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明代的景德鎮瓷器是什麽樣的?

明代的景德鎮瓷器是什麽樣的?

中國瓷器的發展,從宋代大江南北百家窯口開花的局面,到明代景德鎮瓷窯壹統天下的局面。

景德鎮瓷器產品占據了中國的主要市場,所以真正代表明代瓷業特色的是景德鎮瓷器。

景德鎮瓷器以青花為主,釉下彩、釉上彩、鬥彩、單色釉等其他產品也很出色。

明代洪武時期,景德鎮青花的色彩趨於黑暗,紋飾壹改元代多層次、多紋樣的風格,趨於清淡,留白較多。常見的器物類型有玉壺春瓶、燈座、碗、盤口耳瓶、折盤、大壺、石榴尊等。這壹時期的釉裏紅瓷色彩不太鮮艷,多為淺灰色,紋飾多為雙瓣花如纏繞的扁菊、牡丹、雲龍、松竹梅、海水、蓮瓣等。

明朝永樂年間,大紅釉、甜白釉、青花瓷獨樹壹幟,占據特殊地位,成為明清時期的典型。永樂瓷器造型細膩、圓潤、靈巧,泥料細膩,胎體適中,尤以細膩的白沙底著稱。釉面厚實、光亮、光滑,無橘皮。白釉器的口、底、角、薄釉多為白色或黃色,濃釉汁淡而蝦青。

永樂年間,青花器造型工整精致,色調端莊古雅,艷麗明亮,體態優美俊朗。用的是進口的“蘇尼波清料”,燒制時自然暈開,形成密集的凝晶斑,骨瘦如柴。

而且從永樂開始寫皇帝年號,都是“永樂年制”。這是陶瓷史上第壹次燒禦年號。“永樂年制”四字為篆書,印、刻或寫於器心。

青花瓷器是用藍色和白色書寫的;白釉器和青花釉器多為印花;紅釉、藍釉多為雕花。無論永樂年刻、印、寫,永樂年的四個篆書字體都很小。

在永樂年間,民窯瓷器上仍有許多吉祥圖案,如吉祥、吉祥、長壽、陳等。字體以洪武時的草書為主,後發展為隸書、草書、行書三種。此外,永樂朝也有少量圖片。壹些特殊類型的器皿可以認為是起源於或盛行於永樂時期,如瓢形扁壺、抱月瓶、大仙瓶、單面扁壺、雙紮蓋壺、澆花、壓杯、尖底蓮子碗等。

永樂是明瓷的發展時期,宣德是鼎盛時期。宣德青花以胎土細、釉汁清、器型整齊、端莊渾厚、胎質細膩、砂底、造型多樣、青花色彩豐富、花紋優美而著稱。瓷質關節少見,胎體厚實堅實。

宣德青花釉的特點是橘皮,青花釉呈亮藍色,前期和後期略白,中期青白色,釉色很細。青花自然暈開,形成密集的凝晶斑,深入胎骨。宣德青花可謂青花之冠。

宣德瓷器紋飾壹改永樂細長的風格,粗獷豪放,筆法蒼勁。尤其是龍紋,猙獰兇猛,可為明清之際的極品。

宣德瓷部有年限,明顯高於永樂。壹般是6字楷書,也有4字的。書寫位置不定,全身都可以寫。也使用篆書。曾有玄德“滿身”之說。彩瓷楷書的“得”字不如“心”字橫,篆書的“得”字是橫的。

青花暗花雙鳳紋板是宣德青花禦瓷的傑出代表。其選料、制樣、畫器、碑刻皆精美,在宣德是壹種新的風格。其器形端莊秀麗,線條流暢傳神,釉汁潤澤湛藍,胎骨堅細。

口繪草紋,盤心飾花雙鳳凰紋,外壁也繪花雙鳳凰紋。兩只鳳凰形似,均為鳥頭鳥尾,對稱分布,展翅穿梭於盤根錯節的荷花間,婀娜多姿,頗有風韻。

青花、雙鳳紋疏密不亂,繪畫精美。細膩的筆法表現了荷花的綺麗之美,為雙鳳增添了動感。青花濃淡各有深意,筆墨意趣盎然,韻味隨筆而至,平添壹份素雅之美。

更為精致的是,內墻上的留白通過花雙的鳳凰圖案雕刻而成,與外墻相對應。如此復雜的工藝,體現了皇權的專屬尊崇,展現了宮廷藝術的奢華,可謂巧奪天工。心底的六字楷書《大明宣德年制》,筆法清麗,筆法清新,內涵端莊天真,符合晉唐時期的古樸規律。

蔡始於宣德,而瓷釉是宣德的創新品種之壹。仿哥釉也始於宣德,黃釉於宣德燒制成功。藍釉又稱“雪花藍”或“灑藍”,是宣德景德鎮工匠的又壹傑作。

成化時期的瓷器造型莊重圓潤,精致美觀,小件多,俗稱“成化無大器”,但也不絕對。此時的胎質純凈細膩,胎體輕薄,遇光呈乳白色或肉紅色,如脂似乳,光亮光滑,琺瑯質厚,光潔,釉色細膩,雍容華貴,是壹樣的。

成化青花瓷以淡雅恬靜的色彩風靡世界。但由於琺瑯彩較厚,顏色為淡青花,有雲遮霧罩的若隱若現現象。尤其是在腳的青花顏色上,最為突出。強烈的青花色調與宣德後期相似,與大部分淡色調並存。

成化時期裝飾圖案線條細長,多采用雙線輪廓填充法,填充顏色較淺。唯平畫,唯濃淡,不分陰陽,無渲染對比。畫人物的衣服,只畫單色的外套,沒有內衣作為襯托,所以有窯“壹件衣服”的說法。

成化青花以其典雅而聞名。據說是用“平等青料”而不是“蘇尼博青料”來表現穩定的顏色,發色中帶有灰藍色。成化青花與弘治青花相似,所以有“成洪不辨”之說。

成化瓷器的釉色,看其精細程度,有“明視華,清視雍正”之說。成化官窯器年號以青花楷書6字“大明成化年制”為主,樣式比較統壹,錢的位置多在器底。

除了6字雙行楷書,還有少量4字雙行楷書。但無論官窯產品還是民窯產品,都沒有“成化年產量”或“成化年制”。

成化官窯還有壹種罐子,只有“天”字,叫罐。這種壹字官窯是成化特有的,田字也極有特色,字體極肥。

弘治時期瓷器的胚質與成化相同,補胎規整細膩,釉色飽滿潤澤,潔白光亮。花紋線條細長舒展,比成化時更柔和通透。

弘治禦窯的盤、碗與成化基本相同,也有“雙面器足”的特點。器皿底部釉的色調由前期的白色逐漸變為灰色,後期為“亮藍釉”。

弘治官窯瓷器風格與成化基本壹致,仍以青花楷書六字雙線“大明弘治年制”為基礎,寫在器底。有少量寫“弘治年制”的四字雙線篆書,多位於器心。還有少量紅色楷書雙線“弘治年制”段落和篆刻。

弘治黃釉是明代燒制黃釉最成功的品種。因其黃色特別細膩,似雞油之色,故又稱“焦黃”或“雞油黃”。如明弘治黃釉碗,高10.5cm,直徑23.6cm,底徑9.6cm。壹張小嘴,壹個圓圓的肚子,壹個圓圓的。除底面外,施黃釉,底面為白釉,青花“大明弘治年制”雙圈6字楷書;釉面輕微開裂。

鄭德時期,大工具越來越多,補胎差,接頭痕跡明顯。此時的明瓷正處於由細致薄胎向粗厚過渡階段,故有厚有厚。釉有白中閃藍的特點。

在鄭德瓷器的裝飾圖案中,有許多裝飾表現出伊斯蘭教和道教的色彩。在青花器的繪畫中,除了壹筆壹畫外,還用雙線畫和著色。民窯的器物大多豪放不羈。

鄭德官窯年號主要是青花楷書6字雙線“大明鄭德年號制”和4字雙線“鄭德年號制”,後者居多。中文字的清花又粗又淡,淺色的看起來比較灰暗。

還有壹個用紅色楷體寫的兩行“鄭德年制”。深色是黑紅色,淺色很艷麗。此時的花盆、竈、洗等彩瓷多刻有楷書四字,位於器皿口沿之下,有的還刻在器皿底部。

去年的民窯年號是“鄭德年造”、“明年造”,以及“天下太平”、“長壽富貴”、“富貴榮華”等吉祥圖案。

明初的瓷器往往用梵文和阿拉伯文裝飾。由於鄭德皇帝非常重視伊斯蘭教,阿拉伯語在當時更加流行,出現在各種器皿上,文字壹般都含有好運和祝福的意思。

有時候內容並不重要,相當壹部分文字並不能釋放其本意,只是作為裝飾圖案。這類瓷器上的阿拉伯紋飾是研究明代中期伊斯蘭文化與中國文化相互交融和影響的真實材料。

例如,鄭德青花阿拉伯燭臺高24.6厘米,直徑6.7厘米,足徑13厘米。燭臺分上下兩層,上層托盤小而淺,下層托盤由細長的柱子支撐,下層托盤折疊後底部折疊,下層托盤由喇叭形的腿支撐。通體青花裝飾。小托盤外壁繪有雲頭圖案,大托盤外壁繪有菱形圖案的蓮枝圖案。

柱子中間和高腳外壁都有圓形開口,裏面寫著阿拉伯語,上下畫著蓮枝和菱形圖案。在腳底附近畫壹個雲的圖案。大底有青花楷書“大明鄭德年制”,雙行六字,外圍有青花雙圈。

鄭德黃釉是程宏誌的作品,但釉色不像弘治黃釉那樣淺嫩,看起來又深又老,胎較厚,這是鄭德官窯的特色。如明鄭德黃釉盤,高4.2厘米,直徑20.7厘米,足徑11.9厘米。壹張小嘴,壹個圓圓的肚子,壹個圓圓的。除了底,還施黃釉,底施白釉。有青花“大明鄭德年制”雙圈六字楷書。嘉靖時期瓷器的胎質不如前朝,瓷器種類繁多,有方形的,也有棱形的。刀具基體較厚,接頭痕跡暴露。圓形容器經常凹陷和塌陷,底部居中。壹般器皿釉面粗糙不平,而官窯和民窯的小器皿則細膩厚重,釉面下的青花輪廓往往模糊暈染。

嘉靖青花循環使用,有時加入石青。它們的顏色是特殊的紫藍色、青金色和淺黑色。青花釉上彩器往往在口中塗以黃釉,形成黃口的特點。裝飾線條雖細長優美,畫風寫意但粗獷,畫面多為道家吉祥。器底施釉,多為亮藍色釉。

嘉靖禦窯年號均為楷書,有4字雙行和6字雙行,以6字雙行“大明嘉靖年制”為主。還有六個字符排成壹行,六個字符排成壹個圓圈,四個字符排成壹個錢文十字。銘文的位置主要位於器物的底部,也寫在器物口部邊緣之下,也寫在器物的肩部。除了寫錢,還有刻錢。

民窯制品上的頌詞和吉祥物品比前代更加繁榮,出現了紫樹堂、白松草堂、國人堂等名品。

嘉靖青花的代表是青花三陽紋碗,高10.5cm,口徑16.3cm,足徑5.5cm..這是壹件嘉靖年間的宮廷瓷器。碗呈鐘形,內外青花裝飾。碗心繪麒麟,輔以松花。在碗口附近的邊緣畫錦緞。

外墻上畫著三只表情各異的羊。壹只羊站在前面,另壹只羊走在邊上,另壹只羊回頭等待。三羊排著松、竹、梅、柳、蕉。大底部為青花“大明嘉靖年制”,6字雙線式,雙圈外圍。

此碗施的白釉,亮藍色,青花發色濃艷艷麗。使用的藍色材質應該是嘉靖朝盛行的“回春”。三陽彩繪圖案吉祥,寓意“三陽開泰”。

“三”與“三”諧音,原意為《周易》中的“泰”卦,是最吉祥的卦。它始於三個陽爻,其含義是吉祥的,因為它暗示著“天地萬物相連,上下同源。”

隆慶時期的青花色調是藍中帶紫,富麗華麗。嘉靖、隆慶、萬歷年間的青花中,以隆慶的色彩最好,造型多樣,品種豐富。其中僅盒形就有方形、長方形、八角形、銀錠形、盤腸形、瓜邊形,造型新穎獨特,制作精細,風格獨特。

如明代隆慶青花龍鳳盒,高15.3cm,直徑20.9cm,足徑19.2cm。盒子扁而圓,頂部平而略凸起,母口,整圓。封面繪有青花龍鳳圖案。蓋和盒的外壁也繪有龍鳳紋,蓋和盒口繪有草紋,上下呼應,每組圖案之間用雙弦隔開。足中青花雙圈刻有“大明隆慶造”字樣。此盒造型古樸典雅,色彩豐富多彩,紋飾繁復,觀賞性和實用性都很好。

萬歷時期的瓷器壹般質地粗糙疏松,胎體厚重,變形不規則。青花色調,早中期青紫,後期暗沈,開始使用淺描技法。

萬歷書法以六字雙線“大明萬歷制”書寫為主,也有六字單線或三線、四字雙線、四字圓線、四字錢文十字排列等。書寫位置也很不穩定,多在裝置底部,也有在裝置中央、肩部、口部等。

萬歷各種類型的民窯大大增加,如“玄隱廳”和“芝蘭齋”。“萬福佑通”、“德化長春”、“福壽康寧”等吉祥款;稱贊“玉堂精致”、“天祿精致”、“上品精致”等吉祥物品。

萬歷王朝創造了壹些新的器皿,如圓柱瓶、壁瓶、蓮花花瓣形盤、四個吉祥花盆、高達73厘米的大瓶和多棱器。主要形狀為花壇,分為撇、洗、日本角、戟、海棠、方形、六邊形、瓜形三種,還有帶圈耳、獸耳、獸紋。

最著名的雕塑有青花吹螺器、布袋和尚、八仙、南極仙人、真武沈駿、觀音菩薩、文昌帝君、仕女、童子和各種佛像。

在裝飾方法上,明代景德鎮民窯為適應外銷的需要,改變了自上而下劃分裝飾區域和層次的傳統做法,創造了獨具時代特色的新型裝飾圖案,為我國瓷器裝飾的革新開辟了壹條新的成功之路。

明末大量生產青花瓷盤,既有傳統的東方風格,又充滿異國情調。這個瓷盤的內壁是6到8開的,裏面繪有各種織錦圖案、繩結、花環。在菜的中心畫雲龍、博古、雙鹿或其他主題。

這種瓷器在江西各地都有發現。這種被歐洲人稱為“嘉祿”、被日本人稱為“芙蓉手”的瓷器,是當時外銷瓷的重要品種之壹,為中國的瓷器裝飾增添了新的內容和形式。

如萬歷青花花鳥紋盤,高3.7厘米,直徑21厘米,足徑14厘米。盤掉,淺壁,底崩,整圓。全身用青花裝飾。盤中央繪有花鳥紋,盤內壁繪有8組織錦,內繪花果圖案,外壁內繪變形靈芝圖案。圈足施白釉,沒有錢。

在天啟和崇禎時期,大多數瓷器都是不規則的,崇禎時期的不規則現象比天啟時期更為突出。壹般器物胎體較厚,胎紋粗糙,底足常有轉刀痕和重刮痕,砂棍多。而且此時釉面光亮程度明顯減弱,施釉較薄。崇禎年間,器口施黃醬釉。

藍色和白色主要有四種不同的色調,其中暗淡和深灰色與細長和淺色有很大不同。崇禎年間,青花色相綻放、釉化現象比天啟時期更為嚴重。此時的青花瓷紋多體現日式風格,如扇紋、球紋等。此外,這壹時期以詩聯詩之風盛行,尤其是豪放誇張的寫意畫,與萬歷淩亂的裝飾構圖形成鮮明對比。

天啟物件知識不多,壹般都寫在器底,格式是“大明天啟年制”。崇禎年間,從筆法上看,有書法家、窯工筆法,也有用隸書寫幹支年表的。此外,更常見的是隨意塗寫“宣德”、“成化”、“嘉靖”,以掩飾前朝的年表。

明天的開幕式只有七年時間,傳世品數量很少,所以有明確日期的青花鐘是不可多得的珍品。比如青花羅漢鐘,高19.6厘米,足徑14.5厘米。鐘是銅鐘,頂上有雙頭龍鈕。

白釉無花紋,通體青花。鐘頂舞蹈部分及邊緣繪有花纏枝,腹部繪有十八羅漢。肩刻“大明天啟元年與嶽造”字樣。

這口鐘是仿照周代青銅打擊樂器中的銅鐘制作的。其優美的造型,流暢的線條,水龍頭按鈕的巧妙設計,為精致的瓷鐘增添了幾分莊重。

在鐘的白色釉面上,十八羅漢被描繪成整潔精致的藍色和白色。畫中人物或臥或立,各持法器,各顯神通,形象生動傳神。這只鐘是天啟中絕大多數青花器物中的精美之作。

明末清初,文學藝術的繁榮不僅為瓷器紋樣提供了豐富的創作題材,也深刻影響了瓷器裝飾畫的藝術表現。

除了常見的嬰兒圖和八仙生日圖外,民窯瓷器上的許多人物畫特別受歡迎,《三國演義》、《西廂記》、《水滸傳》等作品中的內容比比皆是,這與明代萬歷年間大量帶有版畫的戲曲劇本的流行有關。

如崇禎青花人物缸,高14.5厘米,直徑19厘米,足徑9.5厘米。圓柱體口直,邊平,腹深,腹下漸斂,底部平坦,底部中心略凹。裏面施白釉。外墻上畫著藍色和白色的圖案。隱藏在巖石後面的軍用帳篷前旗幟飄揚。呂布將軍頭戴金冠,身穿百花袍。他身後是壹名服務員,幾名戰士站在他周圍,手持武器。

呂布對面的李肅手裏拿著壹件寶物,獻給呂布。他身後的幾個隨從也拿著自己的寶貝。周圍繪有旗幟、軍用帳篷、城市、山川、植被等。大底素胎無釉無知識。這個缸中所描繪的故事,出自《三國演義》中“寶藏以呂布為食”壹節。李肅奉董卓之命,帶著赤兔寶馬、黃金、珠寶、玉帶等財寶來到呂布軍帳,勸說呂布投降。工匠將這個故事巧妙地移植到器物的裝飾畫中,人物形象生動,青花色彩豐富,是崇禎朝最好的青花瓷。

明代瓷器的造型除了繼承前代之外,也因時代的變化而有新的產生,如永樂、宣德時期的手壓杯、耳扁瓶、天球瓶等。

成化年間,蓋“天”字的碗是典型的器皿;鄭德、嘉慶、萬歷年間的大龍罐、方鬥碗、方多邊形罐、葫蘆瓶也頗具代表性。此外還有筆筒、瓷硯、註水、鎮紙、棋子、棋盤、棋壺等各種代代相傳的瓷器等文具。

  • 上一篇:數碼相機
  • 下一篇:最近特別喜歡收集句子的人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