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晉國疆域大致範圍及國號沿用了多少年

晉國疆域大致範圍及國號沿用了多少年

崛起於山西汾河流域,初都翼,亦稱絳(今山西翼城東南),後遷新田(今山西曲沃)。春秋初疆域尚小,晉獻公時(前676-651年)積極向外拓展,先後向西兼並了耿(今山西河津南),並占領黃河以西的壹些地方;向北兼並霍(今山西霍縣西南);向南吞並了魏(今山西芮城)、虞(今山西平陸)、虢(今河南陜縣)等國;又打敗北狄,戰勝驪戎,於是南據河南崤(崤山)函(函谷關)天險,西及河西與秦接境,北與狄為界。及文公時(前636—628年),因興兵勤王,周襄王賜以南陽的陽樊、溫、原之地(今河南北部濟源、武陟壹帶),並東奪鄭之虎牢、衛之殷墟及魯國地等,勢力又侵入山東,疆域更見擴大。到春秋中期,略有今山西大部(除去北部外)、河北西南部、河南西北部、陜西東部和山東的西部,縱橫跨今五省境。 

晉國與晉文化

眾所周知,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是壹部各民族、各國家不斷融合的螺旋形歷史,在這壹漫長過程中,各民族和各國家均創造出了無數的先進文化,這些不同的先進文化萬涓成流,終於匯聚成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哺育著壹代代華夏兒女。兩周時期正是這樣壹個重要的歷史時期,列國紛爭、群雄逐鹿,思想解放、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競相鬥艷,其結果是思想和文化領域的空前絕後的大發展,它給中華文化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提到這段歷史,我們就不得不提到晉國及其創造的燦爛文化,直到今天仍有許多晉國歷史的典故為婦孺所知,廣為傳誦。如秦晉之好、楚材晉用、退避三舍、刳骨奉君、趙氏孤兒、病入膏肓、高山流水、掩耳盜鈴、三家分晉等等。因此,在這裏簡要重溫晉國歷史和了解晉國考古的重大成就,對我們深入了解晉文化,進而更全面地探討兩周文化,有著重要的意義。

晉國的建立與勃興

殷周之際,在太嶽山西麓的澮河中上遊流域有壹個古老的唐國,其範圍相當於今山西南部翼城、曲沃和絳縣之間。古唐國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其先祖為我們耳熟能詳的陶唐氏――帝堯。西周初年,武王死後不久,唐國參與了管叔、蔡叔發動的叛亂,被周公壹舉殲滅。為了加強對唐地的統治,防止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周成王將其胞弟叔虞封於唐地。《史記·晉世家》記載:"唐在河汾之東,方百裏。"同時還記載了叔虞封唐這壹事情的經過:"成王與叔虞戲,削桐葉為珪,以與叔虞,曰:'以此封若'。史佚因請擇日立叔虞。成王曰:'吾與之戲耳。'史佚曰:'天子無戲言。言則史書之,禮成之,樂歌之。'於是遂封叔虞於唐。"此記載雖有些戲說的成分,但它某種程度上還是反映了周初分封這壹政治事件的歷史背景,其深層的原因就是為了捍衛千裏王畿,為了新興王朝的統治。

叔虞封唐時,舉行過隆重的授土授民儀式。成王賜叔虞"懷姓九宗,職官五正",幫其建立新政權;此外告誡他在唐國這塊領地上要"啟以夏政,疆以戎索"(《左傳·定公四年》)。這壹系列舉措使叔虞能夠得以順利地開始管理這個新國家。

唐叔虞死後,其子燮父繼位,將國號由"唐"改為"晉",燮父也改稱晉侯。"晉"這個國號壹直沿用了近700年,如果將韓、趙、魏"三晉"也算在內,那麽晉國的歷史就接近900年。

從叔虞封唐建國,歷經晉侯燮父、武侯寧族、成侯服人、厲侯福、靖侯宜臼、釐侯司徒、獻侯籍、穆侯費王***為9世。公元前785年,晉穆侯死,君位被其弟殤叔篡奪,太子仇被迫出逃。四年後的公元前781年,太子仇卷土重來,襲殺了叔父殤叔,奪回政權,是為晉文侯。這次內亂似乎對晉國社會的影響不大,但它卻成了晉國後來長期內亂的先聲。

晉文侯在晉國歷史上是壹位傑出的君主,公元前771年,與鄭武公、秦襄公聯合勤王,保駕周平王東遷洛邑,穩定了東周初年的局勢。因護送平王東遷有功,周平王對其進行了嘉獎和賞賜。在晉國歷史上獲此殊榮者僅有三人,即唐叔虞、晉文侯和後來稱霸天下的晉文公重耳。晉文侯果然不負周平王的殷切期望,於公元前760年擒殺了非正統的攜王,結束了周王室長達十年的二王並立的局面,成為再造周命的功臣。盡管如此,晉國在當時的諸侯國中仍是地方百裏的偏侯,無論其政治還是經濟實力,遠不能與齊、燕、楚等國相比。

晉文侯晚年,隨著周王室的衰敗,晉國也出現了嚴重的政治危機。公元前746年,晉文侯病死,其子繼位,是為晉昭侯。晉昭侯忘記了其父襲殺殤叔奪回王位的艱辛,將其叔父成師封於曲沃,號稱曲沃桓叔,為自己種下了壹顆難咽的苦果。從此,晉國開始了長達六、七十年的爭奪王位的內戰,經過壹次次的血腥屠殺,公元前678年,桓叔之孫曲沃武公壹舉消滅了茍延殘喘的晉公室,最終以曲沃旁支代宗的方式結束了長年的內亂,統壹了晉國。史書將這壹歷史事件稱為"曲沃代翼",它是晉國歷史上的壹個重要事件,晉國由此也進入了壹個新的歷史階段。難怪春秋中後期的晉人把始祖叔虞和其後的十代國君都給遺忘,卻唯獨崇拜曲沃武公。

曲沃武公被周王室正式列為諸侯之後,僅做了兩年的國君就死了,其子詭諸繼位,是為晉獻公。獻公初年的晉國仍是偏侯小國,且其周圍小國林立,戎狄雜居,經常流竄到晉地掠奪騷擾。而此時的齊、楚、秦都已成為地方千裏的泱泱大國,對晉國構成了極大的威脅。為了發展晉國的經濟與軍事實力,能與諸侯爭霸天下,晉獻公先從鞏固政權入手,進而擴大晉之領地範圍,使晉國走上了勃興之路。

晉獻公作為曲沃小宗的後代,親眼目睹了其父武公同晉公室的血腥搏殺。為了避免這種強宗逼君的被動局面,防止歷史悲劇重演,晉獻公召集親信,策劃鏟除了已經成為晉國新貴族的桓叔、莊伯的支庶後裔,鞏固了自己的政權。之後又經過擴建絳都和發展軍事力量,對周圍的小國進行了逐步兼並。正當晉獻公的霸業蓬勃興起之時,公室內部最年輕漂亮的夫人驪姬導演了壹起以庶代長的爭奪君位的內亂。在這次內亂中,太子申生自殺,次子重耳和三子夷吾出走。公元前651年,晉獻公病逝,驪姬所生之子奚齊終於如願以償繼承了君位,但不久就被大夫裏克、丕鄭率三公子的私屬殺死在獻公靈前。接著,大夫荀息又冊立驪姬娣子卓子為國君,裏克等又誅殺了卓子。在這種情況下,公元前650年,夷吾首先返回晉國做了國君,是為晉惠公。晉惠公的繼位並未使晉國從驪姬之亂中擺脫出來,反而由於其對內黨同伐異,對外言而無信,使晉國處在內憂外患的危險之中。公元前645年,晉國同秦國終於在今河津、萬榮之間的韓原爆發了戰爭,晉國在這壹戰役中遭到慘敗,晉惠公及諸大夫成為秦國的階下囚。最後,晉國被迫答應秦國的條件,割讓五城,並且送晉太子(公子圉)為人質才換回了晉惠公。驪姬之亂和韓原之戰中斷了正在勃興的晉國,推遲了晉國稱霸天下的進程。直到公子重耳結束了其逃亡生涯,歸國執政,才使晉國真正走上了稱霸之路。

晉國的霸業

重耳是晉獻公五位公子中最具才能的壹位,其命運坎坷,在外逃亡19年,先後流亡於戎狄部落、齊、衛、曹、宋、鄭、楚等國,歷經艱辛和磨難,最後來到了秦國。公元前636年,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耳打敗了新即位的晉懷公(公子圉),重返晉國,登上了王位,是為晉文公。

晉文公的聰明才智和流亡生涯成為其寶貴的政治財富,為晉國的迅速崛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即位之後,立即展開了政治和經濟方面的改革,並且很快取得了明顯的效果。他即位的第二年,周王室發生叛亂,周襄王的異母弟王子帶與狄人聯合將周襄王驅逐出成周,自立為王。周襄王逃奔鄭國,鄭國遂向晉告急。晉文公抓住這壹政治良機,親自帶兵迅速平息了叛亂,並護送周襄王重返洛邑。感激之余,周襄王將成周王畿內的八個城邑賞賜給晉國。這壹舉措令各諸侯刮目相看,晉國的政治地位大大提高,但與霸主地位還有很大距離。當時實際控制各諸侯國的是楚國,因此,要想獨霸天下,必須先征服楚國。

位於南方的楚國,由於地處荊蠻,壹向為中原諸國所鄙視。早在兩周之際,楚國就吞並了隔在它與中原之間的許多小國,勢力逐步向黃河流域發展。公元前638年,宋楚之間發生了爭霸的泓水之戰,楚國大勝,自此壹役,除晉、秦、齊三國外,其余諸侯國皆朝貢楚王。公元前634年,宋國叛楚歸晉。第二年,楚國派兵伐宋包圍了宋都商丘,宋向晉求援,晉楚之戰壹觸即發。

楚國圍宋使晉國出師有名,但晉國仍不願主動與楚國交鋒。晉文公采取壹系列迂回戰術,誘使和逼迫楚國主動出擊。最後,楚國終於按捺不住,在城濮與晉軍展開了決戰,結果晉軍大獲全勝。城濮之戰是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它大挫了楚國的銳氣,此後,楚的盟國紛紛背楚而投向晉國。同年五月,晉文公又請周襄王到踐土(今河南滎陽)大會諸侯,襄王立晉侯為晉伯,可以王命討伐諸侯。自此,晉國確立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霸主地位。

晉文公是晉國歷史上最傑出的君主,他執政雖僅有八年,但他卻使晉國由甸服偏侯發展為雄踞中原的超級大國,並開創了晉國的霸業,建立了以晉國為中心的政治秩序,為晉國的繁榮昌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城濮之戰的勝利,雖然開創了晉國的霸業,但大國爭霸的戰爭並未減少,晉與秦、楚、齊大國之間就是如此。其中歷史上著名的戰役有公元前628年秦晉崤之戰,公元前597年的晉楚邲之戰,公元前589年的晉齊鞍之戰,公元前578年晉秦麻隧之戰,公元前575年的晉楚鄢陵之戰等。幾十年的戰爭使晉國的實力受到極大重創,同時晉國內部的政權又遭到大夫嚴峻挑戰,期間雖有下宮之役這樣公室對卿大夫鬥爭的勝利,但仍不能擺脫其他卿大夫的專政,壹時間晉國內外交困,霸業出現了嚴重的危機。公元前573年,孫周在新田繼位,是為晉悼公。悼公針對晉國出現的危機,對內對外進行了壹系列改革,重振了晉國的霸業。但好景不長,悼公在位只有16年。公元前558年,悼公去世,十歲的太子彪即位為平公,六卿把持政權,"政出多門",諸侯無所適從,悼公的霸業開始衰落。此時的六卿對大國爭霸已不感興趣,他們最關註的是如何兼並土地和奪取政權,其次是探尋壹種新的統治方法。同時各諸侯國也對多年的戰亂深惡痛絕,普遍要求弭兵停戰。公元前546年,晉楚等十四國盟於宋西門之外,楚國爭盟,晉讓楚先,從此結束了晉國獨霸的時代,形成了晉楚***霸的局面。公元前482年,晉吳會於黃池,吳王列兵劫盟,晉國只好退讓,標誌著晉國霸業的正式結束。

三家分晉與秦滅三晉

從公元前557年晉平公即位,到公元前453年的百余年間,是六卿專政到三家分晉的過渡時期。這壹時期又可分為兩期,前五十年六卿輪流執政,能夠維持壹種相對均衡的政治局面,但他們暗中都在加緊增強經濟軍事實力,為下壹步的兼並做準備。後五十年為六卿兼並時期,先是趙、韓、魏、智四氏消滅了範和中行氏,後是趙聯魏、韓滅掉了智伯並盡分其地,最終形成了三家分晉的局面。三家分晉後的晉國公室雖然還存在,但實際是徒有虛名。公元前403年趙、魏、韓三家被周威烈王冊封為諸侯。公元前376年,最後壹任晉國國君晉靜公被廢為庶人,晉國徹底消亡,泱泱春秋晉國由三晉繼承並得以發展。

三家分晉是中國歷史轉折的重要標誌,許多著名歷史學家都主張以公元前453年三家分晉作為中國古代史奴隸社會與封建社會的分界線,看來不無道理。

從公元前453年開始,中國歷史進入戰國時期。這時的趙、韓、魏三國雖然還未被周王室正式冊立為諸侯,但其實力早已躍入諸侯行列。經過春秋時期的兼並,西周初分封的壹百多個諸侯國此時僅剩十幾個了。其中號稱戰國七雄的趙、魏、韓、齊、燕、楚、秦七國,從晉國分出的趙、魏、韓三國均在其列,其它四國均為春秋時期的老牌大國,由此可見晉及三晉的實力。三晉除了具有雄厚的基礎之外,加之素有變法革新圖謀富強的傳統,因此在戰國早中期始終處於各諸侯國的前列。

三晉中最大的是趙國,其疆域以山西的太原和河北的邯鄲為中心,占有山西中部、北部、東南部的部分地區和河北省的東南部以及豫北、魯西的部分地區。魏國的疆域比趙國略小,其占據山西西南部、東南部部分地區和豫北、豫西及陜西黃河沿岸地區。韓國的疆域最小,其占有今臨汾地區、運城地區的壹部分和晉東南的大部分及河南的中部等地。

經過戰國早期的變法、發展和向外的擴展,戰國中期的三晉已占領著北到大青山、南至南陽、西起西河郡、東與齊燕相交的廣大地區,包括了今山西全境,河南、河北的大部分,山東、陜西和內蒙的壹部分,是秦國東進中原的最大障礙。三晉若齊心協力,就沒有秦國的崛起和挺進中原;然而三晉卻明爭暗鬥,相互削弱,恰恰給了秦國可乘之機,使其步步向東逼進,最終被秦國壹壹吞並。公元前230年,韓國滅亡。公元前225年,魏國滅亡。公元前222年,趙國徹底滅亡。至此,在晉國基礎上分出的韓、魏、趙三國,經過了二百余年後,最終被秦國完全兼並。公元前221年,秦壹統天下,結束了戰國時代,中國進入了帝國時代。

晉國考古的重要發現

山西是晉和三晉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省大部分地區可隨處發現有關晉國的遺址和墓葬。山西考古五十年的歷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晉國考古的壹系列重大發現,這些發現與研究使我們對晉國歷史和兩周歷史有了全新的認識。

壹、 侯馬晉國遺址

山西兩周時期考古始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六十年代對侯馬晉國遺址開始了大規模的考古發掘。侯馬晉國遺址即新田遺址,是為公元前585年至前403年晉國的都城。晉國在此建都182年,經歷了由強變弱直至三分公室的歷史過程。晉國許多重大歷史事件和光輝燦爛的文化均源於此處。60年代初的第壹次發掘就發現了引人矚目的鑄銅遺址,發現陶範30000余塊,其中有花紋者約10000塊,可辨器形者約1000塊,可以配套又能復原器形者約100件。通過與這些陶範對比,可以發現山西渾源和太原趙卿墓所出銅器大多數產於此地。此外河南、河北、陜西、內蒙等省也發現了明確出自侯馬鑄銅遺址的銅器,由此可見晉國鑄銅業的制作水平及規模非同凡響。

60年代的另壹重大發現是侯馬盟誓遺址的發現,其中出土盟書5000余件,文字可辨識者656件,每件少者10余字,多者200余字,多用朱筆在玉石片上寫成。盟書壹經發現就轟動了學術界,其內容大致反映了晉國晚期趙氏與範氏、中行氏之間尖銳的鬥爭情況,是研究晉國史和中國古代史十分難得的資料。

除了60年代的侯馬考古大會戰外,新田遺址的發掘研究工作壹直在陸續地進行。其中重要的還有牛村、呈王、北塢、平望、臺神、馬莊、白店七座古城的發現,石圭、制陶、骨器等作坊的發現,南西莊、壹公司、煤灰制品廠等祭祀遺址的發現以及上馬、喬村等墓地的發現。這些發現對我們認識和研究晉國的社會結構、意識形態等領域提供了重要的材料。

二、 天馬――曲村遺址

考古工作者從20世紀50年代起就致力於尋找晉國的始封地,而天馬――曲村遺址

的發現與研究正反映了這壹艱難的探索歷程。該遺址位於翼城縣和曲沃縣的交界處,總面積約1000萬平方米,是迄今發現面積最大的西周遺址。1963年,北京大學考古專業與山西省文管會聯合進行了首次調查試掘,1979年進行了第二次調查試掘,1980年至1990年進行了七次大規模發掘,但最重大的發現要算90年代晉侯墓地的發掘。

80年代末期,晉南壹帶盜墓活動猖狂至極,盜墓分子將黑手伸向了兩千余年不被人所知的晉侯墓地。為了保護這千年遺產,從1992年至2000年,北京大學考古系與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聯合進行了六次大規模發掘,2001年和2002年又對剩余的陪葬墓做了發掘。至今***發現9組19座墓葬,除M64組是壹位晉侯和兩位夫人外,其余均壹位晉侯和壹位夫人。根據研究,9組晉侯及夫人墓的時代上限不早於西周早期,下限不晚於春秋早期。9組墓葬的9代晉侯則為《史記·晉世家》中記載的父子相承的晉侯燮-武侯寧族-成侯服人-厲侯福-靖侯宜臼-釐侯司徒-獻侯籍(蘇)-穆侯費王-文侯仇。這壹認識已被大多數學者所認同,為夏商周斷代工程提供了極其重要的依據。

9組19座晉侯墓中有11座保存完好,8座被盜。盡管如此,仍出土了大量的珍貴文物,尤其是那些精美絕倫的青銅器和玉器壹經出土就引起了學術界的轟動,人們不僅贊嘆其高超的藝術價值,同時更為其無可比擬的歷史價值所震撼。

從種類看,晉侯墓地的青銅器品類齊全,食器、酒器、樂器壹應俱有。從組合和數量看,晉侯墓地的青銅禮器反映了重食和重樂的特點。如幾乎所有的晉侯墓都隨葬有食器鼎、簋、甗和樂器編鐘,幾乎所有的夫人墓都隨葬食器鼎、簋而無甗無編鐘。從青銅器銘文看,晉侯穌鐘銘文長達355字,最短的單件器銘文也有5字(晉侯溫鼎),這些銘文記載了以往未曾發現的晉侯之名或字和多種記時歷日,是研究晉侯世系和西周天象日歷的重要資料。從造型紋飾看,晉侯墓地青銅器形制多樣,僅鼎的造型就有圓鼎、方鼎、溫鼎;立耳鼎、附耳鼎、無耳鼎;柱足鼎、蹄足鼎之分。青銅器紋飾繁縟與簡樸並行,平面與立體交叉,別具壹格,充分體現了晉國青銅藝術的高超境界。

晉侯墓地的玉器,按照使用功能的不同,大致分為禮玉(包括瑞玉、祭玉)、裝飾玉、葬玉三大類;按形制可分為幾何形、像生形、像器形等。禮玉類包括玉戈、玉鉞、玉璧、玉圭、玉罍、玉鼓等。尤其是玉罍、玉鼓為西周玉器首見。裝飾玉包括各類組佩玉和其它各種裝飾、佩飾玉,這是晉侯墓地玉器中數量最多,也是最為精彩的品類,取材廣泛新穎,造型優美自然,反映了西周治玉業的高超水平。如M63:41壹組由玉璜、玉珩、沖牙、玉管、料珠、瑪瑙管組成,***計204件,其中的玉璜數量達到45件,氣勢宏魄,非同壹般,玉飾上的紋飾精雕細琢,姿態各異,有雙龍紋、雙首鳥紋、人龍合體紋等,尤其組佩下端的兩件玉雁,昂首展翅,栩栩如生,更增添了此組玉佩的精致與豪華。這類大型組佩飾雍容華貴,富麗堂皇,為認識西周時期的佩玉制度提供了確鑿的依據。肖生類裝飾玉器小巧玲瓏,種類繁多,包括了現實生活中的人和常見的各種動物,它們大多數結構準確,制作精美,惟妙惟肖,具有極強的真實感和動感。如M8:184玉人,高9.1、寬3.3厘米,暗綠色,披發,濃眉,大眼,闊鼻,身著高領衣,右衽,束腰,裳呈梯形,前有垂葉形蔽膝,領、腰、裳周邊飾交叉斜格紋帶,衣飾華貴,應為貴族身份寫照。晉侯墓地出土的葬玉包括了綴玉覆面、玉琀、玉握、踏玉等,其中以綴玉覆面最為精致,如M62:20,***由48件玉飾組成,面部五官采用24件形狀各異、雕琢精美的玉飾,尤其額角的虎形飾,曲腿蹲踞,回首觀望,頗具動感,整組覆面色彩斑斕,奪人眼目。

三、 太原晉國趙卿墓

1988年3-10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與太原市文管會在太原南郊金勝村西北發掘的晉國趙卿墓是迄今所見規模最大、隨葬品最豐富的晉國高級貴族墓。該墓為積石積炭的大型木槨墓,豎穴土壙,口大底小,形若鬥狀。墓口東西長11、南北寬9.2,墓底長8.8、寬6.8、深約14米。槨室裏放著墓主人套棺,四個殉葬人及各類隨葬品。隨葬品種類豐富,***計3100余件,有青銅、黃金、玉石、骨、陶和蚌類。其中以青銅器最多,計1690余件,按用途可分為禮、樂、兵、禦、工具、裝飾、構件及飾件八類。青銅禮器是隨葬品的核心,***有110余件,主要器類有鼎、豆、壺、鑒、盤、鳥尊、竈等20多種,僅鼎就有8種27件,造型豐富,古樸渾厚。青銅樂器為壹套19件的編镈,可分為夔龍夔鳳紋和散虺紋兩組,形體高大,豪華氣派,整套镈可奏出38個音,形成六個八度半的整齊音列,旋律優美,清澈悅耳,填補了我國音樂史上的壹項空白。趙卿墓的兵器多達500余件,器類有劍、戈、戟、鉞、矛、匕、斧、鏃等,絕大多數兵器仍鋒利如初。玉石器除石磬外幾乎全是玉器,多出於棺內,種類有璜、瑗、環、琮、佩、玦、圭及玉龍、玉虎等,制作精美,賞心悅目。

趙卿墓北7.5米有壹座陪葬車馬坑,由車坑和馬坑組成,平面呈曲尺形,面積約150平方米。馬坑從北向南放置46匹馬,車坑內的車分兩列從西向東放置,***有16輛車,均為木質實用車,宏偉壯觀。車的種類多達七、八種,按車輿形態可分方形與圓形兩種,其中圓輿車為國內唯壹。

根據墓葬形制、隨葬青銅器形態紋飾、銅戈銘文和此墓位於晉陽古城附近的事實,墓主人應為春秋晚期在晉陽執政駐留的雄霸於諸侯的趙簡子(趙鞅)。

四、 其它重要墓葬的發現

除去以上這些重大發現外,還有許多非常重要的墓葬,限於篇幅不能壹壹介紹,在此僅能點擊,以增加我們對晉國考古的全面認識。它們主要有:1953、1954年洪洞坊堆村發掘的西周遺址和墓地,發現了帶有刻辭的蔔骨。1958年和1961年發掘的萬榮廟前春秋墓,出土了兩件錯金鳥篆銘文"王子於戈"的吳國青銅戈。七、八十年代發掘的聞喜上郭村與邱家莊的西周至漢代墓葬,其中1989年出土了"刖人守囿"六輪青銅挽車,堪稱青銅器藝術的珍品。1983年發掘的潞城潞河7號春秋墓,隨葬品多達500余件,其中青銅器170余件,玉石器170余件。七十年代發掘的長子縣春秋7號墓,***獲各類隨葬品500余件。1987年發掘的臨猗程村春秋墓地,清理墓葬52座,車馬坑8座,***獲隨葬品1500余件。1978年發掘的渾源李峪村春秋墓,該墓地為春秋時期代國墓地,1923年曾發現過數十件青銅器,大部分流於海外,僅少數為上海博物館收藏。1964年原平峙峪村發現的東周墓,其中有壹件珍貴的"吳王光劍",是晉吳兩國友好往來的見證。六十年代發掘的長治分水嶺東周墓地,尤其是東西並列的M269、M270,隨葬有大量的青銅器,壹直被視為春秋中期的標準墓葬。    1999年長子縣鮑店鎮發掘的東周大墓,隨葬品180余件,其中青銅禮器30多件,僅銅鼎就達12件,是山西近年發現的有關晉國的重要墓葬。

以上這些晉國重大和重要的考古發現涵蓋了從西周早期到戰國晚期的歷史階段,是我們認識和研究晉國歷史的珍貴資料。正是由於這些重要的發現,才使我們逐步廓清了晉國的歷史面貌。

本次展出的晉侯墓地13件套和趙卿墓3件套青銅器和玉器,是從成千上萬件的晉國出土文物中精挑細選出的珍品。彌足觀賞,細細品味,我們從中不難領略出那泱泱晉國的輝煌風采。

  • 上一篇:時尚圈奇葩,從垃圾桶撿衣服做新衣,卻因此成了很多人的圓夢者
  • 下一篇:最強信用卡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