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羊子妻 原文
河南樂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嘗行路,得遺金壹餅,還以與妻。妻曰:“妾聞誌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況拾遺求利以汙其行乎!”羊子大慚,乃捐金於野,而遠尋師學。 壹年來歸,妻跪問其故,羊子曰:“久行懷思,無它異也。”妻乃引刀趨機而言曰:“此織生自蠶繭,成於機杼。壹絲而累,以至於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今若斷斯織也,則捐失成功,稽廢時日。夫子積學,當‘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歸,何異斷斯織乎?”羊子感其言,復還終業,遂七年不返。 嘗有它舍雞謬入園中,姑盜殺而食之,妻對雞不餐而泣。姑怪問其故。妻曰:“自傷居貧,使食有它肉。”姑竟棄之。 後盜欲有犯妻者,乃先劫其姑。妻聞,操刀而出。盜人曰:“釋汝刀從我者可全,不從我者,則殺汝姑。”妻仰天而嘆,舉刀刎頸而死。盜亦不殺其姑。太守聞之,即捕殺賊盜,而賜妻縑帛,以禮葬之,號曰“貞義”。 (出自《後漢書》)
樂羊子妻》譯文
河南郡樂羊子的妻子,是壹個不知道是姓什麽的人家的女兒。 羊子在路上行走時,曾經撿到壹塊別人丟失的金子,拿回家把金子給了妻子。妻子說:“我聽說有誌氣的人不喝‘盜泉’的水,廉潔方正的人不接受他人傲慢侮辱地施舍的食物,何況是撿拾別人的失物、謀求私利來玷汙自己的品德呢!”羊子聽後十分慚愧,就把金子扔棄到野外,然後遠遠地出外拜師求學去了。 壹年後羊子回到家中,妻子跪起身問他回來的緣故。羊子說:“出行在外久了,心中想念家人,沒有別的特殊的事情。”妻子聽後,就拿起刀來快步走到織機前說道:“這些絲織品都是從蠶繭中生出,又在織機上織成。 壹根絲壹根絲的積累起來,才達到壹寸長,壹寸壹寸地積累,才能成丈成匹。 現在如果割斷這些正在織著的絲織品,那就會丟棄成功的機會,遲延荒廢時光。您要積累學問,就應當‘每天都學到自己不懂的東西’,用來成就自己的美德;如果中途就回來了,那同切斷這絲織品又有什麽不同呢?”羊子被他妻子的話感動了,又回去修完了自己的學業,於是就七年不回來。
1“河南”,漢襲秦制,地方分郡縣,郡上設部。郡,相當於地壹級行政區。河南郡今河南省西北部。 2“還以與妻”當讀作“還,以與妻”(回家後,把它交給妻子)。 3“嗟來之食”在《禮記·檀弓》裏本作“嗟!來食(餵,來吃吧)”,是富人叫餓肚子的人來吃飯時說的,有鄙夷餓者的味道。 4“汙其行”,這裏是玷汙自己行為的意思。 5“捐”,丟棄,舍棄。現在,此義僅保存在成語中,如“為國捐軀”。 6“跪”,古人席地而坐,跪時腰伸直,示敬之意。 7“無它”,它”本指蛇,上古時人們穴居,以蛇為患,見面則問“無它(蛇)乎”。後來轉化為“沒什麽”的意思。 8“成於機杼”,今語要倒過來說,在織布機上織成。“機”,最早就是指織布機。杼,機上的梭子。 9“累寸不已”,也要倒著說,不停地壹寸壹寸地積累。 10“若”,假若。楚地方言,今保留。 11“捐失”,即失去,這是兩個近義詞組成的雙音詞。捐,也有“失”義。 12 "稽廢",稽延荒廢 13“積學”,積累學識。 14“日知其所亡”,語出《論語·子張》:“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 15“何異斷斯織乎”,也要倒著說,跟割斷這塊帛有什麽不同。 16“感其言”,也要倒著說,被這番話感動。 17“復還終業”,以下尚有“遂七年不反。妻常躬勤養姑,又遠饋羊子”等句,然後轉敘他事。 18 “遺金壹餅”,壹塊丟失的金子 19 “嘗 “,曾經。 20” 還以與妻”,以,把。
2. 樂羊子妻的譯文和字詞解釋
樂羊子妻 範曄 河南樂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嘗行路,得遺金壹餅,還以與妻。妻曰:“妾聞誌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況拾遺求利以汙其行乎!”羊子大慚,乃捐金於野,而遠尋師學。
壹年來歸,妻跪問其故,羊子曰:“久行懷思,無它異也。”妻乃引刀趨機而言曰:“此織生自蠶繭,成於機杼。
壹絲而累,以至於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今若斷斯織也,則捐失成功,稽廢時日。
夫子積學,當‘日如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歸,何異斷斯織乎?”羊子感其言,復還終業。 參考譯文 河南郡樂羊子的妻子,不知道是姓什麽的人家的女兒。
樂羊子在路上行走時,曾經撿到壹塊別人丟失的金餅,拿回家把金子給了妻子。妻子說:“我聽說有誌氣的人不喝‘盜泉’的水,廉潔方正的人不接受他人傲慢侮辱地施舍的食物,何況是撿拾別人的失物、謀求私利來玷汙自己的品德呢!”羊子聽後十分慚愧,就把金子扔棄到野外,然後遠遠地出外拜師求學去了。
壹年後樂羊子回到家中,妻子跪起身問他回來的緣故。羊子說:“出行在外久了,心中想念家人,沒有別的特殊的事情。”
妻子聽後,就拿起刀來快步走到織機前說道:“這些絲織品都是從蠶繭中生出,又在織機上織成。 壹根絲壹根絲的積累起來,才達到壹寸長,壹寸壹寸地積累,才能成丈成匹。
現在如果割斷這些正在織著的絲織品,那就會丟棄成功的機會,遲延荒廢時光。您要積累學問,就應當‘每天都學到自己不懂的東西’,用來成就自己的美德;如果中途就回來了,那同切斷這絲織品又有什麽不同呢?”羊子被他妻子的話感動了,又回去修完了自己的學業。
本文節選自《後漢書·列女傳》,只節取本傳的前半部分,所以標題不加“傳”字。《列女傳》***著錄16人,都是東漢時期婦女中的著名人物,作傳的目的是歌頌“女德”。
本文寫樂羊於妻幫助丈夫樹立美德和成就學業,這在當時是很可貴的。 ①“河南”,漢襲秦制,地方分郡縣,郡上設部。
郡,相當於地壹級行政區。河南郡今河南省西北部。
②“還以與妻”當讀作“還,以與妻”(回家後,把它交給妻子)。 ③“嗟來之食”在《禮記·檀弓》裏本作“嗟!來食(餵,來吃吧)”,是富人叫餓肚子的人來吃飯時說的,有鄙夷餓者的味道。
④“汙其行”,這裏是玷汙自己行為的意思。 ⑤“捐”,丟棄,舍棄。
現在,此義僅保存在成語中,如“為國捐軀”。 ⑥“跪”,古人席地而坐,跪時腰伸直,示敬之意。
⑦“無它”,它”本指蛇,上古時人們穴居,以蛇為患,見面則問“無它(蛇)乎”。後來轉化為“沒什麽”的意思。
⑧“成於機杼”,今語要倒過來說,在織布機上織成。“機”,最早就是指織布機。
杼,機上的梭子。 ⑨“累寸不已”,也要倒著說,不停地壹寸壹寸地積累。
10“若”,假若。楚地方言,今保留。
11“捐失”,即失去,這是兩個近義詞組成的雙音詞。捐,也有“失”義。
12“積學”,積累學識。 13“日知其所亡”,語出《論語·子張》:“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
’” 14“何異斷斯織乎”,也要倒著說,跟割斷這塊帛有什麽不同。 15“感其言”,也要倒著說,被這番話感動。
16“復還終業”,以下尚有“遂七年不反。妻常躬勤養姑,又遠饋羊子”等句,然後轉敘他事。
第壹段: “妾聞”後作壹頓,有提示意味。古人引用經典言論、格言、俗諺時,常用“某聞”這種語式,表明下面說的是公認的真理。
“誌士”兩句說的是公認的行為準則,重音在“不飲”“不受”。盜泉之水,與平常之水無異,只是泉名不好聽;饑者得食則生,不得食則死,但“嗟來之食”使自己人格受辱,故寧願不食而死。
這兩句當用嚴肅的語調讀,但要讀得平緩壹這是妻子對丈夫曉之以理。 “況拾遺”句中:“況”,可稍稍延長;“拾遺金”說丈夫的行為,略升高;“以”,略輕;“汙其行”,再升高,“汙”字重讀壹 這是妻子責備丈夫。
第二段: 這段話是以“織(布)”喻“學(習)”,要點是積則成,斷則失,正反兩面全都說到,既生動又精當。把握這壹點,才能讀出層次感。
(板書加點的字) “說“織”壹層:“此織”兩句是總提,語調宜平緩。“壹絲”四句說“積”,要層層加高,“於寸”後宜稍作停頓,“丈匹”後停頓可稍長,——這是從正面說,極言“積',.之不可廢和“成”之難。
以下說“斷”和“失”,當用嚴肅的語調讀,重音在“斷”“捐失”上,“稽廢”壹句是對“捐失”壹句的補充,無妨略輕。這三句的“神韻”在“也”字上,試想,如將這三句改為“今若斷斯織,則捐失成功,稽廢時日”,內容就平淡多了;這個“也”字有強調“斷斯織”危害和提醒對方註意的作用,說話人的殷切希望盡在其中,要讀出延長音。
——這是從反面說。 說“學”壹層:前十層說“織”,也可以說是說自己——古代婦女在家大多以織布為主要工作。
這壹層就自然地轉而說到對方,特點是不像前壹層有責備之意,而是用正言規勸,所以先說正理,語調比較緩和;說到反面意思,先用“中道而歸”指出丈夫眼前的行為,然後以“何異斷斯織”促使對方反省,言。
3. 文言文 樂羊子妻 解詞1“河南”,漢襲秦制,地方分郡縣,郡上設部。
郡,相當於地壹級行政區。河南郡今河南省西北部。
2“還以與妻”當讀作“還,以與妻”(回家後,把它交給妻子)。 3“嗟來之食”在《禮記·檀弓》裏本作“嗟!來食(餵,來吃吧)”,是富人叫餓肚子的人來吃飯時說的,有鄙夷餓者的味道。
4“汙其行”,這裏是玷汙自己行為的意思。 5“捐”,丟棄,舍棄。
現在,此義僅保存在成語中,如“為國捐軀”。 6“跪”,古人席地而坐,跪時腰伸直,示敬之意。
7“無它”,它”本指蛇,上古時人們穴居,以蛇為患,見面則問“無它(蛇)乎”。後來轉化為“沒什麽”的意思。
8“成於機杼”,今語要倒過來說,在織布機上織成。“機”,最早就是指織布機。
杼,機上的梭子。 9“累寸不已”,也要倒著說,不停地壹寸壹寸地積累。
10“若”,假若。楚地方言,今保留。
11“捐失”,即失去,這是兩個近義詞組成的雙音詞。捐,也有“失”義。
12 "稽廢",稽延荒廢 13“積學”,積累學識。 14“日知其所亡”,語出《論語·子張》:“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
’” 15“何異斷斯織乎”,也要倒著說,跟割斷這塊帛有什麽不同。 16“感其言”,也要倒著說,被這番話感動。
17“復還終業”,以下尚有“遂七年不反。妻常躬勤養姑,又遠饋羊子”等句,然後轉敘他事。
18 “遺金壹餅”,壹塊丟失的金子 19 “嘗 “,曾經。 20” 還以與妻”,以,把。
4. 樂羊子妻的翻譯後盜欲有犯妻者,乃先劫其姑。妻聞,操刀而出。盜人曰:“釋汝刀從我者可全,不從我者,則殺汝姑。”妻仰天而嘆,舉刀刎頸而死。盜亦不殺其姑。太守聞之,即捕殺賊盜,而賜妻縑帛,以禮葬之,號曰“貞義”。
後來盜賊有來侵犯妻子的,就先劫持其婆姑(婆婆,丈夫母親)。妻子聽到後,拿著刀跑出來,盜賊說:“妳放下刀依從我,就活了妳們的性命,如果不從我,我就殺了妳婆婆。”妻子仰天嘆息,舉起刀子就刎頸(割脖子)自殺了。盜賊也沒有殺她婆婆(就逃跑了)。太守知道了這件事後,就賜給樂羊妻子絲綢布帛,為她舉行喪禮,賜予“貞義”的稱號。
5. 關於樂羊子子妻文言文的題和答案《樂羊子妻》(讀yuè yáng zǐ qī),是壹篇人物傳記。
它通過兩個小故事,贊揚了樂羊子的妻子的高尚的品德和過人才識。樂羊子妻的兩段話,不管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並且對不同民族,不同政見,不同文化,不同宗教的人來說都有著深遠的意義。
她告誡人們:做人就必須具備高尚的品德,做事就必須有不可半途而廢的精神。河南樂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嘗行路,得遺金壹餅,還以與妻。妻曰:“妾聞誌士不飲‘ 盜泉 ’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況拾遺求利以汙其行乎!”羊子大慚,乃捐金於野,而遠尋師學。
壹年歸來,妻跪問其故,羊子曰:“久行懷思,無它異也。”妻乃引刀趨機而言曰:“此織生自蠶繭,成於機杼。
壹絲而累,以至於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斷斯織也,則捐失成功,稽廢時日。
夫子積學,當‘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歸,何異斷斯織乎?”羊子感其言,復還終業,遂七年不返。 嘗有它舍雞謬入園中,姑盜殺而食之,妻對雞不餐而泣。
姑怪問其故。妻曰:“自傷居貧,使食有它肉。”
姑竟棄之。 後盜欲有犯妻者,乃先劫其姑。
妻聞,操刀而出。盜人曰:“釋汝刀從我者可全,不從我者,則殺汝姑。”
妻仰天而嘆,舉刀刎頸而死。盜亦不殺其姑。
太守聞之,即捕殺賊盜,而賜妻縑帛,以禮葬之,號曰“貞義”。1河南:漢襲秦制,地方分郡縣,郡上設部。
郡,相當於地壹級行政區。河南郡今河南省西北部。
2“還以與妻”當讀作“還,以與妻”(回家後,把它交給妻子)。還,回。
以,把。與,給。
3“嗟來之食”在《禮記·檀弓》裏本作“嗟!來食(餵,來吃吧)”,是富人叫餓肚子的人來吃飯時說的,有鄙夷餓者的味道。4“汙其行”,這裏是玷汙自己行為的意思。
5“捐”,丟棄,舍棄。現在,此義僅保存在成語中,如“為國捐軀”。
6“跪”,古人席地而坐,跪時腰伸直,示敬之意。7“無它”,它”本指蛇,上古時人們穴居,以蛇為患,見面則問“無它(蛇)乎”。
後來轉化為“沒什麽”的意思。8“成於機杼”,今語要倒過來說,在織布機上織成。
“機”,最早就是指織布機。杼,機上的梭子。
9“累寸不已”,(倒裝句,不已累寸),不停地壹寸壹寸地積累。10“若”,假若。
楚地方言,今保留。11“捐失”,即失去,這是兩個近義詞組成的雙音詞。
捐,也有“失”義。12"稽廢",稽延荒廢13“積學”,積累學識。
14“日知其所亡”,語出《論語·子張》:“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亡:同“無”,沒有。
15“何異斷斯織乎”,也要倒著說,跟割斷這塊帛有什麽不同。異:不同。
16“感其言”,(倒裝句),被這番話感動。17“復還終業”,以下尚有“遂七年不反。
妻常躬勤養姑,又遠饋羊子”等句,然後轉敘他事。18 “遺金壹餅”,壹塊丟失的金子19 “嘗" 曾經。
20” 還以與妻”,以,把。21“遂成丈匹”,慢慢的才能成丈成匹。
原文今譯河南樂羊子的妻子,已經不知道原來是姓什麽的人家的女兒。羊子在路上行走時,曾經撿到壹塊別人丟失的金子,拿回家把金子給了妻子。
妻子說:“我聽說有誌氣的人不喝‘盜泉’的水,廉潔方正的人不吃別人丟棄的食物,何況是撿拾別人的失物、謀求私利來玷汙自己的品德呢!”羊子聽後十分慚愧,就把金子扔棄到野外,然後遠出拜師求學去了。壹年後羊子回到家中,妻子跪起身問他回來的緣故。
羊子說:“出行在外久了,心中想念家人,沒有別的特殊的事情。”妻子聽後,就拿起刀來快步走到織機前說道:“這些絲織品都是從蠶繭中生出,又在織機上織成。
壹根絲壹根絲地積累起來,才達到壹寸長,壹寸壹寸地積累,才能成丈成匹。現在如果割斷這些正在織著的絲織品,那就無法成功(織出布匹),遲延荒廢時光。
妳積累學問,就應當‘每天都學到自己不懂的東西’,以此成就自己的美德;如果中途就回來了,那同切斷這絲織品又有什麽不同呢?”羊子被他妻子的話感動了,重新回去修完了自己的學業,並且七年沒有回來。這期間,有壹次鄰家所養的雞誤闖入樂羊子的園中,婆婆偷偷抓來殺了做菜吃。
到吃飯時,樂羊子妻卻對著那盤雞流淚,不吃飯。婆婆感到奇怪,問她原因,樂羊子妻說:“我是難過家裏太窮,飯桌上吃的竟然是別人家的雞。”
婆婆聽了(大感慚愧),就把雞丟棄不食。後來有盜賊想侵犯樂羊子的妻子,就先劫持其婆姑(婆婆,丈夫母親)。
妻子聽到後,拿著刀跑出來,盜賊說:“妳放下刀依從我,就保全妳們的性命,如果不從我,我就殺了妳婆婆。”妻子仰天嘆息,舉起刀子就刎頸(割脖子)自殺了。
盜賊也沒有殺她婆婆(就逃跑了)。太守知道了這件事後,抓捕那盜賊,就賜給樂羊妻子絲綢布帛,為她舉行喪禮,賜予“貞義”的稱號。
故事意義1.樂羊子妻不但不收丈夫拾來的金子,而且用“誌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的典故說服丈夫,進壹步指出因貪小利而失大節的危害,使樂羊子非常慚愧,知錯就改並遠尋師學。2.樂羊子妻“引刀趨機”以自己織布必須日積月累“遂成丈匹”的切身體會,說明求學必須專心致誌,持之以恒的道理,最後歸結到“若中道而歸,。
6. 古文 的意思漢董永,千乘人。少偏孤②,與父居。肆力③田畝,鹿車④載自隨。父亡,無以葬,乃自賣為奴,以供喪事。主人知其賢,與錢壹萬,遣⑤之。永行三年喪畢。欲還主人,供其奴職。道逢壹婦人曰:“願為子妻。”遂與之俱⑥。主人謂永曰:“以錢與君矣。”永曰:“蒙君之惠,父喪收藏⑦。永雖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報厚德。”主曰:“婦人何能?”水曰:“能織。”主曰:“必爾⑧者,但令婦為我織縑⑨百匹。”於是永妻為主人家織,十日而畢。女出門,謂永曰:“我,天之織女也。緣⑩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償債耳。”語畢,淩空(11)而去,不知所在。
字詞註釋
①選自《搜神記》。②偏孤:年幼時死去了母親。③肆力:盡力,極力。④鹿車:古時候壹種小車。⑤遣:打發走。⑥俱:壹起。⑦收藏(z4ng):收葬。⑧爾:這樣,如此。⑨縑(ji2n):細絹。⑩緣:因為。(11)淩空:升向空中。
詩文翻譯
漢朝董永是千乘人。年少時就死了母親,和父親住在壹起。(父子)壹起盡力種地,(董永)用小車載著父親,自己跟著。父親死了,沒有什麽東西埋葬,就自己賣身為奴,用(賣身的錢)供辦喪事用。主人知道他賢能,給了他壹萬錢而且打發他自由地走了。董永行完了三年守喪之禮,要回到主人家,再去做奴仆。在道上碰見壹個女子對他說:“願意做妳的妻子。”於是董永就和她壹起(到主人家去了)。主人對董永說:“(我)把錢給了妳了。”董永說:“蒙受您的恩惠,(使我)父得以收葬。我雖然是貧窮無知的人,壹定要勤勞服侍盡心盡力,來報答您的大德。”主人說:“(這)婦女會做什麽?”董永說:“會織。”主人說:“壹定要這樣的話,只讓妳的妻子替我織壹百匹細絹(就行)。”於是,董永的妻子給主人家織絹,十天織完了。女子出了門,對董永說:“我是天上的織女。因為妳最孝順,天帝讓我幫助妳償還債務。”說完升上高空而離去,不知到哪兒去了。
7. 古文翻譯漢朝的時候,河南郡有壹個很賢惠的女子,
人們不知道她的名字,
只知道她是樂羊子的妻子。
壹天,樂羊子在路邊撿到了壹錠金子,
他把金子交給他的妻子,
他的妻子說:“我聽說,有抱負的人,
從來不喝‘盜泉’的水,因為它的名字令人厭惡,
他寧願壹死,也不吃嗟來之食,
更何況是揀人家丟失的東西,
這樣做會玷汙品行。”
聽了他妻子的話,樂羊子感到很慚愧,
就把那塊金子扔到了野外,然後到遠方去尋師求學。
壹年以後,樂羊子回到家。
他的妻子跪在地上,問他回家的原因,
樂羊子說:“只是想家,沒有別的原因。”
他妻子聽到後,拿了壹把剪刀站在織布機旁邊,說到:
“這臺織布機上的絲綢,是取自蠶繭內的絲,
在織布機上織成的,
壹根絲接壹根絲,才有壹寸長,壹寸接壹寸,
才有壹丈長,乃有壹匹長,
但是如果我現在將它剪斷,那麽我原先的努力
和時間都將浪費,學習也是壹樣,
壹天接壹天,妳積累新的知識,提高了妳的品行,
如果妳半途而費,那和剪斷的綢子又有什麽不同呢”
樂羊子聽後很感動,
於是又去完成學業,
壹連七年也沒有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