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的倍數的特征》講稿1壹、教材簡要分析
3的倍數的特征是北師大版第九冊的內容,屬於數和代數領域的倍數和因子的知識。學生在已經學習了2,5的倍數的特征的基礎上,繼續學習3的倍數的特征。
二,教學目標
1,通過探索3的倍數的特征的過程,了解3的倍數的特征,判斷壹個數是否是3的倍數。
2.培養分析、比較、猜測和驗證的能力。
三,教學思路
在這節課上,我緊緊抓住猜想→觀察→證明→歸納這條主線展開教學,讓學生體驗有效探究的學習過程。
基於以上思路,本課設計了以下兩大環節:
探索
加深
第四,教學過程
首先,探索
在這壹部分,我為學生提供了四個探究平臺:
(1)猜想
復習:2和5的多重特征。猜猜3的倍數的特征。
(2)觀察
找出百表中所有3的倍數,通過觀察否定猜想。
在計數器的幫助下,從壹百張表中隨機抽取3的倍數,用計數器撥出來,記錄撥這個數用了多少顆珠子。再看看記錄。妳能找到什麽?
學生們很快就會發現,所用珠子的數量是3的倍數。
當學生認知有困難時,利用計數器研究3的倍數的特征,直接降低了學生觀察和發現特征的難度,使新知識更接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如果給妳三顆珠子,妳能猜出100以內櫃臺上撥的數字會是3的倍數嗎?給四,五...自己撥。妳發現了什麽?
學生研究後發現,100的範圍是3的倍數,使用的珠子個數是3的倍數,不是3的倍數,使用的珠子個數也不是3的倍數。也就是說:100以內的數,如果在櫃臺上撥,用的珠子數是3的倍數,這個數是3的倍數。
(3)證明
我們之前的研究結論適用於所有數字嗎?學生們會立刻提議學習壹個大於100的數。
團隊合作:隨意想出多個大於100的數,先用計算器算出來,再記錄下來。最後用計數器撥壹下,看看有什麽發現。
經過合作討論和交流報告,學生們發現在這些較大的數字中,以前的研究結論仍然適用。
研究對象越廣泛,越有代表性,研究結論就越可靠。在這個環節中,通過“較大數”和“隨機思維”兩個方面,使研究對象的範圍更廣,培養學生細心思考的意識和習慣。
(4)歸納
現在如果給妳壹個沒有除法的數,如何快速判斷它是否是3的倍數?嘿!我發現有的同學不用計數器就判斷正確了,而且還是很快!妳怎麽想呢?同學們會說,用的珠子數,其實就是每個數字上的數字之和。
“每個數位上的數之和”這種略顯復雜的表達方式,在學生的操作中自然地歸納出來,突出了學生探究學習的自主性,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第二,深化
讓學生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從0到9的十張卡片,在遊戲中解決以下問題:
(1)可以任選3張牌,放3的倍數嗎?用妳選的三張牌,妳還能擺出3的不同倍數嗎?壹個* * *能擺幾個姿勢?
(2)隨機抽取3張牌,並在上面加牌,使數字仍然是3的倍數。如果我加壹個,怎麽加?再來兩個怎麽樣?三個?.....最多能用幾個?
(3)當所有十張卡都被使用時,我們得到3的較大倍數。能不能快點去掉壹些牌,讓這個數還是3的倍數?
如果妳想移除壹張卡,妳該怎麽做?如果妳想擺脫兩個?三個?……
這個練習給了妳什麽啟發嗎?
用妳的方法判斷下列數字是否是3的倍數:
36996969336,
1827457874。
用常規方法判斷位數多的數是否是3的倍數比較麻煩。如何突破這個難關?通過這壹系列的卡牌遊戲,學生們自然探索出了運算解題的捷徑,完成了知識面的拓展。
親愛的老師們,我剛才描述的教學過程,是為了讓學生在探索3的倍數的特征的過程中,不僅為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而且積累基本的數學思想:讓學生逐漸認識到猜測、觀察、舉證、歸納是解決數學問題的壹般方法。
謝謝妳
《3的倍數的特征》講稿2壹、教材和學情分析
這節課是青島版教材小學數學四年級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因數和倍數以及2和5的倍數的特征的基礎上講授的。是尋找最大公因式和最小公倍數的重要依據,也是學習歸約和壹般分數的必要前提。因此,學生熟練掌握3的倍數的特征具有重要意義。
二,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點和難點
根據以上對教材和學習情況的分析,為了讓每壹個學生都能從本節課的研究活動中得到不同的發展,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使學生體驗探索3的倍數特征的活動,認識3的倍數的特征,熟練判斷壹個數是否為3的倍數。
能力目標:通過觀察、猜測、驗證等活動,讓學生體驗3的倍數的特征的歸納過程。為了培養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運算問題、總結問題的能力,進壹步發展學生的數感。體驗壹些探索數的特性的方法。
情感目標:讓學生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究性和挑戰性,進壹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並從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基於以上認識,我確定了課程。
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3的倍數的特征。
正確判斷壹個數是否是3的倍數。
教學難點:探究和理解3的倍數的特征。
第三,教學方法設計和學習指導
為了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突破難點,更好地促進每壹個學生的發展,本節課主要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1,猜想驗證討論交流
2.自我探索和體驗
四、教學準備:
1,師資準備:課件,實物展示平臺,實驗形式。
2、學生準備:計數器計算器
動詞 (verb的縮寫)教學程序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小學面臨的眾多任務中,首要任務是教會孩子學習。”這裏的學習是指學習方法,以3的倍數為特征,有規律可循,容易上機械枯燥的課。學生可以按規則判斷,但能力沒有培養,智力沒有開發。本課程的設計旨在揚棄“滿堂灌”的教學,代之以啟發與發現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激勵學生大膽猜測、實踐、發現規律,讓全體學生積極參與、積極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根據學生的特點,在教學中設計了以下四項活動,這些活動與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個性發展密切相關。
活動1復習舊知識,引發猜想活動2自主探究,合作驗證
活動三:運用規律,體驗感受活動四:反思總結,自我提升。
活動1復習舊知識,引發猜想。
“3的倍數的特征”屬於數論範疇,離學生生活很遠,而2和5的倍數的特征是學生學習本課的基礎。我從學生已有的基礎出發,先復習了2和5的特點,通過老師的總結和引導,把復習和介紹有機地結合起來,引導學生猜測“3的倍數有什麽特點?”讓學生充分表達各種猜想。可能有的同學會不假思索地說出他的猜想:“位數是3,6,9,都是3的倍數”,而有的同學則有不同的想法。然後引發認知沖突,創設探究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感受新知識的過程,明確新課程要解決的問題。這就引出了話題。平行板書:3的倍數的特征
活動2:獨立調查和合作核查
該環節意在引導學生通過動手實踐和自主探究,展示自己不同的學習水平和思維方式,使學生在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交流的數學活動中初步了解和掌握3的倍數的特征。這裏設計了三個教學級別:
1,應用“百表”,否定猜錯。
學生來了壹個猜想後,我會引導他們找出百表中3的倍數來驗證,在驗證中,我會推翻剛才的猜想。由此,學生意識到不能再用原來的方法(即從壹個數的情況)判斷壹個數是否是3的倍數,而應該換個角度思考。消除思維定勢,否定舊轉移,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
2.探索實驗,發現特征。
學生剛學了2和5的倍數的特征,從觀察最後壹個數到觀察這個數的和有很大的思維跨度。學生很難通過自主探究得到3的倍數的特征。這時,教師采取的教學策略就顯得尤為重要。在這節課上,老師采取了讓學生進行采珠實驗的教學策略,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教師引導學生體驗畫珠子、填表、觀察、思考發現的過程。因此,隨著實驗的深入,學生對3的倍數的特征的理解越來越清晰。他們在實驗、探究、猜測和驗證的過程中,建構了對3的倍數特征的整體認識。這節課雖然沒有生動的教學情境,但它巧妙地把學生推到了學習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始終沈浸在濃厚的探索氛圍中,被數學知識本身的魅力深深吸引。這種數學學習活動是壹種真實的、生動的、個性化的認知過程。通過表象的積累,學生在思維上有了飛躍,在頭腦中形成了清晰的數學模型。
3.舉例驗證,總結規律。
讓學生在初步發現規律後用實例驗證,體現了從特殊到壹般的思維過程。為了驗證這壹結論,學生用最快的速度計算出每堂課的數之和是否是3的倍數,並用計算器算出這個數是否是3的倍數,並讓學生匯報驗證過程,盡可能多地提供學生在實踐中學習的機會,既讓學生學會了舉例驗證的方法,又體現了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
活動三:體驗運用法律的感覺。
在這壹部分,我設計了四個不同的練習來提高不同水平的學生。力求在遵循學生認知規律的基礎上,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體現基礎性、層次性、靈活性、生活性、趣味性。
問題(1)是壹個基本問題,使所有學生對新知識有進壹步的了解,達到鞏固新知識的目的。如果可能,學生可以在快速判斷中感受先去掉3的倍數的判斷技巧;
問題(2)以圖片的形式呈現,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問題(3)是在每個數字的□中填入壹個數字,使這個數字是3的倍數。為了測試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達到舉壹反三的效果,提高思維的靈活性。
問題(4)旨在通過靈活的形式,發散學生的思維。
活動4反思、總結和自我提高
在這個環節中,學生可以通過師生交流的形式,積極回憶和談論這節課的收獲。再現知識和方法,也體現學生的情感價值,進壹步反思總結,提升自己。
整堂課讓學生體驗“猜—驗證—操作—再猜—再驗證—得出結論—解決問題”的探究過程,實現課程、師生、知識等的互動。整個教學就是把知識的傳授、思維的訓練、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結合起來,從而達到教學效率和生活質量的全面提高。
《3的倍數的特征》講稿3壹、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掌握倍數概念的基礎上講授的。求因子、求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是學習的重要基礎,也有利於學習化歸和壹般除法的知識。因此,了解2、5、3的倍數的特征,對於本單元的內容有著重要的意義。
這部分主要涉及集合思維。掌握集合思維可以使數學問題更容易理解和記憶,不僅有助於學生掌握知識的本質,而且對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優化學生的思維品質、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都具有重要意義。
這節課,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自主畫壹百張表。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和對比,我可以找出特征並最終驗證它們並得出結論。這個過程在全班多次應用,充分鍛煉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分析總結的能力。
二、學習情境分析:
學生掌握了因數和倍數的概念,對單、偶數有壹定的生活經驗,所以學生對這部分知識感興趣,難度較小。通過這壹部分的學習,學生可以掌握2、5、3的倍數的特征。另壹方面,有助於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提高學生自主獲取新知識的自豪感。
五年級是小學階段的轉折點,五年級學生的身心成長和人格特征對教學效果有著深刻的影響。通過分析,學生可以為學生“量身定制”壹堂優質課。我發現學生學習熱情很高,但是不專註;對討論興趣濃厚,但不善於合作;求知欲強,但目的性差。於是我在教學中設計貼近學生生活的鮮活素材作為吸引學生的重點,引導學生以目標為導向,做到精準合作。
根據學生分析,我在這門課上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報告驗證”等教學方法。通過創設生動的教學場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學生通過觀察發現,通過探究交流,通過合作歸納解決問題。
讓學生經歷理解目標、合作討論、制定計劃、分析判斷、驗證思考、總結等壹系列過程。培養探索與合作精神,實現分類的數學思想。
三、學習目標:
這壹節屬於數學課程標準中的“數與代數”領域。課程標準在這壹領域的具體目標中明確提出了認識2、3、5的倍數這壹特征。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參照教師用書,我設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自主探索掌握2和5的倍數的特征。
2.讓學生體驗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的過程,培養學生抽象概括的思維能力。
3.通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體驗數學帶來的快樂。
教學重點和難點:學生自主探索2和5的多重特征的過程。
第四,教學活動: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根據我對教材的分析,結合學生的學習基礎和經驗,我圍繞課堂教學目標設計了以下教學活動:
第壹個環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我是這樣介紹這節課的:同學們,前段時間我們學了倍數。誰能說出2的幾倍?(只要是對的,同學們什麽都可以說。)誰能說出5的幾倍?
我們知道壹個數有無數個倍數。如果隨機給妳壹個數,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判斷它是2的倍數還是5的倍數?是的,如果妳在這門課上認真聽講,妳壹定會掌握其中的奧秘。這就引出了話題,既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很自然地把問題拋給了學生,激起了他們的探究欲望。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壹半。
第二個環節:自主探索發現規律。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在講授2的倍數的特征時,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第壹步,圓求倍數,讓學生在百位表的內圈求2的倍數。
第二步,發現規律,讓學生觀察思考2的倍數的特征,讓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引導學生總結2的倍數的特征:帶0、2、4、6、8的數是2的倍數。
第三步,舉例驗證老師的提問:剛剛發現的規律是否可以用於所有自然數,學生的答案可能不壹樣。老師指導:適不適合只是我們的猜測。為了證明猜測是對的,我們應該舉例來驗證。如何驗證?比如以0、2、4、6、8結尾的數字,也找出壹些不是以0、2、4、6、8結尾的數字,計算它們是否能被2整除,也就是2的倍數。然後請同學們驗證壹下。
第四步,根據學生的報告得出結論。以0、2、4、6和8為單位的數字是2的倍數。同時老師給出了研究範圍:我們只研究自然數範圍內的倍數。
第五步,通過學生總結的2的倍數的特征,進壹步總結出:整數中,是2的倍數的數稱為偶數(0也是偶數),不是2的倍數的數稱為奇數。
本次設計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初步建立了猜測-驗證-得出結論的數學思維,提高了自我反思意識。
教授5的多重特征,有助於學生利用剛學過的求2的多重特征的方法,來求5的多重特征,有利於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
對比觀察,讓學生觀察百表,找出2和5的倍數有什麽共同點。通過學生的觀察,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帶0的數既是2的倍數,也是5的倍數。
第三個環節:鞏固實踐,提高認知。
課後練習題1和2。
第四個環節: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妳知道了什麽?”“妳在困惑什麽”“妳還想知道什麽”?對這節課進行總結和反思,為後面的內容做鋪墊。
總之,這堂課的設計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的獨立思考、獨立探索和個性化表達貫穿始終,教學目標明確,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營造以學生為本的課堂。不足之處,望專家批評指正。謝謝妳。板書設計
2和5的倍數的特征
2的倍數的特征:單位為0、2、4、6、8的數字。
5的倍數的特征:各位為0或5的數。
自然數是偶數和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