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敦煌莫高窟月芽泉簡介敦煌莫高窟簡介

敦煌莫高窟月芽泉簡介敦煌莫高窟簡介

敦煌莫高窟簡介。

敦煌位於甘肅省河西走廊最西端,甘肅、青海、新疆三省(區)交界處。全市總面積3.12平方公裏,其中綠洲面積1400平方公裏,僅占總面積的4.5%。它被沙漠戈壁所包圍,所以被稱為戈壁綠洲。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位於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始建於十六國先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代的建設,已形成龐大的規模,擁有735個洞窟,壁畫45000平方米,泥塑2465438件+05件。它是世界上最大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場所。

2.敦煌莫高窟建築

敦煌莫高窟建於十六國先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的建設,形成了龐大的規模,擁有735個洞窟,壁畫45000平方米,彩塑2465438件+05件。它是世界上最大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場所。據《李克讓重修唐代莫高窟碑》壹書記載,公元366年,秦朝開國前兩年,高僧樂尊路過此山,忽見金光閃耀如佛,遂在巖壁上掘第壹洞。此後,法亮禪師等人繼續在此築洞修行,稱之為大漠高穴,意為沙漠中的高地。後人因莫、莫十分常見,故改稱莫高窟。還有壹種說法:佛教徒說,建佛洞功德無量,否則不可能,也不可能。莫高窟的意義在於,沒有比建造壹個佛教洞穴更高的成就了。

北魏、西魏、北周時期,統治者信奉佛教,石窟建設得到貴族支持,發展迅速。

隋唐時期,隨著絲綢之路的繁榮,莫高窟更加繁榮。武則天時代有1000多個洞窟。安史之亂後,敦煌先後被吐蕃和歸義軍占領,但雕刻活動並未受到太大影響。到了北宋、西夏、元代,莫高窟逐漸衰落,只重修了以前的石窟,很少有新的。

3.莫高窟敦煌介紹

莫高窟是世界上最大的藝術寶庫之壹。有6萬多件經文、帛畫、刺繡和銅像,記錄了南北朝至宋元時期佛教在中國的發展。它讓我們有機會近距離接觸中國古代博大精深的文化,欣賞古人的智慧。

壹、歷史價值:

敦煌石窟的建造及其歷史過程,敦煌悠久的歷史,在當地有影響的氏族和姓氏,敦煌與周邊民族和西域的關系,歷史上沒有記載或很少記載。敦煌石窟中有數以千計的贊助人畫像,其中1000多幅仍有標題。能夠了解許多歷史情況和線索,有助於了解古代敦煌和河西走廊的佛教思想、教派、信仰和交往,了解佛教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合,了解佛教中國化的進程。

二、藝術價值:

敦煌石窟中的人物畫、山水畫、動物畫、裝飾畫,已有數千年的歷史,以大量自成體系為特征。可以成為獨立的人物畫、山水畫、動物畫、裝飾畫的歷史。特別是保存了如此豐富的宋代以前,也就是10世紀以前的中國人物畫、山水畫、動物畫、裝飾紋樣的範例,這在全世界的博物館中都是前所未有的。敦煌寫本中也有樂譜等音樂資料。豐富的音樂形象展現了中國音樂文化在過去壹千年中的不斷發展變化。為研究中國、美國音樂史和中西音樂交流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三、科技價值:敦煌作為中西交流的樞紐,不僅留下了商業和旅遊交流的場景,還在壁畫上留下了珍貴的車輛圖像。獨輪車、馬具、馬鐙、馬蹄釘等珍貴影像資料。為世界交通做出獨特貢獻的中國。還有隋朝到西夏的雕像,佛、菩薩、弟子在手上、桌上畫的玻璃器皿。有碗,有杯,有碗,有瓶,有盤,有透明的,有淺藍的,有淺綠的,有淺棕色的。形狀、顏色和紋飾都顯示薩珊風格或羅馬風格,表明這些玻璃器皿是從西亞進口的。壁畫不僅反映了古代玻璃技術的特點,也反映了中西方之間的玻璃貿易。

4.敦煌莫高窟的地理位置

敦煌位於甘肅省河西走廊最西端,甘肅、青海、新疆三省(區)交界處。全市總面積3.12平方公裏,其中綠洲面積1400平方公裏,僅占總面積的4.5%。四周是沙漠戈壁,故稱戈壁綠洲。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位於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始建於十六國先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代的建設,已形成龐大的規模,擁有735個洞窟,壁畫45000平方米,泥塑2465438件+05件。它是世界上最大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場所。

5.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經歷了匈牙利、法國、日本、俄羅斯、美國、英國、印度、瑞典、韓國、意大利、德國等。

6.敦煌莫高窟簡介

通過考古發掘和研究,已知北區崖面現存洞穴248個,其中243個為新編號洞穴。加上南區的487個洞窟,莫高窟現存洞窟總數增加到735個,洞窟內1000多個龕位基本上都是唐代碑刻修復的。

7.敦煌莫高窟信息

沒有比莫高窟更高的地方了。莫高窟海拔1300多米,就在這片大漠戈壁。沙漠裏沒有比他更高的地方了,所以叫莫高窟,這個莫高窟就是這樣命名的。它位於河西走廊最西端的沙漠敦煌。說到莫高窟,人們自然會想到東方的飛天和盧浮宮。石窟開鑿在敦煌鳴沙山東麓的懸崖上,正面對黨泉,東面是祁連山支脈三維山。南北總長1680米。

莫高窟建於16世紀。據唐代《李克讓重修莫高窟碑》壹書記載,公元前366年,秦開國二年,樂尊和尚路過此山,忽見金光閃耀如佛,遂在巖壁上掘第壹洞。此後,法亮禪師等人繼續在此築洞修行,稱之為大漠高穴,意為沙漠中的高地。後人因為莫、莫很常見,就改名為莫高窟。還有壹種說法:佛教徒說,建佛洞功德無量,否則不可能,也不可能。莫高窟的意義在於,沒有比建造壹個佛教洞穴更高的成就了。

北魏、西魏、北周時期,統治者信奉佛教,石窟建設得到貴族支持,發展迅速。

隋唐時期,隨著絲綢之路的繁榮,莫高窟更加繁榮。武則天時代有1000多個洞窟。安史之亂後,敦煌先後被吐蕃和歸義軍占領,但雕刻活動並未受到太大影響。到了北宋、西夏、元代,莫高窟逐漸衰落,只重修了以前的石窟,很少有新的。

元朝以後,敦煌停止開窟,逐漸荒蕪。明朝嘉靖七年(1528),嘉峪關關閉,敦煌成為邊塞遊牧之地。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新疆平定;公元元年

光緒二十六年(1900),震驚世界的藏經洞被發現。不幸的是,在晚清政府腐敗無能、西方列強入侵中國的特定歷史背景下,佛經洞窟文物發現後不久,英國斯坦、法人伯希和、日本酒鬼李華、俄羅斯歐登堡等西方探險家相繼來到敦煌,以不正當手段從道王手中騙取大量佛經洞窟文物,導致佛經洞窟文物被劫掠壹空,其中大部分文物不幸流散在英、法、俄、日等地。

8.莫光石窟的歷史

敦煌莫高窟第壹窟:四門自佛故事可破,老弱病殘。

敦煌莫高窟宏偉的建築、精美的雕塑、飄逸的飛天、彈跳的琵琶,無不令人神往,嘆為觀止。讓我們壹起走近這個神秘的洞穴,欣賞和品味這個龐大的藝術寶庫。

  • 上一篇:哪個手機郵箱客戶端好用?
  • 下一篇:最早的貨幣是貴金屬金銀嗎?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