侄子紀念手稿
要說顏真卿,還要回到安史之亂。安史之亂突然爆發,唐玄宗毫無準備,朝廷毫無準備,整個軍政系統毫無準備。那麽大家都在準備什麽呢?準備當晚的樂舞,準備明天的梨園,準備山上的布道,準備河邊的郊宴。
唐朝的1/3的軍隊都在義軍將領安祿山手裏。當叛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席卷大地的時候,唐玄宗焦急地問,河北二十四郡不是都有忠臣嗎?很快,他聽到壹個忠臣站出來,他就是顏真卿。皇帝還問,為什麽我以前不認識這個人?顏真卿能站出來很不容易。因為他和他哥哥顏杲卿都是安史之亂下轄的總督。顏真卿位於平原,也就是現在的山東德州。他哥哥的地方就是現在的河北正定。
顏真卿最早發表反對安史之亂的檄文,壹天之內就募集了壹萬多名士兵。由於他的呼籲,黃河以北的正義力量紛紛轉向他。他迅速集中20萬大軍,被推舉為主教練。他最迫切的事情是與他的兄弟討論每壹個環節,但他們相距太遠,所以他選擇了壹個年輕的聯絡員,即閆吉明,他兄弟的兒子和侄子。季是季節的“季”,明是明亮的“明”。因為這個閆吉明,顏真卿和他哥哥的英雄行為遙相呼應。
但不幸的是,哥哥在戰鬥中被安祿山逮捕。安祿山用最殘忍的方式對待顏真卿的哥哥,割掉了他的舌頭,砍斷了他的手,殺死了30多個顏家人。閆吉明也被斬首。當然,皇帝也對嚴的偉大犧牲給予了高度評價,但朝廷總是打了敗仗,落荒而逃,疏於紀念這個偉大的家族。
朝廷不紀念,那妳自己紀念吧。顏真卿用物品祭奠家人。其中充滿血淚的《祭侄閆吉明稿》成為中國書法史上除王羲之《蘭亭序》之外的第二部經典。我想在這裏插壹段,談談我和顏真卿《祭侄稿》的關系。
英勇的壹生
我九歲的時候,從浙江老家來到上海。我的叔叔俞誌實先生不僅帶我參觀各種展覽,還帶我去上海的二手書店感受書籍的魅力。在那裏,他買了壹本科洛版印刷的顏真卿《祭侄文稿》,給我講相關的故事,讓我激動不已。九歲那年,我第壹次感受到了生命與血脈、文化的關系。
十年後的1967年,舅舅為了抗議暴徒的惡行,三次割動脈自盡,用鮮血捍衛了生命的尊嚴。我媽去處理喪事的時候,我壹遍又壹遍的問我有沒有看到壹本顏真卿的《祭侄書》,那是我舅舅親眼買的。但是媽媽說不行,東西都被暴徒拿走了。當時我以為字帖的名字是“祭侄”,現在倒過來了,侄兒要祭侄兒。後來不管遇到多少災難,包括幾年前那些造謠中傷的暴徒,我都堅定不移,繼續從事我偉大的文化事業,因為我心中有顏真卿的血淚。後來,我把舅舅的事跡告訴了老婆馬蘭。舅舅去世25周年,馬蘭上演黃梅戲《紅樓夢》,進行了莊嚴而又默契的悼念。因為舅舅的迫害和《紅樓夢》有關。
所以,我想在這裏對我的博士生說壹句話:如果妳想更好地了解我的老師,請再讀壹遍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因為這是我的人生教材。
打斷到這裏就結束了,但是我們還是要趕緊回顏真卿,因為我還沒說完他。顏真卿帶著二十萬兵馬攻打安祿山的時候是四十六歲。28年後,誰也沒想到,74歲的顏真卿再次接受了朝廷的使命。
原來安史之亂被平定後,壹些地方軍事力量似乎因為參與平叛而獲得了擴張的理由。其中,河南許昌的李希烈聯合其他部隊,準備與朝廷交手,自己稱帝。對此,本已虛弱的朝廷,除了派人勸說安撫,別無他法。那麽送誰比較合適呢?皇帝想到了顏真卿。
皇上有兩個原因:第壹,妳李希烈現在這麽張揚,是因為妳平叛有功,但評判第壹功臣是誰?是顏真卿。他完全有資格居高臨下地教訓妳。第二,顏真卿74歲,全國德高望重的文化名人。妳能拿他怎麽辦?當然,朝廷裏也有壹些政客壹直嫉妒顏真卿,希望他老人家也跳進這個陷阱。
朝廷對此事的態度也有點猶豫,因為很多官員都有不同意見。有兩種不同意見:壹是長安離許昌很遠,老人負擔不起;第二,如果李希烈害了顏真卿,唐朝就失去了中國之魂。
但顏真卿自己覺得責無旁貸,繼續上路。壹路上,全國各地的官員和士兵都中途勸阻,毫無效果。老人仍然繼續前行。在許昌,李希烈指揮1000多名幹兒子拔刀相助,面目猙獰。顏真卿泰然自若,無所畏懼。李希烈又放下笑臉,對顏真卿說,我當皇帝,妳當宰相。顏真卿當即聲討,說大唐分裂是天下之惡。
後來李希烈用各種方式威脅老人,試圖讓他屈服。後來挖了壹個十尺見方的大泥坑,說不聽話就推倒活埋。顏真卿回答說,生死有份兒,不必多禮。後來他支起木頭,澆上油,點上火,說要把顏真卿立即燒死。顏真卿覺得自己作為朝廷的使者,已經說清楚了是非,決定以更宏偉的行動宣告天下,自己也跳進了火海,卻被叛軍拉了出來。
顏真卿被李希烈關在壹座廟裏。他覺得自己年紀大了,馬上就要死了,於是自己寫了墓誌銘和悼詞,也給朝廷寫了遺書。然後他對墻說,這是我的墓地。之後,顏真卿只要看到李希烈再次動員,總是壹遍又壹遍地勸誡,阻止他繼續造反。後來帝國軍在外地殺了李希烈的弟弟。為了報復,李希烈用繩子勒死了顏真卿,老人已經76歲了。他終於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對於這樣的英雄壹生,我真的不知道用什麽樣的語言來表達內心的敬佩。
用生命保衛唐朝
時至今日,全世界的中國人都以唐朝的精彩為榮,但所有的美好都會被邪惡的目光覬覦,時刻面臨著分離和分裂的危險。唐朝也是如此。先是安史之亂,然後是李希烈,還有壹些人壹心要滅唐。顏真卿作為文化人,每次都站在危險的最前線,用生命捍衛了唐朝。為了打敗安祿山,他付出了全家30多條命。為了打敗李希烈,他付出了自己的晚年。每壹次,他都不是偶然相遇,而是早已做好了犧牲的準備。唐朝就是這樣被保衛的,或者說就是為什麽叫唐朝。所以,中國文化的最高坐標,中國人最大的驕傲,都與這位學者有關。
記得那壹年我在教中國文化史的時候,寫完這段話,曾經對北大的學生說過這樣壹段話。我看了抄本,說:
最近,媒體上出現了幾個關於世界末日的謠言。很多年輕朋友問我,如果這壹天真的來了,妳會怎麽做?這個問題擺脫了末日謠言的真相,把我們推向了終極的精神拷問,所以不得不回答。我的回答是,如果這壹天真的到來,我會站在高處指揮我的學生去化解人們最後的混亂,然後用平靜的微笑給人類畫上壹個美麗的句號。為什麽會這樣?因為我心裏有顏真卿,他總是站在混沌的最前面,然後用他的生命讓世界安靜。其實這也是文化的最高和最後的力量。
同學們,妳們可能會暗暗為自己是個有文化的人而驕傲,但想到顏真卿就不會驕傲了。另壹方面,妳可能會為成為壹個有文化的人而暗自沮喪,但壹想到顏真卿,妳就不會沮喪了。
這是我對北大學生說的壹段話。顏真卿壯烈犧牲270年後,宋代文學家歐陽修在《新唐書》中激動地寫道:
唉,雖然他已經1500歲了,但他的豪言壯語卻像烈日壹樣令人敬畏。
我翻譯成今天的文字,大致是這樣的:啊,無論壹千年還是五百年,他的英雄行為都是高不可攀的,就像嚴霜烈日,人們除了敬畏,就是仰望。歐陽修說的沒錯,顏真卿的人格高度是很難重復的,但既然出現了,也證明了在這裏有這樣的高度是可能的。最值得關註的集體人格有兩種形式,壹種是廣泛的人緣,壹種是高標準的獨立。顏真卿顯然屬於第二類,不具有普遍性,但具有象征意義。這就像我們現在常說的地標,高不可攀,但卻是整片土地呈現給外界的標記和產品編號。地標不好爬,卻是壹個城市,壹個地區的代表。
所以,顏真卿是唐代文化人格的裏程碑,是我們中國文化的品牌,是中國人的代表。好了,說完顏真卿,我真的可以結束唐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