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3年,英國陸軍中校、皇家工程師喬治·巴蒂·費希爾(George Battye Fisher)出版了壹本關於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回憶錄,個人敘述在中國服役的三年。書中記錄了從1857年2月29日英法聯軍攻占廣州到1860年8月29日攻占天津的近三年時間。作為壹名工程師,作者目睹了戰爭的經歷和壹路上的所見所聞,主要依據的是他的日記,這是壹份關於第二次鴉片戰爭的重要史料。值得註意的是,書中記錄了登陸芝罘、鄧州後的經歷,並配有兩張插圖。1859年6月,英法聯軍進攻大沽口慘敗後,費希爾等人於14年7月至21年7月乘船到芝罘、鄧州等地,主要目的是采購補充物資。書中有很多文字是關於芝罘的風土人情,也花了壹些筆墨講述鄧州的概況和經歷。芝罘:遠處看到的兵器其實是畫在墻上的。1859、14年7月,費希爾等人到達芝罘,發現港灣裏停泊著包括英國人在內的數艘商船,其中英國商船主要從事鴉片貿易。登陸後,費希爾發現這是壹個貿易場所,沒有壹個士兵的跡象。遠處的巖石上只有壹根柱子。當我走近壹看,它是空的。我在遠處看到的長矛之類的武器其實是畫在墻上的。附近山上的芝罘圖片由作者提供。海邊小鎮很小,大約600碼(近550米)平方,與港口的重要性不相稱。這裏的貨物不是存放在鎮上,而是馬上運到鄉下。鎮上的房子建造得很好,壹般是石頭做的,但也有青磚做的,屋頂覆蓋著瓦片或海藻。鎮上到處都是騾馬,是通往大陸的主要交通工具。壹般都是把貨物裝在麻袋裏,然後把麻袋放在馬鞍架上。鎮上很多人的房前屋後都有養騾馬的石槽,有點類似西班牙小旅館的特點。鎮上賣的水果和蔬菜種類很多,有蘋果、梨、桃、杏、李子、石榴,還有很多未成熟的葡萄。李子味道不錯,梨看起來也不錯,但是比較硬,只能煮著吃,杏子和桃子味道不好。蔬菜有很多種,幾乎什麽都有,除了土豆,土豆是英國最重要的蔬菜。費希爾和其他英國人想買壹些公牛,但當地人說這些牛只夠養殖,不能出售。當地人賣給他們幾只羊,每只價值壹個半或兩個英國貿易銀元。十只家禽壹元,壹百只雞蛋壹元。騾子每匹三十元。費希爾說,芝罘的港灣非常適合船只停泊,當時的氣候也很好。但是據在這裏過冬的英國人說,冬天北風來的時候非常冷,最低溫度12華氏度(相當於零下11攝氏度),離岸邊40碼(36米多)的海水都結冰了。當費希爾看到壹個鐵匠用煤鍛造時,他問煤是從哪裏來的。鐵匠說是從鄉下的山裏來的,但這裏的煤只用來打鐵,冬天也不生火取暖,只是多穿點衣服。費希爾觀察到,這裏的大多數房屋都是通過燃燒土炕取暖的。離芝罘半裏地,有壹個陌生的古鎮。這附近以前有壹堵墻,現在幾乎看不到痕跡了,除了四個孤零零的大門。這裏的景象讓費希爾推測,起初海水可能擴散到了老城區附近,但後來隨著海水退去,新城區出於商業需要而崛起。壹天,費舍爾和他的團隊爬上附近的壹座山,經過壹個被幾棵果樹環繞的小村莊。靠海的土地平坦幹燥,不是很肥沃,但開墾率高,長滿了玉米、豌豆等豆類。在海邊,他觀察到壹些潛水捕撈貝類的當地人被太陽曬成接近黑色。他覺得不可思議的是,壹方面有些人接近黑人的膚色,另壹方面那些在商店裏不出門的人卻白得像壹塊面團。鄧州:英國人在槍口下買了壹些羊。費希爾等人於7月18日上午9點離開芝罘,當天下午5點到達鄧州港拋錨。費希爾說,鄧州包括兩個被城墻包圍的城鎮,壹個距離海岸大約半英裏,最長的城墻與海岸線平行。另壹座城市的短墻面朝大海,向內陸延伸。這兩個城鎮形成了壹個L形,但它們被壹條小溪隔開,並不相連。壹個港灣與外城相連,有壹個狹窄的碼頭,方便船只避風和裝卸貨物。錨地是開放的,但有壹些遮蔽保護。建在懸崖上的寺廟俯瞰著海港盆地和大部分城鎮。(作者註:從費雪的描述來看,臨海的城鎮應該是指現在的蓬萊閣及其周邊建築。遠離海岸的城鎮才是真正的鄧州城,停泊船只的港灣應該是水城。)從海上去州府的圖片由作者提供。費希爾壹行五人,包括船長、醫生和翻譯阿德金斯(作者註:亞托瑪,曾參與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戰後談判和條約簽訂,1867-1870任英國駐華大使館中國參贊)和壹名來自中國的仆人登陸。因為找不到城門,發現城墻坍塌損毀,很容易爬上去,於是五人爬上城墻,沿著馬道行進。與在芝罘的友好經歷不同,這五個人很快被壹群人圍住,推推搡搡,不準再往前走。雙方差點吵起來。費希爾說,英方試圖保持冷靜,解釋說他們此行的目的是禮節性拜訪鄧州知府,希望買些牛羊,並指出英方沒有武裝,不會傷害他們。但是這些解釋都沒有用,人群越聚越多,繼續推推搡搡。警報鑼響了,英國人看到士兵們在其他墻上掛著旗子跑來跑去。費希爾和其他人被告知治安官住在內城,並給他們指出了大門。費希爾等人決定去拜訪治安官,於是他們下了公路,向大門走去,後面跟著幾個好奇的當地人。進城後,過了幾條街,城裏的人看起來都不太友好,於是幾個人停下來討論繼續前行是否失禮。當時已經是晚上七點了,去拜訪知府已經來不及了。此外,城門可能會被關閉,船只無法返回。如果壹直走,回去之前天就黑了。而且,他們也不知道大甩賣大戰之後,知府大人會是什麽態度。而且費希爾的仆人和當地人混在壹起,聽到他們在討論要不要拘留他們,才接到如何對付英國人的命令。英國人綜合考慮後,決定讓仆人向知府進貢,並告訴他明天早上再來拜訪。於是費希爾和他的手下迅速離開,回到船上。第二天早上,英國人寫了壹封信,表明他願意購買牲畜,並抱怨他昨天受到的不友好待遇。雅托瑪去送信,但落地時被壹群人喊住,不準任何人帶信。雅托瑪認為他們不敢承擔沒有送信的責任,於是她把信扔向人群,回到船上。下午,費希爾帶著船上的四五個工程師和其他人上岸,他們腰間別著手槍,藏在衣服下面。他們在城西壹點登陸,爬上壹座俯瞰全城的小山(作者註:可能就是現在的天恒山)。當地農村看起來不錯,但是和芝罘壹樣存在缺水的問題。幾乎所有的供水系統都幹涸了。外城是小窄條,內城比較大,周長四裏(約6.4公裏)。內城有四個大門,壹些大衙門或者寺廟,還有壹些非常好看的樹。城內還有壹座三四層的塔樓,部分倒塌,正在維修。北面的城墻高約35英尺(10.5米),整體狀況良好。令費希爾驚訝的是,他沒有看到任何交通工具,只有幾匹馬在吃草,但在芝罘周圍的道路上經常看到成群結隊的騾子和馱著貨物的馬。幾個人正擔心買不到幾頭牛,突然發現大約有40只羊被趕到城裏。英國人趕緊追上去把羊砍斷,最後在半山腰的山洞裏找到了壹些羊。英國人慶幸它離城市遠,城裏人看不見。為了防止牧羊人的同伴回城報警,他們還派了壹個哨兵從高處看守,壹有危險就報告。費希爾說,他們悄悄地和牧羊人討論了價格,但牧羊人非常固執,無論他出多少錢,他都不會賣掉任何壹只。這時,和費希爾壹起旅行的屠夫,壹半是因為饑餓,壹半是因為習慣,把其中壹只肥羊扔到了地上。與他同行的英國人也覺得確實需要新鮮的羊肉,於是讓屠夫挑了五只肥羊。牧羊人依舊沈默,既不說話,也不幫英國人把羊運到船上。英國人打算把羊壹只壹只地運走。在這個過程中,壹個英國人的手槍掉在了地上。牧羊人看了壹眼,默默地幫著運羊。英國人把牧羊人帶上船,給了他16元,比在芝罘貴多了。這時候英國人發現知府發函要幾頭牛,英國人要八頭。地方官送來三個,說沒有了。英國人又等了壹天,卻再無收獲。費希爾說,與當地人的壹些交流非常原始。英國人通常派人乘船上岸傳遞信息,但並不總是有翻譯陪同。當地人願意交流的時候,如果沒有帶書面的信,就會用火石在壹塊扁平的石頭或者石板上寫下字,然後讓人帶上船。費希爾認為,除了強行買羊,英國人的行為贏得了當地人的好感,當地人慢慢表現出了比英國人剛來時更多的禮貌。7月22日,英國船只抵達廟島群島的巖石島。同年9月初,英軍返回上海,在鄧州、芝罘登陸。費希爾說,當他去州首府時,發現當地人變得非常友好,那裏的葡萄又便宜又好吃。在芝罘,英國人買了壹些糖和面粉,然後在9月14到達上海。文/鄒原文發表於煙臺晚報煙臺街煙臺晚報,壹條有故事的街。
上一篇:收集春節信息的方式和過程下一篇:文房四寶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