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中說》日課 (241~252)卷四 問易篇

《中說》日課 (241~252)卷四 問易篇

研道-《中說》日課

2021年08月19日

天性做人做真人,

五倫行事致良知。

四為四句妙智慧,

壹心三訣成聖賢。

李詠紅-第252課/總第960課

(中說日課/傳習+菜根+中說=總課)

正文:

文中子曰:“諸侯不貢詩,天子不采風,樂官不達雅,國史不明變。嗚呼!斯則久矣。《詩》可以不續乎?”

譯文:

文中子說:

“諸侯不獻詩,天子不采詩,樂官不知雅正之道,史官不明得失之理。

唉!這樣已經很久了,怎麽能不續修《詩經》呢?”

感受:

《國語·周語上》,故天子聽政,使公卿至於列士獻詩。

《漢書·藝文誌》,故古有采詩之官,王者所以觀風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中華文明,

薪火相傳,

以引後來人。

二壹附曰:

諸侯貢詩,天子采風,

樂官達雅,國史明變。

詩輯風雅頌

史冊記九經(徑)

以益後來人

薪火傳文明

如是中華五千年

且為往聖絕學

代代有相傳

研道-《中說》日課

2021年08月18日

天性做人做真人,

五倫行事致良知。

四為四句妙智慧,

壹心三訣成聖賢。

李詠紅-第251課/總第959課

(中說日課/傳習+菜根+中說=總課)

正文:

文中子曰:“《春秋》作而典、誥絕矣,《元經》興而帝制亡矣。”

譯文:

文中子說:

“《春秋》產生是因為典誥不存,

《元經》興起是因為帝制消亡。”

感受:

經引後人,

聖人述之。

二壹附曰:

典誥絕而春秋作

帝制亡而元經續

良工心獨苦

得失寸心明

研道-《中說》日課

2021年08月17日

天性做人做真人,

五倫行事致良知。

四為四句妙智慧,

壹心三訣成聖賢。

李詠紅-第250課/總第958課

(中說日課/傳習+菜根+中說=總課)

正文:

薛生曰:“和,殤之後,帝制絕矣,《元經》何以不興乎?”

子曰:“君子之於帝制,並心壹氣以待也。傾耳以聽,拭目而視,故假之以歲時。

桓、靈之際,帝制遂亡矣。

文、明之際,魏制其未成乎?

太康之始,書同文,車同軌。

君子曰:帝制可作矣,而不克振。故永熙之後,君子息心焉。”

曰:“謂之何哉?《元經》於是不得已而作也?”

譯文:

薛收說:“自漢和帝,漢殤帝以後,帝制斷絕,為何於此不續《元經》以振王法?”

文中子說:“君子對於帝制,可謂同心同德等待其復興。

皆側耳傾聽,拭目以待,恒,靈,等待了壹段時間而終不復興。

自漢和帝,漢殤帝綿綿至漢恒帝,漢靈帝之時,帝制消亡。

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叡未能平吳,蜀壹制天下。

西晉太康初年,司馬炎在位期間社會得以恢復,江山壹統,君子說,帝制可以振興了。

然而卻不能實現。

因此永熙年間西晉惠帝司馬衷癡呆不能任事,國政遂亂。

以後,君子皆心灰意冷,說,談論帝制又有何用?

於是便不得已而作《元經》!”

感受: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

述,承先啟後,繼往開來,保留傳統的文化,就所知道的,把他繼續起來,流傳下來。

孔子的刪詩書、定禮樂、系易辭、著春秋等六經文化的整理,只是承續前人,並沒有加以創作。

信而好古,不是迷信,是真信,加以考證過的真信。

譬如我們中國第壹部歷史文獻的《書經》,也叫做《尚書》,第壹篇是從《堯典》開始,孔子當時刪詩書,為什麽《尚書》將堯以前的刪除呢?因為堯以前的文獻不夠,他不敢輕易斷言,所以歷史資料的文獻,自堯這個階段開始。他在這裏說自己“信而好古”,就是說明他作學問的態度,實在非常相信而喜歡傳統的文化,把它保留下來。

聖人元處通達,所以述而不作。

為文明薪火相傳,生生不息,不得已而作之。

二壹附曰:

君子帝制,心壹以待。

傾耳以聽,拭目而視,假以歲時。

桓、靈之際,帝制遂亡。

文、明之際,魏制未成?

太康之始,書文車軌。

帝制可作,而不克振。

永熙之後,君子息心。

厚德載物尊德性

與時偕行道問學

歷史以時間為經

見得聖道帝制之滄桑

君子起而述之

以為經徑引後人

研道-《中說》日課

2021年08月16日

天性做人做真人,

五倫行事致良知。

四為四句妙智慧,

壹心三訣成聖賢。

李詠紅-第249課/總第957課

(中說日課/傳習+菜根+中說=總課)

正文:

或問:“誌意修,驕富貴,道義重,輕王侯,如何?”

子曰:“彼有以自守也。”

譯文:

有人問:“修養心誌而藐視富貴,重視道義而輕視王侯,這樣如何?”

文中子說:“那便有了自守之道。”

感受:

《荀子·修身》

誌意修則驕富貴,道義重則輕王公,內省而外物輕矣。

內以養己,安靜虛無。

原本隱明,內照形軀。

二壹附曰:

誌意修,驕富貴,

有以自守也。

道義重,輕王侯,

有以自守也。

誌意修,道義重

心有所止

心能知止身自守!

驕富貴,輕王侯,

心有所定

心有所向

以身守道其如是!!!

研道-《中說》日課

2021年08月15日

天性做人做真人,

五倫行事致良知。

四為四句妙智慧,

壹心三訣成聖賢。

李詠紅-第248課/總第956課

(中說日課/傳習+菜根+中說=總課)

正文:

子曰:“改元立號,非古也,其於彼心自作之乎?”

譯文:

文中子說:

“帝王即位時或在位期間改變年號並非古制。

應該是那些君主自作主張吧?”

感受:

改元與後來的年號還是有區別的,在年號之前是用王號紀年的,如秦始皇元年,無年號。然後按二年、三年往下推,壹推到底,直到新王嗣位,才宣布改以元年紀年,所以叫做“改元”。

在計數概念中,“元”本來等同於“壹”,但古人有個習慣,“言數多不雲壹”,故孔子作《春秋》,記王公即位的第壹年為“元年”;記壹年開始的第壹月為“元月”;記第壹月開始的第壹天用幹支紀日(後人稱為“元旦”)。這種紀年的方法,被後世儒家視為“春秋大法”的重事加以宣揚,歷代修史也都稱壹年為元年。所以,從先秦到西漢初,每逢改元之年,就意味著更換天子或諸侯,因為只有新王即位才能改元。

但是到了漢文帝之時,由於受方士“望氣術”偽造“祥瑞”征兆的欺騙,當了17年皇帝之後,不等新君嗣位,又宣布中途改元(即第二次改回元年紀年),因為當時還沒有年號,兩個“元年”太混淆了,只好把第二個“漢文帝元年”改稱“後元元年”,以示區別。漢文帝的兒子漢景帝嗣位後,又效仿他父親,在位期間就中改元,而且改過兩次元,便稱為“前元”、“中元”、“後元”。

二壹附曰:

改元立號

以為標識

以誌其向

都是壹心生象所然。

研道-《中說》日課

2021年08月14日

天性做人做真人,

五倫行事致良知。

四為四句妙智慧,

壹心三訣成聖賢。

李詠紅-第247課/總第955課

(中說日課/傳習+菜根+中說=總課)

正文:

子曰:“《元經》其正名乎?皇始之帝,征天以授之也。晉、宋之王,近於正體,於是乎未忘中國,穆公之誌也。齊、梁、陳之德,斥之於四夷也,以明中國之有代,太和之力也。”

譯文:

文中子說:

“《元經》意在正名吧?

稱皇始年間北魏之君為帝,是依據天命而授予的。

稱晉朝,宋朝之君為王,是因為他們接近正統,沒有忘記統壹中原,這也是晉陽穆公的心意。

齊,梁,陳三朝德行虧缺,將他們貶斥為夷,以此表明主宰中原之名已為北魏所代,這都是太和之政的功勞。”

感受:

皇始之事,

指北魏開國之初的皇始年間,道武帝拓跋珪勵精圖治,軍事上統壹黃河流域的北方地區,政治上選賢任能積極學習中原政治制度,思想上以儒家思想為正宗,經濟上與民休息,使社會生產得到有效恢復。

太和之政,

孝文帝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漢名元宏。北魏王朝第七位皇帝,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改革家、文學家。獻文帝拓跋弘的長子,生母李夫人。

拓跋宏五歲即位,年號延興,祖母文明太後臨朝執政,對鮮卑化的朝廷進行了壹系列中央集權的改革,馮太後先整頓吏治,立三長制,實行均田制,再頒俸祿制,孝文帝深受影響。

太和十四年(490年),孝文帝正式親政後,進壹步推行改革。

太和十八年(494年),以南伐為名,遷都洛陽,全面改革鮮卑舊俗。收藏古今漢家典籍,規定以漢服代替鮮卑服,以漢語代替鮮卑語,遷洛鮮卑人以洛陽為籍貫,改鮮卑姓為漢姓。鼓勵鮮卑貴族與漢人士族聯姻,參照南朝典章支付,改革北魏政治制度,並嚴厲鎮壓反對改革的守舊貴族,處死廢太子元恂。

壹系列舉動推動北魏經濟、文化、社會、政治、軍事等方面的大力發展,史稱“太和改制”,有效地緩解了民族隔閡,促進文明進步和民族融合。

太和二十三年(499年),拓跋宏於軍中積勞成疾,臨終仍心懷“仰光七廟,俯濟蒼生”之誌,後駕崩於谷塘原行宮,年僅三十三歲,謚號孝文,廟號高祖,葬於長陵。

研道-《中說》日課

2021年08月13日

天性做人做真人,

五倫行事致良知。

四為四句妙智慧,

壹心三訣成聖賢。

李詠紅-第246課/總第954課

(中說日課/傳習+菜根+中說=總課)

正文:

賈瓊為吏,以事楚公。將行,子餞之。

瓊曰:“願聞事人之道。”

子曰:“遠而無介,就而無諂。泛乎利而諷之,無鬥其捷。”

瓊曰:“終身誦之。”

子曰:“終身行之可也。”

譯文:

賈瓊為官奉侍楚公,臨行前,文中子為他踐行。

賈瓊說:“請您講講奉侍人主之法。”

文中子說:“恭而遠之而不孤傲特異,親近而不諂媚。

廣泛圍繞利益去委婉進言,不可急於求成自取禍端。”

賈瓊說:“我會終身誦習這些教誨。”

文中子說:“這些話會終身受用。”

感受:

不惟事人也,處世盡宜然。

二壹附曰:

事人之道。

遠而無介,就而無諂。

泛利諷之,無鬥其捷。

終身誦之,終身行之。

師父者

為師為父

弟子遠行

其言殷殷

言傳身教

自在自得

研道-《中說》日課

2021年08月12日

天性做人做真人,

五倫行事致良知。

四為四句妙智慧,

壹心三訣成聖賢。

李詠紅-第245課/總第953課

(中說日課/傳習+菜根+中說=總課)

正文:

宇文化及問天道人事 如何。

子曰:“順陰陽仁義,如斯而已。”

譯文:

宇文化及問天道人事之理。

文中子說:“遵循陰陽之道,仁義之理,如此而已。”

感受:

宇文化及(?~619年), 本姓破野頭,代郡武川(今內蒙古武川縣)人,鮮卑人。

隋朝末年群雄之壹,北周上柱國宇文盛之孫,左衛大將軍宇文述長子?。

宇文化及出身京兆宇文氏,貪婪驕橫,不循法度,舉動輕薄。

門蔭入仕,起家千牛備身。保護晉王楊廣,遷太子仆,深得寵信。

隋煬帝即位後,授太仆少卿,貪婪妄為,橫行不法。違背禁令,互市突厥,下獄論死。

得到南陽公主出面求情,免罪為奴,起任右屯衛將軍,掌管禁衛軍。

大業十四年(公元618年),發動江都政變,弒殺隋煬帝,擁立秦王楊俊之子楊浩為傀儡皇帝,自稱大丞相,率軍北歸,被魏國公李密擊敗。隨後自立為帝,國號為許,年號“天壽”。

武德二年(公元619年),與其二子被夏王竇建德擒殺。

二壹附曰:

天道人事。

陰陽順義,如斯而已。

寥寥數語間

天理昭然

點不醒蠢驢

奈何奈何

研道-《中說》日課

2021年08月11日

天性做人做真人,

五倫行事致良知。

四為四句妙智慧,

壹心三訣成聖賢。

李詠紅-第244課/總第952課

(中說日課/傳習+菜根+中說=總課)

正文:

或問 韋孝寬。

子曰:“幹矣。”

問楊 愔 。

子曰:“輔矣。”

譯文:

有人問韋孝寬。

文中子說:“是護國良將。”

又問楊愔。

文中子說:“是輔國能臣。”

感受:

韋孝寬(509年~580年),名寬,壹名叔裕,字孝寬,以字行於世。

京兆杜陵(陜西省西安市)人,武威太守韋旭之子,南北朝時期北魏、西魏、北周傑出的軍事家、戰略家。

壹生南征北戰,功勛卓著,官拜大司空、上柱國,封鄖國公。

早年在北魏多次參與戰事有功而升遷,後為西魏宇文泰所重用,派他鎮守東西外交界的軍事要地玉璧(今山西稷山附近),大統十二年(546年)東魏高歡率大軍進攻包圍玉璧,韋孝寬軍力為劣勢,但運用地形和戰術守城,高歡運用各種戰術攻城皆不克,東魏軍圍城五十餘天,兵力損失慘重,最後退兵,高歡回師後病死。

玉璧之戰為東、西魏實力消長的關鍵戰之壹,原本較弱小的西魏,經此戰後粉碎東魏想要滅亡西魏的企圖。

北周建德六年(577年)北周武帝接受韋孝寬的建議,成功打敗北齊,統壹北方。北周大象二年(580年),破尉遲迥於鄴城(今河北臨漳西南)。

大象二年十壹月二十七日(580年12月19日),韋孝寬在長安去世,享年七十二歲,朝廷追贈使持節、太傅、上柱國、懷衡黎相趙洺貝滄瀛魏冀十壹州諸軍事、雍州牧,謚襄公。

楊愔(511年~560年),字遵彥,小字秦王,弘農華陰(今陜西省華陰市)人。

南北朝時期北齊宰相,北魏司空楊津之子。

出身弘農楊氏,風度深敏,言論高雅。

建明二年,宗族為爾朱氏所滅後,輾轉投奔高歡,深受重用。起家行臺郎中,累遷吏部尚書,迎娶太原公主,封華陰縣侯。作為太原公屬官,輔佐高洋建立北齊,歷任侍中、尚書仆射,遷尚書令、驃騎大將軍,封開封郡王。高洋臨死時,選為少帝高殷的顧命大臣。

乾明元年(560年),圖謀誅除常山王高演和長廣王高湛。高演發動政變,殺死楊愔,時年五十歲。天統年間,追贈司空。

二壹附曰:

護國良將,輔國能臣。

子之翼之,於時保之。

千年萬載,名在青史。

研道-《中說》日課

2021年08月10日

天性做人做真人,

五倫行事致良知。

四為四句妙智慧,

壹心三訣成聖賢。

李詠紅-第243課/總第951課

(中說日課/傳習+菜根+中說=總課)

正文:

子曰:“多言,德之賊也;多事,生之仇也。”

薛方士曰:“逢惡斥之,遇邪正之,何如?”

子曰:“其有不得其死乎?必也言之無罪,聞之以誡。”

譯文:

文中子說:“多言損害德行,多事危害性命。”

薛方士問:“遇到惡行就予以批評,遇到邪行就予以糾正,這樣做如何?”

文中子說:“這樣做恐怕會不得善終?

要進言務必巧妙委婉,使進諫之人不會獲罪,聽諫之人引以為戒。”

感受: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保生者寡欲,保身者避名。

不得其死乎,

出自《論語·先進》“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言子路以剛,必不得其以壽終。

啐啄同機,

啐,雛雞欲出時以嘴吮卵殼聲,

啄,母雞欲使小雞出殼而吃殼。

小雞要孵出,母雞和小雞必須裏應外合地弄破蛋殼。

比喻機緣相投或兩相吻合。

二壹附曰:

多言多事,德賊生仇。

“逢惡斥之,遇邪正之,

不得其死!!!

言之無罪,聞之以誡。

以為前提!!!

師徒壹席話

盡道得中道之妙竅

研道-《中說》日課

2021年08月09日

天性做人做真人,

五倫行事致良知。

四為四句妙智慧,

壹心三訣成聖賢。

李詠紅-第242課/總第950課

(中說日課/傳習+菜根+中說=總課)

正文:

文中子曰:“強國戰兵,霸國戰智,王國戰義,帝國戰德,皇國戰無為。

天子而戰兵,則王霸之道不抗矣,又焉取帝名乎?故帝制沒而名實散矣。”

譯文:

文中子說,

強權之國角逐於武力,

稱霸之國角逐於智謀,

王業之國角逐於道義,

帝制之國角逐於仁德,

皇道之國角逐於至善無為。

貴為天子而與他國刀兵相見,就連王霸之國都比不上,又哪會有帝國之名呢?

因此帝制走向沒落,於是帝制之名與帝制之實便不復存在了。

感受:

《道德經·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

上仁為之而無以為,

上義為之而有以為,

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二壹附曰:

強國戰兵,霸國戰智,

王國戰義,帝國戰德,

皇戰無為。

天子戰兵,王霸不抗,焉取帝名?

故帝制沒,

而名實散。

聖人之道

因應俗世而導之

淤泥見紅蓮

萬世當下見太平!!!

研道-《中說》日課

2021年08月08日

天性做人做真人,

五倫行事致良知。

四為四句妙智慧,

壹心三訣成聖賢。

李詠紅-第241課/總第949課

(中說日課/傳習+菜根+中說=總課)

正文:

文中子曰:“王澤竭而諸侯仗義矣,帝制衰而天下言利矣。”

譯文:

文中子說:

“王道衰微則諸侯推行仁義,帝制沒落則天下追逐利益。”

感受:

《論語·季氏》

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

二壹附曰:

王澤竭處,諸侯仗義!

帝制衰時,天下言利。

君子視此

早作應對

  • 上一篇:掛客廳的字什麽內容好
  • 下一篇:文言文啟蒙讀本原文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