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無損音樂(非偽無損)和正版CD(非偽)的音質真的壹樣嗎?

無損音樂(非偽無損)和正版CD(非偽)的音質真的壹樣嗎?

如果妳擔心無損壓縮和wav原聲軌圖像的區別,那麽我壹定會告訴妳,放輕松,不會有什麽區別。無損壓縮,顧名思義就是無損壓縮,就像其他的RAR和ZIP壓縮壹樣。我們是否擔心用winrar壓縮後再解壓縮,文件會和原來不壹樣?(要知道,對於電腦上的很多文件來說,哪怕是壹個字節的增刪或者替換,都會造成毀滅性的影響。)只是這種無損格式是專門為音樂優化的,壓縮率比rar高,但本質上是壹樣的,就是100%保留了源文件的所有信息,每個字節都不差。我們應該相信計算機處理信息的能力。有人做過實驗,把wav文件轉換成FLAC \ APE \ Apple Lossless \ wavPack等無損格式,再還原成wav格式,用文件比較程序壹個字壹個字(也就是二進制1,0)比較,結果驗證和原來的WAV文件壹模壹樣,沒有壹個字節壞。這是無損壓縮格式與其他有損壓縮格式的本質區別,如mp3、aac、wma、ogg等。有損壓縮在壓縮過程中會丟失信息,恢復的和原始文件是不壹樣的。如果真的覺得有區別,應該是心理作用。

如果妳擔心CD scratch的wav音頻流和原版CD的差別,這個解釋就麻煩了。可以參考下面這篇文章,應該對妳有幫助。

沈醉在聲音中——再論有聲光盤的復制

在很多地方,幾乎所有與音樂相關的論壇,關於這個話題的討論基本上是沒完沒了的。正版和盜版,正版和燒錢,大家都堅持自己的話,互不讓步,最後的結果就是沒有結果。

我不指望以我淺薄的知識去深究這個問題,但是作為壹個曾經的半個發燒友,現在的半個電腦愛好者,用通俗的方式把我的理解投入到寫作中去,消除壹些困惑,才是我的最終目的。

音頻光盤的復雜性在於它的糾錯機制,雖然沒有數據光盤那麽完善,但最重要的原因是它的目的是播放,也就是要有壹個數模轉換的過程。如果沒有這個過程,他就沒有神秘感了。對於壹張數據光盤,只有不折不扣的門外漢才會認為壹張正版壓制的WINDOWS和刻錄的光盤不壹樣,甚至會認為裝上正版光盤後效果更好。拋開版權問題,這個觀點純粹是個笑話。

同理,即使是音頻CD,在數字階段也可以完美復制,即使經過APE壓縮,也是完全無損的。只有計算機的外行才會認為在壓縮還原的過程中丟失了什麽東西。抓取的WAV文件和電腦中的任何文件壹樣,只是二進制數的集合,沒有任何特殊性。WINRAR也可以壓縮WAV文件。妳會對WINRAR失去信心嗎?要知道在壓縮中,很多類型的文件,只要有壹個字節的偏差,就會產生完全災難性的後果,對於計算機處理二進制數的能力,妳應該絕對放心。

有了合適的軟件進行跟蹤,EAC是目前最好的。經過適當的設置,尤其是光驅和刻錄機的偏移設置,鏡像完全可以在數字層面上再現,即內容與原版100%完全相同。這種說法可以用第二次追蹤和最嚴格的二進制比較法來比較復制品和原作的差異,結果是完全壹樣的。而不管妳用50元起最好的音頻專用盤還是1.x起的低價盤(前提是沒有質量問題),數字的對比還是壹樣的。

因此,在復制和復制的過程中,音頻光盤中包含的數字信息可以完全沒有損失,這是可以用科學來驗證的。有些人抱著人不可能兩次踏入壹條河流的哲學思想,總認為差異是必然的,但實際上這個猜想對數字領域完全不適用。甚至有人認為硬盤上的WAV文件是在同壹個磁盤上兩次劃軌生成的(說到文件,它的意思是徹底擺脫媒體的影響,不要爭論硬盤不同部分聲音是否不同這個無聊的問題),這是極其荒謬的。事實上,這意味著耳朵可以聽到不存在的聲音,分辨不存在的差異。不知道這是虛無主義還是傳統玄學。

完成後會播放該號碼。可惜人的耳朵無法欣賞0,1的二進制數。如果它能進化到這樣的程度,那就省事多了,而且它被無聲地講述的次數甚至會比他們用聲音講述的次數還要多。因為人體的結構,其實我們並不能直接感知所有數字化的東西。妳所有的感官:聽覺、視覺、嗅覺、味覺和觸覺,只能感受模擬的東西。這些感官只能被認知,但不能絕對準確。這就是模擬和數字的區別。回到原來的問題,如果我們想聽到數碼CD發出的聲音,就必須把數碼CD轉換成模擬電流,然後推動揚聲器通過電流,才能發出我們聽到的聲音。在此期間,經過多次復雜的轉換,產生了優美的聲音或變質的聲音。

模擬世界是壹個不確定的世界。在這個概念裏,只有盡可能多,沒有絕對。想要完美還原小提琴的聲音,就得重新找小提琴(這裏完全忽略人為因素、地理環境因素、時間因素)。正是因為無法做到完全的準確,所以關於聽覺的概念有太多的模糊之處。想想壹把小提琴的構成,再想想音響單元的振膜構成,就可以知道所謂的還原是壹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聽過現場古典音樂會的朋友都知道,現場和CD完全是兩種聲音。

讓我們回到最初的問題。先說壹下為什麽刻錄的光盤和原盤的聲音不壹樣。關於這個技術問題,早前已經有過精辟的推論,引用如下:

抖動壹般翻譯為時基誤差,是數字音頻質量惡化的殺手。抖動導致了聲音的變化,但原因並不是數據本身的錯誤,而是數據的時間部分錯了。在之前的數字化過程中,我們知道壹個采樣點包含振幅和時間兩個數據,抖動導致振幅無法在準確的時間呈現,從而造成波型失真。在普通的CD播放機中,由於讀取機構是根據數據流來判斷轉速是否合適的,而電路的工作時鐘是由讀取的壹系列數字信號的個數決定的,所以當轉速不穩定時,每秒讀取的數據個數就會出錯,電路的工作時鐘就會受到影響,由電路工作時間決定的各個采樣點的出現時間就會與實際時間有誤差,這就是抖動的原因。可能影響工作時鐘的原因有很多,比如CD的均勻重量和厚度是否影響旋轉穩定性,反射面的材質,CD轉盤和DAC的連接線,都會造成抖動,影響音質。避免抖動最直接的方法就是re-clock,它首先將接收到的數字信號存儲在緩沖存儲器中,然後用壹個精確的時鐘重新排列這些數字信號,並使後續的數字電路基於這個時鐘工作。壹些高端設備使用不同於壹般S/PDIF的單線數字傳輸接口,這就是添加包括時鐘信號在內的布線的目的。

也許讀者還在困惑所謂的正確信息但是音質受到影響。為了讓讀者對抖動有更深入的了解,這裏提出壹個實驗結果。先準備壹張音樂光盤,然後復制到另壹張,並用音軌捕捉軟件保證這兩張光盤的信息內容相同。但是,當妳用CD機聽的時候,妳發現兩張CD的音質差別很大。我們懷疑CD機的讀取機制不如電腦光驅準確,所以準備了專業的聲卡CardDeluxe進行數字錄音,將CD機的數字輸出(SPDIF輸出)連接到聲卡上。經過多次對比,我們發現數碼錄音的結果和直接截取音軌的結果是壹樣的,也就是說CD機讀取沒有問題,影響音質的主要原因是抖動。抖動是由於單位時間內數據流的不穩定變化造成的,但是這些數據內容中並沒有錯誤,所以僅僅從數字記錄數據中是無法發現錯誤的。壹般來說,除非設計有瑕疵,否則抖動不可能大到數據內容有誤。

以上資料摘自臺灣省網友盧克洛撰寫的代表作《關於數字音樂》。感興趣的網友可以找原文觀看,內容專業詳實,非常有參考價值。

現在我明白了,CD音質差異的原因根本不是憑空想象出來的所謂轉換損耗。刻錄盤本身的介質差異和刻錄機精度的限制,註定了在物理上不可能與原盤完全壹致。這兩張光盤的記錄信息的坑和脊是絕對不可能壹致的,它們的抖動也不可能相同(同理,盜版光盤和正版光盤,幾個不同的光盤,甚至是不同刻錄機刻錄的同壹張光盤,也不可能相同。)壓制正版碟片的過程就是做玻璃主板,類似於印刷。所以同壹塊主板做出來的光盤,在其壽命之內會有完全相似的坑和平面,抖動會相當壹致,和刻錄的方式完全不可比。

壹個悖論:在模擬世界中,信息經過多次衍生復制後會壹代壹代地退化,而數字世界卻可以精確克隆。那麽,如果將這張精確復制的記錄盤重新作為載體,進入光盤加工廠,重新制作玻璃母盤,重新壓制CD,音質有沒有可能超過原盤?我的結論是:如果精心制作,壓制盤的工藝質量比燒制盤好。在完整保留信息的基礎上,制作出來的光盤可以具有更好的物理特性,抖動更小,音質超越原刻錄光盤。

CD抖動對音質的影響有多大?到現在完全沒有權威的驗證,因為音質本身作為壹個模擬指標,很難量化,“耳朵收貨”這句話的不確定性是無與倫比的。無論大家對聲音的感受如何,都沒有辦法比較,不同年齡的人聽覺也相差甚遠。想想看,當妳在壹個好日子聽到壹聲驚雷,最多只是壹個驚喜。如果妳在失戀的日子聽到打雷,可能就像閃電擊中妳的心,妳已經淚流滿面。

心理的差異和變化遠大於聲音的變化。CD抖動造成的音質差異只能說很小,小到壹般人察覺不到。如果妳換了音響的放大器,換了CD播放器,甚至換了揚聲器的位置,音質的差別會比原版和刻錄光盤的差別大得多。如果換壹對音箱,呵呵,會是完全不同的聲音。

為此,我不得不說,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心理引導會讓他們的耳朵完全失明,壹些非常玄妙的結論由此而生。而且我們還要考慮這個心理因素,所以買正版不僅是對創作者的尊重,也是對我們耳朵的尊重,心理感受遠勝於刻錄光盤。只要不是經濟困難或者不好找,絕對應該買自己喜歡的正版音樂。另外,任何技術的研究和討論都只是為了聽更好的音樂。請記住音樂這個詞,它是用來欣賞的,是提升自己情操的高雅愛好。但是,如果妳不是壹個真正的研究者,而是沈迷於所謂的比較和所謂的音質,認為自己聽了壹整天xx碟的細微差別而沾沾自喜,那妳就完全忘記了音樂的意義,進入了魔道。就像之前買了壹堆正版碟片卻不聽的人,都是收藏愛好者和裝備玩家。和他們談論音樂就像對牛彈琴。

  • 上一篇:故宮壹日遊怎麽規劃路線可以玩得好?
  • 下一篇:春節特刊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