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收藏、消費、職業的選擇——讀《經濟解釋》(七十四)

收藏、消費、職業的選擇——讀《經濟解釋》(七十四)

出於作者對於收藏品的喜愛,這壹節也用了很大篇幅來介紹幾種收藏品的升值幅度 —— 是為了體現復利的威力,不贅述。

而上壹節說到,利率是和跨期消費的權衡有關:

在利息理論的範疇內,消費的選擇不是甲、乙物品而是時間的先後。同物品但不同時間,可以看為不同物品,所以先後是另壹類不同的甲、乙物品的選擇。早消費比遲消費來的貴,而這提早之“貴”是相當可觀的。

換個角度,物理形態可能還是那個物品,但是場景不同,情境不同,也就突出背後的人及需求不同了吧。

而這個“貴”如何體現?或者說,消費的跨期選擇和利率聯系在壹起,如何實現均衡?

從消費的角度看,依照費雪的理念,消費的早或遲是兩種不同的物品,較早的比較遲的可取。這兩種“時間”物品之間可以匯出壹條等優曲線(indifference curve),也是內凸的,而其弧度代表消費者個人的邊際時間替換意圖(marginal time preference rate)。物品是較早或較遲的選擇,而且市價就是市場的利率了,在均衡點上邊際時間替換意圖與利率相等。

相應的問題就是,每個人的曲線是否終生不變麽?

壹個人從少年到老年,其消費的意向可有轉變,而人與人之間的平生消費意欲圖案(time shape)不壹樣。

因此,隨著年齡的變化,這個消費的選擇中會有兩個“轉變”:

- 在同壹等優曲線上,同壹物品,不同時間,也應看做不同物品;

- 隨著時間變化,等優曲線也會發生改變;

這帶來壹個問題:

- 如果最初選擇了儲蓄,可能是在少年,依據當時的等優曲線;

- 到了年老,可能覺得不必要了,所謂物是人非 —— 但這能說明當初是錯誤的決策麽?

- 不能,因為曲線可能都已經變了;

- 不過另壹方面,這也說明了定義問題的框架,是多麽的重要。

當然,不管如何進行跨期權衡,消費總歸是受制於財富的,這也就是為什麽,對於職業選擇:

費雪的答案:選擇職業的準則只有壹個,那是財富(wealth)最高的職業。

費雪之見,是無論壹個人對自己的平生消費意欲的圖案,是選走李太白的路,或是齊白石的路,或是平平穩穩,又或是上落上落,這個人的職業選擇是不應該(也不會)受到該職業的平生收入圖案所影響。

前提是什麽?

是借貸市場的存在,也就是財富足以進行定義的情況下:

這是因為有借貸市場,選擇職業的人可以先使未來錢,先借用而後歸還;又或是先借出去或投資於什麽長線債券上,到老來收入大有可觀。

費雪得到壹個重要的結論,只要選擇收入折現後財富是最高的職業,然後在借貸市場調整,選擇任何壹種平生消費圖案,妳的平衡消費都會是最高的。

結論背後也暗含了兩個假設:

- 沒有管非金錢收入,這裏的財富還是折現的現金流;因此,財富最高,和年金收入最高等價;

- 沒有考慮財富傳承給子孫後代的情形。

不考慮財富傳承,在這種收入消費兩分法的情況下,作者提出了另外幾點含意。

第壹個是利率、金融的作用,及“成本以上的回報率”的含意:

(壹)比較歌女與醫生這兩個選擇吧。早期收入歌女的較高,醫生的較低,而因為利息率是正數,同樣的收入較早的折現後財富較高。要是歌女壹生的總收入與醫生的總收入相等,那麽財富壹定是歌女的較高,選擇此職理所當然(這裏不管非金錢收入)。

如果職業的投資有成本,那麽減去成本,我們還有壹個使歌女與醫生的財富相等的利率,這個利率是費雪發明的,有個名堂,叫做“成本以上的回報率”(rate of return over cost),是作為兩個投資選擇的分界:市場利率高於此選甲,低於此選擇乙。

這個概念為什麽重要呢?還是因為,資金的代價,利率,決定了人生的現實選擇:

在貧困之邦,賣笑的少女比較多。

經濟增長有了成就,借貸市場的高息再不普遍,費雪的“成本以上的回報率”變為高於利率,年輕人的求學意向於是變得普及了。

這種選擇:

- 也是“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的另壹個角度吧;

- 再次說明了真正的普惠金融是多麽的重要。

第二個是如何處理非金錢收入。

(二)非金錢的收入當然是重要的考慮。

處理非金錢的收入不容易,但有兩種方法,老師阿爾欽(Alchian)喜歡用“功用”(utility)來量度。。。

我個人喜歡用的方法比較簡單。。。非金錢物品(non-pecuniary goods)可用金錢物品(pecuniary goods)替換,在邊際上求得非金錢物品的金錢所值。不容易,但在邊際上可以做到。

沒有市場不會有利率,沒有利率算不出財富;父母的愛不能在市場成交,因而不能以財富量度,雖然那是非常重要的經濟物品,在邊際上可用金錢物品替換。

所以,處理的方式:

- 是通過其替代品來衡量,也算是部分的包含在了財富考量之中 —— 畢竟兩者是緊密相連的,但是

- 也只能個案分析,無法折現加總而考慮了。

最後壹個相對宏觀,是國家經濟發展的話題。

(三)上世紀五十年代大行發展的經濟發展學說。。。

費雪之見,是急功近利,如果能帶來較高的財富,攻之為上也,這是因為財富較高,再投資會帶來長期的較高總收入,而這是代表著較高的經濟增長了。

不考慮政治因素,這個肯定是正確的 —— 背後肯定是比較優勢等的支撐,不然怎麽積累財富?但現實世界的國家選擇,或者說可選項,確實復雜了很多。

  • 上一篇:捕捉幸福:壹篇精彩的600字作文
  • 下一篇:文化部出版局關於貫徹藝術出版物稿酬試行辦法的通知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