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為什麽清初遺物存舊宮?

為什麽清初遺物存舊宮?

1644年,清遷都北京後,盛京皇宮成為陪都舊宮,清初三代帝王的珍貴遺物就遺存在現在的沈陽故宮。至今,沈陽故宮內所保存的清初帝王禦用文物,每壹件均可稱為絕世孤品,在國內外清史、滿族史和清代宮廷史研究上,具有極高的價值。此外,在沈陽故宮博物院的藏品中,還有壹批後金至清初階段重要的歷史文物,是國內外清史、滿族史、清官史界研究中最為真實可信的實物佐證。這些文物,件件都稱得上是沈陽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

努爾哈赤玉寶

努爾哈赤禦用寶劍劍刃為鋼制。全長八十點五厘米,刃長五十八點三厘米,刃寬三點壹厘米,柄長十九厘米,格長三點二厘米,格寬九點九厘米,柄首寬八點三厘米。柄首為銅質海棠形,開光內鏨刻天官、鹿、鶴圖案,柄身包以牛角。劍鐔為銅制,中間開光內刻玉兔、祥雲圖案,兩端為龍首、魚身紋飾。

從劍柄、劍鐔紋飾圖案看有“加官進祿”“玉兔呈祥”的寓意。劍鞘分節外包銅皮和鯊魚皮面,有橫箍七道,鞘表面另鑲有銅質鍍金螭虎紋和菱形花卉紋飾。清乾隆年間曾為此劍佩以皮條,其上用漢、滿兩體文字書寫“太祖高皇帝禦用劍壹把,原在盛京尊藏”等字樣。明清史料中有明萬歷二十三年(1595年) 明朝廷曾敕封努爾哈赤為龍虎將軍的記載,由此可以推斷此劍應為明朝所授“龍虎將軍劍”。此劍現為沈陽故宮博物院藏國家級壹級文物藏品。

皇太極禦用腰刀刀刃為鋼制。全長九十四點五厘米,刀長七十五厘米,刀寬四厘米,刀厚零點六厘米,刀形似樸刀,刃口鋒利,刀身鑄有兩道血庫;鐔呈橢圓形,長九厘米,寬八點五厘米;柄長十五厘米,柄部用皮條纏繞,柄首銅質累絲鏤空鎏金龍紋;鞘為木制,長七十七點八厘米,寬五點四厘米,厚壹點三厘米,外包鯊魚皮,有固定銅系環兩個,鏤空龍紋鎏金銅箍四道。乾隆年間附制長形皮條,上書滿、漢兩體文字:“太宗文皇帝禦用腰刀壹把,原在盛京尊藏”各兩行。此件腰刀是清太宗皇太極的禦用之物。乾隆中期曾移存北京,後又送回盛京皇宮收藏。現為沈陽故宮博物院藏國家級壹級文物藏品。

皇太極鹿角椅

皇太極禦用鹿角椅制作於後金天聰至清崇德年間(1627—1643)。質地為角、木結構。椅上部以鹿角制成靠背形狀,鹿角***十二支叉,四叉作為與椅交合的支柱,八叉以靠背為中心分開,左右各四叉,八叉鹿角勻稱地向四下張開;椅下部為木制,椅面呈長方形,椅心以棕繩編織;椅下四腿外加護板並浮雕花卉,塗以金紅色漆面,椅腿下部為四足托泥式;椅前下部有木制腳踏。全椅通高壹壹九點二厘米,靠背長六十三點二厘米,鹿角圍長壹百八十四點五厘米,左角長九厘米;椅座高五十七厘米,椅面長八十二點八厘米、寬五十五點七厘米。椅背正中刻有乾隆十九年(1754年) 清高宗弘歷禦制詩壹首:“彎弓曾逐鹿,制器擬乘龍。七寶何須羨,八叉良足供。庫藏常古質,山養勝新茸。那敢端然坐,千秋示儉恭。”後題“敬詠太宗文皇帝所制鹿角椅壹律。乾隆甲戊秋九月禦筆”,款下方有“乾、隆”連珠印。該椅為清太宗皇太極禦制,後清高宗乾隆帝修飾後雕以禦制詩文。現為沈陽故宮博物院藏國家級壹級文物藏品。

皇太極禦用弓、箭弓為角、木復合制成。弓體木質,長壹百三十壹厘米,背寬三點八厘米,壹側為角質包面,另壹側貼雲形桃皮“卐”字及蝴蝶圖案等。弓駙中部為軟木,兩側包綠色鯊魚皮,刻有“日”“月”圖案。弓兩端弓弭處刻有凹槽,用以掛弦。弓兩側有骨質弓碼,以墊弦。此弓附有清乾隆年間所書“原在盛京尊藏”滿、漢兩體文字皮條。

箭為哨箭,全長壹百零壹點八厘米。鏃為鐵制,呈菱形,鏃長五厘米,鏃薄而闊,中脊明顯,鏃翼夾角較大,鏃鋒微呈弧形。骹微扁,高四厘米,角制中空,有四穿孔,依其形外包銅質,上部另嵌銅絲花紋。箭桿筆直而修長。羽部微有彩繪。

此套弓、箭屬沈陽故宮原藏,均為清初時期皇太極禦用之物,是清王朝尚武的實證。

皇太極禦用常服袍此袍為滿族傳統袍服樣式,身長壹百三十厘米,袖長八十三厘米,腰圍六十二厘米,下擺壹〇二厘米。袍為撚襟(大襟)、圓領、箭袖(馬蹄袖),袍料主體為黃色織錦緞,緞面有暗卐字錦地、團龍紋、雲紋等圖案;袍裏為月白色暗花絲綾,面、裏中間夾以少量薄棉縫制而成;袍領、袖、襟部為寬沿石青色地織金雲龍紋,袖部以素藍緞熨褶“赫特赫”;大襟裙四開氣,領、襟處釘有四枚小圓銅扣。此袍為清太宗皇太極生前禦用常服袍,是清初時期宮廷中少有的珍貴傳世品。1952年重新入藏沈陽故宮,後經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定為國家級壹級文物藏品。

大金天命年鑄雲板此塊雲板鑄造於後金天命八年(1623年),為當時八旗官兵駐守各城報警、傳令之用,清代史料中有許多關於使用雲板的明確記載。雲板全高五十五點五厘米,上部寬三十六厘米,下部寬四十四點五厘米,厚壹點二厘米,重十二點五千克。板身由生鐵壹次澆鑄而成,上、下部分均呈雲朵形狀,板身為長條形;上部中間鑄有壹圓孔,為穿系掛繩所用;板面壹面鑄紋較少,僅在下部雲頭內鑄有少量花卉紋飾;另壹面鑄有明顯的文字和花卉圖案,上、下雲朵表面均鑄卷草花紋,雲頭內各鑄有壹朵凸起花卉;板下部兩面中心位置均鑄有圓形凸起點,用以敲擊之用,凸點周圍飾有花瓣紋;板身中部壹面鑄有兩行漢文,右側為楷書雙勾體“大金天命癸”,左側為楷書陽文“亥年鑄牛莊”,兩行文字底下另有楷書陽文“城”字。該雲板1955年發現於遼寧省海城縣(市) 公園並入藏沈陽故宮,現為沈陽故宮博物院國家級壹級文物藏品。

後金天命銅錢制造並流通於努爾哈赤執政的後金天命時期(1616—1626)。範銅鑄造,內方外圓,做工粗糙,大小略有不同。面徑約二十八厘米,厚零點壹厘米。分滿文、漢文兩類幣種,壹類在幣面鑄有漢文“天命通寶”四字,另壹類在幣面鑄有滿文“天命通寶”四字,幣面另壹側均為無紋飾素面。沈陽故宮博物院現在收藏有數十枚此類銅錢。

天命通寶銅錢

後金蒙文信牌後金時期官兵出行印信之牌。蒙文信牌是後金官吏奉差出使蒙古各部時,索取役馬和食宿的憑信物。木質。

圓徑長二十壹點四厘米,高三十壹點五厘米,厚二點七厘米。信牌主體為圓形,上方有綠荷葉卷邊及紅圓頭,圓中有孔。信牌壹面陰刻描金蒙文,譯為“天聰汗之詔”。另壹面刻以圓凹槽,內貼圓形高麗紙,墨書蒙文(自左至右) 十二行。信牌中央蓋有無圈點滿文印壹方,長寬均為十二厘米,印邊寬壹厘米。自左至右六行文字,漢譯為“汗詔曰:為方便行政官員,凡入甲喇,可乘該甲喇之役馬,該甲喇可供其肉食和住宿。……不持信牌者,可不供馬匹及肉食;……為國家辦事持信牌的官吏,無論行至何處,該地均應供給役馬及肉食。天聰汗再次行文,春正月。”此信牌屬於沈陽故宮原藏,1993 年被確定為沈陽故宮國家級壹級文物藏品。

後金皇帝之寶信牌後金時期官兵出行印信之牌。滿漢蒙文皇帝之寶信牌是後金統治者發布命令、行使後金最高統治政權的憑信物。

木質。圓徑長二十二點壹厘米,高二十九點三厘米,厚壹點七厘米。

信牌主體為圓形紅色,圓牌上方飾以綠荷葉邊紋,荷葉中間有壹紅圓頭,圓頭中有孔以貫皮條。信牌壹面是方形凹槽內陽刻描金“皇帝之寶”滿、漢、蒙三體文字,圓牌另壹面中央方形凹槽內貼陽文無圈點滿文,高麗紙印模,自左至右四行六字,譯為“金國汗之寶”。此信牌制作粗糙,邊緣有明顯的斧鑿痕跡,是沈陽故宮原藏,1993年經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鑒定,被確定為國家級壹級文物藏品。

漢滿蒙文皇帝之寶信牌

清龍紋寬溫仁聖皇帝信牌後金至清初時期官兵出行印信之牌。清漢滿蒙文龍紋信牌是清入關前大清政權皇太極時期清朝官員出入、行使職權的憑信物。木質。圓徑長二十壹點八厘米,高三十點八厘米,厚二點二厘米。信牌主體為圓形,綠色凸起緣邊,朱紅地,中央圓凹槽填金。陽刻“寬溫仁聖皇帝信牌”滿(加圈點滿文)、漢、蒙三體文字各兩行。信牌上方是紅雲紋邊,藍色地,中刻金龍,下襯綠色海水。雲紋上部有紅圓頭,中有壹孔。另附有皮套,綠邊黃地,中彩繪海水雲龍戲珠。套裏襯月藍布中夾軟襯紙。龍紋信牌雕刻精致,色彩艷麗,1993年經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鑒定,被確定為國家級壹級文物藏品。

  • 上一篇:中國收藏協會全國熱線
  • 下一篇:二戰日軍後勤到底有多差?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