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為夢想而殉難的電影評論―《1900年的傳奇》賞析

為夢想而殉難的電影評論―《1900年的傳奇》賞析

《1900年的傳說》(又名《聲光伴我飛》)是托納托雷的時空三部曲之壹,另外兩部分別是《西西裏的美麗傳說》(又名《真愛與我同行》)和《天堂電影院》(又名《星光伴我心》)。這三部最知名的電影無疑代表了這位意大利新現實主義導演的最高成就。

影片講述了壹個名叫1900的鋼琴天才壹生都在海上,從未踏上陸地的傳奇故事。全片在時空交錯、場景轉換、鏡頭銜接等方面處理流暢自然,讓觀眾身臨其境,體會其中的感受。影片最精彩的部分是“鋼琴決鬥”,下面將探討影片的視聽特點。

“鋼琴決鬥”時,導演別出心裁地將場景選在了富麗堂皇的舞池上。這裏容納了2000名來自不同地方、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人。他們有的跟風,有的跟風,沒有主見。這個承載著不同社會意識形態的小舞池,也構成了1900的整個世界。他出生在“弗吉尼亞”,從未上岸,哪怕“只向前邁了壹小步”。他是大家眼中的“鋼琴天才”,但天才大多是孤獨而不幸的。

鋼琴,對他來說,不是發財的工具,不是壓制別人的武器,也不是奉承的法寶,而是壹種自發的情感表達。然而,正是這種“與世無爭”,引來了號稱“爵士樂發明者”傑利的嫉妒和挑戰。果凍壹出現,他就是壹個被金錢和名譽包裹的形象。他被公眾所吸引,目中無人又愛吹噓。在決鬥中,他的性格得到了更徹底的塑造。他用輕蔑和傲慢的眼神看著1900,壹心要打敗他,這和1900壹邊欣賞傑利的音樂壹邊感動得流淚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果凍講究決鬥的結果,掌聲,榮耀;但對於1900來說,大海是他的世界,音樂是他的生命。而這壹切,妳不需要和別人比,也不需要所有人都懂妳自己的音樂。因為,天才的世界,凡人不懂。

在影片中,導演使用了大量的全景鏡頭,使得畫面很寬,景深很長。這樣既便於向觀眾解釋環境,又給人物留下了充分的展示空間。同時也誇張了環境,營造了壹種平和的意境。

影片總是用梅奎茲與他人的對話來推回故事,畫面在現實與記憶中不斷切換。特別值得註意的是,導演對兩個時空的切換點非常準確,自然不做作。用梅奎茲的現實主義話語講述過去的故事,再用其中壹個關鍵的、相關的話語切入過去的場景,如此往復。

在《鋼琴決鬥》的過程中,導演通過淡入淡出,營造了壹個奇妙的空間調度。圖為1900努力完成決鬥,甚至大汗淋漓。此時導演用了壹組1900的面部特寫,鋼琴演奏者的特寫和果凍與觀眾的反應鏡頭,漸入漸出,空間跳躍活躍,視覺效果明顯,讓人投入到音樂中。不可否認,導演的原創和個人風格為這部電影增色不少。

相對於普通電影大量使用平視拍攝,還算循規蹈矩,《1900年傳奇》真的是為數不多的將鏡頭移動大膽運用到極致的優秀影片。在這部影片中,導演運用了大量各種各樣的拍攝手法,比如向上拍攝、向下拍攝、推拉搖晃等等,這也成為了這部影片最顯著的視聽特點。

任何創作手法的運用都是為了表達某種詩意或者傳達導演特定的創作意圖。從高到低,從上到下拍攝鏡頭,形成俯視視線,產生壹種壓抑、渺小、憂郁的感覺。比如在鋼琴決鬥中,果凍與1900的對話總是以壹種俯視和居高臨下的姿態展現出來,這也表現了果凍對1900的不屑和鄙視。自下而上的拍攝方式可以營造出壹種崇高、開放、令人欽佩的感覺。就好像梅奎茲在即將被炸開的“弗吉尼亞”號上竭盡全力找到1900後,當兩人終於相擁道別時,導演用壹個反手從破舊的船底慢慢爬上來,最後鏡頭定格在主角身上。這不是壹場落地會上“意大利姑娘”的短暫別離,而是壹場生死離別。向上拍拍,讓我們體會到1900對夢想和個人世界的執著追求。死亡雖然光榮,雖然悲慘,但更崇高。

這部電影的配樂來自意大利著名音樂大師埃尼奧·莫裏康內。他的旋律寬廣,簡單流暢,感人至深,引人入勝。

音樂在電影中壹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甚至可以說是這部電影的靈魂所在。莫喜歡奈的音樂和托納托雷的畫面幾乎是天衣無縫,精彩感人。《鋼琴決鬥》中,1900彈奏的最後壹個曲子,澎湃的音樂和畫面的快速切換相得益彰,十分緊張。

不僅僅是配樂,導演對現場聲音的把握也很驚艷。決鬥結束,電影陷入了沈默。持續十幾秒的無聲鏡頭,加上觀眾目瞪口呆的表情,把觀眾的情緒帶到了壹個興奮的巔峰,欣賞的極致狀態。即使是不懂音樂的人也會被1900的音樂所吸引和打動,他的鋼琴技巧似乎也達到了壹個巔峰。在這壹點上,無聲勝有聲。

影片從壹開始就用低調的攝影營造出微妙而悲壯的氛圍,這種基調壹直貫穿始終。這部電影在光線的使用上很少表現出清新明亮的色彩。在《鋼琴決鬥》中,畫面隨著人群的入場逐漸由冷色調轉為暖色調。雖然Jelly和1900都穿著白色禮服,人群中也有很多人穿著白色禮服,但導演壹直註意突出主體的光線,與他人區分開來。而且果凍的決鬥最終失敗後,使用了側光,使得其中壹部分隱藏在黑暗中,表現了主角失敗後壓抑孤獨的內心感受。

我也納悶,為什麽梅奎茲費盡心思找1900,想勸他下船,卻壹棍子把他打昏,逼他下船。但仔細想想,這與導演的創作意圖有些偏差。1900,無國籍,無姓名,對別人來說不存在。但是梅奎茲了解他,他的音樂和他的心。他知道1900“離不開這艘船,卻可以結束自己的生命。”他在這裏度過了壹生。這是他的世界,他的天堂,也是他所有悲傷和快樂的源泉。或許離開了,1900終將成為凡人。

在此之前,1900試圖上岸,但是當他站在船邊的時候,他不知道自己應該踏進哪條街。在所有漂亮的女孩中,哪個會陪他到老?他不知道如何繼續自己的人生,也不知道去哪裏找適合自己的琴,繼續演奏自己的人生。用現代的觀點來看,1900有極端選擇恐懼癥。他不敢下船,因為面對令人不安的大陸,壹切都顯得無窮無盡,他不知道如何選擇。不像鋼琴只有88個鍵,壹個不多,壹個很多。他能在這有限的88個鍵裏演奏出無限的音樂,這是音樂藝術的寓意,也是1900的獨特之處。

雖然害怕選擇,但他還是與眾不同,生活的很安心。在當今物欲橫流的世界裏,我們太多人為了歌唱,借助藝術尋求通感而失去了個性,但最終,我們找不到最初的自己。與船同沈,壹代音樂人將會消失,這對聽眾來說是巨大的心理沖擊,讓他們感到悲傷。也許從另壹個角度,我們可以為1900鼓掌,他堅持不讓自己的音樂流出,也沒有失去靈魂和追求。30年,他冷眼旁觀這個世界,卻得到了本質。

願天堂有壹架鋼琴。

  • 上一篇:廊坊的紅色旅遊景點介紹 廊坊紅色歷史
  • 下一篇:懷念已故書法家馬正浩老師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