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吳王孫權對大將呂蒙說道:“妳現在身當要職掌握重權,不可不進壹步去學習!”呂蒙以軍營中事務繁多為理由加以推辭。孫權說:“我難道是想要妳鉆研經史典籍而成為學問淵博的學者嗎?只是應當廣泛地學習知識而不必去深鉆精通。妳說要處理許多事務,哪壹個比得上我處理的事務呢?我常常讀書,自己感到獲得了很大的收益。”呂蒙於是開始學習。
等到東吳名將魯肅路過尋陽,與呂蒙研討論說天下大事,魯肅聽到呂蒙的見解後非常驚奇地說:“妳如今的才幹謀略,已不再是過去的東吳呂蒙可相比的了!”呂蒙說:“對於有誌氣的人,分別了數日後,就應當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妳為什麽看到事物的變化這麽晚呢!”魯肅於是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好友,然後告別而去。
16.陸遊築書巢
我的屋子裏,有的書堆在木箱上,有的書陳列在前面,有的書放在床上,
擡頭低頭,四周環顧,沒有不是書的。我的飲食起居,生病呻吟,感到悲傷,
憂愁,憤怒,感嘆,不曾不與書在壹起的。客人不來拜訪,妻子子女不相見,
而刮風,下雨,打雷,落冰雹等天氣變化,也不知道。偶爾想要站起來,
但雜亂的書圍繞著我,好象積著的枯樹枝,有時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
於是就自己笑自己說:“這不是我說的鳥窩嗎?”於是邀請客人走近看。
客人開始不能夠進入,已進屋的,也不能出來,於是客人也大笑著說:
“確實這象鳥窩。”
17.董遇談“三余”勤讀
有個想向董遇求教的人,董遇不肯教,卻說:“必須在這之前先讀百遍。
”意思是:“讀書壹百遍,它的意思自然顯現出來了。”求教的人說:“
苦於沒時間。”董遇說:“應當用‘三余’。”有人問“三余”的意思,
董遇說:“冬天是壹年的農余時間可以讀書,夜晚是白天的多余時間
可以讀書,下雨的日子壹年四季都有余。”
18.智永與“退筆冢”
智永住在吳興永欣寺,多年學習書法,以後有十甕寫壞的毛筆頭,每甕
都有幾擔那麽重。來求取墨跡並請寫匾額的人多得象鬧市,居住的地方
的門檻因此被踏出窟窿,於是就用鐵皮包裹門檻,人們稱之為“鐵門檻”。
後把筆頭埋了,稱之為“退筆冢”。
19.匡衡鑿壁借光
匡衡很勤學但沒有蠟燭,鄰居有蠟燭卻照不到他的房間。
匡衡於是就在壹墻上打了壹個洞用來引進燭光,用書映著光來讀書。當地
有壹大戶人家叫文不識,家裏十分富有,書又很多,匡衡就給他家作雇工
辛苦勞動而不要求報酬,主人感到奇怪問匡衡,匡衡回答說:“希望可以
讀遍主人的書。”主人感嘆,把書借給他,匡衡終於成了大學問家。
20.張溥與“七錄齋”
張溥小時侯喜歡學習,所讀的書必定親手抄,抄完了,朗誦壹遍就把所抄的燒掉,再抄,象這樣六七次才停止。右手握筆的地方,手指和手掌都有了繭。冬天皮膚因受凍而開裂,每天用熱水浸好幾次。後來命名讀書的書房叫“七錄”……張溥作詩和寫文章非常快。各方來索取的,張溥不用起草,在客人面前揮筆,馬上就完成,因為這樣所以張溥的名聲在當時最響。
21.晉平公炳燭而學
晉平公問師曠說:“我七十歲了,想學習音樂,恐怕已經晚了。”師曠說:“為什麽不點燃蠟燭學呢?”晉平公說:“哪有做臣子卻戲弄他的君王呢?”師曠說:“盲眼的我怎麽敢戲弄大王呢?我聽說,年輕時喜歡學習,好象初升太陽的陽光;壯年時喜歡學習,好象日中的陽光;老年時喜歡學習,好象點燃蠟燭的光亮。有蠟燭的光亮,與摸黑走路比,哪壹個更好呢?”平公說:“說得好啊!”
22.高鳳專心致誌
高鳳,字文通,家裏把種田作為職業。妻子曾到田地工作,在庭院裏曬麥,讓高鳳看守著雞。正值天下著暴雨,高鳳拿著竹竿誦讀經書,沒有發覺雨後地上的積水使麥流走了。妻子回來感到驚訝詢問,高鳳才醒悟過來。
23.葉廷圭與《海錄》
我年輕時非常喜歡學習,四十多年,不曾放開書卷,拿著它吃東西嘴裏覺得香甜,疲倦時用它當枕頭。士大夫家有與眾不同的書,借來的沒有不讀的,讀的沒有讀完全篇不會終止。常常怨恨沒有錢財,不能全部抄寫。在那麽多書裏,分出幾十大冊,選擇其中有用的親手抄下來,取名為《海錄》。
24.為人大須學問
唐太宗對房玄齡說:“做人非常需要學習與求問。我過去因為許多兇敵沒有平定,東征西討,親自參與軍事,沒有空暇讀書。近來,到處安靜沒有紛亂,人在殿堂,不能親自拿著書卷,就命令別人讀給我聽。做國君,做臣子及做父,做子的道理,政令教化的道理,都在書裏。古人說:‘不學習,壹無所知,處理事情只有煩惱。’不只是說說,回想年輕時的處事行為,很是覺得不對。”
25.任末好學勤記
任末十四歲,學習沒有固定的老師,背著書箱不怕路途遙遠,危險困阻,常常說人如果不學習,那麽憑什麽成功呢。有時靠在林木下,編白茅為小草屋,削荊制成筆,刻劃樹汁作為墨。晚上就在星月下讀書,昏暗的話就綁麻蒿來自己照亮。看得符合心意,寫在他的衣服上,來記住這件事。壹同求學的人十分喜歡他的勤學,更用幹凈的衣服交換他的臟衣服。不是聖人的話不看。快死時告誡說:“人喜歡學習,即使死了也好象活著;不學的人,即便是活著,也是庸碌無能。”
26.王充市肆博覽
王充少年時死了父親,家鄉人都說他對母親很孝敬。後來到了京城,在太學學習從業的本領,拜扶風班彪為師。王充愛好廣泛,瀏覽而不拘泥於某些段落和句子。他家窮沒有書,經常去逛洛陽街上的書店,看人家所賣的書,看壹遍就能背誦,於是,不久就廣泛地搞通了眾多流派的各家學說。後來回到家鄉,退居在家教書。
27.歐陽修”三上”作文
錢思公雖然出身富貴,但很少有別的愛好。在西京洛陽時,曾對官府中的下屬官員說:我平生只喜歡讀書,坐著就讀經史,躺著就讀各類雜記,上廁所的時候就讀小辭,都從未有片刻不拿書的。謝希深也說,宋公垂壹樣在史院,每當去廁所,壹定看著書前往。背誦的聲音瑯瑯,遠近都能聽見,他的好學就像這樣。我所以告訴希深說:“我生平所寫的文章,多是在三上,就是馬上時,床上時,廁所裏時。只有這時才可以構思罷了。”
28.林逋論學問
求學的人提問,不光要聽師長的論說,還壹定要了解他們治學的方法;不光要了解方法,還要實踐師長所教誨的事。這其中,既能向師長請教、又能跟朋友探討,是求學的人最實在的事情。這是因為學習是為了學習做人的道理,提問是為了弄清學習中的疑難。作為壹個人不能不學習,學習就當然不能不提問。
29.歐陽修誨學
如果玉不琢磨,就不能制成器物;如果人不學習,也就不會懂得道理。然而玉這種東西,有它永恒不變的特性,即使不琢墨制作成器物,但也還是玉,它的特性不會受到損傷。人的本性,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就會發生變化。因此,人們如果不學習,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從而變成品行惡劣的的小人,難道不值得深思嗎?
30.王安石傷方仲永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種田為業。仲永長到五歲,不曾認識筆、墨、紙、硯,有壹天忽然放聲哭著要這些東西。父親對此感到驚異,從鄰近人家借來給他,仲永當即寫了四句詩,並且題上自己的名字。這首詩以贍養父母、團結同宗族的人為內容,傳送給全鄉的秀才觀賞。從此,指定物品讓他作詩,他能立即寫好,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縣的人對他感到驚奇,漸漸地請他的父親去做客,有的人還花錢求仲永題詩。他的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每天拉著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我聽到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間,我隨先父回到家鄉,在舅舅家裏見到他,他已經十二三歲了。讓他作詩,寫出來的詩已經不能與從前的名聲相稱。又過了七年,我從揚州回來,再次到舅舅家,問起方仲永的情況,回答說:“他已經才能完全消失,成為普通人了。”
31李存審出鏃教子
李存審出生於低微貧寒的家庭,他常常告誡自己的孩子:“妳父親年輕時拿著壹把劍到鄉裏去,四十年裏面,地位達到將軍宰相,這當中多次脫離危難,險境,在箭頭上逃離的也有數百次.”因此將箭頭交給兒子,命令他收藏起來,說:“妳們這壹輩出生在富貴人家,應該知道妳父輩是這樣白手起家的.”
32.包拯家訓
包拯在家訓中有這樣壹段話:”後代子孫做官的人中,如有犯了貪汙財物罪而撤職的人,都不允許放回老家;死了以後,也不允許葬在祖墳上。如不繼承我的誌向,就不是我的子孫後代。”原文***有三十七個字。在家訓後面簽字時又寫道:”希望包珙把上面壹段文字刻在石塊上,把刻石豎立在堂屋東面的墻壁旁,用來曉喻後代子孫。”原文又有十四個字。包珙,就是包拯的兒子。
33.《陶母責子退鲊》
晉代陶侃年青時,曾經擔任監管魚池官員,他將壹些腌魚送給母親。母親封好魚幹交給送來的人,反而寫信責備陶侃說.”妳當官,把官府的東西送給我,不僅沒有好處,反而增加我的憂慮啊!
34.諸葛亮”誡子書”
有道德修養的人,是這樣進行修養鍛煉的,他們以靜思反省來使自己盡善盡美,以儉樸節約財物來培養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
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誌向明確堅定,不安定清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理想而長期刻苦學習。要學得真知必須使身心在寧靜中研究探討,人們的才能是從不斷的學習中積累起來的;如果不下苦工學習就不能增長與發揚自己的才幹;如果沒有堅定不移的意誌就不能使學業成功。縱欲放蕩、消極怠慢就不能勉勵心誌使精神振作;
冒險草率、急燥不安就不能陶治性情使節操高尚。如果年華與歲月虛度,誌願時日消磨,最終就會像枯枝落葉般壹天天衰老下去。這樣的人不會為社會所用而有益於社會,只有悲傷地困守在自己的窮家破舍裏,到那時再悔也來不及了。
35.陸遊家訓
後輩中鋒芒畢露的人最容易變壞,倘若有這樣的人,做父兄的應當引以為憂,而不可以高興。壹定要經常認真地嚴加管教,令他們熟讀儒家經典和諸子百書,訓導他們做人必須寬容、厚道、恭敬、謹慎,不要讓他們與輕浮淺薄之人來往和相處。這樣經過十多年,誌向和情趣自然養成。要不然,可以憂煩的事情決非壹件。我這是給後人防止過錯的良言規戒,各位都要謹慎地對,不要留下後悔的遺恨
36.孟母三遷
過去孟子小時候,父親就死了,母親仉氏守節。居住的地方離墓地很近,孟子學了些喪葬、[足辟]踴痛哭這樣的事。母親想:“這個地方不適合孩子居住。”就離開了,將家搬到街上,離殺豬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學了些做買賣和屠殺的東西。母親又想:“這個地方還是不適合孩子居住。”又將家搬到學宮旁邊。夏歷每月初壹這壹天,官員進入文廟,行禮跪拜,揖讓進退,孟子見了,壹壹記住。孟母想:“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這裏定居下來了。
37.曾子殺彘
曾子孔子的弟子的妻子到集市上去,她的兒子跟著她哭。他的母親說:“妳回去,回來給妳殺豬吃。”妻子從集市回來,曾子正準備抓豬來殺。妻子制止他說:“不過是跟孩子的戲言嗎。”曾子說:“孩子不能欺騙啊。孩子什麽都不懂,是向父母學習的啊,聽父母的教導的。今天妳欺騙他,是教導他欺騙。母親欺騙兒子,兒子就不相信他的母親了,這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啊。”於是煮豬肉吃。
38.子路受教
孔子對子路說:“妳有什麽喜好?”子路回答說:“我喜歡長劍。”孔子說:“我不是問這方面。以妳的天賦,再加上學習,怎麽會有人趕上呢?”子路
說:“南山有壹種竹子,不須揉烤加工就很筆直,削尖後射出去,能穿透犀牛的厚皮,所以有些東西天賦異秉又何必經過學習的過程呢?”孔子說:“如果在箭尾安上羽毛,箭頭磨得銳利,箭不是能射得更深更遠嗎?”子路
聽後拜謝說:“真是受益良多。”
39.孔子因材施教
子路問:”聽到了就實行起來嗎?”孔子說:”有父兄在,怎麽能夠聽到了就隨便實行起來?”冉有問:”聽到了就實行起來嗎?”孔子說:”聽到了就實行起來。”公西華問孔子:”仲由問‘聽到了就實行起來嗎',您說‘有父兄在';冉求問‘聽到了就實行起來嗎',您說‘聽到了就實行起來'。我有些不明白,大膽來問問您。”孔子說:”冉有做事往往畏縮不前,因此我鼓勵他;仲由的勇氣壹人抵幾人,敢於作為,所以我讓他慎重。”
40.墨子怒責耕柱子
墨子嚴厲責罵他的門徒耕柱子,耕柱子很難過,覺得受到很大的委屈,抱怨地說:”為什麽我沒有比別人犯更多的錯誤,卻是遭到老師這樣大的責難”,墨子聽到之後便說:”假使要駕駛馬和牛上太行山,如果是妳,妳是要鞭打馬還是要邊打牛?”耕柱子回答:”我當然要鞭打馬”墨子便問:”妳為什麽要鞭打馬而不鞭打牛呢?”耕柱子回答:”因為馬而跑得快才值得鞭打,而牛卻沒有這項特質”墨子說:”我責罵妳正因為妳像馬不像牛,值得批評呀!”
41.唐太宗賜絹懲順德
右驍衛大將軍長孫順德接受他人贈送的絲絹,事情被發覺後,唐太宗說:“順德確實是對國家有益的,我和他***同享有官府倉庫的財物,他為什麽貪婪到這地步呢?”因為吝惜他有功績,不懲罰他了,不過在大殿中贈送絲絹幾十匹。大理少卿胡演說:“順德違法接受財物,所犯的罪行不可赦免,怎麽還再送他絲絹?”唐太宗說:“他是有人性的,獲得絲絹的侮辱,超過了接受刑罰。如果不知道慚愧,就是壹只禽獸了,殺了他又有什麽益處呢?”
42.陳萬年教子諂諛
陳萬年病了,把兒子陳鹹叫到床前。教他讀書,教至半夜,陳鹹瞌睡,頭碰到了屏風。陳萬年很生氣,要拿棍子打他,訓斥說:“我口口聲聲教妳,妳卻睡
去,不聽我講,為什麽?”陳鹹趕忙跪下,叩頭說:“爹爹的話,我都曉得,大抵教兒子對上司要拍馬屁、討好啊,如此而已!”陳萬年沒有再說話。
43.錢大昕默坐觀弈
我在朋友家裏看壹棋。壹位客人屢次輸掉,我譏笑他計算失誤,總是想替他改放棋子,認為他趕不上自己。過壹會兒,客人請求和我下棋,我頗為輕視他。剛剛下了幾個棋子,客人已經取得主動的形勢。棋局快到中盤的時候,我思考得更加艱苦,而客人卻輕松余。終局計算雙方棋子,客人贏我十三子。我很漸愧,不能說出壹句話。以後有人邀請我觀看下棋,我整天默默地坐著看而已。
45.大樹將軍馮異
馮異為人謙遜,從不自我誇耀,出行的時候與別的將軍對面相逢,就帶開馬車讓路。他帶領的部隊行止進退都有標誌性的旗幟,號令分明,在各部隊中號稱整齊。每當宿營時,將領們坐在壹起,總是爭說自己的功勞,馮異卻常常壹個人躲在樹下休息,部隊裏送他個美稱“大樹將軍”。攻入地名不認識後,給將領們重新分配任務,對部隊也重新安排部署。這時,下級兵官都說願意在“大樹將軍”麾下。光武帝因此很推崇他。
46.顏回不迂怒不貳過
顏回二十九歲,頭發全白了,過早地死了。孔子哭得十分傷心,說:“自從我有了顏回,學生們以顏回為榜樣更加親近我。”魯哀公問孔子:“妳的學生中誰是最好學的?”孔子回答說:“有個叫顏回的最好學,他從不把脾氣發到別人的身上,也不重犯同樣的錯吳。不幸年紀輕輕死了,現在沒有像顏回那樣好學的人了。”
47.曾參不受魯君邑
曾子穿著很破舊的衣服在耕田,魯國的國君派人要封給他壹塊采邑,曾子堅決不受。再送來,曾子還是不受。使者說,這又不是先生妳向人要求的,是別人獻給妳的,妳為什麽不受。曾子說,我聽說,接受別人饋贈的人就會害怕得罪饋贈者;給了人家東西的人,就會對受東西的人顯露驕色。那麽,就算國君賞賜我的采邑而不對我顯露壹點驕色,但我能不因此害怕得罪他嗎?孔子知道了這件事,孔子說,曾參的話,是足以保全他的節操的。
48.賢妻桓少君
渤海鮑宣的妻子,是桓氏的女兒,字少君。鮑宣曾經跟隨少君的父親學習,少君的父親為他的清貧刻苦而驚奇,因此把女兒嫁給了他。少君出嫁時嫁妝陪送得非常豐厚,鮑宣不高興,就對妻子說:“妳生在富貴人家,習慣穿著漂亮的衣服和裝飾,可是我實在貧窮低賤,不敢擔當大禮。”妻子說:“我父親因為您修養品德,信守約定,所以讓我拿著毛巾梳子服侍您,既然侍奉了您,我聽從您的命令。”鮑宣笑著說:“妳能這樣,這是我的心意了。”少君就全數退回了那些侍從婢女服裝首飾,改穿平民的短衣裳漢代貴族的衣服是深衣,就是長衫,與鮑宣壹起拉著小車回到家鄉。她拜見婆母禮節完畢後,就提著水甕出去打水,修習為婦之道,鄉裏的人對她非常稱贊。
49.魏徵論自制
唐太宗問魏征說:“觀察近來和古代的帝王,有傳承帝位十代的,有傳承帝位壹兩代的,也有自己得到天下自己又失去天下的。我常常心懷憂慮的原因是,或者害怕撫慰養育人民不能得到適當的方法,或者害怕心中產生驕傲懈怠的情緒,高興憤怒超過了限度,卻不知道自己已經超過限度了,您可以為我說出這個情況,我應當把您的話當作準則。”魏征回答說:“喜愛欲望高興憤怒的情緒,聖賢之人和普通人是壹樣的,聖賢之人能夠克制它,不讓它超過限度,普通人放縱它,喜愛欲望高興憤怒的情緒多到失去適當的限度……希望陛下常常能自我克制,來確保能夠善終的美德,那麽千秋萬世就永遠仰賴您了。”
50.呂蒙正不計人過
呂蒙正相公不喜記人過。初參加政事,入朝堂,有朝士於簾內指之曰:“是小子亦參政耶?”蒙正佯為不聞而過之。其同列怒,令詰其官姓名,蒙正遽止之。罷朝,同列猶不能平,悔不窮同。蒙正曰:“壹知其姓名,則終身不能復忘,固不如無知也。不問之,何損?”時人皆服其量。呂蒙正先生不喜歡記著別人對他的犯下的錯。當初剛任參知政事的時候,上朝時,有壹個朝廷官員在簾內指著他說:“這樣的粗陋之人也能夠參與朝政嗎?”蒙正假裝沒有聽到走了過去。他的同事很憤怒,讓人詢問那位官員的姓名,蒙正急忙制止了同事。朝事結束後,他的同事心中仍然憤憤不平,後悔沒有追問到底。蒙正說:“壹旦知道了他的姓名,那麽我終身不能再忘了他,還不如不知道。沒有查詢他的姓名,又有什麽損失呢?”當時的人都很佩服他的氣量。
51.石勒不計前嫌
後趙王石勒請武鄉有聲望的老友前往襄國,同他們壹起歡會飲酒。當初,石勒出身貧賤,與李陽是鄰居,多次為爭奪漚麻池而相互毆打,所以只有李陽壹個人不敢來。石勒說:“李陽是個壯士,爭漚麻池壹事,那是我當平民百姓時結下的怨恨。我現在廣納人才,怎麽能對壹個普通百姓記恨呢?”於是急速傳召李陽,同他壹起飲酒,還拉著他的臂膀開玩笑說:“我從前挨夠妳的拳頭,妳也遭到了我的痛打。”隨後任命李陽做參軍都尉。
52.韓信受辱胯下
有壹次,在淮陰城裏賣肉的少年中間,有壹個人瞧不起韓信,當中侮辱他說:“雖然妳長得高大,喜歡帶著刀劍,但其實是個膽小鬼。”這個少年還當著大家羞辱韓信說:“妳不怕死,就來刺我;妳怕死,就從我的褲襠底下鉆過去!”這時,韓信仔細的打量了對方壹番,二話不說,就臉朝地,從那人的胯下爬了過去。於是,即使上的人都恥笑韓信,認為他是個膽小鬼。
53 世評華歆王朝
華歆和王朗壹起乘船避難,有壹個人想搭乘他們的船,華歆就感到很為難。王朗卻說:" 幸好船還寬敞,為什麽不可以這麽做(讓他上來)呢?" 壹會兒敵兵要追上來了,王朗想拋棄剛才搭船的人。華歆說:" 剛才我所以猶豫,正是這個原因。既然已經接納了他來船上托身,哪裏能因為情況危急就丟下他呢。" 於是就想剛才壹樣繼續帶著他趕路。世人也由此判定華,王二人的優劣。
54 周處改過自新
周處年少時,為人兇惡武斷,被鄉裏人視為禍害。此外,義興水中有條蛟龍,山上有只轉來轉去要吃人的老虎,壹起禍害百姓,義興百姓將他們並稱為“三害”,而三害當中周處尤其厲害。有人勸周處去殺死猛虎蛟龍。實則是希望三害相拼,最後只剩下壹個。周處聽後立即上山刺殺了猛虎,又跳入水中與蛟龍搏鬥。蛟在水中或浮或沒,漂流出數十裏遠。周處緊緊追擊。經過三天三夜,百姓們都以為蛟龍和周處壹並死了,輪番互相慶賀。而周處竟殺死蛟龍,破水而出。聞聽鄉人以為自己已死,表示慶賀的事,才知大家也把自己當作壹大禍害,萌生悔改之意。於是到吳地尋找陸機、陸雲這兩位當時東吳的名士。周處把全部情況都告訴了陸雲,並說:“自己想修身改過,可歲月已荒廢了,怕最終壹事無成。”陸雲說:“古人重視道義,認為‘哪怕是早上明白了道理,晚上死去也便甘心。’況且妳的前途還是有希望的,而且人就怕立不下誌向,又何必擔憂好名聲得不到傳揚呢?”周處於是努力改過,終於成為壹名忠臣孝子。
55 齊宣王好諛
齊宣王喜愛射箭,喜歡別人說他能夠使用強弓,其實他用的弓只不過三石。他在大臣面前顯示弓,大臣們都拉著弓試壹試,都只拉到滿弓的壹半,都說:"此弓不少於九石,除了大王誰能用它?"齊宣王非常高興。但是,宣王用的不過是三石的弓,而他壹輩子都以為自己用了九石的弓。三石是真實的,九石是虛名。宣王喜歡的是虛名而失了真實。
56
陳寔在鄉間,以平和的心對待事物。百姓爭著打官司時,陳寔判決公正,告訴百姓道理的曲直,百姓回去後沒有埋怨的。大家感嘆說:“寧願被刑罰處治,也不願被陳寔批評。”當時年成不好,民眾沒有收成,有小偷夜間進入陳寔家裏,躲在房梁上。陳寔暗中發現了,就起來整頓衣服,讓子孫聚攏過來,正色訓誡他們說:“人不可以不自我勉勵。不善良的人不壹定本性是壞的,(壞)習慣往往由(不註重)品性修養而形成,於是到了這樣的地步。梁上君子就是這樣的人!”小偷大驚,從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誠懇認罪。陳寔慢慢告訴他說:“看妳的長相,也不像個壞人,應該深自克制,返回正道。然而妳這種行為當是由貧困所致。”結果還贈送二匹絹給小偷。從此全縣沒有再發生盜竊。
57
韓信又多次和蕭何談天,蕭何也很佩服他。漢王的部下多半是東方人,都想回到故鄉去,因此隊伍到達南鄭時,半路上跑掉的軍官就多到了幾十個。韓信料想蕭何他們已經在漢王面前多次保薦過他了,可是漢王壹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蕭何聽說韓信逃跑了,來不及把此事報告漢王,就徑自去追趕。有個不明底細的人報告漢王說:“丞相蕭何逃跑了。”漢王極為生氣,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似的。
隔了壹兩天,蕭何回來見漢王,漢王又是生氣又是喜歡,罵道:“妳逃跑,是為什麽?”蕭何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妳去追回來的是誰?”蕭何說:“韓信啊。”漢王又罵道:“軍官跑掉的有好幾十,妳都沒有追;倒去追韓信,這是撒謊。”蕭何說:“那些軍官是容易得到的,至於象韓信這樣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個來的。大王假如只想老做漢中王,當然用不上他;假如要想爭奪天下,除了韓信就再也沒有可以商量大計的人。只看大王如何打算罷了。”
58
劉邦在洛陽南宮擺酒宴,說:"各位王侯將領不要隱瞞我,都說這真實的情況:我得天下的原因是什麽呢?項羽失天下的原因是什麽呢?"高起,王陵回答說:"陛下讓人攻取城池取得土地,因此來親附他們,與天下的利益相同;相與卻不是這樣,殺害有功績的人,懷疑有才能的人,這就是失天下的原因啊."劉邦說:"妳只知道那壹個方面,卻不知道那另壹個方面.(就拿)在大帳內出謀劃策,在千裏以外壹決勝負(來說),我不如張良;平定國家,安撫百姓,供給軍餉,不斷絕運糧食的道路,我不如蕭何;聯合眾多的士兵,打仗壹定勝利,攻占壹定取得,我不如韓信.這三個人都是豪傑的人,我能夠利用他們,這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項羽有以為範增而不利用(他),這就是被我捉拿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