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掃幹凈壹間房子,在南邊開窗戶,八扇窗子采光。不要多擺放供賞玩的器具,(以免)引誘心神,擾亂視線。安放大床、長幾各壹張,筆、硯擺放整齊,旁邊設小幾壹個,掛字畫壹幅,頻繁更換字畫,幾上放喜歡的書壹二部、古人字帖壹本、古琴壹張。心眼之間,常要壹塵不染。
早晨進入園林,種植蔬菜瓜果,鋤草,澆花,栽藥。回來進入凈室,閉上眼睛安定神情。時而讀愉快的書,使神氣快樂愉悅;時而吟好詩,使幽情得以暢達抒發。臨摹古人字帖,彈奏古琴,疲倦了就停止。知己朋友聚會,談話的內容不涉及時事權勢,不褒貶人物,不爭辯是非。有時相約悠閑出行,不講究穿戴,不因為遵循禮節而勞心苦力。少喝點酒但不要喝醉,舒暢快樂就夠了。假如確實能這樣做,也可以娛樂誌趣。
2. 庖丁解牛這則文言文告訴我們什麽樣的養生之道庖丁解牛這則文言文告訴我們:
(1)做事應處處小心,還要保持著壹種謹慎小心的態度,收斂鋒芒,並且在懂得利用規律的同時,更要去反復實踐,像庖丁“所解數千牛矣”壹樣,不停地重復,終究會悟出事物的真理所在。
(2)人類社會充滿著錯綜復雜的矛盾,人處世間,只有像庖丁解牛那樣避開矛盾,做到順應自然,才能保身、全生、養心、盡年。
《庖丁解牛》原文
先秦:莊周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蓋至此乎?”
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窾,因其固然,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雖然,每至於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誌,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譯文
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是無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知識,真是危險啊!已經有了危險,還要執著地去追求知識,那麽除了危險以外就什麽都已經沒有了。做好事不要求名,做壞事不要受刑罰,以遵循虛無的自然之道為宗旨,便可以保護生命,可以保全天性,可以養護新生之機,可以享盡天年。
庖丁給梁惠王宰牛。手接觸的地方,肩膀倚靠的地方,腳踩的地方,膝蓋頂的地方,嘩嘩作響,進刀時豁豁地,沒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湯時)《桑林》舞樂的節拍,又合乎(堯時)《經首》樂曲的節奏。
梁惠王說:“嘻,好啊!(妳解牛的)技術怎麽竟會高超到這種程度啊?”
庖丁放下刀回答說:“我追求的,是道(本為虛詞,無特定之意,可解成自然的規律),已經超過壹般的技術了。起初我宰牛的時候,眼裏看到的是壹只完整的牛;三年以後,再未見過完整的牛了(意思是:只看見壹個虛線的牛,就是只看見怎麽樣去解)。現在,我憑精神和牛接觸,而不用眼睛去看,感官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動。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結構,砍入牛體筋骨相接的縫隙,順著骨節間的空處進刀,依照牛體本來的構造,筋脈經絡相連的地方和筋骨結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過,更何況大骨呢!技術好的廚師每年更換壹把刀,是用刀割斷筋肉割壞的(就像我們用刀割繩子壹樣);技術壹般的廚師每月就得更換壹把刀,是砍斷骨頭而將刀砍壞的(因為不知道怎麽砍,所以砍到骨頭的時候就容易壞)。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幾千頭了,但刀刃鋒利得就像剛在磨刀石上磨好的壹樣。那牛的骨節有間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節,寬寬綽綽地,那麽刀刃的運轉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來,刀刃還像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的壹樣。雖然是這樣,每當碰到筋骨交錯聚結的地方,我看到那裏很難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視力集中到壹點,動作緩慢下來,動起刀來非常輕,豁啦壹聲,牛的骨和肉壹下子就解開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壹樣。我提著刀站立起來,為此舉目四望,為此悠然自得,心滿意足,然後把刀擦抹幹凈,收藏起來。”
梁惠王說:“好啊!我聽了庖丁的這番話,懂得了養生的道理了。”
3. 庖丁解牛這則文言文告訴我們什麽樣的養生之道梁惠王聽完庖丁解牛的故事,明白了養生之道,這就是:凡事要順應自然,不勉強硬碰,還要抱持謹慎小心的態度,收斂鋒芒,這樣便可以保全生命,保全天性,存養精神,盡享天年。
分析段落大意
文章***五段,各段大意如下∶
第壹段∶說明養生之道,就是要順應自然。
第二段∶描寫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藝。
第三段∶寫文惠君對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藝的贊嘆。
第四段∶庖丁自述解牛的見解。
第五段∶以文惠君的話總結全文,並點明文章的題旨。
內容分析
全文***五段,可歸納為兩部分。
第壹部分∶
第壹部分即第壹段,是養生主全文的總綱,說明了養生之道,就是要順應自然。重點如下∶
(1) 作者以有限的生命和無限的知識作對比,指出若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
知識,那就會使人疲困不安,容易危害生命。
(2) 為了免除對身體的危害,人應忘卻壹切善惡的觀念,不要為善以追求好名聲,
不要為惡以遭受刑罰。
(3) 為忘卻善惡、免傷身心,則凡事都要順著自然的中道以為常法,這便可以保
全性命、保全天性、存養精神、盡享天年。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包括第二至五段,作者以庖丁解牛的寓言故事,闡釋養生之道。這部分的重點如下∶
(1) 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術∶
A ) 庖丁解牛時,用手按著,用肩膊靠著、用腳踏著、用膝蓋抵住要支解的
牛, 手、肩、足、膝各部分的動作純熟配合,合於桑林舞的節拍旋律。
B) 庖丁運刀解牛時發出的聲響,無不合乎音律,合於經首樂章的節奏韻律。
(2)文惠君的贊嘆∶
由於庖丁解牛的動作熟練,而且富於美感和節奏感,令文惠君贊嘆不已∶贊嘆
地說:「技術何以竟達到這樣的境地?」
(3)文惠君的贊賞,引出庖丁解牛的壹番見解∶
庖丁先指出他解牛的總則∶「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他追求的是道,是事物中蘊含的道理、哲理,已超過於壹般的技術了。
庖丁自述解牛的經驗∶
(i)解牛的三個階段∶
(a) 初期∶庖丁解牛之初,因為不了解牛體的自然結構,看不見筋肉骨節間的空隙,所以將整頭牛看成壹個整體。
(b) 三年後∶因為庖丁解牛的經驗多了,對牛體的結構已非常熟悉,所以解牛時他所看到的,再不是整頭牛,他所註意的只是牛體筋肉骨節間的空隙罷了。
(c) 現在∶他解牛時只用心神跟牛體接觸,而不需用眼睛去觀看。這是因為他順著牛體的自然結構,在筋肉骨節間的空隙運刀,不會碰著筋肉盤結的地方。
(ii) 庖丁用「族庖」、「良庖」襯托自己的技藝高超:
(a) 「族庖」每月更換壹把刀,因為他用刀硬把骨頭砍斷。
(b) 「良庖」每年更換壹把刀,因為他用刀截斷筋肉。
(c) 庖丁的刀已用了十九年,解牛數千,但刀刃仍像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似的。因為牛的骨節是有空隙的,而刀刃則沒有厚度,以沒有厚度的刀刃深入有空隙的骨節中,自然寬廣非常,很有運轉的餘地。所以他的刀雖已用了十九年,但仍鋒利如新。
(4) 庖丁從解牛經驗中得出的感受∶
(i) 做事要小心謹慎∶雖然庖丁解牛的技藝高超,但當他遇到筋骨交錯聚結的地方時,絕不掉以輕心,他會戰戰兢兢地提高警惕,集中視線,放慢動作,謹慎小心地輕刀宰割。正如人遇到困難時,應謹慎小心,以免出錯。
(ii) 做人要斂藏自處∶當牛分解開了,他自然感到心滿意足,於是把刀抹凈後收藏起來。正如人解決困難後,應收斂鋒芒,以免招至妒忌。
(4)文惠君聽了庖丁的壹番話後,領悟到養生之道,點出了文章的題旨。
以庖丁解牛喻養生之道∶
喻體 本體
牛體 錯綜復雜的社會
牛的筋肉骨節 世上紛繁的事務
刀 人的生命
刀刃 人的本性
解牛的過程 人生的歷程
解牛的方法 養生的方法
解牛方法 養生方法
庖丁先了解牛體的自然結構,順著牛體自然的肌理,從筋肉骨節的縫隙處下刀,不切割筋骨,刀子無損,故能持久耐用。人處身於復雜的社會,面對紛繁的世事,應先了解事物的道理,順應自然而行,巧妙地避開種種障礙,不硬碰,才能盡享天年
4. 文言文 養生論養生論
世或有謂神仙可以學得,不死可以力致者;或雲上壽百二十,古今所同,過此以往,莫非妖妄者。此皆兩失其情,請試粗論之。
夫神仙雖不目見,然記籍所載,前史所傳,較而論之,其有必矣。似特受異氣,稟之自然,非積學所能致也。至於導養得理,以盡性命,上獲千餘歲,下可數百年,可有之耳。而世皆不精,故莫能得之。何以言之?夫服藥求汗,或有弗獲;而愧情壹集,渙然流離。終朝未餐,則囂然思食;而曾子銜哀,七日不饑。夜分而坐,則低迷思寢;內懷殷憂,則達旦不瞑勁刷理鬢,醇醴發顏,僅乃得之;壯士之怒,赫然殊觀,植發沖冠。由此言之,精神之於形骸,猶國之有君也。神躁於中,而形喪於外,猶君昏於上,國亂於下也。
夫為稼於湯之世,偏有壹溉之功者,雖終歸燋爛,必壹溉者後枯。然則壹溉之益,固不可誣也。而世常謂壹怒不足以侵性,壹哀不足以傷身,輕而肆之,是猶不識壹溉之益,而望嘉谷於旱苗者也。是以君子知形恃神以立,神須形以存,悟生理之易失,知壹過之害生。故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愛憎不棲於情,憂喜不留於意,泊然無感,而體氣和平。又呼吸吐納,服食養身,使形神相親,表裏俱濟也。
夫田種者,壹畝十斛,謂之良田,此天下之通稱也。不知區種可百餘斛。田種壹也,至於樹養不同,則功收相懸。謂商無十倍之價,農無百斛之望,此守常而不變者也。且豆令人重,榆令人瞑,合歡蠲忿,萱草忘憂,愚智所***知也。薰辛害目,豚魚不養,常世所識也。虱處頭而黑,麝食柏而香;頸處險而癭,齒居晉而黃。推此而言,凡所食之氣,蒸性染身,莫不相應。豈惟蒸之使重而無使輕,害之使暗而無使明,薰之使黃而無使堅,芬之使香而無使延哉?故神農曰“上藥養命,中藥養性”者,誠知性命之理,因輔養以通也。而世人不察,惟五谷是見,聲色是耽。目惑玄黃,耳務淫哇。滋味煎其府藏,醴醪鬻其腸胃。香芳腐其骨髓,喜怒悖其正氣。思慮銷其精神,哀樂殃其平粹。
夫以蕞爾之軀,攻之者非壹塗,易竭之身,而外內受敵,身非木石,其能久乎?其自用甚者,飲食不節,以生百病;好色不倦,以致乏絕;風寒所災,百毒所傷,中道夭於眾難。世皆知笑悼,謂之不善持生也。至於措身失理,亡之於微,積微成損,積損成衰,從衰得白,從白得老,從老得終,悶若無端。中智以下,謂之自然。縱少覺悟,鹹嘆恨於所遇之初,而不知慎眾險於未兆。是由桓侯抱將死之疾,而怒扁鵲之先見,以覺痛之日,為受病之始也。害成於微而救之於著,故有無功之治;馳騁常人之域,故有壹切之壽。仰觀俯察,莫不皆然。以多自證,以同 *** ,謂天地之理盡此而已矣。縱聞養生之事,則斷以所見,謂之不然。其次狐疑,雖少庶幾,莫知所由。其次,自力服藥,半年壹年,勞而未驗,誌以厭衰,中路復廢。或益之以畎澮,而泄之以尾閭。欲坐望顯報者,或抑情忍欲,割棄榮原,而嗜好常在耳目之前,所希在數十年之後,又恐兩失,內懷猶豫,心戰於內,物誘於外,交賒相傾,如此復敗者。
夫至物微妙,可以理知,難以目識,譬猶豫章,生七年然後可覺耳。今以躁競之心,涉希靜之塗,意速而事遲,望近而應遠,故莫能相終。夫悠悠者既以未效不求,而求者以不專喪業,偏恃者以不兼無功,追術者以小道自溺,凡若此類,故欲之者萬無壹能成也。善養生者則不然矣。清虛靜泰,少私寡欲。知名位之傷德,故忽而不營,非欲而強禁也。識厚味之害性,故棄而弗顧,非貪而後抑也。外物以累心不存,神氣以醇白獨著,曠然無憂患,寂然無思慮。又守之以壹,養之以和,和理日濟,同乎大順。然後蒸以靈芝,潤以醴泉,晞以朝陽,綏以五弦,無為自得,體妙心玄,忘歡而後樂足,遺生而後身存。若此以往,恕可與羨門比壽,王喬爭年,何為其無有哉?
5. 莊子老子孔子是怎樣養生的 古代名人的養生之道春秋時期的思想家、哲學家老子,不但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同時還是個養生家,據說活了160多歲。《史記》中說:“蓋老子百有六十餘歲,或言二百餘歲,以其修道而養壽也。”
老子
老子認為,自然界是人類生命的源泉,人要維持生命活動,就必須順乎自然,並要適應自然變化的規律。老子還要求,養生首先要做到:少私念、去貪心,並要有知足常樂的心態。認為追逐榮利、嗜欲無窮,是招災惹禍之源,是傷身損壽之根。老子在《道德經》壹書中,多處提到靜和柔,認為柔和之氣是人體的生機之氣,就像出生嬰兒生機盎然、朝氣蓬勃。所以說,當我們常處於靜和柔中,有利於生發人體的真元之氣。老子的順乎自然、怡淡寡欲、靜養柔氣的養生觀點,後經歷代醫家和養生學家的不斷補充、提高,逐發展成為我國獨特的“中醫養生之道”。
莊子
繼老子之後的道家代表人物莊子,也是著名的養生家。在人均壽命只有30多歲的先秦時代,莊子竟然活到了83歲,這在當時來說,不能不算是創下了高壽的奇跡。莊子雲:“人之養生亦當如是,遊於空虛之境,順乎自然之理。”這裏的“空虛之境”並不是寄情於虛無縹緲,而是說要保持健康、贏得長壽,就須清心寡欲,遵循自然法則。而所謂的“清心寡欲”,指的是決定長壽的主要因素在於人的思想情誌,因此莊子十分推崇心境平和、從容自得、處世曠達。從莊子以上言論我們不難看出:人要想達到健康長壽,首先要做到無憂無慮、安逸自在。
另外,莊子還特別強調養生要保持平常心、涵養自制力。《莊子·讓玉》篇中日:“不能自勝而強不從者,此之為重傷者也。”其意思是說,不能克制自己消極的情緒,而又硬去不順從自我感情,錯誤的觀念就會和良知相抵牾,反而平添了內心的煩惱,這樣最易造成自傷而折壽。除此之外,莊子還將老子的“少私寡欲”發展成“無欲”。並明確指出:只有做到徹底的“忘我”,才能達到真正的“無欲”;只有在“清靜無為”中,才能獲得真正的養生之道,而盡其天年。莊子還認為:養生就像庖丁解牛那樣,找出規律、遊刃有余、不受損傷,便可達到保身、全生、延長壽命的目的。
孔子
春秋末期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盡管他壹生坎坷,其政治理想在當時無法得到實施,可還是活了73歲。而他長壽的主要原因,就是註重養生之道。孔子晚年對飲食很有講究,有八不食的習慣,從現在的保健、飲食衛生觀點來看,大部分也是正確的。這八不食是:食物變顏色了不吃、食物變味了不吃、糧食陳舊了不吃、魚和肉不新鮮了不吃、不時新的菜蔬不吃、烹調不當的食物不吃、佐料放得不妥的飯菜不吃、從市場上買回來的酒和熟肉不吃。
除此之外,孔子還有壹句名言:“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在這裏“食”是指糧食,“膾”是指切碎了的肉。意思是說,要多吃經過精加工的糧食,吃的肉也是切得越細越好。孔子認為:只有美 *** 細,才可頤年。這句話對於上了歲數的人來說,還是有壹定道理的。老年人的牙齒不好,腸胃的消化功能也大大減弱,如食物太粗,肉不切細,不煮爛,便咬不動,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孔子晚年堅持了以上這些飲食原則,保證了營養的攝入,無疑是他健康長壽的主要原因之壹~
6. 閱讀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題(1)本題考查重點句子的翻譯.翻譯時要忠於原文,不遺漏、不隨意增減內容,譯文要通暢.註意重點字詞以及常見句式的翻譯,特別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譯,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①句中重點詞有:“勿”,不要;“心”,心神;“目”,視線.句意為:不要多擺放供賞玩的器具,(以免或以致於)引誘心神,擾亂視線.②句中重點詞有:“或”,有時;“衫”穿衣;“履”,穿鞋.句意為:有時相約悠閑出行,不講究穿戴(寫“ *** 華麗的衣服、精美的鞋子”也可,但不能寫“ *** 衣服 *** 鞋子”),不因為遵循禮節而勞心苦力(或不要勞力勞心地順從禮節).(2)本題考查斷句,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後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開.“設廣榻長幾各壹”、“筆硯楚楚”、“旁設壹小幾”均句意完整,結構清晰.句子劃為:設廣榻長幾各壹/筆硯楚楚/旁設壹小幾.(3)本題考查的是對文本內容的理解與分析能力.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根據題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內容,找出相關的語句,比較概括即可.異:沈復喝酒“小飲勿醉,陶然而已.”在追求精神愉悅的同時能夠自我克制;五柳先生喝酒是“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更追求精神的愉悅.同:沈復和五柳先生都愛喝酒、好讀書.在讀書的過程中,沈復讀書“時讀快書,怡悅神氣.”五柳先生讀書“好讀書,不求甚解.”都追求讀書的會意.這兩人都是情趣高雅,性情淡泊之人.答案:(1)①不要多擺放供賞玩的器具,(以免或以致於)引誘心神,擾亂視線.②有時相約悠閑出行,不講究穿戴(寫“ *** 華麗的衣服、精美的鞋子”也可,但不能寫“ *** 衣服 *** 鞋子”),不因為遵循禮節而勞心苦力(或不要勞力勞心地順從禮節).(2)設廣榻長幾各壹/筆硯楚楚/旁設壹小幾.(3)異:沈復喝酒“小飲勿醉,陶然而已.”在追求精神愉悅的同時能夠自我克制;五柳先生喝酒是“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更追求精神的愉悅.同:沈復和五柳先生都愛喝酒、好讀書.在讀書的過程中,沈復讀書“時讀快書,怡悅神氣.”五柳先生讀書“好讀書,不求甚解.”都追求讀書的會意.這兩人都是情趣高雅,性情淡泊之人.。
7. 養生,古文相關問題養生壹詞,原出《管子》,乃保養生命以達長壽之意。
在漫長的人類發展歷史中,健康與長壽壹直是人們向往和追求的美好願望,因而養生文化不斷豐富和發展,遍布世界。相對於世界其他地區的養生文化而言,中國的養生理論與實踐由於有著古代哲學和中醫基本理論為底蘊,所以顯得尤為博大精深。
它匯集了我國歷代防病健身的眾多方法,揉合了儒、道、佛及諸子百家的思想精華,堪稱壹棵充滿勃勃生機和濃厚東方神秘色彩的智慧樹。探索中國養生文化這棵古老而神秘的東方智慧之樹,不但有利於弘揚傳統文化,而且符合當今世界科學發展趨勢。
合理地安排起居作息,妥善處理生活細節,保持良好習慣,建立符合自身生物節律的活動規律,以保證身心健康,延年益壽的方法,謂之生活起居養生法,又稱起居調攝法。 生活起居養生涉及起居有常、安臥有方、不妄勞作、居處適宜及衣著宜忌等內容。
起居有常 起居有常指日常作息時間的規律化。起居作息要符合自然界陽氣消長的規律及人體的生理常規,其中最重要的是晝夜節律,否則,會引起早衰與損壽。
古代養生家認為,春夏宜養陽,秋冬宜養陰。因此,春季應“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誌生”;夏季應“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誌無怒,使華成秀”;秋季應“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誌安寧,以緩秋刑”;冬季應“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誌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有所得”。
安臥有方 睡眠是人的壹種生理需要。人在睡眠狀態下,身體各組織器官大多處於休整狀態,氣血主要灌註於心、肝、脾、肺、腎五臟,使其得到補充和修復。
安臥有方就可以保證人的高質量睡眠,從而消除疲勞,恢復精力,有利於人體健康長壽。若要安臥有方,第壹必須保證足夠的睡眠。
壹般說來,中老年人每天睡眠時間以8~10小時為宜。二是要註意臥床宜軟硬適宜,過硬,全身肌肉不能松弛得以休息;過軟,脊柱周圍韌帶和椎間關節負荷過重,會引起腰痛。
三是枕頭壹般離床面5~9cm為宜,過低,可使頭部血管過分充血,醒後出現頭面浮腫;過高,可使腦部血流不暢,易造成腦血栓而引起缺血性中風。四是要有正確的睡眠姿勢,壹般都主張向右側臥,微曲雙腿,全身自然放松,壹手屈肘平放,壹手自然放在大腿上。
這樣,心臟位置較高,有利於心臟排血,並減輕負擔,同時,由於肝臟位於右側較低,右側臥可使肝臟獲得較多供血,有利於促進新陳代謝。在長壽者調查中,許多長壽老人都自述以右側弓形臥位最多。
古諺也說:“站如松、坐如鐘、臥如弓”,“屈股側臥益人氣力”。五是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晚飯不宜吃得過飽,也不宜吃 *** 性和興奮性食物,中醫認為“胃不和則臥不安”。
睡前宜梳頭,宜用熱水浴足。 謹防勞傷 包括慎房帷及勞作傷。
慎房帷,這是保腎固精、避免生理功能失調的重要措施。壹方面要順應天性,不宜禁欲,但另壹方面也要節制房事,保精養生。
防勞作傷,這是維護強壯機體、避免形傷的重要措施,在勞作中,要堅持循序漸進、量力而行的原則,註意適度的勞動,不能逞強鬥勝,切忌久視久坐。 居處適宜 人離不開自然環境,中醫很早就提出了人與自然相生相應的“天人相應”學說。
《內經》在總結環境對人體健康與長壽的影響時指出,“高者其氣壽,低者其氣夭”。說明住處地勢高的人多長壽,而地勢低的人多早夭。
為何地理環境不同,壽命長短不壹呢?因為地區不同,水土不同,水土與水質對食物構成成分及其對人體營養的影響很大。同時,氣象條件的差異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也不壹樣。
在寒冷的環境中,細胞代謝活動減慢,人類的生長期延長,衰老過程推遲。我國人口普查表明,居住在高寒山區的新疆、西藏、青海,無論是人群中百歲老人的比例還是老年人口的長壽水平,都要高於國內其他地區。
此外,居室的采光、通風、噪音和居室內外的環境美化和凈化,與人的健康和長壽也密切相關。 衣著宜忌 衣著服飾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主要是與衣服的寬緊、厚薄、質地、顏色等密切相關。
古今養生學家認為,服裝宜寬不宜緊,並提出:“春穿紗,夏著綢,秋天穿呢絨,冬裝是棉毛。”內衣應是質地柔軟、吸水性好的棉織品,可根據不同年齡、性別和節氣變化認真選擇。
同時,要特別強調“春不忙減衣,秋不忙增衣”的春捂秋凍的養生措施。
8. 詩經養生詩句 哪些古代詩詞中藏有精神養生之道老人之情,欲豪暢,不欲郁郁閼,可以養生。───《類修要訣》明胡文煥
聖人勝心,眾人勝欲,君子行正氣,小人行邪氣。───《淮南子》西漢劉安等
多思則神殆,多念則誌散,多欲則損智,多事則形疲。───《養生要集》唐 張湛
安則物之感我者輕,和則我之應物者順,外輕內順,而生理備矣。───《蘇沈良方》宋蘇軾、沈括
忍怒以全陰氣,抑喜以養陽氣。───《抱樸子》 晉 葛洪
知恬逸自足者,為得安樂本。───《尊生八箋》明 高濂
物來順應,事過心寧,可以延年。───《壽世保元》明 龔廷賢
省思慮則心血不耗,發不易白。───《醫先》明 王文祿
惱壹惱,老壹老;笑壹笑,少壹少。───《養心要語》明 胡文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