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明代紮馬樁有收藏價值嗎?

明代紮馬樁有收藏價值嗎?

提到北京四合院,人們會想到上億的豪宅。但是北京有個地方,到處都是老四合院,既沒有買也沒有住。有北京門頭溝齋堂鎮的千年古村楊家峪村。

從地圖上我們可以知道北京的地形是西高東低,北高南低。燕山、杜軍和西山分別從北面和西面緊緊守護著這座古城。楊家峪村位於西山系大寒嶺群峰。

明朝永樂年間,《順天府誌》中有關於大漢陵的相關記載:“大漢陵,城西壹百四十裏,高數百尺。”明代沈邦著的《萬部雜註》中也有提及:“大漢嶺在郡西二百余裏,以清水穴為界。”

相傳漢朝時,東匈奴部分部落曾深入北京西郊齋堂地區生活繁衍,與漢朝以大漢陵為界。京西古道貫穿大寒嶺,是河北、山西、蒙古草原通往北京的戰略要道。

尤其是明清兩代,朝廷定都北京。封建王朝為了保證北京的安全,在大漢陵的各個關口設置關卡,嚴加防範。最著名的是大寒嶺關城。

抗日戰爭中,為阻止日軍通過京西古道入侵冀晉綏地區,中國軍隊在愛國將領魏的率領下,在會稽山附近與日軍激戰半個多月,史稱會稽戰役。可見大漢嶺的地理位置之重要。

楊家峪村位於大寒嶺西北麓,距北京86公裏。要說楊家峪村的位置,真的是四面環山,不過是荒山中的世外桃源。

首先是它的地理位置。

楊家峪村位於西山群峰之中,四面環山。村子的東邊是大寒嶺的主峰,村子的北邊是著名的會稽山。這會稽山在《萬部雜記》中被稱為“西山之祖”,可見此山之雄偉。

楊家峪村下還有壹座玉璽峰。許多山脈像母親的懷抱壹樣環繞著楊家峪村,所以楊家峪村幸免於千年戰亂。村裏的古建築保護得比較好。

其次,本地資源。

在固有印象中,山村都有封閉、保守、落伍的感覺。不過楊家峪村確實物產豐富,人傑地靈。

1,其產品豐富。

楊家峪村在古代以紅杏聞名。得益於當地特殊的水土氣候,楊家峪村出產的紅杏果味道鮮美,暢銷京津。全盛時期,村* * *有300畝杏樹,每年產杏65438+萬斤。

以前前門大柵欄的水果店裏,楊家峪村產的紅杏幹最貴。到了明清時期,楊家峪村的紅杏已被選為當地貢品,能夠入駐皇城供皇室和達官貴人品嘗。

有壹個關於北京周邊村莊產品的當地民謠,其中“楊家峪的大紅杏”與張家村的黃瓜和洋蔥、楊家村的甜南瓜和梨樹臺的梨並列。可見當地紅杏的品質有多優秀。

村裏種植了兩棵古松,其中壹棵還被評為國家壹級古樹。由於歷史悠久,村民們稱這兩只古松龍鳳為古松,甚至演化出“龍松神異”的傳說。在楊家峪村廟裏,也有壹尊樹王像。

雖然楊家峪村全村面積只有1.2萬平方米,耕地面積只有565畝,但當地土地的糧食畝產量卻高得驚人。歷史上楊家峪村很少發生饑荒,所以稱這裏為山中天堂也不為過。

2、其人傑地靈。

楊家峪,顧名思義,應該是早年楊家人聚集的地方。事實確實如此。楊家峪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100年前的遼國。

遼帝國雖然是少數民族建立的,但在占領了幽雲十六州後,以北京為首都“南京”,並將北京視為重要的文化經濟中心。當時北京地區是遼國開發的,楊家峪村的雛形也在此時形成。

據明代宛平縣令沈浜所著《宛部雜記》記載,桑榆村三兄弟機緣巧合來到這裏開荒定居,元代成為“大寒嶺村”。楊國梁三兄弟也成了當地人口中的“大年輕人”。

明朝永樂初年,楊如晦、楊如岱、楊如玉三兄弟再次來到這裏定居,成為“小楊樹”。楊家峪村的兩撥後裔在當地居住,徹底奠定了楊家峪村在這裏的名字和格局。

山裏清貧淳樸的生活,養育了壹代又壹代淳樸善良的楊家峪人。歷朝歷代,都有品德高尚、精忠報國的人。

清朝時期,北京周圍的宛平經常遭受自然災害,不是洪水就是幹旱,以至於北京周圍的村鎮經常有難民挨餓。

出身於楊家峪村的官員楊茂法多次開倉賑濟災民,妥善穩定了京畿局勢。楊茂法的行為得到了朝廷的肯定和獎勵,清帝還親筆為楊茂法題寫了“敦倫堂”的牌匾,以表揚其家族的高尚道德。

楊的父親和本人先後投資修繕了大寒嶺關城附近的觀音菩薩廟,為保護當地文物做出了許多貢獻。

到近代,楊家峪村也出了優秀的人,培養了很多愛國愛黨的仁人誌士。

在抗日戰爭的會稽戰役中,由於戰場在楊家峪村旁邊,當地村民經常為中國軍隊提供物資和治療。1938,楊家峪村還成立了黨支部,組織群眾為八路軍提供糧、草、軍需和交通便利。

因為楊家峪村地處深山,容易隱蔽,靠近京西古道交通線。八路軍往往把楊家峪村作為黨政機關和主力部隊搶修轉移的“安全屋”。

從這個小山村的黨支部裏,走出了兩位曾陪同領導在新中國工作過的優秀幹部。他們是楊興洲和楊興民。

楊興洲是1938入黨的老黨員。解放前跟隨部隊轉戰南北,最後在湖南省汀潭市任市委書記。1965年,楊興洲作為地方官員代表,跟隨毛主席去韶山掃墓探親。

楊興民和楊興洲是同壹個家族的親戚。也是1938入黨,建國後長期擔任北戴河公安局局長。北戴河是我們黨領導人的避暑勝地,楊興民連續十年默默守護著毛主席和周總理的安全。

綜上所述,楊家峪村是壹個千年古村,山美、水美、人美。

得益於村莊相對封閉的環境,這個千年的山村終於可以避免戰爭的摧殘。楊家峪村雖然在抗戰時期遭到王偽政權和日寇的兩次破壞和劫掠,但損失並不大,無傷大雅。

因此,楊家峪村成為北京西部保存最好的古村落和古建築區之壹。在楊家峪村,人們可以充分領略到中國元明清時期的建築風格,極具學術和旅遊價值,是原生態古山村的精品。

目前,楊家峪村保存完好的古民居院落有20余處,村內四合院涵蓋了從元朝到建國的歲月。不要以為四合院是清代北京獨有的。早在西周時期,就有比較成熟的四合院住宅建築。

比如上面說的“大陽”的四合院,就是典型的元代四合院設計。元代四合院都是古磚低門,沒有南房,所以西邊建了很多高樓。庭院的墻壁上裝飾著由瓷磚制成的四瓣圖案,特別像銅幣。

這其實說明了元朝漢人的社會地位。漢人由於在元代地位低下,很少從政,所以把大量精力放在文學創作和商業上。

再比如以“楊曉陽”四合院為代表的明清四合院建築。這壹時期,四合院在北方仍受尊崇,正房朝南,但有南房,即“倒房”。因為楊家峪村在明清時期達到了繁榮的狀態,所以明清時期村裏的四合院最多。

在這些建於明清時期的四合院中,楊茂法家的院子是最豪華的。由於是祖父的叔叔楊的壹個家族,歷代都開始在清廷做官,所以可以稱之為楊家峪村的“官家”。

院門外不僅有影壁、馬釘、馬石,門內還有壹面八字形影壁。四合院東側有書房,大門東側有仆人室。整個院落是清代官邸的典型代表,極具觀賞價值。

除了以上的特色院落,其余都是普通村民的房子。這些古宅大多不受四合院規則的限制,往往依地形而建。俯瞰之下造型很“奇怪”,但比就地取材要好,有壹種古風的感覺。

寺廟可以說是這個村子的大門,因為它靠近連接每個村子的公路。這座廟裏供奉過很多神仙,現在還有龍王、樹王、蟲王的畫像。

在古代,因為有村民在大漢嶺附近見過“九天玄女”,所以稱那座山為“神女峰”,村裏的寺廟也供奉“九天玄女”。但隨著明代永樂年間道教盛行,寺廟改為道教“三清”。

到了清朝,黃教開始興起,村民們搬出“三清”,在廟裏供奉三個國王,分別是龍王、蟲王、樹王。拜龍王風調雨順,拜蟲王驅走蟲子,拜樹王,樹王是村裏兩株古松植物神化的,保佑萬事順利。

除了寺廟,村裏還有戲臺和貞節牌坊,也有壹定的旅遊價值。在古代,邀請戲班進村唱戲,村民自發唱戲是當地主要的休閑娛樂活動。舞臺可以說是當地娛樂生活的中心。

這座貞節牌坊歷史悠久,是民國初年大總統馮題寫的。愛國人士早年喪父,楊的母親壹個人把他撫養成人。成年後,楊文博積極參加孫中山先生的民主革命,遠近聞名。

當地鄉紳欽佩楊的母親李的美德和完整性,並共同要求馮當時的“大總統”寫壹個貞節牌坊李,以表彰她的貢獻。北洋軍閥出身的馮對此深有感觸,於是在民國七年為楊牧題寫匾額,題“李傑松韻”。

這個封建牌樓當然是封建糟粕,是束縛女性的象征。但這座牌樓的藝術構圖和背景故事中楊牧的堅韌,仍值得後人研究。

除了這些古建築,楊家峪村還有保存完好的農村好消息範例。古代中央為了弘揚正氣,褒揚賢德,會在受表彰人物的家鄉張貼“報喜”,讓當事人“衣錦還鄉”。

目前,楊家峪村還保留著清朝光緒年間楊茂法曾孫楊承寬升官的喜訊。這些喜訊和遍布村落的古建築,清晰而詳細地向我們展示了明清民國時期北方山村的生活風貌。

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連綿的群山雖然庇護了楊家峪村千百年的風雨,但豐富的物產和古物古跡卻流傳了下來。然而,在新時代,大山的阻隔成為了限制楊家峪村發展的桎梏。

交通不便壹直是老山村發展的桎梏。即使楊家峪村有著名的紅杏,風景優美,嬰兒也運不出去,外人也進不來。

無數的寶藏只能靜靜的等待在群山之中。

楊家峪的村民只能坐擁金山,忍受貧困的日子。為了生存,村民們挨家挨戶搬家。人口流失,勞動力強,反過來又會加劇山村的貧困,形成惡性循環。

好在1978之後,新中國國力逐漸恢復,工程技術逐年提高。這終於為楊家峪的村民修了第壹條通往村裏的馬車路。這條馬車路無疑讓楊家峪村的發展走上了快車道。

得益於改革開放的經濟政策和地域資源,楊家峪村分別在1984和1991開辦了村煤窯和楊家峪紅杏基地,為村裏賺取了不少經濟效益。

經過20年的改革開放,首都已經成為北方的發展中心。北京對周邊地區的人們越來越有吸引力。即使楊家峪村的村民因為煤礦和杏子基地過上了富足的生活,但依然難以抵擋民族之心的強大吸引力。

看到村裏人少,過去熱鬧的四合院漸漸荒廢,最差的時候村裏只住了20個老人。老人們都知道,即使是破舊的土房,只要有人居住,有人照料,也很可能屹立不倒。但如果新房長期空置,就會逐漸年久失修。

隨著楊家峪村人口的不斷流失,越來越多的具有上千年歷史的古建築因無人修繕而遭到破壞,這將是歷史保護和文化財產的巨大損失。因此,我們必須盡快扭轉這種不利局面。

要想讓楊家峪村重現輝煌,只能把搬遷的人叫回來,或者引入商業機構進行修繕。楊家峪村地處首都轄區,跟北京“搶人”根本不現實。只有引入商業資本發展新產業,才能保護好這個千年古村。

進入新世紀後,國家逐步鼓勵各地發展文化產業。借著這股東風,門頭溝區政府大力推動楊家峪村向旅遊文化觀光點轉型。

2005年9月,門頭溝區政府宣布將楊家峪村定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同年,齋堂鎮政府與中坤集團達成協議,開發“楊家峪古村落”旅遊項目。

在古村的開發方案中,當地政府和中坤集團會進行現金補償,或者在齋堂鎮設立補償房,將原有居民遷走。中坤集團還派出施工隊修復老舊建築和道路,為觀光團和旅客提供了便利。

楊家峪村的四合院雖然都無人居住,但村子卻換了壹種方式重生了。現在,從楊家峪村坐車,步行到大寒嶺關城和毗盧寺遺址,已經成為“驢友”們計劃北京西部之旅的熱門路線。

楊家峪村的“脫胎換骨”,無疑為中國眾多歷史悠久但發展有限的古村落的健康發展提供了壹條新路。期待更多“楊家峪村”的出現,讓人們領略祖國的悠久歷史和壯美風光!

參考資料:

北京市門頭溝區楊家峪村人民政府網

古道西風大寒嶺,2003,科技潮,05。

《千年古村落楊家峪》由張萬順於2006年出版。

  • 上一篇:方文山作詞特點和風格?
  • 下一篇:《寒戰2》經典臺詞對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