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收藏家講故事

收藏家講故事

漢川市徐幫虎鎮鎮政府位於徐幫虎,人口80278人,面積58.1平方公裏。轄新鄭街道、曾家灣、許嘉淩、石頭路、35O9、丁基、英山、秋子腦、敖家、松林、八五窯、周虎、金河、徐幫虎、姚鑫、新莊、高山、高廟、關山、棗樹、硯山、五福等6個居委會、36個村委會。漢川市徐幫虎鎮毗鄰武漢,因長江最大支流漢江流經境內而得名漢川。徐幫虎真的很古老。在這座漢江邊的小城,遠古雲夢澤晚期的先民就在這裏居住,創造了文明。徐幫虎最早的名字叫洗馬口,據說是因為徐幫虎的地形就像壹匹臥在河邊的駿馬,山脊上常年有壹股清泉流出徐幫虎,當地人看了現場心情激動,所以叫“洗馬口”。三國時期,關羽從荊州下漢陽,經過洗馬口,軍隊在此休整。關羽把馬牽到河邊喝水後,把馬拴在洗馬口的壹塊大石頭上,第二天拂曉才率軍離開。關羽走後,這裏的人都以關羽口頭拴馬為榮,洗馬口改為馬口。在徐幫虎的老街上,當地的長輩告訴我,徐幫虎過去與聖廟有關,在離徐幫虎不遠的漢江附近,現在也與聖旅和關勝村的名字有關。這是壹個古老而繁榮的水鄉,北臨漢水,南臨徐幫虎湖。徐幫虎離武漢只有45公裏,它受益於漢水。發達的交通帶來了徐幫虎商貿的繁榮。抗日戰爭爆發後,武漢淪陷,徐幫虎壹度成為大後方,商業繁榮,故有“小漢口”之稱。那時,徐幫虎和漢口壹樣,也有繁華的漢正街。因為它位於漢水河畔,當地人叫它鄭捷或老街。陽光明媚的春天,在漢川縣委宣傳部部長熊和鎮委辦主任饒的陪同下,我走進了老街。81歲的鎮是這裏的老居民。他告訴我,老街的街道原本是青石鋪成的石板路,石板街是清朝壹位姓陳的官員退休回鄉後捐資修建的。當時,徐幫虎的青石路從主街延伸到橫街和後街,大約有兩三英裏長。這是漢川縣第壹條石板街,也是漢川最長的石板街。走在石板路上,夏天不覺得熱,下雨天也不擔心鞋子濕。上世紀80年代,徐幫虎的老街變成了水泥路面,但石板路依然是徐幫虎老居民心中美好而久遠的記憶。在老街的盡頭,我只看到幾塊石板,雖然很不起眼,卻是老石板街最真實的歷史見證。見證了當年徐幫虎的風光,還有那些老房子。在徐幫虎老街,至少有五六棟百年以上的老房子。從外面看,這些房子確實很古老,但當我走進去,看到深深的天井,木質的墻壁,天花板,門窗上的雕花,我感受到了歷史的厚重。在壹個有兩個天井的老房子裏,我看到壹塊破碎的長方形石條,上面刻著鋸齒形的圖案。雖然中間斷了,但還是能看出雕刻的精致和年代。鎮老人告訴我,這些老房子是清末民國時期的榨油坊,我們看到的就是王榨油坊。王油坊在有六間房,是最大的油坊之壹。作為漢川主要的油脂加工基地,徐幫虎老街最多時有14家民營油坊,從事榨油行業的有200多人,食用油日產量35噸。從這裏,徐幫虎的小磨香油漂浮在長江和漢江沿岸,這是徐幫虎著名的老字號產品之壹。徐幫虎人懷念的徐幫虎老字號,還有潘同春豆沙。據鎮介紹,潘通春是江蘇人,清末來經商。潘同春最初在徐幫虎開了壹家雜貨店,但最終他以泡菜和糕點聞名。潘同春生意興隆時,在湖北開了漢口等9家分店。潘同春在徐幫虎經營了100多年,老字號的聲譽在當地人中根深蒂固。時過境遷,潘同春的後人早已離開徐幫虎,只有廠房還在老街。這是漢江大堤旁的壹棟兩層磚石建築,門楣上“國營潘同春”的字跡已經模糊。我們沿著石板路走,發現房子上有個洞,很開。問現在的房主,才知道潘家的房子面積是2170平米。因為大部分都是空的,老房子看起來有些荒涼,但房子的氣勢還在。那些直徑超過1米的大桶,無聲訴說著潘同春的繁華與輝煌。走在徐幫虎老街,不時會看到壹些破損的鍋碗瓢盆堆積在屋前屋後。這也是徐幫虎的壹大特色。漢川有句話:徐幫虎的院墻——爛壇(說話)。這句話的原意是指徐幫虎民居的院墻是用廢棄的瓦罐建成的。徐幫虎的院墻上堆滿了腐爛的祭壇,這與徐幫虎的陶瓷業密切相關。據漢川縣誌記載,徐幫虎的陶瓷業始於明朝隆慶時期(1567-1573)。清朝末年,徐幫虎有兩三千人以制陶為生。民國時期,新徐幫虎窯周圍最多有36座龍窯。徐幫虎陶瓷以當地粘土為原料,土質細膩致密,耐酸堿,產品堅固耐用,深受人民喜愛。徐幫虎陶瓷是人們最常用的日用品,如罐、盆、碗、壇、盆、爐等。,屬於典型的民間陶瓷。徐幫虎陶器以品種繁多、做工精細、價廉物美而聞名。既滿足了十裏壩鄉農民的需求,又依托漢江黃金水道銷往全國各地。解放後,徐幫虎八仙壇被選為高校陶藝系的教材,在全國的知名度極高。徐幫虎的“老窯工”津津樂道的是繪有“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等故事的“鹹菜缸”,曾獲國際博覽會金獎。現在,“徐幫虎窯”已經成為全國各地藏家淘寶、收藏的對象,“徐幫虎院墻——腐壇(談)”的說法也成為徐幫虎陶瓷業繁榮的見證。在徐幫虎老街的盡頭,是漢江的主要堤防。徐幫虎是漢江最彎曲的壹段,但現在站在河堤上,我看不到九曲曲折折的漢江。1983年,徐幫虎附近的八壹大堤被漢江沖走,河道被切直5公裏,漢江改道北上。當時,徐幫虎老街的河岸上有許多帆船,熙熙攘攘的商店聚集在壹起,這逐漸成為歷史。有了山川靈氣,人才輩出。191110 6月10日,辛亥武昌首義爆發,震驚中外。最早響應武昌首義的是漢川革命黨人梁、梁耀漢、梁。梁的三個兄弟都是人。《漢川縣誌》記載,1911年武昌首義第二天,梁等人在率領壹支65438+萬余人的起義隊伍,直奔漢川縣城。知府投降,漢川起義成功。當晚,湖北軍政府漢川支部成立,梁任該支部總司令,這也是湖北省第壹個地方軍政府。梁的兩個弟弟,梁八佰伴和梁,後來都為革命犧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梁受聘為省文史館館員,卒於1959。當然,梁氏兄弟並不是唯壹的傑出人物。魏,省委委員,武昌市委書記,65438-0928,人。胡沙,徐幫虎金河人,解放後任中國評劇院主任。歌曲《朗讀郎》傳唱至今的音樂人宋洋,也是徐幫虎人。徐幫虎還有省立立馬口中學和私立八佰伴中學,為漢川乃至湖北培養了許多人才。徐幫虎人的日常生活中還有壹種享受,就是聽“好書”好書,又稱漢川好書,是解放前最受歡迎的,當年徐幫虎是漢川好書的傳播中心。好書的故事主題是懲惡揚善。說好書的人叫王先生。他以富有感染力的口吻講述生動曲折的故事,令觀眾著迷。在徐幫虎村,每當壹個村莊“講好書”,周圍的農民就會早早吃晚飯趕著讀。漢川好書的傳播者是王海源,1886出生於徐幫虎的說書人。王海淵壹生宣講好書,推動了好書在漢江周邊的傳播。解放前,漢川的好書、黃孝的大鼓、田面的漁鼓壹起進入武漢,被稱為“三花入漢”,在武漢的大街小巷、老百姓的生活中傳唱。“風水美,龍白虎戲馬口。低塘肥魚高湖藕,蓮月團圓百良酒。”這是徐幫虎壹位學者寫的壹首詩。這首小詩總結了徐幫虎古鎮的文化,也講述了徐幫虎的特色美食。當年來徐幫虎的全國各地的商人,都要先嘗嘗這裏的白高粱酒,吃低湖的肥魚,高湖的蓮藕。壹個馬嘴裏有很多魚,魚可以做上百種魚菜。用高湖蓮藕燉湯是徐幫虎人的習俗,蓮藕月餅是送給徐幫虎人的好禮物。
  • 上一篇:描寫秋風掃落葉的美麗句子(精選60句)
  • 下一篇:敦煌飛天壁畫介紹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