。這部小說的成功,奠定了勒布朗的文學地位,使他信心大增。
在世界偵探小說史上,勒布朗以50多本《俠盜亞森·羅賓》引人註目
書中偵探:亞森·羅賓
莫裏斯·勒布朗筆下的亞森·羅賓,最初是個大盜,劫富濟貧,行俠仗義,為百姓出頭,與豪門爭鬥。他的神出鬼沒,讓警方束手無策。後來他又成了偵探,最後竟當上了法國的警察廳長。亞森·羅賓這壹形象的產生,當然與法蘭西民族有關,只有在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法國,才會讓壹個大盜壹躍而成為警察廳長。這對於性格保守的英國人來說,簡直是不可思議的怪事。
5.艾勒裏·奎因
艾勒裏·奎恩是費雷德累·達奈與曼裏德·李合作的筆名。其代表作是《羅馬帽子之謎》《希臘棺材之謎》《法國香粉之謎》和《荷蘭鞋之謎》。1932年問世的《希臘棺材之謎》曾獲得愛倫·坡獎(這是美國推理小說家協會所發的年獎,相當於電影界的"奧斯卡獎"),他們兩人合作,壹***創作了50多部偵探小說。在美國文學史上,艾勒裏·奎恩的地位相當於英國文學史上的柯南道爾。
書中偵探:艾勒裏·奎因(這個是偵探,與作者同名)
他有著運動員的魁梧體魄和迷人的銀灰色眼睛。他思維敏捷,具有高超的推理能力。這壹形象成為美國偵探人物的標準模式——壹個極具性感的現代美國的福爾摩斯。
6.
範·達因
範·達因(S·S·Van Dine),真名是威·亨·賴特,1888年生於美國弗吉尼亞州。以優異的成績從哈佛大學畢業後,曾到慕尼黑和巴黎學習美術。1907年起,作為美術評論家和文藝批評家,經常在《洛杉磯時報》等報刊上發表文章,還擔任過著名雜誌《花花公子》的主編。1916年發表處女作《有前途的男人》。這篇小說雖然引起了批評家的註目,但並沒有給他帶來多少經濟利益。
由於他本來身體就不好,加之身兼報刊專欄作家、編輯、小說家等數職,終於在1923年病倒,不得不度過兩年多的療養生活。在養病期間,他通讀了2000本以上的偵探小說,最後引起了他自己的創作欲望,便使用筆名寫起偵探小說來。
他的第壹部偵探小說是《本森謀殺案》(1926),書中偵探菲格·萬斯首次登場。由於博學多識的偵探菲洛·萬斯大受讀者歡迎,範·達因寫了十幾部以他為主人公的偵探小說。不過,還是初期的6篇質量較高。尤其是《主教殺人案》和《格林老宅謀殺案》,堪稱古典偵探小說的傑作。
1939年,範·戴恩去世。
書中偵探:菲格·萬斯
是達因小說中的偵探。萬斯是個美男子,身材高大,體格健壯。他擅長擊劍,又是高爾夫球好手。對牌戲也很精通,身上總是穿著最入時的服裝。另外,萬斯知識廣博,對於藝術,尤其是繪畫有很大的興趣。他住所內收藏了許多東西方的美術作品。他曾在哈佛大學攻談心理學,對這門學科有深廣的知識。萬斯的獨特之處,在於他的新的推理方法。
與福爾摩斯那種在地板上來回地爬著尋找物證的的歸納推理相對照,他更重視罪犯的心理和動機,主張以心理分析為中心的分析推理法。
根據這種心理分析方法,偵探萬斯在《加那利謀殺案》(1927年)中,與懷疑對象打撲克;在《主教殺人案》(1929年)中,萬斯分析國際象棋棋譜,做出了有些孩子氣的舉動,在輕松的氣氛中偵破了案件。
7.約瑟芬·鐵伊
1897年生於蘇格蘭因佛內斯,就讀於當地的皇家學院。之後,在伯明翰的安斯地物理訓練學院接受三年訓練,然後開始物理訓練講師的生涯。後來,她辭職照顧住在洛克耐斯的父親,並開始寫作。
這位英籍女作家是20世紀30年代以來,推理史最輝煌的第二黃金期的三大女傑之壹,也是其中最特立獨行的壹位。和她齊名的阿加莎·克裏斯蒂、多羅西·謝爾斯都是大產量、行銷驚人的作家,鐵伊卻窮盡壹生只寫了8部推理小說,8部水平齊壹的好小說,是推理史上為數不多的沒有失敗之作的大師。
1952年逝世於倫敦。
書中偵探: 愛倫·格蘭特
鐵伊筆下的偵探。在三十年代崛起的眾多神探中,艾倫·格蘭特(Alan Grant)算是非常特立獨行的壹位,他的出道,的確是當時推理文壇的異數。教養良好、面貌姣好、個性有點自以為是,甚至非要別人領他的情不可,艾倫·格蘭特,就是這麽壹位冥頑不靈、與眾不同的家夥。
煩惱與偏見,壹位平等主義者
說真的,格蘭特早就可以退休了,他的姑媽留了壹筆遺產,夠他余生享用不盡;況且,格蘭特在蘇格蘭警場幹了那麽久,他也應該去警察特種學校再深造,充實些不壹樣的技能,但他還是固執地留在原來崗位。然而,就是因為這些個人本質,使得這個杜撰的虛構角色,反而像壹個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真實人物,他有生活上的煩惱與偏見,以及讓同儕欽佩的銳利第六感;他的專業知識博得人們的尊敬;他對種族抱持著平等主義,也贏得眾人的好感。
破案第六感,壹個無法休憩的工作狂
擁有第六感,是人人稱羨的事。格蘭特可以在數人之中,壹眼認出犯罪者。
對他來說,雖然這是卓越本事的來源,但也形成壹種性格弱點:靈敏的直覺讓他斷案如神,卻也常教他獨排眾議、壹意孤行。最糟糕的是,壹旦案情陷入膠著狀況,所有線索看似費解又毫無關連之時,嚴重的挫敗感便會湧上他的心頭,教他寢食難安,甚至不眠不休地查案,直到找出真相為止心智才能獲得休憩。
欣賞犯罪,壹個不辭辛勞的檢視者
格蘭特對專業的要求已達完美的境界。關於犯罪事件,他也以同樣的觀點來看待,並且有相當獨特的見解:非但不唾棄,反而是欣賞它們。他檢視犯罪案件,態度是嚴謹而不辭辛勞的,所有能動用的資源,包括警場裏的同仁在內,他通通不會放過。因此,格蘭特不是壹人獨大的行動者,他也絕非不會犯錯的聖者。事實上,這位警察是這麽描述自己的:“壹個努力工作,心懷善念,普通聰明的平凡探長”。由於心存平等主義的信仰,無論是暢銷作家、行竊慣犯、同性戀劇作家,或是基層的巡邏警察,格蘭特都能輕松自如地與之相處;不管處在四星級的高級旅館,還是販售麥芽啤酒的低廉酒吧,他都能恰如其分地表現自我,而不顯得格格不入。
周旋真實人物,壹個心力交瘁的勞碌者
格蘭特體驗生活、罪案以及真實的人性。和他相逢或擦身而過的人們,有愛爾蘭***和軍、狗仔隊新聞記者、猛漢刺客、犯罪組織,以及現實世界中的男女老少。他同情年輕人缺乏夢想,對教育體系喪失信心;甚至為了觀察人性,他旅行會去搭坐火車頭等廂,藉此揣摩百萬富翁的習性。他是如此悲天憫人、勤奮不輟,難怪格蘭特因公受傷而住院時,會無聊地心煩意亂,因而試圖為四百年前的王室謀殺案翻案(見《時間之女》壹書);由於性格中有自毀傾向,所以他無法享受舒適的家庭生活,雖曾與女性交往,但終究是壹生未娶。
這麽壹位“努力工作,心懷善念,普通聰明的平凡探長”,究竟能否稱的上是英雄呢?這真是個耐人尋味的好問題啊!
8.厄爾.斯坦利.加德納
美國最具代表性的偵探小說作家,早年曾為執業律師,立誌為少數民族服務,執業期間即發表過以法律為背景的短篇偵探小說,由於頗受歡迎,因而改寫長篇偵探小說,在《梅森探案系列》轟動了世界文壇之後,正式成為專業作家。加德納的作品融合法律與推理,在偵探小說中獨樹壹幟。
書中偵探: 培利·梅森
厄爾.斯坦利.加德納筆下的偵探。
偵探活躍的舞臺各有不同,梅森律師是以法庭為舞臺的。他是個單身的中年男子,表情嚴肅。承辦的案件以謀殺等刑事案件為主。為探究事實真相,在秘書黛拉和偵探保羅的協助下,進行精密的偵查行動。他無視任何權勢的威脅,在法庭上發揮卓越的辯論技巧,因此經常獲得勝利。有時候他會采取壹些幾近違法的行動,不過他認為那是為了正義不得進行的冒險。
9.喬治·西默農
喬治·西默農(Georges Simenon)1903年2月23日生於比利時,父親是保險推銷員。他15歲失學,掙錢糊口,幹過面包鋪、書店店員,16歲在《列日日報》工作,開始寫作,19歲到巴黎以寫作為生。困境練就了他極快的寫作速度,曾經1天寫上百頁、3天寫壹部小說。他最初寫暴力色情通俗小說,1931年-1972年創作了82部以梅格雷探長為主角的偵探小說,廣受歡迎,被譯成各國文字並拍成電影電視,被譽為法國的福爾摩斯。1952年,西默農被選為比利時皇家文學院院士。
西默農用17個筆名寫了431部小說,是20世紀最高產的作家之壹,作品被譯成87種語言,銷量超過5億冊,被改編成55部電影和許多電視劇。西默農的作品文筆簡練,善於營造氣氛和心理分析。他喜愛體育、旅遊,熱愛生活,不圖虛名,在美國、加拿大、法國生活多年,1959年定居瑞士洛桑,1989年逝世。他有過33處住所,兩個妻子和眾多情人。
書中偵探:梅格雷警長
西默農筆下的偵探。這位身高5尺11寸、體型肥胖而動作遲緩、胡子剃得幹幹凈凈、脾氣略微暴躁、嘴中總是叼著煙管的巴黎警探,絕對稱得上是推理史上的神奇人物之壹。
農夫之子,警界之光
梅格雷是農夫之子,生於法國Moulins的鄉村地。年輕時前往巴黎求學,主修醫學,未料後來居然往警界發展。剛踏入警界時,梅格雷擔任的是身穿制服的自行車巡邏員,爾後獲拔擢到兇殺組副組長。從此他平步青雲,屢見奇功,壹路從探長、督察、竄升到高高在上的督察長。不過雖然位居高位,英美各國的譯者還是習慣簡稱梅格雷為督察,甚至此稱號也成為他名字的壹部份。
與案情同謀,為罪犯同情
想要具體描述梅格雷的辦案方法,其實是有點困難。因為,這位法國警察從不依靠繁復的法庭證據來破案,他極少冗長而反覆地質詢嫌疑犯,也不采用壹般警方遵循的查案程序。其實說穿了,梅格雷的方法很簡單,他只是常常造訪命案現場,將自己融入整個犯罪的氛圍中,然後註意每個涉案人的行為舉止、和事件的發展情勢。逐漸地,他了解了每壹個當事人,認清了現場的每壹個角落;此時,整個案件背景猶如產生了自己的視覺影像、聽覺音效、以及特有的情境氣氛,硂種種的訊息,將引導梅格雷的直覺走向真相,找出真兇。
慈悲為懷的宿命修護者
梅格雷個性的最大特色,即是辦案的耐心和對兇嫌持有悲天憫人的同情心。他把自己完全融入成為案件的壹部份,所以能與罪犯感同身受,並且在采取逮捕行動時,不但不洋洋得意,反而是難掩自身所流露的悲傷情懷;有時候,他甚至故意網開壹面,讓案情不了了之。梅格雷曾自稱是個“宿命的修護者”——使卷入命案中的壹群人或壹個地方,離開失序渾沌的悲慘情結,重新回到平衡狀態——他絕非是為拯救正義的復仇者。與其他著名神探相比較,梅格雷的身分其實像是壹個“作家”,他擁有作家該具備的特點:好奇心。因此,梅格雷渴望探知人們的心理狀態與犯罪動機,他關心生活中碰到的每個人、同情市井小民的所作所為,也願意為他們修補生命中的缺憾。
探長的溫馨小窩,完美的女性典範
梅格雷系列探案的出版前後長達40年,不過他的創造者喬治。西默農只讓自己的主角老了10歲。西默農自己身旁的女人無數,但他卻要求梅格雷對老婆從壹而終,絕無二念。梅格雷太太是手藝極佳的廚師,她也是個可愛迷人且充滿溫情的伴侶,無論梅格雷探長要跑遍法國、比利時、德國、荷蘭、甚至是前往美國查案,梅格雷太太始終守在他們的甜蜜小窩,等著丈夫凱旋。或許,這才是西默農壹生所汲汲追尋的完美女性。
梅格雷的系列探案,不僅僅是在心理迷宮中找解答,作者還希望讀者跟隨著梅格雷的辦案腳步,展開壹段心靈之旅的自我成長。於此,我們將發現,世界上的任何人——包括那英明的神探——彼此之間並無太大的差別;除非在關鍵的時刻,走岔了路 .
10.卡斯頓·勒胡
卡斯頓·勒胡(1868—1927),20世紀初法國最傑出的推理小說家之壹,在法國有“永恒的記者”之稱,被譽為“通俗小說奇才”。畢業後在壹家律師事務所當書記員,業余創作隨筆和短篇小說。1890年開始涉身報業,曾作為特派記者周遊世界各地。1900年開始創作長篇小說。他的小說風格詭異,擅長以不可思議的內容和場景來營造恐怖玄異的氣氛,並在恐怖中淋漓盡致地表達人性。他的《黃色房間之謎》被譽為“不可模仿、不可超越的推理小說傑作”。代表作《歌劇魅影》被多次搬上舞臺和熒幕。
書中偵探:約瑟夫·魯爾達庇
勒胡筆下的年輕偵探。他是巴黎壹家晚報《時代》的新聞記者。本名約瑟芬,但是因為他的大大的圓圓的頭,別人叫他“魯爾達庇”(法語裏“滾珠”的意思)。剛滿18歲已經解決了好幾起困難的案子,所以民眾對他的評價上升,為報紙增加了銷量。他唯壹的推理方法就是純理論性的思考,不會被經驗、常識和人的外表所迷惑。在真正解決案件之前,總是說壹些不接觸核心的故弄玄虛的話。
11.江戶川亂步(1894——1965),日本文壇上被譽為“偵探推理小說之父”的江戶川亂步,是日本最負盛名的偵探小說家。他的作品,情節撲朔迷離,懸念強烈,既充滿妖異、詭譎的氣氛,又有著合情合理的推理判斷,既以荒誕、幻想的浪漫為創作主調,又能深刻地把握人物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