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譚之後,永樂元年,其子朱被封為王。據記載:“趙輝生於洪武二十壹年六月十二日,二十三年五月立為太子。永樂元年三月初二日,他攻打魯王。成化二年七月十五日,病死,終年七十歲。”“趙輝從小就擅長寫作和寫作”,對此成祖非常重視。永樂年間,“巡魯,有禮”。從朱譚開始,明朝的魯國國王延續了10代,13個國王。276年,呂範的命運始終與明朝同在。值得壹提的是,根植於齊魯禮儀之邦的魯國國王朱譚及其後代,繼承了禮儀和詩詞,成為壹個皇族的文化氛圍。朱譚的少年時代雖然單純,被長生不老的仙丹誤導,剛剛長大,註定要回到道山,但他熱愛詩詞棋藝書畫,在皇族爭權奪利的渾水中,他的溫柔氣質自有其高水準和獨特的壹面。可見朱譚墓出土的琴棋書畫都符合他的人生愛好,這位博覽群書、風流倜儻的王子生前死後都以此為雅。
《白蓮花》和《蝴蝶》是真的。
朱譚墓中有四幅卷軸畫。由於墓內長期積水,卷軸被發現時已面目全非,導致卷軸全部腐爛;另壹冊帛書以金藍山水為色,因畫面破損嚴重,已失去應有的價值。值得慶幸的是,另外兩卷至今保存完好,揭裱後才知道,壹本是宋人的《葵花蝶》,壹本是元初錢選的《白蓮圖》。
宋代的《葵花蝶》是壹部帛書,蜀葵和飛蝶都是用無骨法畫出來的。畫的背面有宋高宗·趙構的金字題詞:“白露只催八月,紫葉蕭瑟,黃花寒無人管,獨戀夕陽。”後記後面是元人馮子珍、趙炎的題字。馮巴說:“宋高宗德壽宮的葵花扇,是近兩百年來作為稀世珍品而獲得的。”那麽,這幅畫在墓室裏已經600多年了。按照所謂的“紙命千年”,可想而知這兩幅古畫價值不菲。元代錢選《白蓮圖》紙本上色,以工筆繪蓮花,三花三葉,相映成趣。筆法柔美多彩,真有壹股蓮花風露。錢玄曾在畫上題詩說:“瑤池裊裊白玉花,青鳥靜幽。妳不喝酒,不帶杖,卻記得那香,那月光。”在中國繪畫史上,錢選是宋末元初傑出的山水花鳥畫家。他是湖州人,南宋京鼎劍鄉進貢秀才,元初“八俊”之壹。大畫家趙孟頫早年向他求教繪畫。
這兩幅畫都用寬邊朱文加蓋了“胤祀”二字。據考證,“胤祀”是明代掌管書畫庫的“禮部紀檢胤祀”的三分之壹。六字印章排成三行,另外兩行“禮與紀”題寫在書上,作為檔案保存。禮紀司是古代主管制度禮儀的部門,職能廣泛,包括書畫庫的管理。“胤祀”二字的印章,表明朱譚在洪武十八年(1386)時,已為其帶來的字畫辦理了登記手續。時過境遷,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仍然可以看到將印章的壹半留在存根上,另壹半留在介紹信等公文上的使用方法。當年皇家書畫的保存就采用了這種方法,證實了《葵花蝶》和《白蓮圖》曾被宋元明皇室收藏,其顯赫價值不言而喻。
聽壹首《風浪》
在考古發掘中,很少發現墓葬中出土的宋畫元刊。朱譚墓中還出土了壹批古籍善本。那時候這些書汙穢不堪,粘在壹起。清理裝訂後,宛若新書,共7種265,438+0卷,包括《蔡氏集傳》、《春秋胡註傳》、《四書註》、《家塾註通鑒》、《朱文公昌黎先生文集》等。就類型學而言,除了朱文公學派的昌黎先生文集外,其余都沒有記載,是孤品。
讀書聽琴,是古代文人的雅心。在朱譚的墓中,有壹把唐代的雷琴,名字叫“天風海濤”。琴面為泡桐木,底部為梓木,通體塗黑,會徽鑲金。琴面布滿蛇形的碎紋,琴底刻有篆書“天風海濤”。琴腹上的龍潭有兩行墨跡:“聖!這把古琴是朱譚生前娛樂的樂器。所謂“天上風浪”,就是古琴的聲音像天上的風,像海裏的浪。所謂雷琴,說明這架琴是名家所制。
古琴的制作在唐代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湧現出了壹批傑出的著名音樂家。四川成都雷氏是當時著名的音樂世家。至唐末,雷家族中出現了雷炎、、、雷玨、、、等著名音樂家。不僅選材嚴格,工藝細致,就連底面的塗膠、上漆、鋪線都是有講究的。由於雷琴具有音色清亮圓潤、韻味含蓄悠長的特點,為歷代樂師所貴。北京故宮博物院有壹件唐代雷琴,名為《九雲圍佩》。當“天風海濤”出土,世界雷琴不再孤單。
關於朱譚的父親,沒有史書記載,但從他收藏的雷琴來看,可以斷定他是壹位不可多得的父親大師。宋代詩人陸遊有詩:“古琴蛇評無價,魚腸劍捧靈。”雷琴在宋代就已經是傳世之寶了。如果不是因為壹個知音,怎麽會有回報呢?
手談還能用這個東西。
朱譚墓中有壹件完整的圍棋實物。圍棋起源於中國,棋譜和分數很多,實物很少存在。內蒙古敖漢旗遼墓出土13棋盤,湖南湘陰縣唐墓出土15棋盤,河北王度漢墓出土17棋盤,新疆某地唐墓出土19棋盤。江蘇丹陽出土了83枚黑白棋子,淮安宋代楊公墓出土了50枚棋子,但沒有棋盤。朱譚墓出土的圍棋實物包括壹個棋盤,棋盤上有19個軌跡,有175個黑點,有181個白子,還有壹個漆盒,屬於墓主人生前經常使用的東西。今天使用這套圍棋的棋局也足夠完備。
郭雲昌,圍棋興盛,開國皇帝大都提倡下圍棋。這副圍棋就是證據之壹。漢高祖劉邦、魏太祖曹操、唐太宗李世民都是圍棋大師。朱元璋出身農民,對圍棋壹無所知。當了皇帝後,他迷上了圍棋,經常和國父徐達下棋。徐達雖然棋藝更勝壹籌,但為了討好朱元璋,他總是輸。有壹次,徐達故意贏了壹局,朱元璋臉色陰沈。徐達道:“請久觀棋局。”朱元璋俯身細看,只見棋盤上寫著“萬歲”二字。朱元璋化怒為喜,當即贈給徐達壹座樓,取名“棋勝樓”。
據記載,明代允許在金殿談棋,《永樂大典》編圍棋22冊,可見棋聖黃龍士已年過百歲。在這樣的圍棋氛圍下,朱譚熱愛圍棋也就不足為奇了。以他的身份,肯定有很多大師和名人用這套圍棋手來談比賽。可想而知,年輕的朱譚心態瀟灑,癡迷於下棋,為了權力和利益忘記了上流社會的煩惱。
作為壹個王子,黃璐國王可以通過從他的墳墓中完整出土的九頂王冠來炫耀他的皇室尊嚴。
冠是帝王的帽子,只有皇帝、王子和封王才能戴。冠形在過去的繪畫中是常見的,如五糧液中的漢代石刻上的黃帝、堯和舜天子的雕像,唐代顏所畫的皇帝畫像,宋代的復原,以及明代聖地中的孔子畫像。這些畫像中的人物頭戴皇冠,身穿衣服,氣勢磅礴,威嚴肅穆。然而,除了袁世凱復辟時佩戴的“皇帝皇冠”,今天唯壹能見到的真正的皇冠,就是黃璐王朱譚墓出土的這頂九冠皇冠。
九冠高18厘米,長49.4厘米,寬30厘米,藤編,塗黑絲漆,鑲金環金邊;冠的兩側,有梅花和金釵。據《明史》記載,明朝皇帝的皇冠上掛著12顆玉珠,每顆有紅黃青白黑* * * 12顆玉珠,太子用11顆玉珠,165438+。黃璐王的九冠前後,* *掛了九個花圈,各有九顆五彩玉珠,* * *用了162顆珠子,符合黃璐王朱譚太子的身份。
冠的頂端稱為“萬板”,萬板的正反面比喻圓形的地方,寓意寬闊;這塊板塗上了黑漆,以示莊重。板子正反面都掛著,表示皇帝不看是非,不看是非,明辨是非。盤下有玉鱗,連在冠兩邊的凹槽裏;秤兩端有孔,兩邊掛絲繩至耳,耳上系壹塊美玉,似塞耳,即所謂“聾耳”,指皇帝不聽讒言,不計小錯,求大,有所耳聞,無所不聞,由此衍生出成語“聾耳”。
九冠黑色,黑色是明代帽子的流行色,與其他朝代的帽子有明顯區別。明代官帽除了竹藤之外,還有很多是用染黑的紗做的,所以也叫“黑帽”。當壹個官員被稱為“戴著飯碗”,那些被免職的人被稱為“脫著飯碗”。這些說法起源於明朝。其他朝代的官帽不僅限於黑色,“職”是明朝獨有的。
傳說“黃帝作加冕墜”,雖然難以考證,但在周朝,孔子就說過“臣服於周之冕”,所以可以相信當時的加冕制度是比較完備的。畢竟世世代代,加冕是最高禮儀。朱元璋稱帝後,更是強調“恢復漢官尊嚴”。朱王朝持續了276年,王冠的崇高地位維持了276年。直到愛新覺羅氏入主中原,才廢除了冠制。目前全國只有兩件吊墜作為文物。壹件收藏在中國歷史博物館,是民國初年袁世凱復辟稱帝時穿的壹套古董加冕服。另壹件是600多年前明朝初年黃璐國王的親戚王冕,現藏於山東省博物館。也是唯壹幸存的古代加冕禮,填補了歷史空白,具有極高的文物和歷史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